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158a9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6.png)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常见的定量分析仪器和设备。
(3)了解定量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溶液的配制、滴定、光谱分析等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学会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定量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定量分析化学的定义(2)定量分析方法分类(3)定量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2. 定量分析仪器与设备(1)滴定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3)其他常用定量分析仪器简介3.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1)溶液的配制方法(2)溶液的稀释计算(3)溶液的浓度测定与误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常见定量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3)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浓度测定。
2. 教学难点:(1)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与选择。
(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溶液配制和稀释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与课时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和16次实验操作。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0a6455964bcf84b9d57b91.png)
分析化学实验1. 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光度分析等内容。
增加了部分提高研究型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大纲依据高等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并结合本系的教学实际编写而成。
2. 教学要求: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训练,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②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初步具有处理物质的分离、分析和实验数据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上课安排时间: 第三学期课时:75 3学时/周学分: 34.重点与难点分析天平的使用,酸碱滴定基本原理和操作,重量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操作,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等。
5.训练设计方案通过对分析天平的使用、酸碱滴定基本原理、重量分析的原理、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等化学分析方法的学习,掌握它们在化学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对基本分析操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他们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教学科研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一、滴定分析仪器与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熟悉分析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了解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2.通过看录像和教师讲解,熟悉常用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量器皿的校正方法3. 熟悉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主要试剂和仪器(1)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一套。
(2)K2Cr2O7(s),H2SO4(浓)、NaOH(s)、去污粉、丙酮、无水乙醇、乙醚。
三、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要求和成绩评定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77e16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3.png)
《分析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教学难点:(1)溶液的浓度计算;(2)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实验操作法:演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PPT课件:展示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分析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新课内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分析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实验》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90f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a.png)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预期结果进 行比较。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识别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
误差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讨论与改进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可能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 施。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2
数据记录与整理
学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 归纳,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误差分析与处理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传递规律,掌握误差的减小和 消除方法,提高实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统计分析方法
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 相对标准偏差等,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 分析方法。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一
实验操作不规范: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如试剂用量不准确、仪器使用不当等。解决方案: 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指导,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问题二
实验数据异常: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实验数据异常或误差较大的情况。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们对实验数据进行 仔细的检查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学习
本部分将介绍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数 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包括称量、滴定、光谱分析等方面 的内容。
本部分将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常见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基础教案
![分析化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8200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d.png)
分析化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理解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4. 能够对常见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教学重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2. 对常见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分析化学的概念和作用,并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学科。
