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

合集下载

稳定型心绞痛介绍PPT培训课件

稳定型心绞痛介绍PPT培训课件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方案
抗缺血药物
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等 抗缺血药物,减少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绞痛症状。
抗血小板药物
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
风险。
调脂药物
使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降低血 脂水平,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
发病机制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使得心 肌供血不足。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如运动、情绪激动等,狭窄的冠状动脉不 能满足心肌的需氧量,从而引发心绞痛。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稳定型心绞痛在冠心病患 者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 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
性别差异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 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逐渐 上升。
02 03
心理干预与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如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提高生活质 量。
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和沟通,争取更多 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HANK YOU
生活方式调整
教育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 食、规律作息等,以降低心绞痛发作风险。
3
药物治疗
向患者介绍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 油、β受体阻滞剂等,告知药物的作用、用法、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情绪
心绞痛患者常因病情反复、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 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提高治疗信心。

稳定型心绞痛课件

稳定型心绞痛课件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不要自行诊断和治 疗。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 、血脂等指标,以便 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 因素。
04
CHAPTER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与 护理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支持
心理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常因为疾病而感 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要得到 心理支持,如倾听、安慰、鼓励等。
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考 虑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等。
特点
发作性质稳定,持续时间较短, 通常在劳力或情绪激动时诱发, 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缓解 。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 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其他 病因包括痉挛、栓塞等。
病理生理机制
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内无氧酵解增 加,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交 感神经传入纤维,产生疼痛感。
治疗技术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外,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治疗技术在稳定型 心绞痛的治疗中也有所突破,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流行病学与预防策略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趋势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预防策略研究
稳定型心绞痛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稳定型心绞痛概述 •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 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与控制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 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CHAPTER
稳定型心绞痛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 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的临床综合征。
非药物治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和特殊检查等方面。

以下是这些方面的详细介绍。

1.临床表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持续时间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而且可能不典型,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电图,我们可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检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在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心律失常等。

这些改变可能在症状出现时记录到,也可能在静息状态下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冠心病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心肌损伤程度。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血液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等。

血液检查中,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肌酶等可能升高,而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到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运动异常。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影象学检查影象学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CT等。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分布情况,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而CT可以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和斑块情况,对于预测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他影象学检查方法也在冠心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特殊检查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冠心病。

运动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运动测试来观察心肌缺血的表现。

药物试验也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给患者注射药物来观察心肌血流情况,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心绞痛分级标准

心绞痛分级标准

心绞痛分级标准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表现为胸部不适、压迫感或疼痛。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心绞痛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了解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患者及医生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

其特点是发作规律,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分钟内即可缓解。

疼痛通常由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寒冷等诱因引起,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1. Ⅰ级,轻度心绞痛,发作频率低,每周发作少于1次,且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2. Ⅱ级,中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每周发作1-2次,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3. Ⅲ级,重度心绞痛,频繁发作,每周发作3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的诱因不明显。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加重的表现,也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兆。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如下:1. Ⅳ级,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也难以缓解。

三、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罕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休息或睡眠时,疼痛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心电图改变。

变异型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如下:1. Ⅳ级,变异型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心电图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总结: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

了解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心脏状况,及时就医。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心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分级标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疼痛性心脏病。

根据不同的发作特点和病情严重程度,心绞痛可以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本文将主要介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首先,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或胸闷感,通常发作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以自行缓解。

其次,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压痛、心前区闻及心音减弱等表现。

此外,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绞痛的重要手段,典型的心绞痛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倒置。

最后,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也有助于心绞痛的诊断。

除了上述诊断标准外,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如食管痉挛、肺栓塞、肺炎等疾病。

因此,在诊断稳定型心绞痛时,医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医务人员在进行诊断时需要全面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哎呀,说起这个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这不,最近就碰上了个病例,让我好好琢磨了一番。

那天,我正在门诊坐诊,一个中年男性患者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汗珠,嘴里不停地说着:“医生,我胸口疼得厉害,像是被重物压着一样。

”我赶紧让他躺下,给他做了个心电图,嘿,还真有点门道。

我对他说:“行了,你这是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咱们来聊聊,你是怎么得的这病吧?”他叹了口气,说:“哎,也是命啊。

自从我年轻时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烟瘾又大,就落下了这病根儿。

”我笑着说:“这病嘛,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不过,咱们现在来谈谈诊断标准,看看你符合哪些条件。

”他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诊断标准?那都是些什么呀?”我给他列举了几个:“首先,你得有胸痛症状,像是压迫感、紧缩感或者烧灼感,持续时间通常在1到5分钟内;其次,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可以缓解;再者,症状发作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对稳定,不随时间而变化;最后,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压低。

