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晚期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影响
概述庾信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概述庾信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实用版)
目录
1.庾信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2.庾信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3.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正文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将从庾信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时代特点、主题和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和影响三个方面,概述庾信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一、庾信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庾信生活在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年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庾信的诗歌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二、庾信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庾信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包括山水田园、离别思念、咏史抒怀等。
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著称,富有个性和激情。
同时,庾信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以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表达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思考。
三、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庾信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庾信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南北朝文学的瑰宝,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庾信的诗歌创作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论庾信前后期诗文风格的变化 论文范文模板提纲 教育管理经济社科论文
档案编号: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论庾信前后期诗文风格的变化学生姓名:胡时儿指导教师:陈向春教授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研究学号: 06035011216005学习中心:安徽明光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08年5月注:此页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目录摘要 (3)引言 (4)一创作题材从艳情宫苑转变为战乱乡思 (5)二感情基调从纤弱苍白转变为真挚深沉、热烈奔放 (7)三、艺术表现手法从以绮丽取胜转变为“文采”与“风骨”兼备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0)附录 (11)摘要庾信是中国文学史上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在诗赋等创作领域中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的一生可以其四十二岁出使西魏被羁留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文学创作亦据此分为前期和后期。
纵观庾信作品不难发现,其诗文风格在这两个时期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前期风格轻靡浮艳,主要是狭小单一的描写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艳情宫苑类作品,内容上空洞乏味,因而比较缺乏真情实感,感情基调纤弱苍白,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以绮丽见长,追求声律、辞藻、对仗、用典等形式的完美。
庾信后期作品的创作题材由前期的艳情宫苑转为战乱乡思;其作品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真情实感,感情基调从纤弱苍白转为真挚动人、热烈奔放;其艺术表现手法从以绮丽取胜转为“文采”与“风骨”兼备。
形成了悲凉凄怆、沉郁慷慨的晚期诗文风格。
关键词:庾信;前后期;风格;变化引言庾信(公元513-581年,字子山)是中国文学史上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他前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写景状物、吟咏艳情的“徐庾体”或“宫体”,以讲究声色、对偶、用典、隶事、辞藻华美等见长,文学成就不高,没有创作出真正有思想内容、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晚期的文学创作,把深沉悲壮的亡国之痛与精湛工丽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1]“悲感之篇,常见风骨”,[2]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向盛唐文学过渡的重要桥梁。
庾信对杜甫的影响
庾信对杜甫的影响庾信(约公元423年-约公元493年)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他对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方面。
首先,庾信对杜甫的影响在文学风格上。
庾信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他的作品多用长句和长词,语言通俗生动,形象鲜明。
这种豪放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运用长句和长词,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不公的关切,这与庾信的风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其次,庾信对杜甫的影响还表现在创作主题上。
庾信的诗作主题广泛,涉及社会现实、政治抒发、山水田园等多个领域。
他善于表达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不满,对贫困农民和战乱所带来的痛苦表示同情。
杜甫在创作中也关注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对官吏的批评和对战乱的揭露,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同情。
另外:文学观念:庾信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作品充满个人独立性和热情,强调诗人的主观体验和表达。
这种文学观念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在创作中追求真实和直观的表达,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描绘了广泛的社会景象和人民的疾苦,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抒情手法:庾信的诗歌风格擅长抒发内心的情感,他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声情并茂的表达,使诗歌充满感染力。