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介绍分析化学的起源和关键里程碑,包括重要科学家的贡献。
3. 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从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医药制造等方面介绍分析化学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1. 常见实验器材和操作规范:介绍常用的实验器材和操作要求,并进行示范。
2. 常见实验操作技巧:讲解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如草酸标定、滴定等,并进行实例演示。
四、定性分析实验(30分钟)1. 常见定性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如气体析出法、络合反应等。
2. 定性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定性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定量分析实验(30分钟)1. 常见定量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容量分析、光度法等。
2. 定量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定量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总结(5分钟)由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准备:1. 分析化学相关教材、课件和实验指导书;2. 实验器材和试剂;3. 实验室设备和安全措施。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3. 对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abb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8.png)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见定量分析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3)学会正确选择和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热情;(2)认识定量分析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定量分析的定义和分类;(2)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滴定法、重量法、光度法、电化学法等。
2. 定量分析实验操作技能(1)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实验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见定量分析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定量分析方法的的选择和应用;(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2)实验室实践教学;(3)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2)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3)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参与度。
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理论试题和实验操作试题;(2)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课时);(2)第二章:常见定量分析技术(3课时);(3)第三章:实验操作技能训练(4课时);(4)第四章: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2课时);(5)第五章: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课时)。
分析化学教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3147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9.png)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 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 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巩固:布置相关习 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 能力。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学生能够了解分析化学在生 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热爱和兴趣 树立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重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滴定分析法:通过滴加标准溶液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比色分析法:通过比较颜色深浅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环保意识:引导学 生关注实验废弃物 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实验安全与环保的 重要性:强调实验 安全与环保对个人 和社会的影响
实验安全与环保的 实践:介绍如何在 实验中落实安全与 环保措施
理论教学: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之处
改进措施:根 据学生表现, 调整教学方法
和内容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看法
学生对教学进度的适应情况
注意事项:教师需要 合理分组,选择合适 的讨论主题,注意课 堂纪律和时间控制。
定义: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和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目的: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准备 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实验演示、引导 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c2b4b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a.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期:第三学期授课学时:75学时(3学时/周)学分:3学分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 具备处理物质的分离、分析和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本理论-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定量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光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3.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天平的使用- 酸碱滴定实验- 重量分析实验- 光度分析实验- 电化学分析实验- 色谱分析实验四、教学安排1. 第1-4周:分析化学基本理论- 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讲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第5-12周:定量分析方法- 讲解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光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
3. 第13-16周:分析化学实验- 进行分析天平的使用、酸碱滴定实验、重量分析实验、光度分析实验、电化学分析实验、色谱分析实验等。
4. 第17-20周:课程总结与复习- 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总结和复习。
-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包括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堂讨论等。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7539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9.png)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引言: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在编写分析化学实验教案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背景是指实验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应用。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条件等内容。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步骤的合理性和操作的可行性,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原理是实验步骤的理论基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相关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机制。
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实验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pH值等,要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调整。
