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中供应商评估方法

ERP系统中供应商评估方法
ERP系统中供应商评估方法

1. 供应商评估的过程与特点:

过程:

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评估供应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参图1):(1)、评估历史数据的建立;

(2)、采购交易环节(发出采购定单-收货-开发票);

(3)、 ERP系统自动评估并更新供应商的成绩;

(4)、打印输出评估报告;

(5)、对比分析评估结果;

(6)、根据分析决定供应商的级别。

图一:企业评估供应商的过程

2.原理与应用分析:

2.1 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

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充分地考虑各种因素来评估供应商,才能保证评估的结果不是片面的。这是因为,客观性与全面性密不可分,在大多数的电子及信息行业跨国公司中,供应商评估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个因素中,质量因素是最关键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然而,以上四个方面在实际业务操作上仍需要细化,也就是必须把其中的每一个重要指标应该还细分成若干个次级指标。主流的ERP系统中往往为每一个重要指标预先设定了一些次级指标(详见图2),而且A公司的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增加自己定义的次级指标。

图2: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估体系

2.1.1 抓住关键要素建立考评指标:

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不全面,大多只集中在评估要素的某一方面,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准时性和批量等,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伴随着生产项目的大规模引进,也同时引进了供应商评估这一概念。当时的企业纷纷仿效日本企业的作法成立了品质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在品质方面对物料进行测试和认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企业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品质问题,不稳定、不可靠、参数离散性大在当时是比较突出的矛盾。“我们要求自己的产品质量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就要保证我们的供应商提供的原器件能满足我们的品质要求。”因此,在所有的评估要素中,毫无疑问,质量是最基本的前提。但是,随着国际买家对供应链敏捷性的要求逐渐严格,质量、价格以外的因素,特别是交货及时性、交货数量的准确性、运输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等其它与服务相关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ERP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根据考评指标的重要性来进行评估。一个供应商在其主要考评指标(main criterion)的得分比其综合分数更准确地反映了它的表现。例如,目前我公司(A公司)的供应商基本能做到99.3%的产品合格率,因此,价格就成了评估的主要因素。我们会要求新的供应商提供一个成本分析表,内容包括生产某一原器件由哪些原材料组成、费用是如何构成的、看里面的价格空间还有多少,如果认为有不合理的因素在里面,就会要求供应商进行调整。如果一个综合分较低的供应商在“价格”这个主要考评指标(main criterion)上得分反而比较高。如果我们认为在这次采购方面价格是决定因素,我们就可以选择该供应商。

根据ERP系统的功能设置,我们还可以自行决定主要考评指标(main criterion)的数量和种类。主流的erp系统可支持多达99个主要考评指标(main criterion)。我们可以为所属的采购组织指定推算各个供应商的综合得分所要涵盖的主要考评指标(main criterion)。

2.1.2 不可或缺的次级考评指标:

我们目前应用的高端ERP系统中自动生成的次级考评指标已经足够A公司的用户来完成供应商考评,也就是说,A公司的用户不一定要采用手工和半手工的方式来录入次级考评分数。

主流的erp系统一般允许每项主要考评指标中最多可包含多达20项的次级考评指标。例如,在某些主流erp的标准解决方案当中,系统为“价格”提供了两个、为“质量”提供了三个、为“交货准时性”提供了四个自动生成的次级考评指标。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自行手工录入其它的十余个次级考评指标所对应的分数。不过请注意,我们手工增加的次级考评指标越多,其评分结果就越复杂,手工维护的工作量也越大。自动生成的次级考评指标列表(见表1)。

表1:主要评估指标和次级评估指标

“价格水平”次级考核指标将某个供应商在某个时间点的某种原料的供货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较。相比之下,供货价格越低则分数越高。“价格历史”因素将某个供应商在某个时间段的某种原料的供货价格变动与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市场价格走向相比较。相比之下,供货价格越低则分数越高。“收货质量”评估某个供应商交货时经过质量检验得出的质量水平。“质量稽核”评估某个供应商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客户投诉/退货水平”考核某个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在到货检验后发生的不良率,其数据由质量管理模块传递到物料管理模块的供应商管理子模块。“交货准时度”表示交货越准时,得分越高。“交货数量准确性”表示交货数量越准确,得分越高。“运输方式遵守度”衡量的是供应商在运输方式、包装方式两方面对采购方要求的遵守程度。“运输日期确认的准时度”的是供应商在运输日期确认的准时度对原来约定的遵守程度,例如,货物的装船通知书就是运输日期确认的标志。

2.2 铁面无私的评估方法:

评估供应商时要达到铁面无私的境界,评估体系就必须做到几个关键点:一是合理与客观:建立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评分准则,注意计分的合理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自动化:利用信息化自动评分,避免过多的人为判断(无意识失误)和暗箱操作(故意);三是公开、公正和透明。

根据各种评估标准的重要性,A公司的用户可以定义各个评分标准的权重。一旦标准设定了以后,分数的计算均按照标准来进行,系统是“铁面无私”的,在评分是不带感情色彩,标准是唯一的依据,这样就避免了评比过程的主观判断和人为因素,从而保证了评比结果的公正性。此外,还要避免因打分规则不合理而造成结果的谬误,例如在评估交货数量准确性(Quantity reliability)时,供应商的交货数量越准确,得分就越高,但是交货准时度与交货数量准确性必须被同时考虑,不可失之偏颇。在ERP系统中,A公司的用户可以为某种物料或所有的物料设置最小订货量/收货量,这样可以避免了订货量/收货量数量很小时供应商很容易在及时交货获得高评分的情况。如果某一批货物虽然交货准时但数量小于这个最小订货量/收货量,那么该供应商会在交货数量准确性方面得到一个低分,而且在交货准时度方面没有分数。