”他听了,激动地说:“原来是这样!那我这些症状都符合啊!”我点点头,安慰他:“是啊,你的症状确实符合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不过,咱们还得进一步检查,看看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给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包括冠脉CT、心脏彩超等。

经过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冠脉狭窄程度较轻,病情尚可。

我对他说:“放心吧,你的病情不算太严重。

咱们现在开始治疗,控制好血压、血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配合药物治疗,相信你的病情会逐渐好转的。

”他听了,如释重负地说:“谢谢医生,我会好好配合治疗的。

”看着患者离开门诊,我忍不住笑了笑。

这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用心去了解,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希望这位患者早日康复,过上幸福的生活!。

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PPT课件

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PPT课件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紧张和焦虑。
听从医生建议,配合 治疗。
谢谢
健康饮食
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 增加全谷物和纤维的摄入 保持健康的体重
适量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
1 适合自己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
运动强度:根据 个人身体状况,
2 选择适当的运动 强度,避免过度 运动
运动时间:每次 运动时间控制在
3 30-60分钟,每 周至少运动3-5 次
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 PPT课件
x
目录
01 稳定型心绞痛的概述 02 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要点 03 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措施 04 稳定型心绞痛的紧急处理
稳定型心绞痛的概述
病因和病理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血管狭窄
01
症状:胸痛、胸闷、 心悸、气短
03
缓解方式:休息或服 05 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02
运动环境:选择 空气清新、环境
4 舒适的运动场所, 避免高温、寒冷 等极端环境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热身,运
5 动后拉伸,注意 运动安全,避免 受伤
定期体检
1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身体状况 2 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功能变化
04
停止活动,休息并 保持安静
05
保持呼吸顺畅,避 免用力呼吸
06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如无效可重复使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呼吸、脉搏等
保持患者温暖,避 免受凉
及时就医
出现胸痛症状时,应立 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

心绞痛分级标准

心绞痛分级标准

心绞痛分级标准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部疼痛。

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心绞痛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治疗。

下面将介绍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相同的诱因下,症状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基本不变的心绞痛。

患者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痛,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根据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稳定型心绞痛可分为三个级别:1.1 级别I。

级别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出现胸痛,体力活动时也不会引发症状。

这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轻微,心肌供血相对充足。

1.2 级别II。

级别I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胸痛,但不影响正常活动。

体力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胸痛,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

1.3 级别III。

级别II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胸痛,甚至在轻微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就会出现症状。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需要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才能缓解。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症状的频率、强度或持续时间发生了变化,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胸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严重表现,也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前兆。

根据症状的特点和伴随的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2.1 级别I。

级别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了新近发作的心绞痛,频率和强度较之前明显增加。

这类患者可能在休息时也会出现胸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被硝酸甘油缓解。

2.2 级别II。

级别I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了加重的心绞痛,甚至在轻微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就会出现症状。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需要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才能缓解。

2.3 级别III。

级别II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心绞痛,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胸痛。

这类患者可能伴有其他临床表现,如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接受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心绞痛的治疗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冠心病易患因素的纠正如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停止吸烟、合并糖尿病者需降低升高的血糖。

如有贫血、甲亢、心力衰竭或使用任何增加心肌氧耗的药物均需注意纠正或避免。

2.调整生活方式减轻或避免心肌缺血的发作。

例如估测患者的体力活动耐量,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

患者应避免突然的劳累动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例如对昼夜心绞痛发作规律的研究发现,清晨起来后的短时间内,心绞痛阈较低,因此,起床后活动动作宜慢,必要时须用硝酸甘油作预防。

3.心绞痛的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冠心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不仅可缓解急性发作,还可以预防心绞痛发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急性发作时的治疗:在心绞痛突然发作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若症状仍不缓解,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类药物,一般首选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

①首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因可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min即开始起效,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

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min内见效。

若无效或未充分缓解,可每隔5min再含服0.4mg;15min内可含1.2~1.5mg,若心绞痛症状持续20min,且不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到附近医疗中心就诊,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②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服,1~5min见效,作用维持2~3h。

市场上有这两种药物的喷雾剂,比片剂更容易吸收。

③也可含服一些起效快的中药制剂,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2)缓解期的治疗:可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拮抗药及抗血小板药物。

①硝酸酯类:临床常用的硝酸酯类主要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和单硝酸异山梨醇。

A.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与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相比单硝酸异山梨醇不需要通过肝脏首次代谢,具有100%的生物利用率,其血清半衰期为4~5h,明显长于消心痛的血清半衰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药物,其中20mg的剂型有长效心痛治、异乐定、鲁南欣康和丽珠欣乐,作用可持续8h,适合于2次/d给药。