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清晰明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每个步骤,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2. 详细准确:对每个步骤的操作、试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等进行详细描述,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教案的要求进行实验。
3. 安全可行: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要提前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使用防护设备、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等。
四、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是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在编写实验教案时,要明确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
可以通过实验结果的计算、图表的绘制、数据的统计等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误差来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教案的最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576f6ad51f01dc281f186.png)
分钟,看是否漏水。
对旋转活塞180度,再看活塞两端是否有水。
如果发现漏水,酸式滴定管则应该涂凡如仍转动不灵活或有纹路,表明涂油不够;如有油从缝挤出,表明涂油太多。
遇到这种情况,必须重新涂油。
如发现活塞孔或出水口被凡士林堵塞,必须清除。
如果是活塞孔堵塞,可以取下活塞,用细铜丝通出;如果是出水口堵塞,则用水充满全管,并将出水口浸入热水中,片刻后打开活塞,使管内的水突然冲下,将④滴定管的操作:滴定管在铁架台上的高度,以方便操作为准。
滴定管尖一般插入三角锥瓶口内1cm左右为好。
用右手摇锥瓶,用左手把活塞;拇、食、中指包塞拿,不能推,应该轻轻向手心平行测定时,应该重新充满溶液,使用滴定管相同的一段。
二、移液管、吸量管及其使用1.移液管和吸量管2.洗涤移液管和吸量管的管口小,不能刷洗,应用铬酸洗液泡洗。
其洗涤方法与滴定管相似,洗至内壁和外壁不挂水珠,并用蒸馏水润2.洗涤用铬酸洗液浸泡内壁,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纯水洗净,使内壁不挂水珠。
3.定量转入溶液①溶解物质取物质(经准确称量或移取的基准试剂或被测试样)过滤漏斗种类多,玻璃、砂芯和布氏。
制备合成用布氏,氧化腐蚀用砂芯。
长颈漏斗分析用,水柱保留易过滤。
(3)坩埚介绍瓷坩埚、砂芯坩埚、铁坩埚、镍坩埚、银坩埚、铂坩埚、聚四氟乙烯坩埚。
2.操作示范(1)样品溶解操作:溶解溶剂用适量(1/(不研磨不捣底。
)试样溶解盖表玻,分解完后洗凸面。
)沉淀操作:加沉淀剂的操作:在搅拌下,滴加沉淀剂。
晶型沉淀的沉淀操作:稀、热、慢、搅、陈。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操作:浓、热、搅、电、快(趁热过滤、不陈化)②转移沉淀到漏斗操作(如图)③洗烧杯,并进一步转移洗杯液。
淀帚和小纸角擦洗。
无定形沉淀:用扁头玻棒将滤纸边)炭化、灼烧炭化:低温炭化,在电炉上半盖盖,使C→CO2挥发。
灼烧:高温灼烧,在马弗炉或氧化焰上进行,灼烧至恒重,稍冷实验(实训)项目教案一、实验原理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课程分析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课程分析初中化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6ea075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f.png)
课程分析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化学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1. 第一节课:化学基础知识介绍
-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讲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及特点
- 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 第二节课: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 教授常见的化学实验室仪器及装备的使用方法
-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 强调实验安全和实验精确性的重要性
3. 第三节课:常见化学反应和现象解析
- 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 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
- 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如溶解、沉淀等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实践操作:通过理论课程的讲解和实验操作的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化学知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梳理总结:每节课结束前对当天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评价;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理论进行全面评估。
以上是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本,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大学分析化学教案
![大学分析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49d9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4.png)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及其操作。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复杂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概述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发展简史。
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定量分析1.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和减小方法。
3.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等。
三、定性分析1.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定性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常用定性分析方法: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滴定等。
四、光谱分析1.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
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五、色谱分析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
2.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
六、实验室安全与环保1.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2. 常用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和废弃物处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发展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结合实例说明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解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误差等。
2. 讲解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基本原理。
三、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1. 实验操作:讲解常用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数据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记录、计算和分析方法。
