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鉴赏》第一课《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课件_语文版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李白生平简介
1.蜀中求学,崭露头角 (701—725) 2.出蜀远游,求道访友 (725—735) 3.移家东鲁,供奉翰林 (736—744年) 4.离开长安,漫游南北 (745—757) 5.巫山遇赦,病逝当涂 (758-762年)
赏析
• • • • 写作背景 思想内容 艺术特点 前人评价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艺术特点
1.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 山岳的气概。 2.想象丰富,境界开阔。 3.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4.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 多姿。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4分)
本诗作者通过描写猿猴悲啼,沧江急流。两岸树 鸣,月下孤舟等景物。烘托出夜晚桐庐江上环境 的雄浑苍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怀友(孤寂 凄恻)之情。
写作背景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 (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 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 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 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 (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 李白同游庐山。
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 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 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 热爱人间风物。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翻译: 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 苍江夜里水流湍急。风吹得两岸的树发出声响, 注释 :1.桐庐江是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的部分。广陵:即扬州, 月光照着江中这一叶孤舟。建德不是我的故乡, 又称维扬。旧游:老朋友。 2.建德:桐庐的邻县。这里泛言桐庐、 建德一带江域。非吾土:不是我家乡 3.海西头:指扬州。4.忆旧 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 游: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遥远的海西头的朋友。
Hale Waihona Puke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并分析作者的感 情。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 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 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 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 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 的气韵生动。 表达了作者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 绪。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 教学目的: • 1、了解唐宋两代诗 词的特点 • 2、让学生掌握鉴赏 写景诗的方法,并能 学会怎么鉴赏写景 诗.
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 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释】 ①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 每饮必醉。 【题 解】 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 (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 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颈联中那两个词用的及妙,找出来并简析。
“浮”和“动”。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浮”表面上写郡 邑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 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 起来了。同时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有哪 些呢?
•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 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 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 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的边塞诗作,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 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 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 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山水田园诗
汉江临眺
王 维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人。开元九年进士。曾一 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 分时间在朝任职,官至尚 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 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他一生过着亦官亦隐亦居 士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 有流传很广的佳篇。他的边塞诗多能 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卫 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诗, 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没有谢的晦 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具有不同 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自 然景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前人评价
“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 歌词咸善。„„今观其„„《庐山谣》等 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 并高可也。” (见《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 第三卷《正宗》)
李白诗歌中展现出来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它 “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 代风格、时代精神: 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 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 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 的新的美感”;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 现出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 上的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了强大 民族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作为这一时期 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强烈而鲜 明地表现出这种盛唐气象。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 来去。

• • • • • •
• 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如: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 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 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 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 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 子斜”。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 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 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苍天。 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 影落明湖青黛光。 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 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 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 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 烂熳,九叠云屏象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 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 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 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 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 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 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障凌苍苍。 浪高如雪山。 世界。
山居秋冥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全诗描写了几幅画面,请简要分析?
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 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间, 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 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随着天气变化,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 留下欣赏。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 活。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 好处。(4分)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首联 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沧江急流景象;次联写风吹树 叶的鸣声,后写孤舟的景象:从而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 境。【角度2分,情境2分。】
• 请同学们齐读此诗,感受其优美的 意境,并背诵。
孟浩然和隐居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 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 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 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东汉名士)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 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 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 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 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走 路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 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 隐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 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 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 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 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 来朴质感人。王孟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 诗的代表人物。其中王维的成就最高,王 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能将绘画的原理 与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 作者介绍
•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然,字浩然,世称 「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 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 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 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 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 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玄宗不悦, 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 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 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 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 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 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 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