2.3 游刃有余的运行方式:

“次级考评指标”是组成上一级考评指标(也就是“主要考评指标”)的基础,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次级考评指标”分为手工、半自动和自动三种数据生成方法,因此,Erp系统可以提供三种计算方法供A公司的用户选择,这体现了人与自动化系统的有机结合:

全自动方式:系统根据现成的数据来计算每个供应商的得分。

半自动方法:A公司的用户仅为某个供应商手工录入他提供的部分重要材料的某些次级考评指标所对应的得分,由系统来综合所有其它自动生成的分数来计算该供应商的综合得分。(具体哪些次级考评指标(sub-criterion)可自动生成,本文的前面已作详细描述。)

手工方法:A公司的用户为某个供应商手工录入所有种类材料的次级考评指标(sub-criterion)所对应的分数。

2.4 不断循环的持续评估:

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和供应都在不断变化,必须在保持供应商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新的供应商评估。供应商评估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合格的供应商队伍不应该总是静态的,而应该是动态的,这样才能引入竞争机制。所以,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持续改善过程(见图3)。

在ERP系统中,买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设置好评估供应商的频率,例如可以每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做一次供应商的重新评估。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自动、半自动或手工的方式来进行。

图3:不断循环的持续评估.

2. 分析决策:综合分数的两种对比分析方法.

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对应每一种物料的供应商均得到一个综合分数。综合分表示了对某个供应商综合能力的评价。它是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来综合计算该供应商根据各主要评分标准得出的最终分数。A公司应用的ERP中,每个供应商的综合分评分范围是从1分到100分,综合分的高低是以供应商在多个主要指标的表现,依据评分标准来得出分数。应用综合分来比较各个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可以不涉及具体的次级考评指标得分,简化了评比过程。例如表2所示的例子:通过对比得分,我们很容易看出哪个供应商得分最高(或最低),哪些供应商得分大致相同。如果我们需要更细致的信息,我们可以对比得分大致相同的几个供应商在几个主要评分标准方面的具体得分。

表2:样例 -- 对比各供应商的综合分:

ERP系统提供两种不同的得分排名方法:供应商全面的综合总分排名(针对其所有物料供货情况的综合分)和按某种物料(或某种物料分)类的综合总分排名。通过对比不同供应商的这两种排名,A公司的用户可以从多角度来判断供应商是否符合要求。如以下表3所显示,供应商A和B在面的综合总分排名方面A比B更优,但针对1号物料来说,则B比A更优。

表3:样例 -- 对比各供应商的综合分的两种方法

结束语:

本文描述的A公司处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电子制造行业,在客户及采购部门的推动下计划引进供应商评估这一概念,并将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供应商评估体系。通过A公司采购部门负责人老李的学习手记,本文介绍了如何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和完善的评估过程,同时提醒大家在进行供应商评估时,应该注意保持动态平衡和抓住关键要素,这对企业的CEO、采购经理有比较好的借鉴意义。以下是老李在学习笔记中记录的几点初步的想法,以促进大家进一步思考:

1、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以后,企业在需要尽量减少供应源的数量,当然,供应链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单一的供应源,而是根据评估结果来判断最优化的供应商的数量组合。针对某些零部件日益趋向于标准化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该如何优化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商组合?

2、信息化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估体系要有一个评估小组来推进,由该小组来确定评估的标准、要达到的目标,并在执行中不断对评估体系进行改进。这些问题明确以后,小组的成员应该由哪些关键部门的代表来组成呢?

3、做评估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开、公正、公平和科学。可是,如何让其成为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化口号层面呢?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的考核评估方法.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的考核评估方法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企业将投入转换为产出过程的起点,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供应链合作、联盟甚至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选择供应商的方法有许多种,具体的使用要根据供应商的数量、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采购物品的特点、采购的规模以及采购的时间性要求等具体确定。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供应商选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1.经验评价法 经验评价法是根据征询和调查的资料并结合采购人员的经验对合作伙伴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查、征询意见、综合分析和评价来选择供应商,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方法,主要是倾听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的意见,或者直接由采购人员凭经验做出判断。 经验评价法根据其评价过程和分析工具的结构化程度分为非结构化方法和结构化方法。 1)非结构化方法 包括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和德尔斐法(Delphi method)。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1888-1966)于1939年首次提出并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参与者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又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前 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时尽可能激发群体中每一位个体的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和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来选择供应商时,要集中有关专业人员(包括采购专家和内部客户的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供应商选择的原则,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主持者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由专家们“自由”充分地发表意见,推荐优秀的供应商并给出依据,或对备选供应商进行充分地评价。最终,可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最优供应商。 (2)德尔斐法 德尔斐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Olaf Helmer)和达尔克(Norman Dalkey)首创,经过戈登(T.J.Gordon)和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一种利用群体智慧预测未来的方法。德尔斐是古希腊的一座城市,相传城中的阿波罗圣殿能预卜未来,德尔斐法便由此命名。德尔斐法依据设定好的程序,采用向专家发出问卷、专家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 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德尔斐法用于决策具有如下特征:①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②由于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会受到面对面讨 论问题时权威的影响;③经过问卷一归纳一再问卷的多次循环,最终结论会收敛到理想的决策结果。正是由于德尔斐法具有以上这些特点,使它广泛用于诸多决策过程中。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或因顾虑情面不愿与他人意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评述,指出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供应链绩效评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没有明确界定等问题,井对今后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 当前企业的外部环境正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席卷全球,客户的需求不断增长,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市场变化呈现不确定性。为了增强竞争,迫使企业和上游、下游合作者(如供应商、客户、物流公司等)更加重视相互间的协调,共同为最终用户创造新价值,这就使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化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就必须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估,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为了评价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供应链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可以将这些评价体系划分为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和Beamon提出的ROF(资源、输出及柔性,Resourc-es,Output,Flexibility)体系三大类。 1.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ee—modd简称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的进行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rit简称SEM)成为可能。 Bullinger等人用SCOR框架对供应链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绩效评价。高萍等人运用SCOR模型从供应链的可靠性、响应能力、灵活性、成本以及资产五个方面衡量和测评供应链绩效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何忠伟等人选择SCOR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作为基准分析的基础,对供应链流程进行绩效评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简称CSCC)于2003年10月颁发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l.0)构成方案》17),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45个3级指标,也与SCOR相似。 2.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 RobertS.Kaphn等人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xd简称BSC)评价体系。BS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系而且是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集评价、管理、沟通于一体,即通过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超前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结合起来,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该体系分别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过程角度、学习和创新角度建立评价体系。其中,财务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供应链的改善做出贡献;顾客角度指标显示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内部过程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内部效率;

