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思政实践课开题报告调研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院系: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时间: 2014年10月23日联系方式: 评阅成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农村山区。

政府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镇、城市打工、就业。

198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颁布,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于是逐渐产生了“农民工”阶层和农民工问题。

然而我国长期执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地位,一般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大部分的农民工无力把子女带进打工的城市生活、学习,所以他们大多数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把子女留在家乡农村,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步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难题。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三农”问题既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更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的和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广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

农村人口比重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而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供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省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富民强省这些宏观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为此,本课题研究试图以农业大县----徐闻县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标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摘要: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关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预期结果。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务工而被迫与父母分离生活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意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关爱这一特殊群体。

其次,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通过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其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收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数据。

问卷将包括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预计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些结果将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2400字】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2400字】

开题报告书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主要内容
引言
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在本调查中,要选取一些典型的班级留守学生的案例,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考察,从而真实的展现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特点,并能给予更好的帮助和引导。

(三)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在校农村中学生在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盾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1 .收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为进班进行调查研究作好理论准备。

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 .为论文整理资料,为论文撰写作准备。

3 .选择并确定研究方法,继续做好观察记录工作,整理个案,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16年11月,确定选题,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
2. 2016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开题答辩,收集实证数据;
3.2017年1-3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工作;
4. 2017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定稿;
5. 2017年5月(20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毕业论文装订成册;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前期基础工作、本论文的意义、创新点、存在的难点和对论文的建议等):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学院选题指导组意见:
学院选题指导组组长签名:(学院章)年月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①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注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可以说,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经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涌向沿海城市就业务工,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们带,于是大量的留守学生应运而生,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学生比例高达60%以上,加上电脑的普及、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学生的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隔代管理,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偏激,教师的教育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那么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就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值得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

于是,经过我校老师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并于2010年12月经安岳县教育局2010年度普教科研组同意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小组立项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并展开研究。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县的普教科研工作,有利于解决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危害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引起教师对解决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助于引起教师对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切实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懂得感恩;拥有爱心;乐于助人;行为不再偏激;学习方式合理化;学习过程轻松快乐;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 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①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刘建君、王志刚、王昌贵、周欣函、肖庆,报告执笔:刘建君通过研究,有利于找到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独自留在家中或由亲戚、邻居照顾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疏离、学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和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是主要原因。

他们常常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亲情关怀。

2. 学业压力: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辅导。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也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个人发展:留守儿童在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上遇到困难。

2. 社会稳定: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1. 家庭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 学校关怀: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自信心。

3.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怀,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4. 教育改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5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6%。

而我校所在的乡镇位于桂平市东区石咀镇是个农业大镇,,位于珠江南岸,境内以平原为主,间以少量丘陵。

南梧公路经过我镇,交通便利。

石咀镇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较热,雨量充沛。

其气候特征是:春早、夏长、秋迟、冬短,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

我镇大部分青壮年都到广东方向去打工。

这种“留守儿童”现象更严重。

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自己无力管教。

所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任性、孤僻、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等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弱点。

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这些问题在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众多,而其中以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经济原因等种种因素,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在家乡的亲戚或者教师的照顾下,常常长时间不归,这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研究,近年来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项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而适时的心理干预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干预方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目的1.了解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

2.探索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探讨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缓解作用。

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家庭环境、学习情况等背景情况。

2.访谈法。

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选择了一些典型个案,采用访谈法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讨其对心理健康干预的需求和期望。

3.心理干预法。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设计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实验,探讨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缓解作用。

四、研究内容1.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2.基于调查结果的访谈分析。

3.设立心理健康干预实验,采取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

4.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对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干预方法的研究,预期能够揭示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针对性干预政策提供依据;同时研究干预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缓解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日益普遍,造成大量农村儿童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成为留守儿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依据。

(2)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本课题将构建一个包含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1)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研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外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导致儿童长时间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的一类儿童。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情感孤独、教育机会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

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综述等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将涵盖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将针对留守儿童、其父母、亲属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以了解他们的体验、观点和需求。

文献综述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4. 研究内容4.1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将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

包括留守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机会、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4.2 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教育是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将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支持情况。

包括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学业进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包括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

4.3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留守儿童常常面临情感孤独和心理健康问题。

本研究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心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团体活动和培养亲子关系等。

5.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成果包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描述和分析、对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的具体建议以及相关政策和社会实践的改进方案。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二、研究目的: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3、有计划地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留守儿童之家”工程,为留守儿童创建健康、安全、平等的成长环境。

四、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开题报告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开题报告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开题报告一、选题原由日前农村劳动力日益剩余,许多学生家长把孩子长期交由老人或者亲戚代为照应。

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即使受到伤害,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

有些留守儿童有蛮、恶、刁的现象,有的还染上流氓习气,甚至与流氓团伙有染。

这些学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艰难,这也是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课题研究假设现如今农村的劳动力正在呈现着剩余的情况,大部份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将小孩交给家里的老人或者亲戚照看。

因为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使得其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就算受到伤害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有些留守儿童性格粗暴,甚至染上流氓习性。

这些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难题,同时这也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中从现如今部份的农村外出务工居民,把孩子交由老人或者亲戚照看而浮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方式。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1.明确课题的内容: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资料。

