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 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九

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九

两晋南北朝隋代玉器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南北分裂、动荡不安,战乱频频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和限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器的发展同样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从此一时期墓葬出土玉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仅有简括的玉豚、玉蝉之类的玉雕,而且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存在。以不见各种玉用具和玉佩饰出现,说明此时无论是玉器的加工制造还是社会保有量都大大减少。南北朝时佛教传入中国,故在这一时期出现用于佛教方面的玉器,主要是各种佛像。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玉雕佛像或引进

玉佛。民间则多以曲阳白石和黄花石造“玉佛”供养。因此两晋南北朝对于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断裂带,玉器制作比两汉明显萧条,传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即使偶而发掘出土少量玉器,也大多做工简略朴素,精工者极少。这表明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发展已由高度发达的、处于巅

峰地位的两汉玉器工艺渐渐滑落低谷。

北魏镶绿松石金耳环

直径4.8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三营镇化平村北魏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1对。金耳环内镶嵌绿松石与珍珠,错位排列,数量不等。隋代玉组佩

由上至下:云纹边玉珩,长13、高6.9、厚0.5厘米;半圆形珩长,12.4、高5.8、厚0.5厘米;玉璜1对,长7.8、宽3.8、厚0.5厘米,玉璧形佩,直径6.9、孔径2.8、厚0.5厘米;云头梯形佩,长14.5、高5.2、厚0.5厘米

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王士良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魏晋时期玉卧羊

长15.1、宽6、高8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灵钧台遗址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魏晋时期玉纺轮

直径5、厚1.2、孔径0.5厘米

甘肃省敦煌市佛爷庙湾出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所。青玉质,侵蚀严重。扁圆体,中心穿一圆孔。素面。

魏晋南北朝项饰

玛瑙球最大直径为2.5厘米

多棱橄榄形玛瑙管最大件长5.2、直径2.5厘米

碟形玛瑙直径4.1厘米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墓葬出土,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这串项饰由玛瑙,水晶,玉,琥珀,绿松石,料等组成,质地多样,色泽鲜艳,构件多达68件。以玛瑙球最多,是目前贵州出土串饰中组合件数最多,最丰富的一套。

南朝琥珀异兽

高2.4、宽1.4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棕色。圆雕,作前肢合抱于胸前跪坐式,抬头,阔嘴、圆鼻,额头部分残,背部饰蝉纹。有两穿,横腰一穿,通头一穿

南朝水晶球

直径4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透明无色。圆球形,光洁透亮,有多处小疤痕。

南朝玉佩直径7.8、孔径3.2、厚0.4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2件。青白玉,杂有黄褐色斑点。造型相同,体扁平,圆形,中心有一圆孔。素面,两侧外缘各凸出一长条形凸棱。

南朝玉珩

大件长18、宽3.5、厚0.4厘米

小件长7、宽2.5、厚0.4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2件。青白玉,光素无纹,杂有黄褐色斑点。一大一小,造型完全相同。呈扁平状云头形,上端呈弧形,中间雕琢有三个弧形,并钻有一小圆孔;下部两端圆弧形,上部正中和下部两个凸脊上各钻一小圆孔,以作系挂之用。

南朝玉璜

长7.2、宽3.1、厚0.3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1对。青白色。体扁平,近半璧形,素面,微亮,弧度优美,两端均有小穿孔,一端为双圆孔,制作规整。

南朝玉带钩

长9.5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灰白色,局部稍有浸蚀。曲首,尾宽首窄,钩首作龙头状,颈部细长,腹下有一椭圆形纽,纽柱较高。截面为六边形,每二面相交有一棱。

南朝早期龙凤形玉佩

高5.8,厚0.4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青白玉质,通体沁呈淡黄色,团龙凤形,主体透雕一螭龙,

蜷曲成环形,首曲转,弯尾稍残,背上栖一俏凤,作回首状,寓意龙凤呈祥。

南朝早期玉马头

长4.7,宽1.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通体沁成褐色,表面带白斑,圆雕成马首状,形象生动逼真,颈部简化,较短,似可嵌入它物,可能为杖首饰玉。

南朝早期玉蝉

长6.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带白色沁斑,蝉首圆弧如峰,双目外突,形体细长,双翼斜收成尖状,腹部以阴线刻绘,雕工远不如东汉遒劲,但仍不失韵味。

南朝早期玉璧

直径4.5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透明光亮,表面带有均匀的褐,白色沁斑,扁平圆形,中透圆孔。

东晋玉剑珌

长3.2,宽2.1,高1.9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

白玉质,保存较好,内有长条形凹槽,两侧各有一小穿孔斜向与凹槽相通,便于固定,两面浅浮雕兽面纹,玉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同出一墓,同系一剑,系同块玉料琢刻,图像工艺稍逊,应是东晋时作实用玉。

东晋玉剑璏

长9.1,宽2,高1.6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斑,光洁滋润。形体扁平,修长,下面突出长方形穿孔,表面高浮雕一对螭龙纹,大小相配,嬉戏相对,并用阴线刻绘螭龙细部,形象较为生动。

东晋玉剑格

长6,宽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出土时穿在铁剑上,因长期与铁剑为伍,大部分受铁沁,菱形状,中穿椭圆形孔,两端中央有凹槽,前后两面浮雕兽面纹及变形云纹,玉剑格出土时与铁剑相连。

东晋玉剑首

长3.3,宽2,高2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