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姓名______来晓暄______________ 教育层次_________本科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级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级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简要 .............................................................................................................- 3 - 引言...........................................................................................................- 4 -
一、权势人物形象.....................................................................................- 5 -
1、《孔乙己》中的丁举人.........................................................................- 5 -
2、《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 5 -
3、《离婚》里的七大人.............................................................................- 6 -
4、其他权势人物列举...............................................................................- 6 -
二、被侮辱与被损害人物形象.................................................................- 6 -
1、阿Q .......................................................................................................- 7 -
2、《祝福》.................................................................................................- 7 -
3、《离婚》.................................................................................................- 8 -
4、《孔乙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农民形象.............................................................................................- 8 -
1、看客群体...............................................................................................- 8 -
2、思想愚昧、麻木的群体。

...................................................................- 9 -
3、有的思想守旧、安于现状。

...............................................................- 9 -
4、丝毫没有反抗意识和叛逆精神的人群............................................ - 10 -
四、觉醒者............................................................................................... - 11 -
1、《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 11 -
2、《在酒楼上》中的主人公.................................................................. - 12 -
3、《伤逝》.............................................................................................. - 13 -
五、总结.................................................................................................. - 14 - 注释 .......................................................................................................... - 15 - 参考文献.................................................................................................. - 16 -
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被扭曲的灵魂
简要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祖,鲁迅的农民题材小说面向现实,针砭时弊,以社会底层为基础改造社会为出发点,反映出时代的呼声以强烈的启蒙主义思想、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艺术技巧,刻画了阿Q、孔乙已、闰土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

本文结合《呐喊》和《彷徨》中的部分篇目,对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就权势者、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看客、觉醒者四个方面,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以简要分析。

试图从性格特征、角色功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等几个方面,来具体论证鲁迅作品中这一特殊群体的典型性。

解读这一类文学形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对于研究汉语言文学有着极其深厚而独特的意义,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学习榜样和丰富经验。

关键词:鲁迅小说农民人物形象
引言
作家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

童年的鲁迅自家庭变故以后,经常生活在风光秀丽、充满快乐与自由的农村,与农家子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与农民朋友的交往中,鲁迅一方面感受到他们的纯朴、善良与热情,一方面对农民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对他们的痛苦与不幸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

作为文化主将的鲁迅目睹了黑暗社会中苟活的人们,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扭曲了他们的身体,更严重地腐蚀了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如《故乡》中善良的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夏瑜的母亲,以及《明天》里的单四嫂子,《药》中的华老栓等等,他们身家背景和思想观念、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正是反映了中国现代农村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鲁迅在憎恶并揭露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同时,对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更为他们的愚昧、麻木、不思抗争而愤恨,因此深深地发掘存在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身上的国民劣根性,几乎渗透于鲁迅小说的每一篇章,凸现其小说创作反封建这一中心主题。

一、权势人物形象
《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举人老爷、《离婚》里的‚七大人‛、《祝福》里的鲁四老爷、《风波》里的赵七爷、《孔乙己》中的丁举人等人,他们是当时既得利益集团代表,是封建时代的权威和压迫力,说话有不容臵疑的权威性。

他们识字,有财产,地位高,对一般老百姓有生杀欲夺的大权。

1、《孔乙己》中的丁举人
只因孔乙己偷了他们家的书,便私设公堂,滥用私刑,活生生的将孔乙己的腿打断,致使孔乙己悲残的死去。

但他本人却不仅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更得到鲁镇人的敬畏。

‚他总仍旧偷。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1)从咸享酒店酒客的话里我们可以得知,有着类似孔乙己遭遇的人肯定不止一个,至少孔乙己不是第一个被丁举人打断腿的人。

2、《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
是未庄这个封闭的封建小王国中的土皇帝,具有至高无尚的权威,对农民实行专制统治和敲骨吸髓的剥削。

阿Q只说自己姓赵,便被地保引到赵太爷家里去,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剥夺了阿Q姓赵的权力,到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榨去了二百文酒钱。

‚恋爱的悲剧‛描写了这个土皇
帝的威势和贪婪及封建王国中的人际关系。

阿Q向吴妈求爱,只因吴妈是赵家的佣人,便使吏役地保也睡不稳觉,受命连夜赶到土谷祠教训阿Q,说他简直是造反,阿Q不仅被赖去了工钱,榨去了破布衫、破毡帽,而且从此不准踏进赵家门槛。