四、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2.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分析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理解。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案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2386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e.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掌握常用分析化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 常用分析化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复杂样品的分析与分离;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构分析;3.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法、光谱法等;4. 定性分析方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二、常用分析化学仪器的基本操作1. 酸碱滴定仪:滴定原理、滴定操作、滴定终点判断;2. 重量分析仪器: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等;3. 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4. 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三、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 数据处理方法: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等;2. 误差分析: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相对误差等;3. 误差处理方法:减小误差、修正误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讲解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讲解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构分析;3. 讲解定量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法、光谱法等;4. 讲解定性分析方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三、讲解常用分析化学仪器的基本操作1. 讲解酸碱滴定仪:滴定原理、滴定操作、滴定终点判断;2. 讲解重量分析仪器: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等;3. 讲解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4. 讲解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四、讲解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 讲解数据处理方法: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等;2. 讲解误差分析: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相对误差等;3. 讲解误差处理方法:减小误差、修正误差等。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f32f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4.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2. 授课对象: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3. 学时安排:32学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常用分析方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4. 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5.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二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第三周:滴定分析4. 第四周:重量分析5. 第五周:光谱分析6. 第六周:色谱分析7. 第七周: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8. 第八周: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五、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检验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案-衢州学院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案-衢州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9dd3ac902b160b4e777fcf6c.png)
二、移液管:移液管和吸量管都是准确移取一定量溶液的量器。
移液管中间有膨大部分的称胖肚移液管,常用的规格有5 mL、10 mL、25 mL、50 mL。
吸量管是具有分刻度的直形玻璃管,常用的规格有1 mL、2 mL、5 mL、10 mL。
容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洗净,故移液管在使用之前必须先进行洗涤,即吸取少量洗涤液于移液管中、横放并转动移液管进行洗涤。
移取溶液时,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拿住移液管的柄端,将其下端插入溶液中1-2cm,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内空气压出,然后将洗耳球的尖端接在移液管顶口,慢慢松开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内(见图2-3)。
当液面升到刻度线以上时移去洗耳球,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把移液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然后略松食指使液体缓缓地流出直到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刻用食指压紧管口。
然后取出移液管,把准备承接溶液的容器稍倾斜,将移液管垂直地放入容器中,管尖紧靠容器内壁,松开食指让溶液自然地沿器壁流下,溶液流完后再停靠约15秒,取出移液管。
三、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颈梨形平底玻璃瓶,带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当液体充满到标线时,液体体积恰好与瓶上所注明的体积相等。
容量瓶一般用来配制标准溶液或试样液以及稀释一定量溶液到一定的体积。
通常有25 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规格。
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然后洗净容量瓶。
若用固体配制溶液,先将准确称取的固体物质置小烧杯中溶解,再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中,转移时要使玻璃棒的下端靠近瓶颈内壁,使溶液沿玻璃棒及瓶颈内壁流下,溶液全部流完后,将烧杯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三次,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2/3容积处,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继续加蒸馏水,加至近标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至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为止,盖紧瓶塞,将容量瓶倒转,并振荡数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若把浓溶液定量稀释,则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入容量瓶中,按上述方法稀释至标线,摇匀即可。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56128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e.png)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性1.2 分析化学方法分类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解释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常见分析方法1.3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安全常识和实验规范掌握玻璃仪器的使用和清洗方法第二章:溶液和沉淀化学2.1 溶液的制备和性质学习溶液的定义、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理解溶液的稀释、混合和蒸馏操作2.2 沉淀反应掌握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过滤方法学习常见沉淀剂的选择和使用2.3 滴定分析法了解滴定分析的原理和分类掌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配位滴定的实验操作第三章: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3.1 光谱分析学习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3.2 色谱分析掌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学习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第四章:电化学分析和电化学传感器4.1 电化学分析法了解电化学分析的原理和分类掌握电位分析、电流滴定和库仑滴定的实验操作4.2 电化学传感器学习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和构造了解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五章: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5.1 样品处理学习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方法掌握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提取和净化技术5.2 数据处理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误差来源、数据校正和结果表示技巧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6.1 原子吸收光谱法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验操作6.2 原子荧光光谱法学习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谱分析7.1 质谱分析掌握质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设备学习质谱图的解析和质谱法在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7.2 核磁共振谱分析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和核磁共振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第八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8.