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小说创作的局限与不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感动我的、让我剖莆的那些苦难、艰辛、崇高、
伟大、英雄气概、受难精神竟引起了我的一丝反感,并由此心生警惕, 从中读出了作者的某种矫情、夸张、偏执和狂热。州”文本的直白在很 大程度上使作品只能经得起一次阅读,缺乏世界名著那种反复阅读 而总有收获的文本的张力。 第二个模式化倾向是小说的爱情模式。通常,路遥笔下的男主 人公是非常优秀的,他们不仪有着较好的外貌,更有过人的才华和强 大的精神力量。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虽然遭到现实的阻抗,主人 公却不会冈此而退缩,反而显示出强者的英雄气概。这些男主人公, 往往会受到乡村女孩和城市女性的青睐,而与他们对应的都市男性, 尽管有着优越的家庭出身和工作条件,也不能和这些农村青年相比, 在爱情的角逐中,城市男性成为乡村男性的手下败将。路遥小说的 爱情模式通常以三角恋的形式出现,而“路遥小说中的城乡三角恋, 往往是农村女性比不过城市女性,而城市男青年比不过农村男青年”。 扭1高加林不仅外形“健美”、“修长”、有“男性美”,还有许多手艺:会写 文章、会修电灯和收音机、会开拖拉机。在洪水报道中,还显示出英 雄新闻记者的大无畏气概。孙少平的形象是“两条瘦长的腿”,“鼻子 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个子在班上最高”,这表明孙少平是身材 高大、外表冷峻、体型清瘦的年青人,套用现在的新词汇,孙少平也可 堪称“型男”。路遥对带有他心灵折射的主人公有一种偏爱,这种近 乎完美的描写,实际上是路遥的一种自我假想或是自我塑造。
少花
卜10UNT F{lN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OWCRS
路遥小说创作的局限与不足
詹歆害
路遥是读者喜爱与尊敬的作家,在路遥离世的这些年里,读者的 追忆与思念仍在继续。路遥去世十周年之际,西安、延安两地召开了 纪念路遥的学术活动。路遥去世十五周年之际,人们的怀念之情有 增无减。延安大学召开了“路遥逝世十五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西 安街头有大学生竖起路遥的巨幅照片,西北大学学生社团开办了“路 遥官网”,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延安大学等单位出版了几 种路遥纪念集和评论集,相关的学术专著不断出现。可以说,作为一 个以生命书写人生的作家,他对读者对青年人抱有关怀、宽容之情, 因而他一直活在读者心中。 早期追忆路遥的文字对路遥的书写和评价常常是感情多于理 性。这一方面来自作家对书写姿态和自我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也 归因于作家中年早逝带给人们的伤痛与惋惜。近来年,随着时间的 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以学理的、客观的目光审视路遥及其创作,发现 路遥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来自作家自身思想认识、创作方法的局限。 梳理这些不足与局限,有利于正确而客观地评价路遥及其小说创作。 当然,路遥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成就不容置疑,笔者另有文章论述路遥 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和文学成就。 一、创作呈明显的模式化倾向 路遥的创作更多讲述农村青年人,特别是参加高考而落榜的青 年人的生活和爱情,小说旱现出模式化倾向,小说中的人名与地名都 有重复之处。例如《月夜静悄悄》与《人生》中都出现了高明楼这一人 物,而这一人物都是农村中的精人、能人。具体来说,叙述方式、洪水 情节、爱情模式、意象符号都呈现出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路遥小说文本第一个模式化倾向是叙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语 一、创作主要来自自身经验 路遥早年出生于贫寒的陕北农民家庭,父母一共生育了八个孩 子。因为家庭贫穷,父母将长子路遥过继给了他在延川的伯父。在 同样困难的伯父家中,路遥坚持上完小学和中学,“文化大革命”中一 度成为延川I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之后返乡劳动。后来,因为他突出 的文学才华,才以临时身份在延川县从事文艺创作,之后进入延安大 学中文系学习。直到大学毕业分配至《延河》编辑部工作,路遥才真 正以合理的身份、较好的条件开始文学创作。 路遥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他的小说,故事 背景发生在陕北,主要描写年轻人为理想为生活而奋斗的思想与感 情经历,爱情故事也完全是在当时农村与城市融合背景下发生的.时 间也与路遥文学创作的时问完全一致,甚至个别小说(《在困难的日 子里》)带有非常强烈的自传色彩。创作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绝大多数的作家的文学创作都不能脱离自我的生活和经验。但是, 这一点在路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甚至有些过于偏执。童年家庭 的穷困,过继后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年轻时一场终生难忘的初 恋,与北京知青林达并不成功的婚姻,在创作高峰期却身患绝症,这 些成为路遥挥之不去的紧紧缠绕的创伤记忆。路遥终身固执地坚守 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理念,陕北成为作家时刻思念的精神家园。 如果不了解作家的生平,仅凭阅读作品,前后叠加印证也可以了解作 家的心路历程。 路遥的这种局限最根本的原冈还在于作家的思想认识。路遥是 陕北农村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更多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加 之陕北相对封闭的环境,作家的思想是传统的、内向的。在进入城市 后,作家在都市生活中仍然处于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的生存焦虑 中,路遥的精神世界不能更好地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路遥的小说具 有乡土性、民问性、传统性。自身经历的特殊,学养的单纯(路遥只是 言与结构也显平淡与板滞,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小说文本的张力 与内涵。由于路遥对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等主人公的偏爱,使得 他在某些时候会跳出叙述,在故事中插入自己的评论。“亲爱的读者 啊”“让我们再来看看这边发生的事情”等成为路遥惯用的表达。“十 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触路遥的作品时就被他的作品深深打动,然而, 当我莺新阅读路遥的作品时,竞发现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十多年前发 在延安大学期间接受了三年正规的教育),加之作家性格的固执,使 得路遥在创作上必然只是拘泥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 如果路遥不写陕北的生活又要写什么呢?有研究者指出,路遥 过早离开人世也许是一种幸运,如果作家继续活着,创作的经验义已 消耗殆尽,作家下一步的创作又如何继续呢?“假如路遥还活着,他 会不会进行商业化写作?尽管答案无从确证,笔者还是坚持作否定 回答”,“这种对个性的坚持却极有可能遭遇这样的结局:由于整体写 作氛围以及批评体系的市场化(批评的媒体化、行为化、表演化),而 使得个别作家的‘力挽狂澜’带有悲壮性,从而在众声喧哗中成为微 弱的不和谐声音被忽略不闻,尝尽寂寞滋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