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
宾语前置句是高考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
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秦人不暇自哀。
(《阿房宫赋》)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3)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糜、罔、无、勿。
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
(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
(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
(8)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9)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
(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搂记》)
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三、陈述句中介词宾语提前
格式:宾语+介词+动词
(11)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12)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楚国的士兵没有谁不是用一个抵挡十个的勇气来拼命地作战的。
四、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格式:主语+宾语+之(是)+动词
(1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有什么能满足它呢?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15)惟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16)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译文: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群臣。
【提示】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是”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
注意:有些句子“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而是它本身就作了前置的宾语,不可将二者混淆。
例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我要责问这件事)。
五、特殊词宾语前置
特殊词有两个:一是“相”,当它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
一是“见”,当它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这时的“相”“见”是用作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翻译时应将它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格式:相(见)+动词
(17)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她。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地服侍她。
(1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译文:兰芝我才要回来的时候,府吏叮嘱我。
(20)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我出生才六个月,父亲就离开了我。
【提示】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
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