恋爱悲剧,使阿Q在未庄的生计也被断绝了。

3、《离婚》里的七大人
他是和知县换过贴的。

爱姑无故被丈夫抛弃,整整闹了三年多,最后夫家请出七大人来调停。

‚公婆说‘走!’就得走。

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2)。

七大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

《风波》里的赵七爷无知且蛮横:‚‘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

’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

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4、其他权势人物列举
《祝福》里的鲁四爷,《阿Q正传》中的举人老爷、《离婚》中的慰老爷,他们有权有势,在村里、镇里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他们作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体现者,以手中权势对下层民众进行残酷的侮辱与迫害。

鲁迅对于这类人物的鄙视和憎恶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的‚权威‛和他们代表的旧时代、旧文化,一直是鲁迅不遗余力鞭挞的对象。

二、被侮辱与被损害人物形象
鲁迅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

所以,他小说的取
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4)。

鲁迅小说中的多数篇目,描写了一系列不幸的人们,包括农民、旧知识分子、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农村妇女等不同的人物。

鲁迅通过他们被侮辱、被损害、被扭曲、被虐杀的悲残命运,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残忍与冷酷,描绘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封建社会人吃人的图画。

1、阿Q
鲁迅小说中辛亥革命时期农民典型。

在鲁迅的小说里,阿Q可以作为一个最为独特的形象而独自作为一个类型人物。

在他的其他小说里,没有一个人物形象具有阿Q这样的完整性。

他是赤贫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能靠两只手帮工挣饭吃。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6)他没有家,长年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没有孩子,甚至连姓赵的权力也被赵太爷剥夺了,处于到处受人欺压、受人侮辱的地位,命运十分悲残。

2、《祝福》
祥林嫂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另一类人物代表。

她具有中国广大农民勤劳、朴实、善良的阶级本性,同时也像旧中国其他劳动妇女一样,遭受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丈夫死后,她忍受不了严厉婆婆的压制,逃到地主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受着主人刻薄的剥削,却始终食物不论,更不惜力气,‚整天地做‛,‚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表现出‚满足‛的样子。

祥林嫂作为一个农村劳动者的特性是相当鲜明的。

祥林嫂身上就压上了永远不得宽恕、永远不得同情的重负,整个社会都对
她流露出‚鄙薄的神气‛,投给她以‚烦厌和唾弃‛,连同属被压迫剥削的下层劳动者也不例外!她将一年的血汗钱捐了一条门槛,以为‚给千人踏,万人跨‛,就可以赎掉自己的‚罪‛,她的任何努力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直到她死于除夕之夜后,仍被鲁四老爷骂为‚谬种‛。

从这一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孤苦无依的处境、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深刻地反映出造成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客观原因: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编织了一张无形但又严严实实的大网。

3、《离婚》
爱姑是一个泼辣大胆的农村妇女,她十五三茶六礼、明媒正娶的嫁到夫家,只因丈夫姘上了小寡夫,要抛弃她,她就整整闹了三年。

最后,夫家请出和知县换过贴的七大人来调停。

虽然她的反抗很强烈,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最终屈服。

爱姑的悲剧,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势力对广大妇女压迫的惨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造成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主观因素:她们对处于奴隶地位的不自觉,被七大人之流知书达理的表现现象所迷惑,认不清他们吃人的本性。

三、农民形象
1、看客群体
在鲁迅的小说里,看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像苍蝇一样嗡嗡乱响,让人心烦,但又挥之不去。

《药》
中那些潮一般涌向前看杀革命者头的人,《阿Q正传》中那些看阿Q和小D 打架近半点钟之久的人们,还有阿Q看杀革命党时说:‚咳,好看。

杀革命党。

唉,好看好看,……‛(11);《肥皂》中四铭看到孝女求乞,一大圈的人只是打趣,其中两个光棍大开秽语发泄肉欲……这些爱看热闹的看客,在鲁迅的作品中俯拾即是。

当他们以个体形象出现时,是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但是,当他们以群体形式出现时,就变成了侮辱者与损害者。

他们以赏玩、咀嚼他人的苦痛为乐,与权势者一道形成有着荒诞意味的‚无主名杀人团‛,显示出比狼更凶残的本性。

2、思想愚昧、麻木的群体。

华老栓也愚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他轻信庸医的胡言,将人血馒头当良药而贻误亲子的性命,阿Q被欺负和污辱后的精神胜利法更是愚昧到了极点的表现,面对赵太爷、丁举人等人的欺侮,他不是努力自强和抗争,而是编织种种歪理,异想天开地满足精神上的‚转败为胜‛,《故乡》中的闰土虽然待人诚恳,善良,可是到了中年,已经由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他的生活极度空虚,无聊,毫无目标。