杜甫在受到庾信的影响下,也注重通过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意象丰富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以表达对人生、爱情、友情和国家的思考和感慨。
社会关怀:庾信和杜甫都关注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苦难,他们在诗歌中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民生问题的关切。
庾信的作品中常常揭示官员的贪污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而杜甫则以感人的笔触描述了战乱、贫困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呼吁社会关注和改革。
《哀江南赋》赏析
《哀江南赋》赏析第一篇:《哀江南赋》赏析《哀江南赋》赏析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
他早年与其父肩吾以及徐、徐陵父子并为梁宫廷文人,文体绮艳,号“徐庾体”。
梁元帝时出使西魏被留,以后历仕西魏、北周,隋开皇元年卒。
在入北之初的大约十年内,由于处境的艰难、生活的贫困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他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赋,风格也一变而为苍凉沉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被看作是六朝集大成的作家,对唐人诗赋有很大影响。
有《庾子山集》。
中华书局版《庾子山集注》(清倪注,今人许逸民点校)是较好的通行本。
〔汇评〕庾信《哀江南赋》堆垛故实,以寓时事。
……而荒芜不雅,了无足观。
如“崩如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此何等语?至云:“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尤不成文也。
杜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未觉前贤畏后生。
”尝读庾氏诸赋,类不足观。
……然子美推称如此,且讥诮嗤点者,余恐少陵之语未公,而嗤点者未为过也。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宋太宗端拱中进士刘安国酷爱《哀江南赋》,虽日旰未食而不饥。
盖词气鼓动,快哉惬心而已。
故前贤评品,以为风、雅之变,而流宕之胜者。
(〔清〕李调元《赋话》卷八)《哀江南赋》,怀旧都,出于《哀郢》者也。
(刘师培《论文杂记》)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之血泪。
(林纾《春觉斋论文》)〔赏析〕《哀江南赋》是中国辞赋史上的名篇巨制。
其写作时间,学术界历来多遵信陈寅恪先生之说,认为作于578年12月(时庾信66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鲁同群考证认为当作于557年12月。
此后,林怡提出作于566年,牛贵琥认为作于568年。
目前笔者仍以为557年之说较为合理。
证据有三:一是序中“三年囚于别馆”一句实际已交待了作者作赋的时间与身份。
庾信554年出使西魏被扣,后三年,恰是557年。
而且其时庾信在北朝有官无职(西魏、北周朝廷拜庾信为金紫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等,皆为勋官或戎号之类,而非实职),迹近拘囚。
试论庾信后期诗赋的抒情特色
试论庾信后期诗赋的抒情特色程平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他是南北朝集大成的作家,又是唐代律诗的先驱。
一般学者都以/侯景之乱0为界,将他的创造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生活在梁朝君王身边,创作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文学成就不大。
进入北国之后,其作品呈现出雄健新警、沉郁顿挫的特点。
杜甫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0[1]/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0[2]这是非常中肯的。
一、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沈德潜曰:/子山固是一时作手,以造句能新,使事无迹。
比何水部似又过之。
武陵陈胤倩谓少陵不能青出于蓝,直是亦步亦趋,则又太甚矣0[3]这里所说的/能新0和/无迹0,就是指诗人抒情的真切自然,深沉浓郁。
六朝的文人们纷纷驰骛于隶事、声律和对偶中,反映现实、抒写真情实感的作品很少。
庾信羁旅北国,在/关塞流离,家国俱亡,身世如梦。
冰蘖之阅既兴,艳冶之情顿尽。
0[4]的情况下以他那支/凌云健笔0和/纵横出奇0的文思,写出了大量的充满血和泪的/悲感之篇0。
同时,也给北方文坛带来了生机,从而形成了他刚健挺拔、沉雄悲壮、清新雅丽的艺术风格。
庾信诗赋,词哀意重,5哀江南赋6/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0[5]与/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0[6]的5离骚6同工异曲。
以个人经历与实事相穿插,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卷:皇室的骨肉相戕,高门世族的无能,贼臣的乱国,,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恨。
这种重在战乱现实的描绘、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比5离骚6的杂以幻想,隐约其词,似乎更能感动人心。
5哀江南赋6,长达3000多字,叙述事件众多,但避免了平铺直叙、松散凝滞的弊病。
首先,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发端语和转折虚语,从而使得篇中的气势因感情的变化而变换不定,文章开合跳跃,纵横排荡。
其次,采用不断换韵的方法来加快作品的节奏,全赋共换韵53次,差不多每五六句一换,韵的转换次数多,能够调动篇章的气势和节奏,整部旋律缓急不定、抑扬有节。
再次,为适应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把散文美巧妙地移植到骈文对称美上来。
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拓展研究视角与方法
加强作品解读与诠释
鼓励研究者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庾信 及其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引 入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提高研 究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研究者对庾信的作品进行更为深 入的解读和诠释,挖掘其深层含义和 历史文化价值,为理解庾信及其文学 作品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与六朝文学的联系
庾信的创作与六朝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既是六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又对六朝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庾信的诗歌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尤其是对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的 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05