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理学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8.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实验操作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样品制备和实验操作学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第九章:电化学发光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9.1 电化学发光分析了解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实验操作和应用领域9.2 化学发光分析学习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化学发光分析在生物分析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第十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进展10.1 概述了解现代分析化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学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0.2 几种新兴分析技术简介掌握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和微流控技术等新兴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索这些新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潜力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溶液的稀释和混合操作难点解析1: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理解不同浓度表示方法的含义和转换关系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和稀释公式重点环节2:沉淀反应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过滤方法常见沉淀剂的选择和使用难点解析2:沉淀的形成和溶解理解影响沉淀形成和溶解的因素(如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掌握调节沉淀条件的实验技巧重点环节3: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配位滴定的实验操作滴定曲线的观察和滴定终点判断难点解析3:滴定曲线的观察和滴定终点判断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滴定曲线掌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的技巧和方法重点环节4: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光谱仪器的操作和维护难点解析4:光谱分析原理和应用理解不同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要求掌握光谱数据分析和解谱方法重点环节5:电化学分析和电化学传感器电位分析、电流滴定和库仑滴定的实验操作电化学传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难点解析5: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感机制掌握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和性能评估全文总结和概括:。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教案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c59e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2)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2)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2. 定量分析基本方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3. 定性分析基本方法:离子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4.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 讲授新课(1)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2)定量分析基本方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3)定性分析基本方法:离子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4)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1)滴定分析实验: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2)重量分析实验:沉淀法、滴定法等;(3)光谱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4)离子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实验。
4. 课堂讨论(1)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探讨分析化学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2)完成课后习题;(3)查阅资料,了解分析化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参与讨论等方面;2. 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3. 课后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作业质量等方面;4. 考试成绩: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学分析化学公开课教案
![大学分析化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c4167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9.png)
一、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
五、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4. 分析化学实验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
- 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3.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4.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 定性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第二课时1.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 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2. 课堂互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
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4. 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分析化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4. 实验指导书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安全教育;仪器的认领、洗涤一、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
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要求: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通过预习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数学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
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集中精力做好实验。
实验中要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学生到实验室后,可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将实验要用的仪器准备好,并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进行时,也要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将仪器及所需要的试剂摆放整齐有序。
4.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
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