3、有的思想守旧、安于现状。

小说《风波》最能反映这一类农民的性格特征。

作品中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思想则更多地反映了他保守、倒退的倾向。

七斤看起来似乎是个穿梭于城乡之间的见多识广的船夫,七斤嫂也是一个泼辣精明的女
子,可是他们整天所虑的仅仅是如何才能当好顺民,围绕着‚皇帝是否坐上龙庭‛的消息而忧患自己的辫子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革命后因为剪了辫子而喜,皇帝即位后因为没了辫子而忧。

4、丝毫没有反抗意识和叛逆精神的人群
对所面临的重重压榨只能逆来顺受,即使在忍无可忍之际所萌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也是不彻底的。

单四嫂子年轻时就丧夫守节,孤儿寡母,贫弱无依,对于生活与心灵的重压只是默默地承受着。

幼子宝儿是她唯一的精神安慰,可是在宝儿患病期间,希望得到帮助与宽慰的她却遭遇到庸医的欺骗和市井无赖的以帮助为名,行调戏之实。

而《祝福》中的祥林嫂比起单四嫂子,虽然有了要求独立的愿望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在‚四大绳索‛的束缚下也曾多次反抗,甚至以死抗争,但因为斗争的不彻底性致使她仍然未能冲破封建的‚吃人‛罗网。

……
细察这一群软弱的农民形象,他们都生活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黑暗、动荡、病态的社会环境始终左右着他们的言行,吃人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扭曲了他们的灵魂。

正是因为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重重压榨,才使原本健康可爱、活泼多知、勇敢机智的少年闰土变得沉默寡言、呆若木鸡。

原本纯洁的心灵正是由于烙上了阶级的印记,而与鲁迅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残酷的封建制度全方位地制约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鲁迅的小说更多的是描写吃人者用软刀子杀人,他们利用封建
思想对劳动人民实行精神统治,麻痹,腐蚀,扭曲他们的心灵,这是更残忍的慢性的心灵折磨,使被吃者不思抗争,永远甘愿被吃。


四、觉醒者
在鲁迅的小说中,觉醒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寄托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和希望。

他们最先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反封建精神,自觉担负起启蒙大众的职责,担负起社会革命的重任。

他们是铁屋子里已觉醒的少数人,因敢于否定传统,敢于否定封建意识形态,因此,被称为‚狂人‛和‚疯子‛。

1、《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狂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他既是一个在半封建社会中因受迫害而致精神失常的患者,又是一个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叛逆者。

‚狂人‛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耳闻目睹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罪恶,从‚满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中,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狂人‛是因二十年以前要‚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受到以赵贵翁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们的迫害而致狂的战士。

他在被迫害发狂以后,反复思考自己被迫害的原因,经过观察现实、研究历史,认识了旧中国是吃人的社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并识破了吃人者的各种伎俩,勇敢地起来同他们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虽遭失败,仍不退缩,而是总结经验,同旧社会、旧家庭和旧我彻底决裂,最后找到了从‚救救孩子‛入手的新的革命途径,成为一个彻底反封建的战士。

因而,从实质上来说,鲁迅《狂
人日记》中的狂人是在战斗中逐步成长的彻底反封建的‚精神界战士‛。

十三节日记,从精神病学的角度(即写实的角度)看,它记录了一个‚迫害狂‛患者从病发到不断加剧,最后趋于病愈的过程;我们认为,狂人这个形象虽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局限,但在当时具体历史环境里,他的战斗呼唤却真正是中国人民反封建的宣言。

勇敢战斗的狂人‚五四‛前夜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叛逆者的形象,是名符其实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2、《在酒楼上》中的主人公
吕纬甫,这个在学生时代神采飞扬,精神抖擞的觉醒者,若干年后,不过教几个学生‚子曰诗云‛以糊口。

更值得一说的是《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他在现实中几经挣扎后,竟然作了杜师长这类以前痛恨和反对的军阀的师爷,并自谓‚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

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

‛然而,既然已经承认‚真的失败‛,又如何胜利了呢?原来这胜利不过是‚有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当然更有‚新的钻营,新的磕头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恶心,新的失眠和吐血…。

‛一面是觉醒者心中早年形成的革命理念不能彻底泯灭,并不甘于与现实同流合污,一面是迫于现实和生活的有形无形的压力,不得不与现实妥协,早年的雄心大志,慷慨激昂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随波逐流,甚至自暴自弃。

