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土地》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黄土地》观后感:正如影片的名字所揭示的那样,黄土地/《黄土地》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意味,但这种历史并不是被简单化了的线性展开的历史,也不是一种在循环中死亡、并在循环中重生的历史;毋宁说,黄土地所呈现的,是历史的绝对静止——时间被抽空了,而空间凝结成一声无法终结的休止符。第五代在这部振聋发聩的作品中赋予自己的任务,就是在遭遇巨大的政治创伤之后,重新检视历史所丢给民族的沉重肉身。从而,在黄土地上,历史中发生的一切被转化为一个看似简单的寓言,一种可供旁观的景观装置。那么,对于观众而言,焦虑是欣赏这部电影的必要条件。这种焦虑来自于这样的反躬自问: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在这里,我们与高更走到了一起。)因此,与寻根文学和朦胧诗一起,《黄土地》同是属于八十年代的;在这个年代,人们不断地追问关于自身身份的一系列问题;而到了九十年代之后,人们逐渐学会恰当地接受自身的暧昧与模糊。

但这并不是说,人们可以在《黄土地》上找到一个完满的答案。相反,同《秋菊打官司》中最后一个镜头中向远处凝视的秋菊一样(她的视点落在了画面之外的观众上,因此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应该从画面中清理出答案,而应该从画面之镜中看到自己),《黄土地》同样展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困惑,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是谁”、“我们的出路何在”这样的疑问,答案是超乎想象地遥远。在影片的前一个小时中,《黄土地》展现了一个如此的所在:那里的人们质朴而愚昧,他们对生活逆来顺受,并极大程度地依傍着周遭来延续自己的存在。我们根本无法相信,这样的生活能够有朝一日出现所谓“现代性”的萌芽,历史在这里似乎已经终结了,失却了任何前进的可能。但这正是我们所必须接受并面对的历史,我们必须从这种历史中获得“我们是谁”的解答。

整个影片基本上是采用了深景深的镜头,以展现整个黄土高原的开阔与雄浑,可以说,这使得整部电影呈现一种所谓的“天地境界”——与生存于这片土地的人相比而言,更加重要的则是这片土地和这片蓝天,或者说,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交织浑然一体的存在。四人于山顶上一起吃饭这一桥段,我们看到,当老爹仰望天空,整个画面被蓝天占据,仅仅出现了老爹的上半身,而当老爹坐下,整个画面又被土地占据,四人的头部已经超出于画面之外了。可以说,这点明了处于这垄土地之上的人的生存状态:他们属于天,属于地,但不属于自己。正是如此,他们才会祈雨,向龙王屈膝磕头。这也就是处于我们视点之中的古老中国的形象。

然而,这种历史和由此而获得的形象是我们不再愿意看到的。女儿被作为物来进行交换,儿子在父亲的权威下只能保持失语(儿子第一次开口是对顾大哥说话)。这是一种“杀子”的文化症候群。顾大哥的出现使得人们仿佛看到了曙光——他捎来了延安的消息,并向女儿翠巧和儿子憨憨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女孩也打鬼子,男孩也织针线)。可以说,他的在场意味着这种历史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为翠巧和憨憨的逃离提供了可能。同时,顾大哥向他们做出了承诺,给了他们逃离的希望。

在最后的二十分钟,翠巧挣扎着要逃离这个“铁屋子”,当她怀揣着对新世界的向往时,歌声却在黄河上戛然而止(此时正唱到“共产...”)。她不仅没有被新世界所拯救,相反,她因为对承诺迫不及待的追寻而死亡。憨憨在求雨一节中,脸上带着困惑的表情。他并不能投入到这场祈雨的仪式中,而这一仪式则是浓缩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在欣喜若狂的人流中,他回首遥望,发现了顾大哥的身影,便立刻意欲冲出洪流。此时,影片的悲剧性在此一展无遗——在重复的镜头中,顾大哥好像在不断地靠近,却又是如此地可望而不可即。如果说,顾大哥本身就代表着承诺的兑现,那么这一承诺却被看似荒谬地悬置于并不遥远的时空中。而憨憨不断努力试图摆脱人流的阻隔,却是那么的无力。在这里,影片因可悲而显得荒谬,并因荒谬而令人可悲。对比:阿伦·雷奈在他的电影中惯于使用这种重复的镜头语言,是为了暴露记忆的模棱两可与含混多义,那么在《黄土地》中,此处的重复展现的则是承诺(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可疑。这也正是那场政治浩劫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后遗症,也就是被现代主义不断表述的焦虑。这种焦虑源于古老而沉重的历史与激进的政治实践之间的巨大冲突。在《黄土地》中,人们还无法找到一个和解的方式,相反,这一疑问始终需要观众思考的持续在场。

这可被归于“宏大叙事”的一切,在现在看来,是如此的无意义,以至于人们甚至无法在这部电影中获得本应拥有的沉重。但是,正如影片的结尾处所默默呈现的,人们依然不能置鲁迅的呼吁于不顾,那就是——“救救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