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好长时间没有来灌一水了,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我们大家不太熟悉的心理学理论,供大家参考。

社会角色理论(1)

社会角色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在心理学的社会应用中,不断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作为一个理论,它并没有一个或几个突出的代表人物,只是在众多研究者的基础上,因其共同的独特的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和对社会行为改变的诠释,而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理论之一。社会角色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角色行为改变及其原因的研究,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角色”(roll)一词是一个戏剧舞台术语,原意是指舞台表演艺术的人物造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将这个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自从戈夫曼把其作为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之后(1959),“社会角色”问题受到社会学界和心理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社会角色研究的深入,通过对角色的分析来解释社会行为的角色理论也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对“角色”都有不尽相同的概念界定。社会家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角色则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总称”。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前者偏重于从社会层面上来理解社会角色,对角色的作用及其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后者则从个体层面出发,把社会角色看作是对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的概括性描述,侧重研究社会关系,社会运作等对作为角色的个体的影响,而对角色的作用未有明确的界定。社会心理学在研究社会角色时,需要把这两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和角色行为改变的研究,来解释角色社会行为的改变以及社会组织和机构的运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社会角色理论的意义所在。因此,在社会角色的概念表述应该有一种动态的含义在内,从而把其界定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总称,它规范个体的职责与行为模式,并通过角色行为表现出来”。在某种意义上说,角色与它占据的位置是有同等的意义的。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即社会关系网中的每一个点,它代表的是个体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网中的每一个点都又表示了某一个角色的存在,角色即位置的表现。

社会角色理论(2)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角色代表了个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位置,个体要与社会中其它人或整个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角色也是如此,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角色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同时,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唯一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扮演着相应的不同角色,甚至在同一个时期要承担几个,十几个角色任务。所有角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组成一个角色集。为了研究的方便,需要对角色进行分类,如何区分社会角色的类型,因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一)根据人们获得社会角色的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这是H·凯莱(kelley)所做的分类。先赋角色也叫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一个人的种族,性别,一出生就具有的生理特征等都是先赋角色。自致角色又叫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的职业,社会地位等都是自致角色。自致角色往往是个人活动与选择的结果。一个人的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先赋角色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

与科技的进步而得到改变,比如生而为残的人可以通过治疗成为健康的人;一个人的自致角色又往往受到先天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比如要成为一名音乐家,就必须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和适宜的成长环境。

(二)根据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是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的规范的角色,即对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教师,警察,学生等都是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是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如父母,子女,夫妻等都属于开放性角色。

(三)根据社会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可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就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如商人,个体户等从事生产性,经营性活动,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就属于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是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如法官,警察,学者,艺术家等都属于表现性角色。

(四)根据角色参与的程度,可分为不同的层次

个体在扮演各自的角色时,有的全力以赴,兢兢业业,有的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这种个体为扮演好各自所做出的努力程度,T·R·萨宾(Sarbin)用“角色参与”来表示。他根据角色参与的程度,把角色分为七个等级,即七个角色类型:(1)0度参与型,例如街上的行人,电影院里的观众等;(2)漫不经心参与型,例如浏览商品的顾客等;(3)传统仪式性参与型,例如婚丧仪式中参与之亲友等;(4)生物性参与型,例如母亲对子女,专心致志的科学家,虔诚的教徒等;(5)神经质深度参与型,例如职业赌徒(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等;(6)情迷意乱的参与型,例如深恋的情侣等;(7)精神与外物合一的参与型,例如神灵附体的道士等。其中0度参与的角色只是被看作是某一角色的体现者,实际上并没有扮演这种角色,而最大参与的第七级则是一种在超自然力作用下的参与。

社会角色理论(3)

三社会角色行为

角色是通过角色行为表现出来的,要把握角色,就要把握角色行为的产生;要分析角色行为,就要分析角色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的规律。心理学家认为,角色行为是一种从社会方面看,和社会关系网内一定的位置相适应的行为型式,它是社会角色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角色行为的产生包括角色采择(roll taking) 和角色扮演(roll playing)两个阶段。

(一) 角色采择是角色行为产生的初始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人了解各种角色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确定自己要扮演何种角色的过程。任何人在行动之前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角色行为也不例外。只有明白了处在所要扮演的角色的位置上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才能进一步采取行动,完成自己的角色行为。选择适当的角色,是角色行为成功的必要条件。影响角色采择的因素有两个:(1)角色认知能力,即充分了解角色的职责范围,角色的性质和选择此角色所要承担的可能后果等。如果个体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认识不够,遇到问题时就可能做出与角色不相适应的行为,不能随机应变,成功地完成角色行为。(2)角色自知能力,即一个人仅仅了解角色的职责范围和要求,并不能保证选择了正确的角色,还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否具有承担此角色的能力,自己是否具备角色要求的相应条件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社会上存在的每一种角色的,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想要扮演与自己不适宜的角色,我们可以预知他(她)的角色行为是无意义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一个智商为80的人一心想考上大学,什么也不做,只是一年复一年地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