这种心境,既不足与为外人道也,道了也没有听众,也不被人理解。

魏连殳的这种经历和心境,多少带有鲁迅自身经历了革命失败的灰心、绝望,和迫于生计而作
京官、抄古碑的经历和心态的印记。

3、《伤逝》
涓生和子君,都是互相认识之后,经常在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涓生是子君的思想启蒙者,但子君的思想却比涓生透彻,坚强得多。

子君不再读书,不再思索问题,她的幸福沈浸于对过去‚求爱‛的一幕的回顾,她的乐趣也转移到喂油鸡小狗之中。

这使涓生不满,爱情之花渐渐褪色。

涓生对婚后的生活比较清醒,认识到‚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否则,‚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

但是,爱情怎样才能更新、生长、创造?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要开辟什么样的生路?他自己并不很清楚。

子君是一个勇敢的反封建的女子,但她的思想也存在两大弱点:一是反封建还不彻底,仍把封建的‚女子治内‛的礼俗视为当然,靠丈夫养活,实质上是冲出了一个牢笼又陷进了另一个牢笼,并未取得真正的解放;二是子君带有浓重的爱情至上主义的色彩,涓生说不爱她了,她的精神就完全崩溃了,于是回娘家之后,‚负着虚空的重担‛,很快地就死于无爱的人间。

涓生在子君死后,回到原来寄住的会馆,悔恨交集,痛不欲生。

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传统偏见一手制造了涓生和子君的悲剧,但子君所表现的肤浅的个性解放思想和涓生所表现的极端的个性解放思想却也正是当时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青年的真实思想写照,具有深刻的典型性。

五、总结
鲁迅小说在‚为人生‛的总前提下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各种审美特征融为了一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道德观念、封建的等级观念是怎样窒息人的心灵、戕害人的肉体。

揭示了中国社会思想的冷酷和虚伪、愚昧和麻木、沉滞和落后。

在表现这种社会思想状况的过程中,突出了对辛亥革命的表现,对妇女问题的表现,对农民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的表现等等。

由于社会思想的沉滞落后、社会群众思想的愚昧麻木,使辛亥革命在夺取政权之后陷入了悲剧的失败;妇女是受封建传统道德摧残最重的一个社会阶层;农民是中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他们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受到最惨重的压迫和剥削,在精神上也受到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的严重束缚和无情摧残;觉醒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直接联系着中国整个社会思想的改造,没有一个全民性的反封建思想启蒙,他们的个性解放的要求是不可能得到彻底实现的…所以说,鲁迅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系列全面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关系,真正做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人物与环境的统一,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注释:
(1)鲁迅: 《孔乙已》,《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5页
(2)鲁迅: 《离婚》,《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205页
(3)鲁迅: 《风波》,《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37页
(4)鲁迅: 《鲁迅杂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57页(5)鲁迅: 《故乡》,《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46页
(6)鲁迅: 《阿Q正传》,《鲁迅作品集》, 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50页
(7)鲁迅: 《阿Q正传》,《鲁迅作品集》, 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51页
(8)鲁迅: 《阿Q正传》,《鲁迅作品集》, 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53页
(9)鲁迅: 《阿Q正传》,《鲁迅作品集》, 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68页
(10)鲁迅: 《祝福》,《鲁迅作品集》, 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08页
(11)鲁迅: 《阿Q正传》,《鲁迅作品集》, 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
社,2003年4月,65页
(12)鲁迅: 《祝福》,《鲁迅作品集》, 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14页
(13)鲁迅:《腾野先生》,《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249页
(14)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6页
(15)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3页
(16)鲁迅: 《孤独者》,《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71页
(17)鲁迅: 《伤逝》,《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77页
(18)鲁迅: 《伤逝》,《鲁迅作品集》樊涛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79页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
2、刘增杰主编,《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3、樊涛陶主编,《鲁迅作品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4、杨义,《鲁迅小说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出版。

5、陈涌《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人民文学出版出版社2001年出版
6、鲁迅,《鲁迅全集》,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31)
7、朱晓进、唐纪如.《鲁迅概论》.徐斯年.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235-242)
8、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53 )
9、王士菁,《鲁迅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154)
10、高旭东,《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鲁迅》,李珊利、李寒江. 永清: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208)
11、王吉鹏、王竹丽,《观照伟大精神的经纬——鲁迅思想研究史》吴兰萍,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08)
12、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5)
1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