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心脏的电生理学和生理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向电流:ICa-L、慢失活的INa、INa-Ca 外向电流: Ik1、 Ik、泵电流
初期:内向电流(ICa-L)=外向电流(IK) 后期:内向电流(ICa-L )<外向电流(IK )
(4)3期(快速复极末期)
●膜电位:0 mV→-90mV; ●历时:100~150ms;
●产生机制: K+外流再生性复极。
P波—— 两心房 去极化
QRS波— —
心室去 极化综合 波
T波—— 心室复极 化
The Electrocardiogra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cemaker)
0期:Ca2+内流(速度慢、幅度小 、L型)
3期:K+外流 4期:自动去极期 ➢Ik随时间递减(主) ➢If随时间递增 ➢ICa-T通道电流
2.浦肯野细胞(快反应细胞)的AP 0、1、2、3期产生机制与普通心肌基本
一致。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
• 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电流 If(主要作用) • 复极化时外向电流IK逐渐衰减
Na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 快、慢反应细胞看0期:快(Na+);慢(Ca2+) • 自律、非自律细胞看4期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四大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 IK1通道,K+外流 • 少量Na+内流
(钠背景电流)
• 生电性Na+ - K+泵
(泵电流)
RP
Ik1通道对K+的通透性因膜的去极化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内向
整流(inward rectification)。
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 快速去极化(0期)1-2ms 膜去极化,Ap上升支
( -90mv~+30mv) 200~400v/s
(3)2期(平台期,Plateau)
●膜电位:0 mV; ●历时:100~150ms ●产生机制:K+外流(Ik1、IK)与 Ca2+内流(ICa-L)达到平衡 。
2期:平台期(100-150ms),是心肌动作电 位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区别于骨骼肌细胞 的主要特征 平台期的形成和许多离子流有关:
作用于钠通道药物、钾离子的药物(阻滞药和开 放药)的应用。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钙通道阻滞药分类及作用机制;钙通道阻滞药的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药物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动态
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自律性升高、后除极(早后除极和迟后除极)等。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膜上大部分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 态,是该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3、兴奋性周期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
(1) 不发生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相当于心肌收缩活动 的整个收缩期及舒张 期早期。
意义:保持心脏收 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 活动,使心脏泵血功 能得以完成。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 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 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产生一次正常 节律以外的收缩。
(T型钙电流参与0期末段形成。)
• 0 期: 心肌细胞→外来刺激→Na+通道部 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去极化→达 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性 Na+内流→Na+平衡电位。
快Na+通道:-70mV激活,0mV失活,持续12
ms,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 。
快Na+通道: 激活快、失活也快, 开放时间短,电压依赖性通道
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 动,称为异位心律。
① 抢 先 占 领
② 超 速 超速驱驱动压抑具有频率依赖性,即超速驱动压抑的程 度与动压两个起搏点自律性的差值呈平行关系 抑
2.影响自动节律性的因素 (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差距:小→自律性↑ (2)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自律性↑
(四)收缩性 1、心肌收缩特点
ARP
局部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local)
RRP
(relative)
SNP
(supernormal)
兴奋性
ERP (effective)
0
极低
低于正常 高于正常
对S反应
对任何刺 激无反应
机理
Na+通道 失活
阈上刺激,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幅 局部反应 低幅度Ap 度稍低的Ap
➢ 复极过程 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30mv~0mv) 10ms 2期---平台期(主要特征) 0mv 100-150ms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 100-150ms
➢ 静息期或完全复极期(4期) ---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
(1)0期(去极化)
●膜电位:-90 →+30 mV(幅度120 mV) ●历时:1~2ms ●机制:Na+内流达到平衡电位。
收缩性(contractility)
机械特性
(一) 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 效 不 应 期 (ERP)
绝对不应期(ARP) 局部反应期
超常期(SNP) 相对不应期(RRP)
从去极化 0期开始
复极化 -55mv
复极化 -60mv
复极化 静息电位 -80mv -90mv
窦房结 细胞 AP
浦肯野 细胞 AP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按离子选择性分类:

K+ ( IK1 , IK , Ito ,Ik-Ach )

Na+ (I Na , I f)

