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 已矣夫!”
面对世人的反应,孔子内心会是怎样 的感受?
做事不要太固执,洁身自好,要通达权变。
要义:顶着不理解,积极入世。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知道天下不可 救,但还要去救。知道不可救是他的智慧, 还要去救是他的仁德,这就是智者和仁者的 境界不同。智者知道天下乱了,没办法救就 不救,仁者救不了还要救。荷蒉者是智者, 而孔子才是真正的仁者,仁者悲天悯人的情 怀是智者还没达到的境界,自然也无法理解 孔子仁者的境界。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 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 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 斯 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解释:荷蒉,扛。鄙哉,偏狭固执。 斯己,守住自己,
即洁身自好。 果哉,坚决。 难,诘难,反驳 有心哉,击磬乎 鄙哉,硁硁乎 主谓倒装 荷莫蒉己者知的也处世主张是末什之么难?矣 宾语提前
要义:守礼,更要守义
如何理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
夫子”这句话?
厌恶
讽刺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
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
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 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 臣大义,独善其身的作为 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 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别裁: 丈人是绝对的自由主义 者,有学问,但对国家社会无贡献。子路对他 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大 义,独善其身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 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子路从这个事上明白 了一个道理:跟着孔子这个老师走路,永远都 是自我牺牲,老师的思想很难实现,因为太多 有学问的聪明人不淌社会这股浑水,做了隐士。
殆而,危险。趋而辟之,趋,快步走;辟,通“避”
成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是重
难点句子,要翻译
要义:顶着隐者的不理解,积极希望改革
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劝阻孔子不要如此执迷不悟。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 怎样的内心?
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 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 悲凉。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去做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 ‘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解释:弑,以下杀上。 沐浴而朝,而,表修 饰。
从大夫后,从,忝居。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八九,在经历坎坷之后, 再回顾一路走来的情景,有一种感动叫执着, 有一份收获叫顽强。在执着与顽强之间,透 出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正是这 种勇气成就了人生的辉煌。今天,我们沿着 历史的河流,追溯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精神源头。
教学目标:
1、领会孔子强烈的社会的责任感。 2、掌握“弑、之、津、为、是、食、见、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 “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 “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 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 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其志。我不赞同。应从语文书的解释。 难点句子翻译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孔子及其弟子反应如何?这反映了他 们怎样的心理?
神色“怃然”:说明孔子无奈而坚决的心 理 鸟。兽不可与同群: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人不可能完全与 世隔绝,他们其实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在忧世 的,担忧国家、时代和社会。
犹而纵欲而亦孔
可君无明必非子
——
默臣益大以不非
夺之于义告知不
张 强大齐于者三知
岱 《 四
臣防,三,子哀
来自百度文库
之,
家
之公
书 遇 》
魄 。
也
不不
。
欲能
讨讨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 言。
解释:何衰,多么。 谏,挽回。 已而,结束。
要义:因责任而做
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
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 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 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 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
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丈人”在文中的含义。 3、了解中国隐士文化和“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品质。 4、背诵18.5 、 18.7章中“子路曰” 到结尾
的部分和9.9。
子路曾说孔子“迂”(13.3),庄子的 《渔父》中的渔父其实也觉得孔子“迂”,本 课中的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晨门人、 荷蒉者都觉得孔子很“迂”。
请仔细阅读课文,你认为 接舆、长沮、桀溺、荷蓧 丈人、晨门人、荷蒉者、 郑人他们为什么要说孔子 “迂”?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可是在天下无道之 时,隐士却只欲洁身自好,而我却要任劳任怨, 坚决地负起时代的责任。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 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 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 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要义:正因为天下混乱,我才要去积极变革。
第一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嘲讽
孔子不是知识渊博的大圣人吗,渡口在哪里这样的
小问题,他怎能不知道呢? 第二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劝告
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
鸟兽不可与同群: 有资料把鸟兽指隐者,说鸟有道,我们与隐者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