企业资源计划 ERP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版

一、概念部分 1.理解图示流程,着重经营规划,PP, MPS, MRP内容和目的,制订方法和依据,能结合给定的前提指定相关计划 注:pp:生产规划,mps:主生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RCCP:粗能力计划,Pouting:工艺线路, 2.独立需求、相关需求 独立需求:某项物料的需求量不依赖企业内其他物料的需求量而独立存在 相关需求:某项物料的需求量可由企业内其他物料的需求量来确定 3.经营规划,PP, MPS, MRP内容和目的 经营规划:在企业高层领导的主持下会同销售、市场、技术、生产、物料、财务等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制定 PP(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MPS(主生产计划)根据企业的能力来确定要做的事情,通过均衡的安排生产实现生产规划的目标 MRP(物料需求计划):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对每种物料进行计算,并指出何时回发生物料短缺,并给出建议以最小库存量来满足并避免物料短缺 4.安全库存及对MRP计算的影响 安全库存:增加一定的库存量来起到缓冲的作用,是MRP计划的一种前提保障方式 批量及对MRP5.计算的影响批量:每次的订货数量。使所涉及的成本之和最小,使客户服务水平最高! 提前期及对6.MRP计算的影响指任一项目从完工日期起倒推到开始日期的这段生产周期,是提供运行MRP的计算数据 RCP 7.RCCP、RCCP(粗能力计划):粗能力计划是一种计算量较小、占用计算机机时较少、比较简单粗略、快速的能力核定方法,通常只考虑关键工作中心及相关的工艺路线 RCP: 8.直接批量、固定批量、固定周期、ABC分类、EOQ 直接批量:又称为按需确定批量法,是根据各时区的净需求量决定订货量,需要多少定多少 固定批量:可用于MRP控制下的所有物料,但在实践中通常只限于订货费用比较大的部分物料,订货数量可以根据经验决定

供应商评价办法

为保证公司对供应商选择、评价和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加强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供应商在产品价格、质量、技术、交付、服务等方面符合我公司要求,并有效促进供应商水平与公司供应商管理双方面的共同改善,公司特制订《供应商年度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司对供应商选择、评价和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加强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供应商在产品价格、质量、技术、交付、服务等方面符合我公司要求,并有效促进供应商水平与公司供应商管理双方面的共同改善,公司特制订《供应商年度评价办法》。 第二条评价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评价的供应商包括年度内为公司批量供货、样机试制的供应商,以及年度内未供货但已列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的供应商。 第三章职责 第四条供应商年度评价各部门职责 (一)采购管理部职责 1、负责组织质量技术部、技术研发中心、运维与工程部、综合计划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实施供应商年度评价,并完成评价分数统计、综合评价。 2、负责对供应商的价格、风险应对能力、市场占有率等商务要素进行年度评价。 (二)质量技术部职责

1、负责提供供应商年度评价名录,负责编制并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 2、负责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管理、供应的产品质量情况等要素进行年度评价。 (三)技术研发中心职责 负责对供应商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等要素进行年度评价。 (四)综合计划部职责 负责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交付情况等要素进行年度评价。 (五)运维与工程部职责 负责对供应商的现场服务情况、产品包装情况等要素进行年度评价。 (六)财务部 负责对供应商收款方式、票据开具等要素进行年度评价。 (七)其它相关部门职责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积极配应商年度评价工作。 第四章评价方法 第五条评价流程 (一)采购管理部根据质量技术部提供的供应商年度评价名录,分为当年供货与未供货两类分别进行评价,按不同部门的评