Ca2 + (ICa-L , ICa-T )
类 按是否有门控特性分类:
门控通道:电压 化学 机械
非门控通道(少):内向整流钾通道
4期:膜电位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但此时细胞 膜的离子主动转运(Na+-K+泵、Na+-Ca2+交换体、 Ca2+泵)仍在进行,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恢复到正 常水平,保持心肌的正常兴奋性。
总结
心室肌跨膜电位形成机制
0mV
1 2
0 3
4 -90mV
细胞外
Na+
Ca2+ Ca2+
4
2K+ 3Na+
细胞内 K+
(1)自动节律性(自律性):在没有
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心肌能自动地、按一 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频率”
(2) 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100次/分);房室交界(50次/分);房室束 (40次/分);浦肯野(25次/分)
①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由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称为窦性心律。 ② 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
K+K+ K+ K+ K+ 3Na+ Ca2+
总结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0期——Na+内流(再生性钠电流。INa) 1期——K+外流(Ito) 2期——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ICa-L、Ik、Ik1) 3期——K+外流(Ik、Ik1再生性复极) 4期——膜电位恢复并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Na+-
1、机制: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和消除折返激动。
2、药物分类:I类钠通道阻滞药、Ⅱ类肾上腺素受体拮
抗药、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Ⅳ类钙通道阻滞药和
其他类。
第四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0 1 2 3 ms
150 300 ms
1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类型
➢ 工作细胞或非自律细胞: 主要执行收缩功能 心房肌和心室肌
➢ 自律细胞或特殊传导系统: 产生和传播兴奋,控制心脏的节律活动 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几种细胞动作电位的比较
神经 骨骼肌
AP
心室肌 细胞 AP
K+泵、 Na+-Ca2+ 交换体、Ca2+泵)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
➢无静息电位,只有最大复极电位 (maximal repolarization potential)
➢4期自动去极化(自律细胞自律性的基础)
1. 窦房结P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AP :
( INa-Ca、泵电流也参与其中。)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抑制IK,使AP延长。
3期: ① Ca2+通道失活,Ca2+内流终止。
② K+外流(Ik) 进一步增加 ③ 随着膜电位负值的增加,外向的Ik1
电流也增加,使膜的复极化过程进一步加快, 造成再生性复极。
(5)4期(静息期)
膜复极完毕,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水 平(-90mV)。有活跃的离子跨膜转运: Na+- K+泵和 Na+-Ca2+ 交换体、Ca2+泵。
比较If通道与0期的快Na+通道
If 通道
快Na+通道
激活电位 复极至-60mV时开始激 除极至-70mV时
活,-100mV时完全激活 激活
失活电位 除极至-50mV时失活
除极至0mV时 失活
阻断剂 铯(Cs2+)
TTX
注:If ——奇异(funny)通道,超极化激活膜通道
总 结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
( inward rectifier K+ channel, IK1 )
药理学
第二十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拮抗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离子通道概论 离子通道概念、研究简史,离子通道的特性:离子选择 性及门控特性。离子通道分类:钠、钾、钙(电压门控 性和受体调控兴)及氯通道。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通 道分子结构及门控机制。 第二节: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 同步收缩--机能合胞体
心肌细胞的闰盘—缝隙连接 ➢ 不发生强直收缩 ➢ 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Ca2+触发 Ca2+释放机制
“兴奋—收缩脱耦联”
2、影响心肌收缩的因素 3、心肌收缩与心力衰竭
三、体表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ECG)
记录整个心脏的生物电变化曲线 , 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 中的电变化,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 直接关系。
阻断剂:河豚毒(tetrodotoxin,TTX) 敏感性低
快反应细胞:以快Na+通道为0期去极化 心肌细胞。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抑制INa的作用。
(2)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30 mV→0 mV ●历时:10ms
●产生机制:瞬时外向电流(Ito), 其离子成分为K+ 。
(还有氯电流参与)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二)传导性 conductivity
:指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高低用兴奋的传播速度来衡量
窦房结
0.05m/s
心房肌(0.3m/s)
优势传 导通路
房室交界
0.02~0.05m/s
房室束
1.5m/s
浦肯野纤维
Na+通道 相当数量Na+ Na+通道
部分复活 通道复活
基本复活
1)静息电位或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引起0期去极化的
离子通道的状态
TP RP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引起0期去极化的
离子通道的状态 TP
RP
通道的激活、失活和复活具有电 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因此通道处 于何种状态,取决于当时膜电位水平 和时间进程,
4.0m/s
房-室延搁
心室肌
0.5m/s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和缝隙连接的多少 (2)生理因素
➢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速度快
局部电流形成快
幅度大→与未兴奋部→局部电流强
位间电位差大
➢ 膜电位水平
➢ 邻近膜的兴奋性
兴奋性高 容易产生AP 传导快
传导速度↑
(三)自律性 autorhythmicity 1.几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