庾信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庾信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学风格
庾信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融合了清新自然、婉约柔美的辞藻与对人生、社会 的深沉感慨,展现了较高的文学造诣。
要点一
融合多元风格
要点二
精湛的修辞技巧
庾信在创作中融合了多种文学风格, 如骈文、散文、诗歌等,形成了独特 的文学表达方式。
庾信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 、排比、对仗等,使作品具有极高的 艺术感染力。
要点三
独特的语言风格
庾信在语言运用上具有独特风格,形 成了典雅、凝练、流畅、生动的语言 特色。
庾信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
传承与发展
庾信的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学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跨文化交流
庾信的作品在国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 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代表之一。
04
庾信的文学思想与艺术追求
庾信的文学思想
儒家正统观念
《拟咏怀二十七首》中庾信后期诗歌思想分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6,2018Genera.No.1652018年第6期(总第165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庾信的诗歌创作阶段可以按照不同风格做一个前后的分期,以公元554年庾信从南朝梁出使北朝西魏为分界点,之前的诗歌创作多以宫体诗为主,具有清新绮艳的特点;公元554年之后的诗歌创作对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诗歌主题多样、情感表达真挚、思想内涵丰富,文学价值和文学成就要远远高于前期的文学作品,所以研究价值也相对高于前期的文学作品。
虽然现在对于《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创作年代有所争议,但是就思想内容上来看,无疑是庾信后期的作品,这组诗歌在思想内涵上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悲切深沉的乡关之思《周书》中记载:“(庾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
”乡关之思是庾信后期诗歌创作中最主要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甚至始终贯穿庾信后期的诗歌创作中。
《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有十七首都表达了庾信悲切深沉的乡关之思。
如《拟咏怀》之二十二: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
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
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
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在这首诗中,庾信将自己比喻成出嫁后不能再回家的“美人”,认为自己是背井离乡的“别鹤”、“孤鸾”,表现出了庾信离开家乡的孤苦之感,但是又被困居北地,没有办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只能“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再如《拟咏怀》其三: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庾信在这首诗中也表达了“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思念故国的痛苦与“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困局北地的无奈。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极为严密的门阀制度,庾信出自于东晋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庾氏家族,作为出自门阀家族中的子弟,庾信非常重视自己手中的政治特权,他认为自己是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生来就应该读书入仕、报效国家、维护家族的荣誉,《哀江南赋》中庾信也提到:“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可以看出庾信的家族一直有着恪守孝悌和忠君守义的操守,强烈的伦理思想和忠君思想一直影响着庾信,庾信心中强烈的忠君思想使他不愿接受北朝的官位。
庾信在唐代诗坛的接受
意输 赅入 的你
诗
接 坛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受 对 文
字 是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庾汇 报 人
信:
XX
请
的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庾唐
接受 信风格
代 诗 坛
的对
贰
庾唐 信代 的诗 认坛 知对
伍
庾唐
接 受
信 地 位
代 诗 坛
的对
叁
庾唐
接 受
信代 作诗 品坛
的对
陆
原庾唐 因信代 与接诗 影受坛 响的对
唐代诗人对庾信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借鉴,对他的诗歌风格和技巧进行了继承 和发展。
庾信的作品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技巧成为了唐代诗 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唐代诗人对庾信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使得他的作品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 流传和影响。
品对唐
第 三
的庾代 章
接信诗
受作坛
与受对唐
第 六
影的庾代 章
响原信诗
因接坛
唐代诗坛对庾信接受的原 因分析
庾信文学成就: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唐代文学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诗人们对前代文学的借鉴 和吸收非常重视。
庾信诗歌特点:庾信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抒情性、叙事性、哲 理性等,这些特点对唐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庾信的诗歌作品在 唐代文学史上具有 重要地位,被视为 经典之作
唐代诗坛对庾信与其他文 学家的比较与评价
庾信与李白的比 较:庾信被誉为 “诗仙”,李白 被誉为“诗圣”, 两人都是唐代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赏析
戏为六绝句·其一唐·杜甫【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注释】庾信: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自幼聪慧,博览群书。
前期为南朝宫廷侍臣,与徐陵齐名,皆擅长宫体诗赋,世称“徐庾体”。
后期屈仕北朝,创作内容与艺术风格变得清新、粗犷,直接影响唐代诗风。
老更成:指到晚年创作更加成熟。
凌云健笔:笔力雄健超拔。
意纵横:意境壮阔,情趣横生。
嗤点:讥讽,指责。
流传赋:泛指传诵的文章诗赋。
庾信的代表作有《哀江南赋》《拟咏怀》诗二十七首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不觉:不感到,不认为。
畏后生:意谓后生可畏,前辈不及后人。
《论语·子罕篇》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杜甫此句诗反其意而用。