企业资源计划(ERP)解决方案

企业资源计划(ERP)解决方案 方案简述 实施企业MIS/ERP的过程中将涉及很多方面,如要为企业设计好网络环境、确定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平台的选型、以及实现的技术架构和方法等。之后要完整地了解企业的业务、管 理流程和目标,对企业中的要素进行分析,设计应用软件部分的逻辑、数据结构和功能等。方案内容 本文以一个中型企业为案例,简要地描述应用部分的主要功能:营销管理分系统、供应管理分系统、库存管理分系统、计划管理分系统、成本管理分系统、车间管理分系统、设备管理分系统、质量管理分系统、财务管理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分系统、应用系统总控。 营销管理分系统 通过对销售活动各个环节产生数据的处理,为企业领导和生产经营各部门提供有关的销售目标、销售计划执行情况、资源情况、订货情况、合同执行情况、销售成果、用户拖欠款、成品库存等动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情况, 及早发现企业销售管理、订货服务、产品发运、回款等各环节发生的问题。跟踪市场的变化情况,使销售部门根据所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供应管理分系统 以满足供应管理的实际需要为准,建立供应商关系管理,原材料进货管理,供货信息管理等功能的供应管理分系统,达到缩短采购周期,对供应商信誉度进行管理,实现各种统计(按地区,按业务员,按货品及各种模糊查询),实现对业务员的各种考核;缩短供应计划(采购计划、资金准备计划等)的制定时间,提高计划的有效性、科学性,降低原材料库存占用流动资金的比例,提供详细的供应管理信息。 库存管理分系统 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库存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在物料的供需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区,以减轻物料的供需矛盾。但保持库存又具有一定的损失,包括:库存物资的采购费用;库存系统的运行和存贮费用;订货费用或生产调整费用;库存损耗与资金占用。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不仅可以促进销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反之则可能加剧供需矛盾,或造成大量的资金积压,影响企业效益,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计划管理分系统 以公司现行管理体制为准,满足集成计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以合同为入口,以满足公司生产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含有合同管理、预投计划生成、产品跟踪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等功能的集成计划管理分系统,缩短各种计划(年、季、月预投计划、合同转生产计划等)的制定时间,提高计划的有效性、科学性,提供详细的管理信息。 成本管理分系统 成本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效果,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依据。及时获取各种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经营意义重大。成本管理分系统可提供影响和形成企业成本的各个环节的丰富数据,并通过分析成本变化的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

供应商绩效考核方案

供应商绩效考核方案 1 目的 为确保供应商供应的质量,同时在供应商之间进行比较,以便继续同优秀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而淘汰绩效差的供应商。供应商的绩效管理同时也是了解供应存在的不足之处,将不足之处反馈给供应商,可以促进供应商改善其业绩,为日后更好地完成供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合格供应商绩效考核。 3 职责 3.1 质量部、生产部:对各物料质量稳定性进行确认并做好记录,参加对供应商的评价,参与最终确定合格供应商资格认定。 3.2 物资部:物料验收负责并做好记录,参加对供应商的评价,参与最终确定合格供应商资格认定。 3.4 采购部:组织供应商绩效考核工作,收集各部门考核数据及记录,评价考核结果、组织召开年度供应商质量考核评价会议,建立、保存供应商质量绩效考核档案。 4 工作内容 4.1供应商业绩评价流程 4.1.1 各归口部门年未最后一个工作日根据供应商评价标准填写《供应商年度考核表》报采购部。 4.1.2 采购部收集、汇总各部门的评价结果,于次年三个工作日组织召开供应商质量绩效评定会议,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定并按照评定总分的高低分值,依次将供应商定为“一、二、三、四”四个等级,具体的等级标准如下:

评价报告》,经各打分部门的会签、确认,报送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1.4采购部门对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的单位建立档案,编制取消的合格供应商名单,注明取消原因。 4.2 供应商评价标准

4.2.1质量稳定性 由质量部负责对物料的质量的评分,产品验收不合格一次扣10分,连续

三次验收不合格不得分;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质量部门每出现一次扣5分,造成质量事故不得分,本年度考核不合格。 4.2.2交货及时性 交货及时性由采购部配合物资部进行评分。交货准时性是指与供货商应共同约定之交货日期准时交货,如交期延误, 延期交货未影响生产每次扣1分,影响我公司正常生产扣5分。 4.2.3交货量准确性 交货量准确性是指各项物料之交量,供货商应按合同规定之订单交货量与了实际交量之误差。供货数量的误差应在订单±5%内,超出10%扣1分,低于订单数量影响我公司正常生产每次扣5分 4.2.4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考核如下表项目,由采购部负责评分: 考核指标评分标准 分值 反应表现 对订单、交货、质量投诉等反应是否及时、迅速,答复是否 完整,对退货、挑选是否及时处理。 2 合作态度 是否将本公司看成是重要客户,供应商高层领导或关键人物 是否重视本公司的要求,是否有合适的人员与本公司沟通,沟通 手段是否符合本公司的要求。 2 其他支持 是否积极接纳本公司提出的有关参观、访问事宜,是否积极 提供本公司要求的新产品报价与送样,是否妥善保存与本公司相 关的文件等不予泄露,是否保证不与影响到本公司切身利益的相 关公司或单位进行合作等。 1 4.3考核周期 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年度评价考核。

