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常见课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举办开题论证会,落实子课题,培训参研教师,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3年6月)。
①分工落实。
②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
③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形式分析、归纳、初步提炼出各种课型有效教学模式。
④邀请专家会诊,引领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各种课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本课题需要所有名师工作室所有参研人员在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去具体而微地领悟教育的地真谛,去寻找“有效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这个过程本身对全体参研人员的专业发展、专业成长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是,研究当前中学数学课堂各种课型的教学现状,学习、分析、参照、筛选和整合当前一些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建构出适合概念型课、试卷讲评课、知识型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4.不断推广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
研究内容
1.研究中学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理论,使教师能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引领,反思课堂,在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中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能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2.深入研究数学教育史上各种教学模式,体会各种传统教学模式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和思想。
3.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次教学研讨等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各种课型的有效操作模式和一般规律,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4.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搜集现有的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等。同时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跟踪和吸收国内外最新动态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需要依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文件,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市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然后加以整理和分析。
3.通过文献检索、调查和观察,全面掌握各种课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其效果、效率、效益进行评价。
4.根据各种课型特点,建构有一定的科学性、学术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具体任务分工是:
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模式(邓礼咸);
知识型课有效教学模式(龙云飞);
概念型课有效教学模式(姚炜)
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许正川)
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面,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07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可谓五彩纷呈,“四段六步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学案导学”“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质量工程”等教学模式已逐渐为大家所熟悉。仔细研究这些教学模式,我们会感到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
拟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预设的创新点:通过对中学数学常见课型的教学研究,革故鼎新,激浊扬清,建构有一定特色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校本的、高效的、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思路
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层次和课题研究侧重点上实施学习、实验、评价的工作思路。由低级走向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螺旋上升发展,最终形成成果。
研究方法
资料的搜集整理(廖帝学)
研究假设
本课题将从在中学数学对各种课型里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探寻各种课型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分析各种课型影响数学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的反思,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的表征分析,提炼出中学数学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同时,让参研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的相当普遍的策略和智慧。教学模式的选用,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观念而确定的。但教学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原因是教学条件复杂多样,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内容也千差万别。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到底如何展开的,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在阅读和梳理各地课程改革的经验材料时发现,对“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模式”的关注程度比较高。事实上,对教学有效性研究及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已有不少成果。
1.通过文献检索和听课、评课,了解中学数学各课型教学现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确立研究方向。
2.研究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站在教育学、教学论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出适合概念型课、试卷讲评课、知识型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参研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提高所有参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从教学本义上来讲,因为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特别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甚至有些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不管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如何变化,也不管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因素和学习倾向,有些过程必要在教学中发生。正是基于这一点,本课题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中学数学常见的课型上,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着力于科学的、可行的、校本的、高效的、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对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概念的界定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按某种分类基准(或方法)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按一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课的类别。二是指课的模型,它是在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观、教学策略、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在这种意义下,课型与某种课堂教学模式相关。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区别。本研究主要按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把中学数学课划分为概念型课、知识型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
我们还看到,着力于数学课不同课型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并不多。2002年新世纪出版社出版过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著的《中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一书,对数学概念课、数学命题课、数学解题课、数学复习课、数学测验讲评课、数学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一些研究,虽然对时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它成书于新课改之初,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当然,它给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蓝本,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①总结研究经验;
②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③收集论文,出版专集,形成,收集影像资料,完成《》编撰;
④召开专家评审会。
技术路线
确定研究方向 → 拟订研究方案 → 收集Fra Baidu bibliotek料 ←→ 实施行动 → 结果评价。
实施步骤
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10年10月——2013年10月。
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2月)。
①查阅文献,组织研讨,分析论证,确定研究方向;
②组织调查当前数学教学课堂各种课型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善研究方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重庆市中学数学陶兴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陶兴模老师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程度研究,曾总结出概念型课、知识型课、复习课的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进入课改以后,虽然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但对教学模式或方法的讨论一直处于一种混沌不清的状态,既没有明晰的刚性要求,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架构,缺少对具体课型课堂教学的“形式关注”。也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可行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之形,使得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我行我素”的无“形”状态之中,走进了“理念前卫、质量滞后”的怪圈。
1.行动研究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中学数学课堂中知识型课、概念型课、试卷讲评型课、作业讲评型课、复习课等常见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2.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研究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模式可以来源于教学实践,但使实践概括化和集约化,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模式也可以来源于理论思辩,使某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具体化、操作化,从而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说,从研究教学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思想、教学规律等问题概括为“教学原理”,是教学论的基础理论部分的话,那么,研究教学模式则是教学理论(原理)应用于实践的中介,它具有处方性、优效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去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