【赏析】杜甫写诗诸体兼备,各有特色,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凡是用散文可写的内容,他一般都可入诗。
《戏为六绝句》就是他专以诗评为题材而写的六首七言绝句。
这组诗约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前后,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轻薄文人妄自尊大对前人的作品乱加非议而写的。
诗作从几个方面,结合对有关作家的评议,表述了他的文学批评观点。
提出了既要遵循“递相祖述”的文学传统,对古今诗人不能妄加菲薄;又要“别裁伪体”,崇尚风雅,摒弃形式主义的诗风。
同时要“转益多师”,博采诸家之长,以促使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这些见解体现了他论诗的基本主张,对当今诗歌创作与文艺批评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这组诗以诗论诗,以形象寓事理,使情与理、诗与论熔为一体,既主情志、又富理趣。
且随意写来,语多讽刺,在创作上也属一种新的尝试,虽谦称“戏为”,实乃新作,为以后诗人运用与发展这种诗体形式开创了先河。
这首诗赞扬庾信的文学成就,指斥今人的流言谤语。
诗的前两句说庾信晚年创作更加成熟,格调也变得更加雄健奔放。
后两句说像庾信这样前代的优秀作家,却遭到今人的贬斥讥笑,而我却未发觉其当畏后生之处。
论庾信对盛唐文坛的影响
论庾信对盛唐文坛的影响摘要:庾信是整个南北朝时代成就最高的作家,也是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对唐代文学尤其是盛唐文学的繁荣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他在文学形式方面创造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兼该南北文学之长的风格、气韵为盛唐文学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唐诗实际上就是循此轨径发展,最后导致了大气磅礴、包罗众长的盛唐气象的出现,可以说,庾信的创作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关键词:庾信盛唐文学创作接受影响庾信生活于南北朝后期,是整个南北朝时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作家。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综合前代与当代南北作家的艺术成就,敢于突破业已形成的艺术藩篱,把南方文学的文采和北方文学的气骨在作品中融化、统一,使自己的诗赋创作,成为南北朝文学的终结,隋唐文学的先声。
清人倪璠以庾信的作品为“穷南北之胜”,可谓要言不凡。
庾信对唐代文学尤其是盛唐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南北朝文学向盛唐文学过渡的重要桥梁,唐诗实际上就是循此轨径发展,才最终形成了大气磅礴、包罗众长的盛唐气象。
(一)盛唐文坛对庾信的称誉到了盛唐,唐帝国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驾驭能力和雍容大度。
其博大胸襟包容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内容,文学上也自然做到兼收并蓄,即允许各种创作风格的存在和发展。
正因为在这“其调则飘逸、雄浑、深沉、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谐矣”的宽松和谐的文化与文学环境里,诗人杜甫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比较全面地考察、体会了庾信的创作,从而给庾信的创作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此种意见带有一定的批评上的平反昭雪特色。
首先,他对庾信的创作,尤其是赋作品予以了高度肯定,所谓“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同时也对他的创作风格予以分别的对待和一定赞扬。
他以为庾氏的创作风格既有“清新”的一面,即”清新庾开府”,又有悲凉慷慨的一面,即“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出杜甫已经认识到庾信前后期创作的不同以及风格方面的变化,并且准确地揭示了他后期创作风格的主要特征。
论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发展
论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发展庾信后期的创作,虽谓“老成”,但早年那一种风格,并没有抛弃。
他同北朝显贵唱和的诗,依然是雍容华贵,且多艳情成分。
另有《题画屏风》二十五首,也以精巧见长。
题画诗在此之前极为少见,故这一组诗在题材的开拓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山水诗的手法,把画面的内容同想象结合,既不脱离画面,又富于自然的生趣。
这启发了后代常在画上配诗以扩充欣赏内涵的风气。
不过,在庾信后期创作中,最受重视的,是与前一种风格很不相同的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国之作。
庾信的性格,既非果敢决毅,又不善于自我解脱,亡国之哀、羁旅之愁、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心,却又不能找到任何出路,往往只是在无可慰解中强**解,结果却是愈陷愈深。
所谓“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使得诗中的情绪显得沉重无比。
《拟咏怀》二十七首,就是这一类诗的代表。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拟咏怀》之三)庾信只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却被命运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并且必须承担这种“错位”带来的痛苦。
这就是此诗的内涵。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湖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
谁论身后名?(《拟咏怀》之十一)这一首悲悼梁的覆灭,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把一切归诸“天意。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拟咏怀》之十八)这一首感慨自己虽有才学,却于国无益,想学庄子的旷达,又不能做到,所以忧愁无止。
“残月”、“新秋”二句,写出日复一日的无聊与绝望,看似简单,其实精警非凡。
“露泣”一联写景抒情,也是精美异常。
《拟咏怀》二十七首,大多是感情真实而深沉,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谢朓与庾信对唐诗影响之比较
2 O— O3— 1 Ol 5
谢眺 诗和唐诗 风格 已经极 为相似 ,严 羽 《 沧浪诗话 》云 :“ 胱 之诗 ,亦 有全 篇 似唐 人者 ,当观其集 方知 谢
之。 ”据宋胡 仔 《 溪渔 隐丛话 ・ 笤 前集 》卷 三引唐庚 《 录 》云 :“ 至玄晖 语益 工 ,然 萧然 自得 之趣 ,亦 语 诗
复少 减 ,渐有唐 风矣 。 因为谢跳 在近体 诗形成 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所 以历来被 认 为是 “ ” 开启唐诗 ” 之人 。吴淇 《 选诗定 论 》云 :“ 之诗 ,以谢眺 为称 首 ,其 诗极 为清 丽新 警 ,字 字 得之 苦吟 ,……遂 以开 齐 唐人 一代之先 。 ”同样 ,庾 信也 被认 为是唐 代文 学 的先 导 。明人扬 慎认 为 ,庾 信 的诗 “ 为梁 之冠冕 ,启唐 之先鞭 。 (《 ” 升庵诗话 》卷 九 ) 《 四库 全 书总 目提要 》认 为庾 信文是 “ 六 朝之 大成 ,而导 四杰 之先路 。 集 ” 无 疑 ,谢眺 与庾信都 对唐代 文学 产生 了巨大影 响 ,但是从 唐代对 两人 的评价 和接受 ,以及两 人诗歌 的创作
陕 西 广播 电 视 大 学学 报
SHAANXI RTVU J OURNAL
M a .1 r 5. 2 0 01
第 1卷 2
第 1 期
V0 . 2 No 1 1 1 .