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课程期末试卷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ERP系统中的主业务流程包括(B )模块。I.物流管理n ?财务管理川?生产管理 IV ?库存管理V.采购管理。 n、VI B. I、n、川C. I、n、v D. n、川、V A. I、 2、ERP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是( C )。 A. 闭环MRP B.订货点法 C. MRP n D. ERP 3、能力需求计划是把(B )需求转换为()需求。 A. 物料、采购 B.物料、能力 C.能力、物料 D.能力、采购 4、在ERP的计划层次中,下列属于微观计划开始的具体详细计划是( D )。 A.战略计划、经营规划和生产规划 B.主生产计划 C.车间作业控制 D.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 5、有一种维修件仅有独立需求,在周预测系统中MAD为50单位,服务水平为99%,安全因 子为2.91,则安全库存为(B )单位。 A. 50.5 B.145.5 C.49.5 D. 146.97 6、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结构为X型,应当选择下列哪种生产计划方式?( C ) A.面向库存生产 B.面向订单生产 C.面向订单装配 D.面向订单设计 7、工作中心是:D A.具体的机器 B.一组机器 C.人 D.以上都是 8、下面哪一项是要在分销系统中进行平衡的目标?( D ) A. 客户服务 B.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分销效率 C. 最小的库存投资和最低的分销成本 D. 效率、成本和对众多客户的及时的服务 9、周期盘点是(B ) A. 在每个财务年度检测库存准确度的一种方法 B. 通过每天选择一部分物料进行盘点来检测库存准确度的一种方法 C. 通过记录一年中的库存调整来检测每年的实际库存的一种方法 D. 以上都不对 10、下列哪些项不是MRP系统的输入?D A.主生产计划 B.物料清单 C.库存记录 D.工艺路线 11、如下哪种物料最适合于应用按需订货(lot for lot )的批量策略?A A.成本价值高的物料 B.准备成本高的物料 C.具有均衡而连续需求的物料 D.固定批量的物料 12、最早提出ERP概念的咨询公司在( B )。 A.英国 B.美国 C.印度 D.中国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标准.doc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标准1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标准 1、目的:识别供应商质量风险,并进行分级,根据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大小,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度的供应商管理。 2、定义: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分为A/B/C/D四等。A-风险很小、B-风险小、C-风险中、D-风险大 3、适用范围:适用于某某医药公司所有合格供应商。 4、操作方法: (1)每年评定1次,每年1月份,由公司质量部按此标准进行初步评定,然后分别与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定,评审后将结果(包括不能达成共识的名单)一并提交公司总经理。 (2)总经理根据采购策略和相关政策等综合因素给予适当调整,然后发布,各单位要按照评定结果予以操作执行。 (3)一旦发布生效,则执行本管理制度。 (4)风险等级一旦评定,当年不得升级,当违反“批次质量表现无条件高压线”的G1款,则当年自动降为D级。 (5)每年风险等级评定时应考虑其上一年的评定结果,升级只能一年升一级,不得越级提升,可越级降级。 (6)上一年的D类供应商转为“C”类必须按照新供应商认证的质量体系标准,由质量部启动全面认证和评估,经过严格认证合格后才具备转级的必要

条件。 5、评价标准 首先按“质量保证体系”和“年度质量表现”两个维度分别评价,然后根据这两个维度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每个供应商风险等级A/B/C/D。上一年的D类供应商转为“C”类必须按照新供应商认证的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全面认证和评估,认证合格后方可转级。 ◆非合格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自然为D。 ◆当年引入的新供应商的质量风险等级最高为C。 5.1、质量保证体系评价标准 5.1.1 质量体系分项评价 5.1.2 质量体系总体标准: 质量保证体系评价分为A/B/C/D四级:A--优秀、B-良好、C-一般、D-很差。根据前面分项评价结果,按以下标准给出质量保证体系总体评价结果。总体评价标准如下:(1)只要有一项为D,则质量体系总体评价为D (2)在没有D项情况下,有二项为C,则质量体系总体评价为C (3)在没有C、D项情况下,有三项为A,则质量体系总体评价为A (4)除了上述情况,则质量体系总体评价为B 5.2 质量表现评价: 首先根据供应商一年期间4个季度的质量等级评定结果进行评定,然后根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标准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标准 1、目的:识别供应商质量风险,并进行分级,根据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大小,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度的供应商管理。 2、定义: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分为A/B/C/D四等。A-风险很小、B-风险小、C-风险中、D-风险大 3、适用范围:适用于某某医药公司所有合格供应商。 4、操作方法: (1)每年评定1次,每年1月份,由公司质量部按此标准进行初步评定,然后分别与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定,评审后将结果(包括不能达成共识的名单)一并提交公司总经理。 (2)总经理根据采购策略和相关政策等综合因素给予适当调整,然后发布,各单位要按照评定结果予以操作执行。 (3)一旦发布生效,则执行本管理制度。 (4)风险等级一旦评定,当年不得升级,当违反“批次质量表现无条件高压线”的G1款,则当年自动降为D级。 (5)每年风险等级评定时应考虑其上一年的评定结果,升级只能一年升一级,不得越级提升,可越级降级。 (6)上一年的D类供应商转为“C”类必须按照新供应商认证的质量体系标准,由质量部启动全面认证和评估,经过严格认证合格后才具备转级的必要条件。 5、评价标准 首先按“质量保证体系”和“年度质量表现”两个维度分别评价,然后根据这两个维度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每个供应商风险等级A/B/C/D。上一年的D类供应商转为“C”类必须按照新供应商认证的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全面认证和评估,认证合格后方可转级。 ◆非合格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自然为D。 ◆当年引入的新供应商的质量风险等级最高为C。 5.1、质量保证体系评价标准 5.1.1 质量体系分项评价

企业。文件执行规范。多次 稽查没有发现严重 缺陷。大部分流程文 件执行随意,多 次稽查发现很 多严重缺陷。 类似认证。 2、虽然通过认证, 但诚信很差,时有 伪造数据和报告 等行为。 1.2 企业对质量重 视程度1、有专门支持某 某医药公司的质 量团队,对某某医 药公司的要求及 问题反馈很重视。 2、发现问题能及 时通知我公司并 主动召回 1、对某某医药公司 的要求及问题反馈 较重视。 2、发现问题能及时 通知我公司并给出 解决方案建议。 1、对某某医药 公司的要求及 问题反馈较重 视。 1、对某某医药公 司要求及问题反 馈多年来极不不 重视。 1.3 材料提供1、材料提供及时、 完整、准确。 2、对重要更改如 说明书更改、包装 更改等,能及时书 面通知某某医药 公司,并及时将所 更改的材料到公 司质量部备案。1、材料提供及时、 完整、准确。 2、对重要更改如说 明书更改、包装更改 等,能书面通知某某 医药公司。 1、材料提供及 时、完整、准确。 2、对重要更改 如说明书更改、 包装更改等,能 通知某某医药 公司。 1、材料提供不及 时、不完整。 2、涂改伪造材料。 3、对重要更改如 说明书更改、包装 更改等,不通知某 某医药公司。 2、售后基本没有投诉很少。2、售后有因质2、经常发生因质