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

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

稳定型心绞痛一、定义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疼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至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狭窄或部分闭塞的基础上发生需氧量的增加。

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血流量具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对氧的需求增加时,冠状动脉适当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增加6~7倍),达到供求平衡。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肌的血供减少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

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心力衰竭等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则可引起心绞痛。

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这种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

有人认为,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三、治疗要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避免诱发因素;改善冠脉血供和降低心肌耗氧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治疗冠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以延长生存期。

稳定型心绞痛护理

稳定型心绞痛护理

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脏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硬化造成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是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如体力活动、情绪波动等)引起,但可以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来缓解。

本文将介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措施。

1.监测病情: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疼痛缓解:患者在发作期间常感到剧烈的胸痛,因此护士应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对疼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缓解措施,如口服或静脉给予硝酸甘油。

3.保持休息:休息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因为任何身体活动都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增加心脏缺血发生的风险。

因此,护士应鼓励患者保持床位休息,并避免激烈的体力活动。

4.提供情绪支持:情绪波动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诱因之一、护士应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并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5.提供合理的饮食:饮食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护士应指导患者选择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盐的饮食,鼓励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6.定期复查和药物管理:护士要确保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药物等,并帮助患者建立定期的复查机制,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7.营养与运动指导:护士应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提供营养指导,如减轻体重、戒烟、饮酒适度等,以促进心血管健康。

8.教育患者和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知识,如病因、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等,并告知他们如何监测病情变化和如何应对急性发作。

总之,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监测病情、疼痛缓解、保持休息、提供情绪支持、提供合理的饮食、定期复查和药物管理、营养与运动指导、教育患者和家属等。

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绞痛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心绞痛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心绞痛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
的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心绞
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心
绞痛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类型,其特点是发作规律,持续时
间短暂,通常在短时间内可以被缓解。

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或情绪激
动时,由于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引发疼痛。

疼痛通常发作于胸骨后,向
左肩、颈部、下颌、左臂等区域放射,表现为压榨、憋闷或紧缩感,
疼痛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疼
痛可缓解,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表现。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心绞痛类型,常常预示着急
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较为严重,疼痛持续时间
较长,通常休息或硝酸甘油也不能立即缓解。

疼痛性质可能较为剧烈,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等症状。

此外,不稳定型心绞痛
还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前的一些前兆,如胸痛加重、休息状态下也出现
疼痛、新发心绞痛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总的来说,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可根据病情表现
和发病机制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类型。

患者在出现胸痛和
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减轻病人的痛苦。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增加对心绞痛的认识,及时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保障患者的心脏健康。

稳定型心绞痛健康教育

稳定型心绞痛健康教育
心内二科
鲁立新
心脏监护中心
袁晓利
心内一科
罗素平
体检中心
李秋波
心内二科返聘
临床表现
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割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有些患者仅觉胸闷不适而非胸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生活指导 出院后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自我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需。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在棕色瓶内存放于干燥处,以免潮解失效。药瓶开封后每6个月更换1次,以确保疗效。含服硝酸甘油时坐着含服,每次1片,每隔5分钟后再次含服1次,连续舌下含服最多3次,若疗效不明显,应及时就诊。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也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至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硝酸酯类药:硝酸甘油、消心痛等。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等。
饮食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控制盐的摄入,控制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控制胆固醇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少量多餐,每餐八成饱。切忌暴饮暴食,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禁饮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应禁酒。

慢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冠脉综合征
• 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右 臂和两臂的外侧或颈与下 颌部等
• 常发生于体力活动或情绪 激动时,休息或舌下含服 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可缓解。
不典型症状:呼吸困难, 胸闷、心悸、腹痛、牙 痛,甚至头痛等
心绞痛的疼痛程度
分级
表现
Ⅰ级 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费力大、速度快、时间长的体力活动可引起 发作。
斑块所致的 心外膜
动脉阻塞
03
微血管 功能障碍
02
正常或有病变 的冠状动脉
发生局灶性或 弥漫性痉挛
04
冠状动脉 心肌桥
80-90%的管腔 狭窄是由冠状 AS斑块导致
(二)临床表现
症状:发作性 胸痛为主
有些仅觉 胸闷不适
A
B
C
D
E
1.诱因:
➢ 体力劳动、情绪 激动
➢ 饱食、寒冷、吸 烟、心动过速、 休克等亦可
○ 有创性检查
➢ 冠状动脉造影(诊治一体)
• 冠心病金标准 • 冠脉直径狭窄程度(%): I级:25-49 I级:50-74 III级(严重狭窄):75-99 IV级(完全闭塞):100
➢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技术和功能学评价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A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 解+年龄和冠心病危险因素
03
隐匿型冠心病
04
ACS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心脏供需 不平衡是 可逆的; 一般临床 上指的稳 定型心绞 痛为此型
一.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由于短暂的心 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 主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 可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
• 冠心病最常见临床表现
特征性表现:发作性胸 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样, 一般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亦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的临床重要特征是在数周至数月内,疼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和诱因无明显变化。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血流量具有很大的储备力量, 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有显著的变化。

