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与刑罚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个并不为所欲为的政治实体平衡地控制着私人欲望,难 道它能够容忍无益的酷政为野蛮和狂热、为虚弱的暴君充 当工具吗?难道一个不幸者的惨叫可以从不可逆转的时间 中赎回已经完成的行为吗?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 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因而, 刑罚和实施刑罚的方式应该经过仔细推敲,一旦建立了对 应关系,它会给人一种以一种更有效、更持久、更少摧残 犯人躯体的印象。
4
目录
CONTENTS
对法律的解释 1 虚伪的功利观念 2
3 刑罚的目的 4 如何预防犯罪
2020/3/22
5
第4章 对法律的解释
➢ 第四个结论是: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力, 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
➢ 法律源自于臣民根据其共同意志向君主公开的或默示的忠 诚宣誓,是作为约束和控制个人利益内在躁动的必要手段。 法律真正的和实际的威力正在于此。(社会普遍意志)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交流
1
作者简介
◆ 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1794),被称为“刑法之父”, 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米兰 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1762年发表处女作《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 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 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了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 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 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 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 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只不过是宣布法律语词的
性本身是另一个弊端。”
喉舌,仅仅是被动的存在。 (第5章 法律的含混性)
“他既无法减轻法律的力
量也无法缓和法律的严
格”。
7
case 1 抢劫与故意毁坏财物?
8
case 2 牛、马和骆驼的故事
9
结论
◆ 死抠法条的本本主义现象,有时候会使法律偏离 其立法目的。
◆ 通过对法律解释,使更多的人知道和理解法律, 那么就会减少犯罪,正如他言:“了解和掌握神 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少。因为对刑罚的无知 和刑法的捉摸不定,无疑会帮助欲望强词夺理。” 所以成文法必须被解释,才能被适用。
➢ 当一部法典业已厘定,就应逐字遵守,法官唯一的使命就 是判定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成文法律。
6
禁止法官释法与刑法必须解释的矛盾
◆ “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 ◆ 但他同时又认为:“如果
刑事法律的权利,因为他
说对法律进行解释是一个
们不是立法者。”这和孟
弊端的话,显然,使人不
德斯鸠的观点一致:法官
得不进行解释的法律含混
12
第41章 如何预防犯罪
乃预 是防 一犯 切罪 优比 秀惩 立罚 法犯 的罪 主更 要高 目明 的, 。这
first
严格控制犯罪的范围,将刑罚限定在惩罚与威慑对社会 具有严重危害之行为的范围内,避免其扩大适用一般违
法行为。
second 要重视对国民的教育,用知识来武装人们,用德来感化
人们,以提高人们行为的科学性与道德性。
2
本书的特点:
1.篇幅小 2.精(没有废话) 3.语言优美(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本书结构
◆ 引言 ◆ 第1章 刑罚的起源 ◆ 第2章 惩罚权 ◆ 第3章 结论 ◆ 第4章 对法律的解释 ◆ 第5章 法律的含混性 ◆ 第6章 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 第7章 在犯罪标尺问题上的错误 ◆ 第8章 犯罪的分类 ◆ 第9章 关于名誉 ◆ 第10章 决斗 ◆ 第11章 关于公共秩序 ◆ 第12章 刑罚的目的 ◆ 第13章 证人 ◆ 第14章 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 第15章 秘密控告 ◆ 第16章 刑讯 ◆ 第17章 关于国库 ◆ 第18章 宣誓 ◆ 第19章 刑罚的及时性 ◆ 第20章 暴侵 ◆ 第21章 对贵族的刑罚 ◆ 第22章 盗窃

第40章 虚伪的功利观念
◆ 立法者所酿成的虚伪的功利观念,是滋生错误和非正义的 土壤。所谓虚伪的功利观,它首先注重的是个别麻烦,而 把普遍麻烦置于第二位;它不是去诱导感情,而是向它发 号施令,它对逻辑说:为我服务!它为了防范一种臆想的 或微不足道的麻烦,可以牺牲无数现实的利益;它从人们 手中夺去火和水,因为火能造成火灾,水能溺死人;它只 会用毁灭的手段去防范恶果。
third 要强化司法官员之间的制约与监督,以减小他们营私舞
弊的可能性。
2020/3/22
13
1
充分发挥刑法的谦抑性(“见死不救罪”)
2
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当前预防犯罪之急务
3
加强司法官员之间的制约与监督应与逐步排除行
政权对司法的不当干预的相关措施同时推行
2020/3/22
14
15
◆ 所谓虚伪的功利观念,是企图把死板的无机物所忍受的对 称和秩序给予一群感知物;它忽视那些持久而有力地影响 民众的现实因素,却重视一些遥远的因素,而如果没有某 种非凡的想象力通过放大去克服对象的遥远性,那么这种 遥远因素的影响就是极为短暂和微弱的。
11
第12章 刑罚的目的
最小的成本 和最大的收

➢ 经过对上述真理的简要探讨,我们看到:刑罚的目的既不 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
◆ 第23章 耻辱 ◆ 第24章 懒惰者 ◆ 第25章 驱逐和没收财产 ◆ 第26章 关于家庭精神 ◆ 第27章 刑罚的宽和 ◆ 第28章 关于死刑 ◆ 第29章 关于逮捕 ◆ 第30章 程序和时效 ◆ 第31章 难以证明的犯罪 ◆ 第32章 自杀 ◆ 第33章 走私 ◆ 第34章 关于债务人 ◆ 第35章 庇护 ◆ 第36章 悬赏 ◆ 第37章 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 第38章 提示性讯问,口供 ◆ 第39章 一类特殊的犯罪 ◆ 第40章 虚伪的功利观念 ◆ 第41章 如何预防犯罪 ◆ 第42章 科学 ◆ 第43章 司法官员 ◆ 第44章 奖励 ◆ 第45章 教育 ◆ 第46章 恩赦 ◆ 第47章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