ERP(企业资源计划)概述

ERP的概念 企业资源计划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一个软件产品,是一个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的核心思想 ERP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解决了企业内部不同角色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信息的掌握,不同角色就能够把握机会,做出决策,从而提高业务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总体来讲,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如下四个方面。 (1)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对整个供需链的有效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各有关方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2)ERP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与竞争对手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适应了这种市场竞争的需要,体现了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ERP实质上是通过对供应链上五种基本“流”的集成优化管理来加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供应链上流动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增值流和工作流等五种基本“流”。这些“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4)ERP系统体现了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各计划体系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己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便于实现事先计划。1.ERP的几个发展阶段ERP的发展阶段 (1)MRP阶段 60年代,市场与客户需求相对稳定,企业主要解决资金占用与资金周转问题。故而出现MRP,通过对物料的计划管理,优化库存,降低成本。它是开环的,没有信息反馈,也谈不上控制。 (2)闭环MRP (Closed-loop MRP)阶段 70年代,市场需求变动加快,企业从单纯的物料计划扩展到对生产过程的资源(人、物料、机器)进行计划与控制,闭环MRP随即出现。闭环MRP是一种计划与控制系统。 (3)MRPII阶段 MRPII在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是一种资源协调系统,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思想。它把生产活动与财务活动联系起来,将闭环MRP与企业经营计划联系起来,使企业各个部门有了一个统一可靠的计划控制工具。它是企业级的集成系统,它包括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销售、生产、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库存、采购供应、财务会计、工程管理等。 (4)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阶段 进入90年代,MRPII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应用也从离散型制造业向流程式制造业扩展,不仅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也能用于化工、食品等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MRPII 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完善与扩大,向企业资源计划(ERP)发展。 ERP的发展现状 目前,ERP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中心”,ERP的思想及ERP 软件套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对制造业信息化和ERP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但是,中国产品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底下等弱点。这就中国作为制造业的中心状况来说,是极其不适应的。对于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这种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状况。所以在“十五”期间,863和科技部倡导了制造业信息化。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供应商等

供应商评估方法

供应商的评估 不论是经销商还是生产厂商,许多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估以及采购量的分配(同一产品有多家供应商),还是由总经理或采购部经理等少数人人为的、感性的行为来决定的。其结果并不能准确地体现供应商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同时,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评估,也使得供应商之间并不真正具有可比性。本文试图通过X公司的例子来展示一种对供应商评估较为系统的评估方法。 X公司是一个有6年历史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他们意识到以往的由采购部经理进行供应商评估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并很难公平对待供应商。同时,这也可能带来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X公司除了采购部以外,还有储运部、质量部、生产部、财务部和销售部等多个业务部门。在工作中,他们逐渐注意到材料的价格,已不再是决定供应商或评估供应商的唯一因素。许多的其它非价格因素,如售后服务、质量、技术支持等,最终还是影响着公司的成本和效率。因此,X公司的管理层决定由多个部门的代表共同组成一个小组,来进行供应商的评估。 评估小组的几个代表分别列出了各自关心的项目: 采购部价格、交货数量的稳定性、按时交货; 质量部送货规格的准确性、质量的稳定、包装和外观、供应商的质检报告和文件的准确、书面投诉; 生产部(工程部) 质量、技术支持、按时交货; 财务部单证的准确。 经过多次的讨论,评估小组同一了思想,并将所需评估的项目根据其权重排列如下: * 质量 25分 * 价格 25分 * 按时交货 10分 * 书面投诉 10分 * 技术支持 7分 * 包装/外观 7分 * 送货规格的准确性 6分 * 单证文件的准确 5分

* 交货数量的稳定性 5分 总分: 100分 接下来,小组成员们要做的是为各个评估项目制订评估标准 ◆质量(因质量问题的退货率,Reject Rate): 一段时间内,退货数量占收货数量的比率 例如, 一段时间内,从供应商A共有5次收货。收货数量和退货数量如表1。 收货 1 2 3 4 5 收货数量 25 15 20 10 30 退货数量 2 1.5 0.5 0 0.5 而供应商A的质量分值: 这里引入参数β,是因为对X公司来说,其供应商的质量退货率一般都远小于1%。β值可对退货率进行调整放大,以使得质量分值能体现退货率的细小差别。根据X公司质量部门的建议,β值取为10。这意味着,一旦供应商的退货率大于10%,供应商的质量分值则为负数。在实际操作中,X公司对应负数的分值均取零。 ◆价格 X公司考核供应商的价格因素时,又将其分为三个方面:价格的表现(10分)、对新材料或新项目价格的反应(10分)、供应商价格的开放程度(5分)。 价格的表现(10分) 供应商的价格具有竞争力。价格总是很稳定并从不主动提价(价格的提升仅在双方同意之后)。 10分 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偶尔涨价。 7.5分 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供应商经常提出涨价的愿望。价格还是可以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或之下。 5分 价格很少时候能保持稳定。供应商定期根据其愿望提价,但价格还是可以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或之下。 2.5分 价格很少时候能保持稳定。供应商经常根据其愿望不合理地提价,供应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

题目名称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指标体系 姓名孙伟 班级统本物流1101 班 学号课程任课教师 117150030131 采购与供应管理 王鹏物流贸易学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用户需求个性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新环境,中国的中小 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以及评价问题便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MRPⅡ、JIT生产、ERP、动态联盟、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出现,体现着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甚至是整条价值链 的竞 争。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中的结盟企业和上游企 业,是核心企业进行采购活动的对象,直接 关 系着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产品开发,供应商评价问题已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 注。供应商选择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使企业能够通过科 学、合理的方法对供应商作出评价,为企业管理人员 制定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 本,如何对一个供 应商作出评价以及其供应商体系建立等问题,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十分关注的问 题。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策略评估原则指标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无论对整个供应链来说,还是从单个的企业来看,都至关重要。供应商已成为一种战略筹码,供应商管理也成为造就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谁拥有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加强对供应商团队的管理可以缩短交货 期,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 应变能力。搞好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选择及管理体 系, 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对于提高供应商管理的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1.1 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及供应商质量管理 (1)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完整版)供应商绩效考评方案(修订版)