【 言 ・ 学】 语 文
谢 眺 与庾 信对 唐诗 影 响 之 比较 *
庾信赋对晚唐文坛的影响——以李商隐骈文为例
爱 的主题 。《 荡 子赋》 写荡 子 出征 的经 过 。这些 内容显 然与 庾信 长 期 身处 的宫 廷环 境 有关 , 齐 梁 偏 安一 隅 , 传 统儒 家
思 想观 念 沦丧 . 佛 老 思想 盛 行 , 仕宦 贵 族 的悠 游 生 活使 得 整个 社会 趋 于衰 朽浮糜 , 追求 物欲 享乐 。 在乎文 章 , 梁 元帝
南” , 都追 述身世 伤亡 的故 事 , 故 国由盛而衰 的经 过 , 饱 含乡
创作 。其 中 , 《 春 赋》 、 《 七 夕赋 》 、 《 灯 赋》 、 《 对烛 赋 》 、 《 镜赋》 、 《 鸳鸯 赋》 、 《 荡子 赋》 当属于庾信前期 仕于梁朝 的作 品 , 而《 三 月 三 日华林 园 马射 赋并 序 》 、 《 小 园赋 》 、 《 竹杖赋》 、 《 邛竹 杖 赋》 、 《 枯树 赋》 、 《 伤 心赋并 序》 、 《 象戏 赋》 、 《 哀 江南 赋并序 》 则 为庾信 人于北朝 之后的创作 。 前期 身处 的南朝 , “ 五十 年 中 , 江表 无事 ” , 庾 信 过着 养 尊处优 的生 活 , 与 其父 亲庾肩 吾 “ 在东 宫 , 出入 禁 闺 , 恩礼 莫
庾信在侯景之乱中遭历了父亲去世和丧子之痛而后半生又不得不羁于北朝从而作品中祛除了前期在南朝的作品中的柔媚奢靡之态一改前期的为文造情而为为情造文更多注入了建安时期的作品中那种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风骨与早年奠定的高超的赋作技巧相结合从而能成为南北朝集大成的作家
2 o l 6 年 第 期 ( 总 第 7 3 9 期 ) 又放 贽 耕
之恸, 文风 刚健而有 思致。杜 甫在 《 戏 为六绝 句》 中评价 : “ 庾信 文章老 更成 , 凌 云健 笔意纵横 。” 庾信 前后 期的赋作 均以特有 的
浅析庾信的赋作对初唐七言歌行的影响
073[摘 要] 南北朝时期,诗、赋发展并存且呈现出互渗的趋势,初唐时期的“七言歌行”是诗赋并行的直接产物之一。
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作家庾信,其作品承上启下,他的赋作对初唐七言歌行乃至整个初唐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 庾信;赋;初唐;七言歌行浅析庾信的赋作对初唐七言歌行的影响徐立昕1 王 熠2“赋”和“诗”虽是两类文学体裁,但它们在文体特征上体现出众多的相似之处,具有紧密的历史渊源,汉魏时期多诗赋并称。
刘歆的《七略》、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都有“诗赋略”一栏,曹丕的《典论·论文》中也曾提出过“诗赋欲丽”。
汉代和唐代可分别称得上这两类文学体裁最繁盛的时期,而处于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则成为文学史上“诗”“赋”这两大文体盛衰相转的过渡期。
“诗赋互渗”“诗赋一体”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及至初唐,七言歌行体兴起,虽然是诗歌,却表现出某些赋的特征,这正是魏晋以来“诗赋互渗”的演变成果之一。
庾信作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诗赋作家,其诗赋作品正好体现了这种亲缘关系,其赋作尤其对初唐七言歌行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题材的沿用和承袭纵观庾信赋作,其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援史入赋”“咏物写景”以及“荡子思妇”。
其中“援史入赋”最具个人特点,即在创作时借用“历史题材”,以历史描写为基础展开议论和抒情,代表作如《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全篇大量的史实描写以及由史而来的直抒情怀开创了赋题材表现的新大门。
初唐七言歌行中,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临高台》风格题材都与庾信的《哀江南赋》极为相似,极具“史论”之风。
除了这类“赋史”,庾信的咏物赋占据了他赋作的绝大部分,前期的《春赋》《象戏赋》《灯赋》《镜赋》,后期的《小园赋》《枯树赋》都是,但无论是写景还是状物,其咏物赋最终都会落到抒情或者表达哲理的最终目的上来。
在初唐七言歌行中,王勃的《落花落》、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借落花描写春景,表达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慨叹,抒发对生命的感悟,都有庾信《春赋》这类题材的影子。
