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胃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述
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心窝部以 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 恶心呕吐等症的一种病证。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名:
古代医籍中对本证的称谓较纷杂,如 《内经》称为“胃脘痛”、“胃心痛,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为“心下 痛”、“心下痞硬”,其他医籍中还有称 为“心腹痛”、“心胃痛”等。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明清:重点论述了胃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治疗。
龚廷贤《寿世保元》阐明了饮食不节 在胃痛发病中的意义和病变过程。
张景岳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理因 素,主张理气为主。并对胃痛和真心痛作了 鉴别。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明清: 叶天士认为胃痛不仅和气滞有关,
气机不和,不通则痛
病因病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小结:
共同病机:不通则痛。胃禀受冲和之
气,其气宜宣通,不宜郁滞,凡因寒因热 因食滞因气滞因虚诸种原因导致胃气失于 和降,气机不畅,均可产生胃痛。
病理性质:以虚实为常,而演变多异。
初起多实,久病多虚,虚实之间可以兼夹 和转化。
注意: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功
(2)饮食停滞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食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 主症:胃脘胀痛+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肝胃郁热 主症:胃脘灼痛,泛酸嘈杂+肝火证。
治法:疏肝泄热,理气和胃。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病因病机
外感寒邪 客于胃腑 寒凝气滞 不通则痛 饮食失调:
• 饮食过量,胃纳过盛 宿食停滞 食积气滞
不通则痛
• 过食肥甘,辛辣烈酒 酿湿生热 湿阻热郁
不通则痛 热伤胃阴 胃失濡养 气机不和 不通则痛
病因病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饮食失调:
• 过食生冷,寒凉药物 耗伤中阳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8)脾胃虚寒 主症:胃脘隐痛,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则减 +脾阳虚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辨证论治
wenku.baidu.com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常见症状的治疗 ▸ 疼痛: ▸ 嗳气: ▸ 腹胀: ▸ 泛酸: ▸ 辨病治疗:
胃失温养 气机不和 不通则痛
• 饥饱失常,进食无规律 损伤脾胃
气机不和 不通则痛
病因病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 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
郁久化火 郁火乘胃
血行不畅 瘀血内结
气不 机通 阻则 滞通
病因病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劳倦体虚久病 脾胃受损 脾胃虚寒 胃阴亏虚
能的失常势必影响到气的升降,故临床多 见气机失畅的病理变化。
病因病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变脏腑: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胃与脾:互为表里,共主升降。两者 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 上往往也互相影响。 胃与肝:肝胃之间,木土相乘,肝气 郁结,易于横逆犯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湿热中阻 主症:胃脘灼痛,嘈杂+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加味。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瘀血停滞 主症:胃脘刺痛+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7)胃阴亏虚 主症:胃脘隐痛+阴虚证。 治法:滋养胃阴,凉润和中。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历史沿革:
《内经》:
阐明主要病变部位、症状及治法。
说明与脾、肝有关。《灵枢•经》: “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 食则呕,胃脘痛……”《素问•六元正纪大 论》“木郁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 痛。”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汉代张仲景: 提出“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的
问起病:时间、病程、以往病史。 问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 与缓解因素。 问兼症: (1)胀满、嗳气、泛酸、呃逆、嘈杂、 恶心、胃纳、大便等常见消化系症候。 (2)寒、热、气、血、阴、阳。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望诊:面色、体形、舌象 闻诊:口气 切诊:按腹、切脉
3、辅助检查 胃镜、GI、B超、CT
三、类证鉴别
1、胃痛与胃痞:胀与痛。 2、胃痛与腹痛、胁痛:部位。 3、胃痛与真心痛:部位、疼痛性质、 伴随症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首先分清虚实 实证分清寒、热、食积、气滞与瘀血 虚证区别阴虚与阳虚(气虚)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四诊合参 问诊:
久则必致血行不畅,治疗当明在气在血,而 施理气活血之法。“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以经主气,络主血,则知其治气治血之当 然。”
林珮琴《类证治裁》概括了胃痛之 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的病机、主症、 治法,从而使本病的辨证论治更趋完善。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范围:
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 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 症、胃癌等疾病以胃痛为主症时,均可参 照本篇辨治。
辨证法则。 拟定大柴胡汤和建中汤等常用方剂。
唐代孙思邈: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其中大部分系指
胃痛。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金元时期:
李东垣认为“皆因劳役过甚,饮食失 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之”, 多采用益气温中与理气和胃之法。
朱丹溪认为有热、痰、食、气之郁, 采用越鞠丸治疗。并认为“久郁则蒸热, 热久必生火”,因此特别注意用清热泻 火的山栀等。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为其大法 辨证以通,不泥一法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分型论治 (1)寒邪客胃
主症: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 寒
痛增+实寒象。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
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