机体在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对氧的需求增加时,冠状动脉适当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增加6〜7倍),达到供求平衡。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肌的血供减少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

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心力衰竭、饱餐、寒冷等情况下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可引起心绞痛。

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这种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产生相应部位放射痛。

【临床表现】1.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疼痛的特点为:(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但与针刺或刀割样锐性痛不同,偶伴濒死感。

有些病人仅觉胸闷而非胸痛。

发作时,病人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其疼痛的发生往往是在劳力或情绪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其之后。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持续3〜5分钟,一般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心绞痛概述1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即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亦称普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指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临床表现在1~3个月内相对稳定,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疼痛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相仿,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近时间内发生疗效。

流行病学3心绞痛多见于男性患者,多数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在国外50岁男性心绞痛年发病率为0.2%,女性0.08%。

我国心绞痛发病率远远低于此数。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年发病率尚不清楚。

据Duncan报道,男性35~69岁组年发病率为0.35%。

目前,中国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流行状况有4个特征:①与国际相比,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属较低水平;②发病率与病死率在逐年增加;③危险因素水平(包括人口老龄化加剧、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高血压患病率在增加和吸烟现象普遍等)仍在不断提高;④地区性差异明显。

相关疾病1X综合征、心脏神经症、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桥、主动脉瓣病变、风湿热、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心肌相对缺血、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是心肌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疼痛。

心肌氧耗的多少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

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

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

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摄取已接近于最大量,对心肌氧供应的增加更多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实现。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运动心率加快的同时,小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循环阻力下降,冠脉循环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

当大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管径狭窄超过50%时,对血流量产生相当的阻力,以至于其传输血流的功能受损,此时冠脉循环的最大储备量下降。

然而由于缺血可激活自动调节机制,造成小冠状动脉扩张,使总的冠状动脉阻力趋于正常,静息血流量仍可保持正常;但当心脏负荷加重及其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小冠状动脉的扩张储备能力所能代偿时,则发生相对的心肌供血不足。

这种由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最终超过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最大代偿供血能力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是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的机制。

而冠状动脉痉挛(如吸烟过度或神经体液调节障碍)或暂时性血小板聚集、一过性血栓形成以及狭窄局部血液流变学异常所致的血流淤滞等冠状动脉血流的动力性阻塞因素,可导致心肌供血的突然减少,这是产生心绞痛的又一重要因素。

此外,突然发生循环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休克、极度心动过速等),心肌血液供求之间的矛盾加深,心肌血液供给不足,也可引起心绞痛。

产生疼痛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上颈神经节至第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这种痛觉常投射到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称为“牵涉痛”故心绞痛常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并放射至左肩、臂和手指。

病理1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2或3支冠脉直径减少>70%的病变者分别各有25%,此外,5%~10%的患者有左冠脉主干狭窄,其余约15%的患者无显著狭窄。

后一种情况提示这些患者的心肌血供和氧供不足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

存在心肌桥时冠状动脉在收缩期管腔明显受压也可导致心绞痛发生。

临床类型和分类1根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将劳力性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①Ⅰ级:日常活动时无症状。

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如平地小跑步、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时引起心纹痛。

②Ⅱ级:日常活动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如常速步行1.5~2公里、上三楼、上坡等即引起心绞痛。

③Ⅲ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

较日常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如常速步行0.5~1公里、上二楼、上小坡等即引起心绞痛。

④Ⅳ级:轻微体力活动(如在室内缓行)即引起心绞痛,严重者休息时亦发生心绞痛。

临床表现1、3(一)症状体征1典型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是劳累时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范围有手掌大小,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重者还可出汗,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

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

常在体力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

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轻或仅有左前胸不适或发闷感。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表情焦虑,皮肤苍白、冷或出汗。