庾信前期与后期的诗歌比较
庾信前期与后期的诗歌比较作者:刘家祯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5期摘要: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者,大体说来,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出使魏国为界线,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在梁国时,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诗歌华丽,富于辞采之美。
扣留北方后,创作了大量怀念故国乡土的作品,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通过对两个时期庾信作品的对比,体会庾信的情感变迁。
关键词:庾信;作品;风格;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一、庾信的生平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其父是著名的梁朝宫体诗人庾肩吾。
据《周书·庾信传》记载,庾信“自幼聪明,博览群书”。
庾信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十九岁时作梁朝皇帝萧纲的东宫学士。
因为当时的梁朝皇帝萧纲大力倡导写作宫体诗,所以,庾信及其父亲庾肩吾都成为了当时宫体诗的重要作家。
并且与当时另一支写作宫体诗的重要力量,徐摛、徐陵父子合称为“徐庾体”。
四十二岁之后,庾信的一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这一年,他奉命出使西魏,被西魏的君臣扣留,从此屈节而逗留于西魏,北方的君臣仰慕庾信的文采,所以,庾信很受器重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后来北周代魏,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故世又称之为庾开府,如杜甫即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称誉李白。
皆因庾信的典故。
二、庾信前期的作品风格庾信前期的作品主要以宫体诗为主,诗文的主要内容大抵都是应承奉和之作,题材基本不外乎宫廷游乐如《春赋》中“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游春的地点就在宜春苑与披香殿。
有描写美人衣着的诗句,如“镂薄窄衫袖,穿珠贴领巾”。
还有闺房欢愉例如《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
燕余双舞轻”。
闺房的欢愉之情跃然于纸上。
以及着重写陈设器物的诗歌如《奉和示内人》“燃香郁金屋,吹管凤凰台。
”例如《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
燕余双舞轻”。
庾信在唐代诗坛的接受
庾信在唐代诗坛的接受摘要:庾信是唐代诗坛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师。
本文主要从庾信的生平经历、创作特色、诗歌取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详细了解和阐述了庾信在唐代诗坛的接受情况。
通过对其诗歌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唐代诗坛的文化氛围、时代变革的背景、文学思潮的变迁等问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庾信;唐代诗坛;受众;文化氛围;艺术特点一、生平经历庾信,字子容,唐代文学家、诗人,世称庾公。
他出生在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祖籍江陵(今湖北襄阳)人,家族世代为官。
明成化年间,庾承租淮安府红巷庵,并号称“清风子”,后世称“庾公庵”,故先人多称之为庾公。
庾信少年时颇得父亲庾袭之爱,家境殷实,但是很早就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努力走向文学之路。
他年少聪慧,受父亲庾袭之熏陶,自小学习经史,不断涉猎典籍,后得到了王绩的指导,进而在诗歌创作中获得了极高的成就。
庾信诗才横溢,如冠绝当时,不仅受到了当时士子、文人的认可,而且还受到了当时的文学大家杜甫的高度赞赏。
二、创作特色庾信的诗歌以词章清丽、意境深远、含蓄涵义和音乐性强、表现手法独到、艺术效果卓著等特点而驰名于世。