供应商绩效考评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强化供应商与我司配合意识,提高产品到货品质,促进产品 到货时间更加及时,激发供应商潜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最终达到企业双赢的目的。 一、考核周期及依据 1.对于参加2017年评定的供应商,统一纳入月度绩效考核范围。 2.关于新开发的供应商,所供应产品同时有其他供应商供应的,根据其他供应商整体情 况进行区分;所供应产品属于接替原供应商的,根据原供应商整体情况进行区分;属 于产品首次供应的,统一先按月度考核。 3.如发现供应商在品质和交期上不再符合原定考核周期的情况,由供应链管理专员上报 供应商管理主管审批,审批通过后进行变更考核周期的相关工作。 4.所有月度、季度考核在年终由供应商管理统一汇总整理分析,制作供应商年度考评报 告,作为年度供应商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考核内容 (一)到货批次合格率 数据来源和判定标准 ?质检正常检验的到货产品,根据质检每两周提供一次的检验结果作为数据来源和判定标准。 对部门各管理模块的要求: ?对于质检反馈的到货不良和客户售后投诉问题严重的,由质量部相关人员回复品质问题出现原因、解决方案、后期对策。供应链管理负责收集备案作为考核依据。(二)材料准时交付 数据来源: ?采购员根据工厂送货清单跟踪产品交期情况,提供每周执行数据。 ?采购员每两周提供一次关于前两周供应商送货产品交期合格率的执行情况,对于未达标供应商要说明原因和改进对策,由供应商管理备案并作为考核依据。 不同到货模式的考核原则: ?实际工作中订单到货主要按照两种方式进行:单个订单单个种类的产品一次到货和订单数量按

公司要求分批到货。 ?供应商按订单要求一次到货的,按订单合同上的交期时间作为判定供应商是否达到对我司的准时交付的标准。 ?对于分批产品分批送货的,按供应商是否按照公司需求时间送货作为判定供应商是否达到交期的要求。 辨别供应商是否达成准时交付的依据: ?供应商须及时对我司下发采购订单合同的要求交期回复是否能够满足,对于依据供应商报量分批到货的,须在接到采购员要求送货数量和具体到货时间后及时回复交期是否能够满足。因采 购周期不足导致供应商无法满足交期的,及时回复问题的供应商如出现无法及时到货的情况, 不计入供应商未准时交付。 ?供应商回复无法满足交期的,需采购员判定是否情况属实,情况不符的如出现无法及时到货的情况,仍计入供应商未准时交付。 对部门各管理模块的要求: ?采购员每周一提供关于上周供应商到货产品准时交付率执行情况的数据,对于未达标供应商要说明原因和改进对策,由供应链管理备案并作为考核依据。 ?供应商没有按照交期到货的,采购员没有在每周准时交付情况统计表中回复问题但生产管理部最终计入未准时交付的,对采购员进行个人考核。 ?供应链管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供应商的准时交付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供应商没有按照交期送货而采购业务知情不报的,须进行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上报部门经理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三、绩效考核标准 月度考核采用100分制进行具体评分。 产品合格率得分:由供应商管理根据质量部提供的到货批次合格率,按照实际合格率比目标 低1%扣除2分计算。如某供应商交货100种,合格95种,则为35权重35%*100-(目标值95%-实际合格率93%)×100*2=31分。对于产生客户售后投诉等严重问题的,在得分上扣除15分,低于15分的扣到0分。 交期得分:供应商交期依据订单交货日期进行评分,每个月进行考核一次。计算方法为: 如期交货得35分,延迟交货1-5日每种产品扣2分,延迟交货5-8日每种扣4分,以后每延迟交货1日扣1分,一直到最低分0分。采购部每月将供应商当月对订单合同交期产品进行打分,得出 该月的产品交期考核得分。 四、评估分级和惩戒办法 供应商管理根据供应商考核周期,每周期出具《供应商月度考核表》,总结供应商在此周期内 的表现并打分,对供应商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实施奖惩。考核结果公示给采购管理,由采购管理通 知到供应商。 (一)供应商评估总得分:供应商管理须将得分情况记录于《成品供应商绩效评估汇总表》中。《成

供应商评审及分级办法

供应商评审及分级办法 1 目的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供应原辅材料,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和供应商。 3 定义 供应商评审: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检测能力,服务能力等进行的考评,以判断其是否满足公司的要求。 分级制度:技术质量部结合供应商实力和供货情况对供应商进行的等级划分。 追溯索赔:因供应商原因用户要求本公司赔偿的,本公司有权通过制造部采购室向供应商追溯责任及相关赔付。 4 职责 采购室负责收集供应商资料,同供应商签署协议。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资质调查和评审。 总经理负责合格供应商的审批。 5 程序 5.1 采购物资的分类 5.1.1根据公司产品特点和影响产品质量、性能的重要程度分为: 一类物资为对产品质量、性能有直接重大影响的主要材料和重要的外购件。如:(视各公司情况而定) 二类物资为对产品质量、性能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材料和重要的外购件。如:(视各公司情况而定) 三类物资为除一、二类物资以外的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用料、一般外购件和生产维修用料等其他物资。如:(视各公司情况而定) 单笔采购金额在5000(含)元人民币以上的为A类物资;单笔采购金额在1000(含)~4999元人民币的为B类物资;单笔采购金额在999元人民币以下的为C类物资。 5.1.3 原则上,A、B、C类的管理控制方法对应等同于一、二、三类物资。以下如遇物资类别,一、二、三类均对应包含A、B、C类。 5.2 供应商评审流程 5.2.1 采购室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作为候选,并要求其填写《供应商调查表》。 5.2.2采购室将《供应商调查表》交技术质量部,由技术质量部对供应商的情况进行核实并判断是否需对其进一步的评审,评审结果通知采购室。 5.2.3 一、二类物资供应商在获得技术质量部的批准后由采购室通知其送样或小批量试用。 5.2.4 一、二类物资送样或小批量试用经技术质量部检验,如合格,由技术质量部组织相关