血压可略增高或降低,心率可正常、增快或减慢,以增快居多,可有房性或室性奔马律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还可有交替脉或心前区抬举性搏动等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3任何实验室检查对稳定性心绞痛几乎无诊断价值,但是可以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引起心绞痛的继发性因素;如贫血、甲亢及低氧血症等。

1、血常规可发现是否合并贫血、血小板增多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如Hb和RBC下降即出现贫血,因为贫血可减少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心脏负荷(Hb<90g/L与心脏负荷增加有关);若Hb<70g/L时可出现ECG上ST-T改变。

若出现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和粒细胞增多症,因为可增加血液切变力,诱发心绞痛发作。

2、血脂血脂紊乱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特点是:TC(总胆固醇)、LDL-C、VLDL-C、三酰甘油等增高和HDL-C下降。

3、血糖以证明葡萄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有怀疑冠心病的病都应该测空腹血糖。

4、甲状腺功能合并甲亢可出现持续性心动过速、T3、T4升高;这些激素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代谢率,从而增加氧耗量;同时激活血小板,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减少氧供,诱发心绞痛。

(三)其他辅助检查11、体格检查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无重要价值,但可发现基础心脏病的线索。

2、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

其他变化还可有传导阻滞(房室或束支阻滞)左心室肥大、心律失常等,偶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表现。

3、动态心电图记录和(或)心脏负荷试验静息时50%以上的患者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可考虑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和(或)心脏负荷试验。

后者常用活动平板运动、踏车等动力性负荷试验。

4、药物负荷试验对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还可用药物负荷试验包括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腺苷试验、多巴酚丁胺试验。

麦角新碱诱发试验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痉挛。

5、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室腔显像、心肌代谢显像等有助于判断心肌缺血或坏死。

心肌灌注显像常用或-MIBI静脉注射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区不显影的“冷点”显像法,结合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还可查出静息时心肌无明显缺血的患者。

用、标记红细胞或白蛋白行心室血池显影有助于了解室壁运动、心室的射血分数等。

6、超声心动图检查可通过观察室壁运动有无异常、心腔形态的改变、心室的射血分数等来判断心肌缺血,也可与运动、双嘧达莫、腺苷、多巴酚丁胺等负荷试验结合应用。

近年发展的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了解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和冠脉血流储备。

7、磁共振显像可同时获得心脏解剖、心肌灌注与代谢、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成像的信息。

心脏X线片可无异常发现或见主动脉增宽、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8、电子束X线断层显像(EBCT)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的钙化、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

9、CT血管造影(CTA)近年来应用广泛,在条件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而新近320排双源螺旋CT的出现,使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更高,受心律的影响更小。

但由于冠状动脉CTA 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的研究资料还不够充分,加之其技术还不够完善,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对于应用CTA诊断冠心病或评估冠心病预后的推荐为Ⅱ类,低于各类心脏负荷试验的推荐,目前CTA还不能完全取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只能作为一种重要补充。

10、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最有价值的有创性检测手段。

可分别显影出左、右冠状动脉至直径小到100m的分支,从而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阻塞性病变。

如与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结合进行还能显影更小的分支。

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只是通过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反映冠脉病变,因此在定性和定量判断冠脉壁上的病变方面存在局限性。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成像是将微型超声探头通过心导管送入冠状动脉,从血管腔内显示血管的横断面,不但显示管腔的狭窄情况,还能了解冠状动脉壁的病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IVUS相比,分辨率更高,可用于显像病变的性质,不过穿透力较低。

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是直接观察冠脉腔的方法,在显示血栓性病变方面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血管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则是采用多普勒原理,通过导管或导丝将换能器直接置入冠脉内测定血流速度的技术,能測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评价微循环灌注情况等冠脉生理功能情况,冠状动脉内压力测定技术得到的血流储备分数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机械性梗阻程度。

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述有创的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和冠脉循环的功能评价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诊断要点1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

我国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表现常不典型,诊断需谨慎从事。

国外也有学者强调心绞痛一词不完全代表痛,部分患者对心肌缺血缺氧的感觉是痛以外的另一些感觉,因而可能否认感觉疼痛。

下列几方面有助于临床上判别心绞痛。

1、性质心绞痛应是压榨紧缩、压迫窒息、沉重闷胀性疼痛,而非“绞痛”也非刀割样、尖锐痛或抓痛、短促的针刺样或触电样痛、或昼夜不停的胸闷感觉。

在少数患者可为烧灼感、紧张感或呼吸短促伴有咽喉或气管上方紧缩感。

症状很少为移位改变或深呼吸所影响。

2、部位疼痛或不适处常位于胸骨或其邻近,也可发生在上腹至咽部之间的任何水平处,但极少在咽部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