他的诗歌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情感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具体而言,庾信的诗歌在艺术特点上表现为用词雅致、寓意深远、形象清新、蕴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爱情等方面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现实等的思考。
其诗歌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韵律优美、读起来感染力强。
三、诗歌取向庾信的诗歌取向有宗教信仰、儒家理念、道家思想、佛家文化、心灵诗歌等。
他的诗歌既有民族性,也有人文主义倾向。
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以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为基础,探索人类灵性的深度。
在儒家思想方面,他倡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在道家思想方面,他关注个体自我价值和宇宙道理的关系。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位于宋朝的一位有名的诗人,深受诗坛赞誉,其作品受众多读者的青睐。
他的作品体现出浩瀚的古典诗词精髓,颇有深意,令人深思。
其中有一首名为“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让人对庾信萧瑟的一生充满了深切的哀思。
庾信出生在一个具有古典文化特质的家庭,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早年就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在学习中他涉及了不少学科,包括诗词、国学、经典等,使他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此外,在宋朝,诗歌是一种形式丰富的艺术,人们为之着迷,庾信也不例外,他经常读诗,注重意、形的表达,以及诗歌的韵律美,同时他也努力研究诗歌的内涵,以求洞悉内心世界。
庾信一生最萧瑟,似乎命运就注定要这样。
在他的年轻时期,家庭的贫困让他更加艰难,但他从不放弃读书,谋生,坚持不懈,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有一段与宋真宗之子庾宁宗极其亲密的友谊,但该友谊面临着时代变迁带来的坎坷,而他也逐渐变得沧桑,渐渐明白了人生的苦难。
在此期间,他写出了一首题为《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对暮年路漫漫的深切思念。
诗中,庾信表达了他对江关的哀痛:“上清景初空,彩云褪石间。
古险峻处多,中有深浅坎。
心情不可问,眼见山色寒”。
他在诗中记录了他沧桑的心境,叹息时光无情,暴晒自己思绪萧瑟的痛楚。
诗歌中还有段内容“道路荆榛密,青松暗中禁。
夜里月光斜,谁知心长恨!劳生何所求,最思从前园”,这段内容更是充满了庾信的怅惘之情:嘈杂的城门,阴暗而孤独的青松,月光斜斜却带不走他的苦痛,劳生何所求,最思从前园,这是人生无奈求而不得的悲凉。
在面对时代变迁后带来的一系列挫折时,庾信以此诗歌表达了对命运的叹息。
他懂得接受生活便是这般的萧瑟,并以此赋诗抒发自己的心情。
他的诗带有淡淡的哀伤,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情,令人深思,好似在以文字拷贝他的一生,就此打住。
庾信的一生无疑是萧瑟的,而他的这首诗歌“暮年诗赋动江关”也将留在历史中,永不凋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庾 信 晚 期 的 诗 歌 创 作 对 唐 诗 的 影 响
。宋成英
何
平
摘 要 :庾信后期 的亡 国 北,使他的诗风得 兼南北之长,尽管宫廷诗仍 占 入 主导 ,但他 的诗歌风格 已经向质朴方 面转变,对扭转宫体 诗风还是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庾信晚期诗歌在声律方面刻 意追求 ,更接近唐代 的近体诗 ,对
“ 冰 ”、 “ 度 经寒 ”二句颇 具 边塞 特 色 ,全 诗语 气 与前 四句相粘 ,则几乎为一首唐人五律 了。
豪壮 ,颇 具风骨 ,让人看 到了 “ 建安风 骨”的再现 ,对 唐 代边塞诗 的影响也十 分大 。如陈子 昂在 唐初提倡 “ 魏风 汉
( )对仗精工 ,语辞 自然流畅 二
验——乡关之 思、哀怨之情 等 。翻 阅庾信后 期诗文可 以看 题材超越 了狭窄 的宫廷诗 。除了乡关之作 ,作者还写 了一
到很多这样 的诗句,如:
“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 ( 哀江南赋并序》 )