2.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学习研究新旧教材中关于课题研究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对照;调查以往关于课题研究内容教学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成立课题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并进行分工;参预课题的人员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步骤,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四、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过程,学习理论,成立组织,拟订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通过调查制定实验方案,组建本课题调查小组。

1、优化课题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2、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题调研与课题研究3、定期交流4、规范研究的运行机制,形成稳定的研究模式5、积累大量、丰富的资料第三阶段:阶段小结、完善修订课题目标。

第四阶段:1、质量抽测,反馈信息,采集资料2、资料整理,分类归档3、总结:并产生与之相应的研究成果,如成果展示、调查报告、科研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1.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设计2. 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或外出经商而不能陪伴在家中的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焦虑等。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往往更加脆弱和孤立。

因此,制定一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有利于提供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机制,缓解这些儿童的心理困扰和焦虑,增强生存和发展的自信和能力,为其身心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3.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份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小组活动,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研究问题:1. 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2. 基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设计出一份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如何实施?3. 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实施的成效如何?4. 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2. 设计一份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的方案;3. 实施该方案,并探究其在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成效;4. 分析该方案的优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从相关学科、领域以及国内外学术期刊、书籍、论文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的心理问题。

2.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和分发问卷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3. 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4. 实践和观察法:通过参与社会心理支持小组的实践活动,主动观察和记录小组成员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研究步骤:1. 进行文献调查和分析,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编制和分发问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心理问题及需求;3. 采用专家访谈法,了解现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4. 设计一份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包括小组组建、活动策划、场所和设施等方面;5. 实施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并通过实践和观察方法进行记录和评价;6. 对社会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7.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本研究的研究过程、方法及结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校位于农村偏远地区,已成为留守儿童的聚集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成为我校教师面临的复杂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还在壮大。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并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实践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留守儿童比例在近年来增大,其教育问题在之前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留守儿童心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本课题是民建小学课题研究组,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上级领导、校领导和参与课题的老师作开题报告,请上级领导、校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我校位于武胜县偏远地区,是一所乡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接近20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也很多。

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

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这些问题在部分“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屏锦中学《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开题论证报告[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学]作者:Admin来源: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学录入:Admin更新时间:2007-10-29 12:58:45点击数:70389【字体:】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儿童。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

留守儿童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留守儿童。

本课题研究的是生活在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的留守学生,其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德育,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

广义的德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德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

3、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留守儿童的和谐发展,为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

4、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农村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同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

教育机构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有各有差别。

2004年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

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与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与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与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留守儿童是指原籍在农村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由于父母或监护人迁居城市或外省,或在农村务工等原因,未随同父母或监护人一起到城市或其他地区生活,而是独自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亲属或邻里照顾的一种特殊群体。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持续性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最大。

留守儿童在精神健康等方面面临多重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资源不足、环境落后等原因,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与父母分离易引起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影响,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容易出现各种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情况,以期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 了解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探讨其主要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2. 探究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情况,包括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发现其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3. 分析和探讨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选择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进行量化和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调查问卷设计: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设计适用于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

2. 调查对象和样本选择:从某农村中学学生中,选择一定比例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00人。

3. 数据收集和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

4. 研究结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本课题是民建小学课题研究组,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上级领导、校领导和参与课题的老师作开题报告,请上级领导、校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我校位于武胜县偏远地区,是一所乡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接近20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也很多。

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

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这些问题在部分“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背景,成为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板,尤其要受到重视和关爱。

(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为了生计双双进入城市打工,把孩子寄在亲朋好友家里或交给年迈的长辈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势群体。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比如我校所处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的实际,调查我乡及周边乡镇的“留守孩子”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村小学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

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通过每周上心理辅导课,心理讲座,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灵沟通电话,亲情信箱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留守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留守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的目的。

1、研究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规范心理健康学科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2、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的突出障碍,如何因人而宜,进行心理障碍的排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3)各班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针对教育教学现状,如何建立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教学相对应的有效机制。

(5)针对留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探索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形成的规律。

五、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
课题研究、实施的重难点在于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

六、课题实验的对象
实验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14年4月——2016年4月分三个阶段完成,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0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
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

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

②实验教师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
1、教师研究案例
2、阶段研究报告
3、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4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研究经验论文,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

2016年4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
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

(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
八、课题研究途径和方法
1、规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辅导。

针对留守学生中亟待强化的心理素质。

采取强化训练法加以训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常识,形成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4、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困难因人而异所以仅通过团体的指导形式难以收到最佳效果。

通过个别咨询,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很有必要。

5、开通心灵沟通电话,架起心理老师和留守儿童的桥梁,开通亲情信箱,实现家长和留守儿童,老师与留守儿童的内心诉求,及时弥补缺失的情感,塑造健康的心理。

6、定期举行家长讲座。

要搞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

对于不能亲自参加的通过网络家长qq群相互交流,要利用家长心理教育专题会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问题行为"的矫治方法及家庭教育的操作方法,使家长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7、定期组织留守儿童感受温暖,感恩回馈活动。

让代理家长把留守儿童带回家或带出去和自己子女一起玩耍,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个孩子说说感受,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信、打电话、发信息、制作感恩卡等进行感恩回馈。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与分工
课题负责人:
李盼盼
课题组主要成员:
周环、明梅、兰亮华
各位课题组成员,本课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任务,多出成果,为促进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民建小学课研组
2014年4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