企业资源计划ERP期末考试A卷-(含答案卷)

电子信息科学学院《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课程期末试卷(A)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闭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生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ERP系统中的主业务流程包括( )模块。I.物流管理Ⅱ.财务管理Ⅲ.生产管理 Ⅳ.库存管理V.采购管理。 A. I、Ⅱ、VI B. I、Ⅱ、Ⅲ C. I、Ⅱ、Ⅳ D. Ⅱ、Ⅲ、Ⅳ 2、ERP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是()。 A. 闭环MRP B. 订货点法 C. MRPⅡ D. ERP 3、能力需求计划是把()需求转换为()需求。 A. 物料、采购 B. 物料、能力 C. 能力、物料 D. 能力、采购 4、在ERP的计划层次中,下列属于微观计划开始的具体详细计划是()。 A. 战略计划、经营规划和生产规划 B. 主生产计划 C. 车间作业控制 D. 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 5、有一种维修件仅有独立需求,在周预测系统中MAD为50单位,服务水平为99%,安全因 子为2.91,则安全库存为()单位。 A. 50.5 B.145.5 C.49.5 D. 146.97 6、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结构为X型,应当选择下列哪种生产计划方式?() A.面向库存生产 B.面向订单生产 C.面向订单装配 D.面向订单设计 7、工作中心是: A.具体的机器 B.一组机器 C.人 D.以上都是 8、下面哪一项是要在分销系统中进行平衡的目标?() A. 客户服务 B.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分销效率 C. 最小的库存投资和最低的分销成本 D. 效率、成本和对众多客户的及时的服务 9、周期盘点是() A.在每个财务年度检测库存准确度的一种方法 B.通过每天选择一部分物料进行盘点来检测库存准确度的一种方法 C.通过记录一年中的库存调整来检测每年的实际库存的一种方法 D.以上都不对 10、下列哪些项不是MRP系统的输入? A.主生产计划 B.物料清单 C.库存记录 D.工艺路线 11、如下哪种物料最适合于应用按需订货(lot for lot)的批量策略? A. 成本价值高的物料 B. 准备成本高的物料 C. 具有均衡而连续需求的物料 D. 固定批量的物料 12、最早提出ERP概念的咨询公司在()。 A. 英国 B. 美国 C. 印度 D. 中国 13、以下不属于提前期的类型是() A. 生产准备提前期 B. 采购提前期 C. 装配提前期 D. 销售提前期 14、如果一个企业的年销售成本是60万元,它平均的库存价值是30万元,那么,库存周转次数就是一年两次。如果该企业的平均库存价值是12万元,那么,它的库存周转次数就是每年()次。 A. 3 B. 4 C. 5 D. 6 15、ERP实施中最先接受培训的人员是()。 A.项目实施小组 B.领导层 C.部门业务人员 D.程序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ERP首先发端和应用于____1___。 2、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是___2_____。 3、粗能力计划的计划对象是__ 3 _物料,主要面向的是_ 4_ _。 4、MPS生成的竖式报表对照地显示___5____和___6___的来源及___7___。 5、CRP的制定方式有两种方式:___8 __、___9___。 6、拉式作业方式和原有的推式作业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___10____的不同。

供应商评估方法

学习笔记 1. 供应商评估的过程与特点: 过程: 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评估供应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参图1):(1)、评估历史数据的建立; (2)、采购交易环节(发出采购定单-收货-开发票); (3)、 ERP系统自动评估并更新供应商的成绩; (4)、打印输出评估报告; (5)、对比分析评估结果; (6)、根据分析决定供应商的级别。 图一:企业评估供应商的过程

2.原理与应用分析: 2.1 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 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充分地考虑各种因素来评估供应商,才能保证评估的结果不是片面的。这是因为,客观性与全面性密不可分,在大多数的电子及信息行业跨国公司中,供应商评估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个因素中,质量因素是最关键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然而,以上四个方面在实际业务操作上仍需要细化,也就是必须把其中的每一个重要指标应该还细分成若干个次级指标。主流的ERP系统中往往为每一个重要指标预先设定了一些次级指标(详见图2),而且A公司的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增加自己定义的次级指标。 图2: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估体系 2.1.1 抓住关键要素建立考评指标: 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不全面,大多只集中在评估要素的某一方面,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准时性和批量等,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伴随着生产项目的大规模引进,也同时引进了供应商评估这一概念。当时的企业纷纷仿效日本企业的作法成立了品质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在品质方面对物料进行测试和认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企业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品质问题,不稳定、不可靠、参数离散性大在当时是比较突出的矛盾。“我们要求自己的产品质量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就要保证我们的供应商提供的原器件能满足我们的品质要求。”因此,在所有的评估要素中,毫无疑问,质量是最基本的前提。但是,随着国际买家对供应链敏捷性的要求逐渐严格,质量、价格以外的因素,特别是交货及时性、交货数量的准确性、运输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等其它与服务相关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