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墨子教育思想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资格证考试考点:墨子教育思想集锦
一、人性观:素丝说
墨子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

……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

”(《墨子·所染》)这就是染丝说(素丝说)。

他认为,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所以,墨子更加强调环境的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核心理念:兼爱、非攻、尚贤
二、教育观
(一)教育目的:培养“兼士”
基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墨家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兼士”或“贤士”。

对于“兼士”的标准,墨子提出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要具有深厚的道德品质,能言善辩的辩论技能和广博熟练的知识技能。

(二)教育内容
1、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墨家学派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墨子在力学、光学、数学、天文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记述了丰富的力学知识,对平面镜、凹顶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的实验。

《墨子•经劝》中对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一中”即“对中心一点”,“同长”即“等距离”。

这与近代数学中圆的定义“对中心一点等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完全一致的。

墨子是对十进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

2、重视生产技能
墨子特别注意让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习经验,掌握技能。

《墨子•辞过》:“圣人做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

”《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鞍、饱、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自身为人师表,直接从事生产,并且具有很高的技艺,“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他的门徒大多出身于“农与工肆”,他们同墨子一起学习和劳动,在培养德行的基础上,努力掌握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受到了很好的劳动职业训练,为将来实践墨家的理想打下了基础。

3、重视思辨能力
墨子特别强调语言的逻辑性,要“上说下教”,必定要有正确的观点和逻辑严密的语言内容和论辩的方法。

他提出要用“三表”来衡量人的认识和观点是否正确,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和“有用之者”,从历史的经验知识、民众的经历和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

在中国古代逻辑学史上,墨子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提出“察类明故”的命题,即运用类推与求故的方法,讲求以理服人,追求思辨技巧,言行有据。

(三)教育方法
(1)“不扣必鸣”
墨子不赞同儒家“拱己以待”,即消极等待的教育方法,强调主动教育。

他认为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固然不错,但未免太不主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虽不扣必鸣”——即使人们不来请教,教师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

这和墨子提倡的“为力”、“强为”、“有道肆相教诲”、“有道者劝以教人”的主张是一致的。

他还说“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公孟》)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2)“述而且作”
孔子自述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墨子批评这种“述而不作”说,认为不述又不作,是不对的;而只作不述,也是错误的;仅述不作,和只作不述是同样不应该的。

正确的态度则是:对于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对现在有价值的就应当进行创造。

这样才能使全人类的知识不断增进。

由此可看出墨子认识到人类的创造继承发展是有一个过程,它提倡每代人和每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3)言行一致
墨子强调言行一致。

故有“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无言而不行也。

”墨子认为,凡是说话不守信用,心无诚意,在行动上必然不果断,即所谓的“言不信者,行不果。


在学术研究上,墨子同样强调实践,知识是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得来的。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某个人的新发现,需要以过去或现在群众已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为基础。

墨子还创立了语义的科学实验法,在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具有某种超越其时代的现代风格。

对墨家吃苦耐劳、艰苦实践的精神,当时和后来各家都十分叹服。

墨家的重“行”,体现了他们要实现兼爱天下的社会理想墨家对“述”与“行”的理解与儒家有很大不同,他们对“述”与“行”内涵的阐释要宽泛得多,也有价值的多。

(4)量力而为
墨子在教学中还提出了量力性原则。

他认为一个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同时进行几个方面的学习,所以就应该量力而学。

量力原则不但是对学生的提醒,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实施既因材又量力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也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首创这一原则的教育家。

它比西方近代量力性原则的提出早了两千多年。

总之,墨子丰富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今天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