第五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第一节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

战后日本经济的基本轨迹高速增长阶段(1956——1973)第二经济大国地位确立

低速增长阶段(1974——1991)经济实力全面增强阶段

经济停滞阶段(1992——今)

一、日本经济的恢复(1945—1 955)

1.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情况

战后,日本经济陷入瘫痪,濒临崩溃的边缘,大量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但在美国的扶持下,仅用了1 O年时间,到1955年除外贸一项外,其主要经济指标全部恢复到或超过战前的最高水平。其中,GNP超过36 %,工业超过58%,农、林、渔业超过34%。汽车制造业得到技术改造,合成纤维、家用电器等新兴产业得以建立,特别是电力、钢铁、水泥、船舶、石化等基础产业的产量和装备工艺都得到提高——这一切为日本经济起飞创造了基础条件。

1 9 5 5年,日本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经济基本恢复。

虽然如此,当时日本经济在资本主义体系中还是比较落后的。1 9 5 5年,其GNP仅为美国的1/15,联邦德国的1/5。人均N1只有220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第3 5位。整体技术水平比欧美国家落后20年左右。

2.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1)日本政府努力医治战争创伤。

——采取优先发展重点产业的“倾斜式生产方式”。

——实行“充分保护农业利益”的方针:发展粮食生产、稳定人民生活。

(2)美国的大力扶持。(削减战争赔款、提供20多亿美元经济援助、派遣经济顾问道奇整顿日本经济)

(3)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刺激。(战争期间,日本成为美军侵朝基地,从美国得到23.7亿美元的特需输入。)

二、日本经济实力的全面增强(1956—1991)

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56—1973)

(1)此间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的概况

从1 9 5 6年到1 9 7 3年,日本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日本的工矿业生产增长了8.6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 3.6%。

1956 —1961一番:250→500亿美元;

1961一1966一番:500→1000亿美元:

1966—1970一番:1000→2000亿美元;

1970—1973一番:2000→4000亿美元。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GNP绝对量后在1960年超过加拿大,1967年超过英、法,1968年超过德国。

(2)两个基本阶段的不同任务

——第一阶段(1956—1964):为全面现代化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围绕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和更新)。

此时经济发展特点:设备投资大增、能源转向石油为主、外贸发展快。P159 ——第二阶段(1965—1973):日本从经济上、技术上全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定性阶段。

此时经济发展特点:工业规模大型化、技术革新突破、国际贸易金融地位改善、产业结构逐步现代化。P160

2.日本经济中低速增长阶段(1974—1991)

80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处于相对稳定增长期。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但由于日本的资本雄厚,劳动力数量充足、价格便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企业富有开拓力,产品质量高,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参见表5—1) 表5—1战后日本与西方其他国家GNP年均增长率(%)一览表

3.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的基本原因

(1)战后民主改革取得实效。

(2)政府经济政策较得当。

积极干预经济、富国轻兵路线、制定合乎国情战略:50—60年代“经济立国”、70—80年代“贸易立国”、及后来的“科技立国”。

(3)充分利用外部条件。

和平时机、引进新技术革命成果、进口廉价原料和石油、出口价格上升的制成品“剪刀差”。

(4)重视普及教育和培养人才。

三、日本经济的衰退(1992年以来)

1.泡沫经济破灭引发日本经济衰退

2.日本仍然是第二经济大国

(1)经济规模和人均水平仍居世界前列。

(2)世界第一资本输出大国。

(3)世界第一债权大国。

(4)人均G N P仍居世界前列。(2006年:日本36486,美国42076)

(5)国民生活水平仍居高位。

此外,还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外汇储备全球第一等。

3.曰本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1)发达的教育和人才优势。

(2)庞大的科技队伍。.

(3)巨额的科技投入。

(4)科技研发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

(5)重视引进技术。

第二节日本政治制度变革

一、曰本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1.改革背景与目的

——为防止日本再度“威胁”美国”、并使之成为支持美国的负责任政府。

——遭受侵略的各国人民和日本民众强烈要求日本实现和平与民主化。

——美占领当局顺应世界舆论要求,对日“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

(1)解除武装、解散军事机构、铲除军国主义势力。(解除745万军队…)

(2)制定新宪法。

——美国占领当局确立修改《日本帝国宪法》三原则:削弱天皇权力、放弃国家交战权、废除封建制度。

——1946年日本新宪法《日本国宪法》确立的三大原则:保障和平主义、主权在民、基本人权。

(3)实施政治民主化。(释放政治犯;断绝国家与神社、神道关系;扩大人权、政治自由和平等权利;成立工会、提高妇女地位等).

(4)推进经济制度民主化改革。

——“农地改革”:对地主土地采取强制征购,然后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解散财阀”:对10大家族财阀的股票及与之有关的625家公司的股票全部没收,公开出售,将财阀首脑解职。

——“劳动立法”和金融财政改革等。

改革使美国加强了对日本全方位的控制,同时使日本从军事封建主义发辰到现代资本主义。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P168):天皇、国会、内阁、法院、多党政治

二、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

1.近年来日木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

(1)右翼保守政治力量占上风。

原第一大在野党社会党在党纲中放弃社会主义原则,日本共产党不再强调社会主义革命,自民党、民主党保守势力占上风。

(2)参拜靖国神社、拒不承认侵略罪行。

(3)不断制造“教科书事件”,为侵略史翻案,甚至美化侵略史。

(4)力图修改和平宪法。

(5)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力图成为军事大国。

2.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