些 边 塞 诗 , 如 《 赵 王 送 峡 中 军 》 、 《 益 州 上 柱 国赵 王 和 上
风 偏 于 纤 小 而 浮 靡 , 多 为 应 制 之 作 , 有 的 只 是 文 风 的 绮
笛 断肠歌 。纤腰 减束素 ,别泪损横 波。恨心终 不 歇 ,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三个 “ ”字 的使用 ,体现 了作者有家难 归的心酸 , 断
艳 ,而 少建安诗歌 的风的技 巧与北风独有 的刚健风格融合 在一起 ,开启 了南 感 ,而且语 言的表达也十分流畅,如 《 出塞》: 北诗风融 合的序幕 ,也为唐代诗歌突破 宫体诗 的拘 囿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
飞蓬似征客 ,千里 自长驱 。塞禽唯有 雁 ,关
树但 生榆。 背山看 故垒 ,系马识馀 蒲 。还 因麾 下
坛的影响,实现了诗风 的健康发展。
( )风 骨 的再 现 二
“ 旅人 嗟岁暮 ,田 家厌作 劳 .” (( 裴仪 《 和
同秋 日》 )
“ 藐是流 离,至于暮齿。” (《 哀江南赋》 )
由于南 北朝地理位 置的差异 ,南北文学 的风气也迥然
以上诗 句多写 “ 羁旅 ”、 “ 凄怆 ”、 “ 穷秋 ”、 “ 流 不 同,南朝 文坛 多刻 意追求语 言形式的华美 , “ 明体 ” 永
庾 信的诗歌语 辞对仗工整 ,作品显得沉稳 ,又不失清
骨 ”,与 庾信可谓呼应 ,杜甫评价庾信 “ 老更成 ”,正是 丽 的特 色 。如 《 陪幸终南 山和宋 文 内史》 、 《 小园赋》和 与作者技 巧运 用 的成 熟及 风骨兼备有关 系。庾信 巧妙 地将 《 哀江南赋 》中的句子 ,对仗精 工 自然 ,毫无 生搬硬造之
凄清 临晚景,竦 索望寒 阶。湿庭凝 坠露 ,抟
风 卷落槐 。 日气斜还冷 ,云辜晚 更霾。可怜数行
雁 ,点 点 远 空排 。
戍久风 尘 色,动 多意 气豪。建章楼 阁迥 ,长 安 陵树 高。度冰伤 马骨 ,经寒 坠节旌 。行 当见天
子 ,无假 用钱 刀 。 一 ,
这 是 一首 写 景诗 ,有 着质 朴 的风 格 , “ 湿庭 ”句 中 的 “ ”应仄 而 平 , “ ”字 应平 而 仄 , “ 怜 ”旬 中 庭 坠 可 “ ”应仄 面平 ,其他句式均 为五言律句 ,若 最后 四句 能 行
就 是代表:北朝 文坛 质朴无华 ,但 类似 《 木兰诗 》、 《 敕 板 ,如 《 秋 诗 》 : 晚 勒 歌》的佳 品甚少 。庾信入北之后 ,吸收 了北 方的刚劲之 风 ,写出了一些 刚健 的作 品,显示 了浓郁 的苍凉 文风,无
疑 对 宫体 诗 是 一 次洗 礼 ,如 《 入塞 》 :
二首 》等 ,将 自己悲凉的心绪 融入到 了北方独 有 的边塞 风 光之 中,这也为初唐 四杰对 宫廷诗的超越 打下 了良好 的基
“ 寒关凄怆 ,羁旅悲凉。” (《 竹杖 赋》 ) “ 苍茫望落景 ,羁旅对穷秋 。” ( 秋 月 )
础 ,四杰 继承 了庾信 的衣钵 ,渐 渐削弱 了宫体诗对唐代 诗
有 重要影响 ,使其 “ 所作 皆华实相扶 ,情 文兼至 ”, “ 悲
渡起 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点:
( )题 材 多 元 化 一
庾信 前 期 主要 生活 在 宫廷 中,题 材 的选 择 空 间 比较
感之篇 ,常见风骨 ”r,这些成就不仅奠定了庾信在 当时文 狭小 ,多为应制之作 ,而后期他 经受 了建康及 江陵两次败 1 ] 坛 的重要地位 ,也对 中古诗 歌 向盛唐文 学的过渡起 了重要 亡 ,又羁 留北方 ,尽 管北朝统 治者待其不 薄,但人 的乡土 的作用 。
国难 , 羁 旅 异 地 , 受 到 了北 方 刚 健 的 民 歌 的 影 响 , 写 出 了 最后反用 了精卫填海 以及 《 经注》 的典 故,表达 了作 者 水
一
些异 于 宫体 诗 的优秀 作 品 ,其 中多 表达 自 己的切 身体 希望缓解 自己的乡关思念之苦 。较前期作 品,作者选择 的
一
之 思是 不可 泯 灭的 。 《 咏怀 》便 是作 者 这方 面 的代表 拟 作,共2 首 ,如其七: 7 榆 关断音信 ,汉 使绝 经过。胡笳 落泪 曲,羌
、
庾信南北兼蓄的诗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庾 信 的诗 风 兼南 北诗 风 之长 ,但却 仍 以南 方 之风 为
胜 。庾 信前期主要 生活在南朝 ,过着 安逸 的宫廷 生活 ,诗
唐代诗人的近体诗创作起到 了典 范作用 ,同时也丰富 了诗歌 的创作理论 。 关键词:宫体诗 声律 质朴
庾 信处于一个 政权频繁 交替 的时代 ,他秉承 了前 代的 离 ”等 ,诗 的风格 已经异于宫体诗 了 ,对于诗 歌向唐诗过
文 学成就 ,又 融入 了他 自己卓越 的文 学才 华及羁旅情 怀 , 其 诗文成就冠盖 一代 ,特别 是晚期 的亡 国之恨对他 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