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廷出现外戚、宦官、 朝廷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 外戚 角逐, 角逐,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权更加衰微混 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豪强纷纷起兵争权夺利, 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豪强纷纷起兵争权夺利,演变 爆发后 为军阀大混战,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为军阀大混战,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文景之治
•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 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 多次下诏减 以农为本, 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 下百姓的田租 田租; 除了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 下百姓的田租;又废除了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 连坐等严刑苛法 苛法。 连坐等严刑苛法。 • 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 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 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 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 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 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 治”。
• 在郡县(地方)设立郡国学,配有经师授学,以培 在郡县(地方)设立郡国学,配有经师授学, 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 培养官僚是学校的主业,也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
• 实质: • 揉合儒法两家为一体,“儒表法里”
•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 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 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 罢黜”在官学之外。 “罢黜”在官学之外。 • 在长安(中央)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 在长安(中央)建立太学,教授五经, 吏。
• • • • • 教师:博士。 学生1:博士弟子,择民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五十名充当。 学生2:受业如弟子,郡县择人充当。 考试录取,免除本人徭赋。 管理者:太常
民 族 融 合
民族的同化总是双向进行的, 民族的同化总是双向进行的,胡人汉化 的同时,就是汉人胡化。 的同时,就是汉人胡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樊树志《国史概要》 樊树志
《李波小妹歌》 : 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 qian,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qian, 平声)裙逐马如卷蓬, 平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 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 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 那可逢! 那可逢!” ——《魏书》 ——《魏书》卷五三
北 周 甲 马 骑 俑
民族融合
• 民族融合的途径: 民族融合的途径: 途径 民族迁移(五胡内迁中原) 民族迁移(五胡内迁中原) 联合斗争(汉武帝北击匈奴) 联合斗争(汉武帝北击匈奴) 友好交往(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往来) 友好交往(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往来)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 民族融合的作用(总是双向的): 民族融合的作用 总是双向的) 作用( 民族融合 封建化 大一统
A (1)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 光武中兴: 东汉的衰败: (2)东汉的衰败: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和多股政 A 治力量的角逐
A (1)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三国鼎立: (2)区域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的南移;诸 )区域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的南移; 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 A 措;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 (1)南朝与北朝: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南朝与北朝: B (2)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 A
公元前 202年 年
公 元 元 9 25 年 年

公元 220年 年
公元元年
局 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280年西晋 年西晋 短暂统一 蜀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魏 西 东 齐 北
分立
割据 对峙
东魏
北齐
东 汉
北周

589年,隋朝统一 年
经 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状况和影响 发
•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家自有制度
——《汉书
元帝纪》
东汉的建立 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 公元 年,刘秀称帝
(光武帝),定都洛阳, 光武帝),定都洛阳, ),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东汉的兴盛 东汉的兴盛
背景:王莽改制失败,经济凋敝, 背景:王莽改制失败,经济凋敝,战乱不已 目的:简政安民,恢复宽松安定的局面, 目的:简政安民,恢复宽松安定的局面,缓解社会危机 : 济 状 况 明 显 好 转 结 果 : 社 会 安 定 , 经 柔 道 ” 治 理 天 下 4 5 民 , : 简政, 简政, “ 2 3 恢复 , 1
Baidu Nhomakorabea
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 民族融合的举措
• 蜀汉境内,诸葛亮兴修水利、开展屯田、 蜀汉境内,诸葛亮兴修水利、开展屯田、 兴修水利 大力发展农业,同时积极推动煮盐 煮盐、 大力发展农业,同时积极推动煮盐、织锦 等手工业,开发少数民族积聚地南中八郡 南中八郡, 等手工业,开发少数民族积聚地南中八郡, 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 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 • 诸葛亮的各项举措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 诸葛亮的各项举措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 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发与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发与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老思想
• 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 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 兼采儒、 以道家为主 守道尊法, 主张守道尊法 礼法并用,达到“ 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 无为”的境界。 无为”的境界。 • 汉朝初年,黄老思想既符合汉初人民厌 汉朝初年,黄老思想既符合汉初人民厌 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 也与汉 的意愿, 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也与汉 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相一致。 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汉武帝“有为”而治 汉武帝“有为”
• 政治:改变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锐意进取,积极 政治:改变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锐意进取, 有为;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 有为;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其参与 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内朝” 外朝” 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内朝”和“外朝”;创设 刺史制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颁布“ 刺史制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颁布“推 恩令” 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恩令”,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董仲舒、公孙弘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董仲舒、 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 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黄老刑 名等百家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立太学, 名等百家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立太学, 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 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 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确立了儒家在官学中的“独尊” 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确立了儒家在官学中的“独尊” 地位。 地位。 • 民族关系: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加强对西域 民族关系: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 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 河西四郡, 的控制,设置河西四郡 的控制,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为一 在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设置郡县 设置郡县或其他管 体;在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设置郡县或其他管 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其时,社会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疆域辽阔, 经济繁荣, 其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 远播,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远播,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东汉的衰败 东汉的衰败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把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经济、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把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经济、 政治特权,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 政治特权,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统一 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连栋数百,膏田满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家兵”、 连栋数百,膏田满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家兵” “部曲”私人武装称雄一方;数代高官,把持舆论。 部曲”私人武装称雄一方;数代高官,把持舆论。
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
• 种植水稻、纺织丝麻、冶炼铜铁、烧造瓷 种植水稻、纺织丝麻、冶炼铜铁、 器。 • 发展造船业。 发展造船业 造船业。 • 将“山越”人迁往平原地区与汉族农民同 山越” 居共耕,推动了山越人经济文化进步, 居共耕,推动了山越人经济文化进步,加 速了平原沃野的开发。 速了平原沃野的开发。
人口南迁
异 , 推 动 了 社 会 经
缩 小 了 地 区 间 的 经 济 差
展 。 区域经济的发展
局部统一



经济的 发
济 的
北方人口的南移
• 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 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 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 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 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 • 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不仅使南方 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 地旷人稀、劳动力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 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 地旷人稀、劳动力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 而且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 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向南传 而且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向南传 播,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起了重要作用。 起了重要作用。
汉承秦制
继承秦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皇帝制度、 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皇帝制度 继承秦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以及重视农业的主张。 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以及重视农业的主张。 与秦制的区别: 与秦制的区别: 地方制度: 地方制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分封 制(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 态度和力度:摒弃法家有为的思想, 态度和力度:摒弃法家有为的思想,推行 黄老无为思想(宽简疏缓) 秦急切苛刻) 黄老无为思想(宽简疏缓)(秦急切苛刻); 对匈奴和亲,对周边地区安抚等。 对匈奴和亲,对周边地区安抚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背景: (1)北魏政权吏治混乱,财政困难 北魏政权吏治混乱, (2)北部受到游牧民族威胁 (3)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内容: 内容: (1)整顿吏治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4)学习汉族文化
3、作用: 作用: 促进了北魏的政治、经济的发展。 (1)促进了北魏的政治、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少数 民族的封建化, 民族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的进 程。
走进历史第5课
复习内容及要求 A (1)汉承秦制 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汉初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 (2)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汉初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 A 文景之治的内容
(1)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有为”的主要 无为” 有为” 汉武帝“有为” A 表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的内容和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