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本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列出计算公式)。
简要地用文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方法及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把实验数据用文字、表格或图行表示出来,并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分析结果。
最后对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
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与自来水、电等。
实验结束后,应马上清洗自己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整理实验台面,并把自己用过的试剂、仪器归位。
离开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清扫实验室,最后检查水电等开关是否关好,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每次实验不得迟到。
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
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三、清点仪器:对照“仪器清单”,核查各类仪器的规格、数量、质量。
首先在实验室内“多退少补”,互相补充。
若不能满足则去实验准备室领取。
若此次不清点好,以后再有缺损情况,按赔偿条例处理。
四、仪器洗涤:要求:内外壁被水均匀润湿而不挂水珠1.烧杯、量筒、锥形瓶、量杯等,用毛刷蘸去污粉(由碳酸钠、白土、细砂等混合而成)或合成洗涤剂刷洗——自来水洗净——蒸馏水润洗(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3次。
2.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等,有精确刻度——用%~%的合成洗涤液或铬酸洗液浸泡几分钟(铬酸洗液收回)——自来水洗净——蒸馏水润洗3次。
3.光度分析用的比色皿,由光学玻璃或石英制成,可用热的HCl-乙醇浸泡——自来水洗净——去离子水洗净。
常用洗涤剂:(1)铬酸洗液K2Cr2O7-H2SO410gK2Cr2O7+20ml水-加热搅拌溶解-冷却-慢慢加入200ml浓硫酸-贮存于玻璃瓶中。
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对有机物、油污等的去污能力特别强。
有效:暗红色失效:绿色(2)合成洗涤剂、稀HCI、NaOH-KMnO4,乙醇-稀HCI,NaOH/乙醇溶液(去有机物效果较好)等。
五、分析数据的处理:定量分析实验中,一般平行测定3~5次。
为了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一般用相对平均偏差来表示。
如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偏差为相对平均偏差为下周实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预习P36-38)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2)掌握正确的称量方法: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递减称量法等;(3)了解称量中如何正确应用有效数字。
二、实验原理1.半自动电光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及使用天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它用已知质量的砝码来衡量被称物体的质量。
基本构造:(1)天平梁是天平的主要部件,在梁的中下方装有细长而垂直的指针,梁的中间和等距离的两端装有三个玛瑙三棱体,中间三棱体刀口向下,两端三棱体刀口向上,三个刀口的棱边完全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梁的两边装有两个平衡螺丝,用来调整梁的平衡位置(也即调节零点)。
(2)吊耳和称盘两个承重刀上各挂一吊耳,吊耳的上钩挂着称盘,在称盘和吊耳之间装有空气阻尼器。
空气阻尼器的内筒比外筒略小,两圆筒间有均匀的空隙,内筒能自由地上下移动。
当天平启动时,利用筒内空气的阻力产生阻尼作用,使天平很快达到平衡。
(3)开关旋钮(升降枢)和盘托升降枢:用于启动和关闭天平。
启动时,顺时针旋转开关旋钮,带动升降枢,控制与其连接的托叶下降,天平梁放下,刀口与刀承相承接,天平处于工作状态。
关闭时,逆时针旋转开关旋钮,使托叶升起,天平梁被托起,刀口与刀承脱离,天平处于关闭状态。
盘托:安在称盘下方的底板上,受开关旋钮控制。
关闭时,盘托支持着称盘,防止称盘摆动,可保护刀口。
(4)机械加码装置通过转动指数盘加减环形码(亦称环码)。
环码分别挂在码钩上。
称量时,转动指数盘旋钮将砝码加到承受架上。
环码的质量可以直接在砝码指数盘上读出。
指数盘转动时可经天平梁上加10-990mg砝码,内层由10-90mg组合,外层由100-900mg组合。
大于1g的砝码则要从与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取用(用镊子夹取)。
(5)光学读数装置固定在支柱的前方。
称量时,固定在天平指针上微分标尺的平衡位置,可以通过光学系统放大投影到光屏上。
标尺上的读数直接表示10mg以下的质量,每一大格代表1mg,每一小格代表。
从投影屏上可直接读出以内的数值。
(6)天平箱能保证天平在稳定气流中称量,并能防尘、防潮。
天平箱的前门一般在清理或修理天平时使用,左右两侧的门分别供取放样品和砝码用。
箱座下装有三个支脚,后面的一个支脚固定不动,前面的两个支脚可以上下调节,通过观察天平内的水平仪,使天平调节到水平状态。
使用方法天平室要保持干燥清洁。
进入天平室后,对照天平号坐在自己需用的天平前,按下述方法进行操作:(1)掀开防尘罩,叠放在天平箱上方。
检查天平是否正常:天平是否水平;称盘是否洁净,否则,用软毛刷小心清扫;指数盘是否在“000”位;环码有无脱落;吊耳是否错位等。
(2)调节零点接通电源,轻轻顺时针旋转升降枢,启动天平,光屏上标尺停稳后,其中央的黑线若与标尺中的“0”线重合,即为零点(天平空载时平衡点)。
如不在零点,差距小时,可调节微动调节杆,移动屏的位置,调至零点;如差距大时,关闭天平,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丝,再开启天平,反复调节,直至零点。
(3)称量零点调好后,关闭天平。
把称量物放在左盘中央,关闭左门;打开右门,根据估计的称量物的质量,把相应质量的砝码放入右盘中央,然后将天平升降枢半打开,观察标尺移动方向(标尺迅速往哪边跑,哪边就重),以判断所加砝码是否合适并确定如何调整。
当调整到两边相关的质量小于1g时,应关好右门,再依次调整100mg组和10mg组环码,按照“减半加减码”的顺序加减砝码,可迅速找到物体的质量范围。
调节环码至10mg 以后,完全启动天平,准备读数。
称量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a.称量未知物的质量时,一般要在台秤上粗称。
这样即可以加快称量速度,又可保护分析天平的刀口。
b.加减砝码的顺序是:由大到小,折半加入。
在取、放称量物或加减砝码时(包括环码),必须关闭天平。
启动开关旋钮时,一定要缓慢均匀,避免天平剧烈摆动。
以保护天平刀口不受损伤。
c.称量物和砝码必须放在称盘中央,避免称盘左右摆动。
不能称量过冷或过热的物体,以免引起空气对流,使称量的结果不准确。
称取具腐蚀性、易挥发物体时,必须放在密闭容器内称量。
d.同一实验中,所有的称量要使用同一架天平,以减少称量的系统误差。
e.天平称量不能超过最大载重,以免损坏天平。
f.加减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可用手直接拿取,以免沾污砝码。
砝码只能放在天平称盘上或砝码盒内,不得随意乱放。
在使用机械加码旋钮时,要轻轻逐格旋转,避免环码脱落。
(4)读数砝码+环码的质量+标尺读数(均以克计)=被称物质量。
天平平衡后,关闭天平门,待标尺在投影屏上停稳后再读数,并及时记录在记录本上。
读数完毕,应立即关闭天平。
(5)复原称量完毕,取出被称物放到指定位置,将砝码放回盒内,指数盘退回到“000”位,关闭两侧门,盖上防尘罩。
登记,教师签字,凳子放回原处,再离开天平室。
三、称量方法1.直接称量法用于直接称量某一固体物体的质量。
如小烧杯。
要求:所称物体洁净、干燥,不易潮解、升华,并无腐蚀性。
方法:天平零点调好以后,关闭天平,把被称物用一干净的纸条套住(也可采用戴专用手套),放在天平左盘中央。
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所得读数即为被称物的质量。
2.固定质量称量法用于称量指定质量的试样。
如称量基准物质,来配制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标准溶液。
要求:试样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颗粒细小(粉末)。
方法: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关闭天平。
然后加入固定质量的砝码于右盘中,再用牛角勺将试样慢慢加入盛放试样的容器中,半开天平进行称重。
当所加试样与指定质量相差不到10mg时,完全打开天平,极其小心地将盛有试样的牛角勺伸向左称盘的容器上方约2-3cm处,勺的另一端顶在掌心上,用拇指、中指及掌心拿稳牛角勺,并用食指轻弹勺柄,将试样慢慢抖入容器中,直至天平平衡。
此操作必须十分仔细。
3.递减称量法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试样。
适于称取多份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于和CO2反应的物质。
方法:(1)用小纸条夹住已干燥好的称量瓶,在用台秤上粗称其质量(2)将稍多于需要量的试样用牛角匙加入称量瓶,在台秤上粗称。
(3)将称量瓶放到天平左盘的中央,在右盘上加适量的砝码或环码使之平衡,称出称量瓶及试样的准确质量(准确到,记下读数,设为m1g。
关闭天平,将右盘砝码或环码减去需称量的最小值。
将称量瓶从拿到接受器上方,右手用纸片夹住瓶盖柄,打开瓶盖。
将瓶身慢慢向下倾斜,并用瓶盖轻轻敲击瓶口,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内(不要把试样撒在容器外)。
当估计倾出的试样已接近所要求的质量时(可从体积上估计),慢慢将称量瓶竖起,并用盖轻轻敲瓶口,使粘附在瓶口上部的试样落入瓶内,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回天平左盘上称量。
若左边重,则需重新敲击,若左边轻,则不能再敲。
准确称取其质量,设此时质量为m2g。
则倒入接受器中的质量为(m1-m2)g。
重复以上操作,可称取多份试样。
四、主要试剂和仪器1.NaCI;;3.表面皿;4.台秤;5.称量瓶(洗净、烘干);小烧杯;五、实验步骤1.固定质量称量法称取两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