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读书报告--精绝国历史地理文化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绝国历史地理文化初探

摘要:

通过《中国历史地理》的课程学习,我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地理变迁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提升了对我国厚重文化历史的兴趣,同时对身边历史地理的敏感度也渐显敏锐。本文我就最近播出火热的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的内容,结合历史史实和地理考古,概述精绝国的发现,精绝国的社会,生态及土地制度等历史地理文化,以及精绝国的变迁和消亡,试图探访和再现那个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精绝国。

关键词:历史地理;精绝国;文化;考证;消亡

1.精绝国的发现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精绝”相关见于东汉史籍《汉书·西域传》,其上载道:“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户,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胜兵五百人。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人。北距西域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卢国四日的行程。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弥国四百六十里。”[1]《水经注》中亦有相关记载:“南河又东北,迳扜弥国北,治扜弥城,西去于阗三百九十里。南河又东迳精绝国北,西去扜弥四百六十里。”[2]另有《新唐书·西域传》和《通志》等相关古籍文献都有对精绝国的相关描述,可见中国历史上精绝国确实作为西域三十六国而存在并曾一度繁盛。而精绝国的近代考古发现却要从尼雅遗址说起。

尼雅遗址或称尼雅古城,是由臭名昭著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1年1月首先发现的,此后,其一生先后四次对此进行发掘盗取,导致我国大量的珍贵的尼雅遗址考古文物的流失,

但他的很多的中亚考察所发现文物仍是现在国际研究的重要资料。因为斯坦因当时发现的古代废墟位于新疆民丰县北境约120公里的沙漠中,为古代尼雅河尾闾地带,古尼雅河发源于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尔斯汉村附近的大沙漠,长约210千米。在出山口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盘旋,形成了一片冲积绿洲,叫做“尼雅绿洲”。因此在这片地区所发现的古废墟被命名为“尼雅遗址”[3]。尼雅遗址被誉为“东方之庞贝”,民丰尼雅一号墓地曾被评为199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项考古发掘的科学资料和文物所反映的真实历史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古代文献对边疆地区记录的阙如[4]。

法国探险家戈厄纳曾企图在尼雅河流域的尽头寻找一个叫做精绝国的西域古国,但没有找到。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后,推测尼雅遗址就是戈厄纳苦苦寻找的精绝国的遗迹。他把自己掠夺来的古文书记录并发表出来,其中的汉文简牍很快被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凭借丰富的学识,王国维一眼看出一枚简牍上有“泰始五年”的字样,这是公元269年中国西晋王朝武帝的年号。参照中国历史记载中的蛛丝马迹以及从古至今的阗(今和田)与各国的相距路程,认真考证梳理后,王国维断定:尼雅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4]。

斯坦因第四次尼雅之行所获得的资料包括掘获的26枚汉文木简,其中之一用工整隶书写“汉精绝王承书从……”[5]七字,这件文书直接地证明了王国维关于尼雅遗址即汉代精绝国故址的观点。而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等汉锦,恰好与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汉宣帝为平定甘青之乱,派遣赵充国、辛武贤征调“蜡、月氏兵四千人”伐羌成功后,诏云:“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这一历史事件及文献记载互为印证。2.古精绝国历史地理文化

根据尼雅遗址的考古发掘来看,完整的活动遗迹和众多保存良好的文物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的精绝古国曾相当繁盛,同时先进的生态文化和土地制度无不彰显着精绝人民创造了相当

优秀的历史地理文化。

2.1从发掘物品的丰富窥见精绝社会历史文化

考古发掘表明:尼雅遗址由规模不等的众多房屋建筑遗址,佛教寺院,佛塔,田地,道路,手工业坊区,墓地,供水系统,城,果园等逾百处以上的各类型遗迹构成,其中已经编号的典型遗址有N1,N2,N3,N4,N5,N6,佛塔,95MINI号墓地,古城,葡萄园,窑址等[6]。大量的物品的发掘,可见当时精绝国发达的社会历史文化。

斯坦因在发现精绝国遗迹时曾记述道:“屋宇厅堂内有雕刻十分精美的木椅,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还有橙黄的颜色……”[7]这是对精绝国这个曾活跃于西域沙漠中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富庶的小王国的一个侧写。西亚的玻璃器、希腊风格的艺术、犍陀罗的装饰图案、印度的棉织物、黄河流域的锦、绢、漆器、铜镜、纸片等物品的相继发现,都显示了精绝国作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站点上的一个绿洲王国特有的风貌。

尼雅遗址中曾出土过一枚“司禾府印”,说明汉朝中央政府曾经在精绝国推行过屯田政策。另有人发现保存完好的蚕茧,结合该遗址内随处可见的大量枯死的桑树,不难推测出汉晋时期,精绝王国的住民已经掌握了采桑养蚕的技术[8]。这同时也是新疆地区目前所知最早的育蚕资料,为科考人员研究古西域文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由尼雅出土的丝织品来看,汉锦已经成为统治者意志的象征物,其寓涵的政治意义远超出其本身的经济范畴。

2.2从对水和树木的保护窥见精绝生态文化

古精绝国位于沙漠中的尼雅绿洲内,尼雅河水流经此地,借尼雅河水灌溉饮用,使得精绝国得以在沙漠中生存下去。史料记载,精绝人民对河水的管理使用十分严格并深知树木的重要性,加以严苛的保护[7]。

从精绝考古发掘的汉代木简文字记载可知,当时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皆由精绝官

方统一分配,而无论是谁,如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都将受到严重的惩罚。精绝国人工修建水渠,从尼雅河中引水入注,并连接各村的主干渠道,设立专门的水官进行水的管制,在规定的时间经由水官的批准时候才能开渠放水。水的使用是有偿的,如发生耕地干旱无水灌溉,或有人放水淹没别人家的田地房屋,都将受到处罚。

沙漠中绿树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抵御风沙,固定水土有重要的作用。而精绝国对树木的种植和保护也可见其高度发达的文化水平。据载,精绝国有严格的树木生长和保护制度。其中他们栽培的树木有桃、苹果杏、桑和沙枣等果木,芦苇、红柳枝等河岸植被。其中沙枣树旱耐耐盐碱,可以抵御风沙,美化环境,同时果实可食用,为当时重点的栽种树木。“活树,应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断,否则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可从此描述中看到精绝国上下对树木的保护力度之大。

也正是由于精绝古国对水资源和树木资源的重视和严加管理,使得这个处于沙漠中的西域古国得以进行正常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并有效地维护了沙漠侵袭中尼雅绿洲的生态环境,从此也可想到古精绝国先进的生态文化观念。

2.3从精绝葡萄园种植业窥见精绝管理及土地制度文化

西域人对用葡萄酿酒和饮用葡萄酒有悠久的历史,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曾出土过一座距今1700年地古墓壁画,其上绘有一幅“庄园主生活图”,画面上详细描绘了从榨汁到蒸馏的葡萄酒酿造地全过程[9]。精绝国政府对葡萄酿酒业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国家设立由专门征收税酒的酒局,以村或百户为单位向酒局上缴税酒,拖欠税酒是要受罚的,即支付酒利息的。国家酒局征收来的税酒,通过商运销售到周边国家。酒税的确是精绝国的一项主要财税来源。

尼雅遗址出土了大量地佉文简牍,其中对于精绝国农业经济相关方面地记录可以看出,古精绝国地农奴社会制度,且土地私有制是精绝国土地地主要所有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