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本市场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其特征主要有:

1.融资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

2.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

和变现性相对较弱。

3.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

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同时,作为对风险的报酬,其收益也较高。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

资本市场功能:

(一)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 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三)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1.资本市场的萌芽阶段(1981--1990年)

这一时期,国债恢复发行。股票开始出现,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萌芽。1978年后,随着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和建设资金短缺压力,企业也面临融资困境。于是,以1981年发行国库券为始端,国债发行开始恢复。与此同时,股份制企业和股票也开始在一些地区自发出现,并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的全面开展逐步扩大到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1985年开始。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资本市场的特点是结构不均衡,发行量最大的是国债。股票的比重很低。随着国债和股票发行规模的逐步扩大,持有者产生了转让变现的需求,私下转让一度很普遍,这种现实催生了一批证券兼营机构和早期的证券公司,流通市场初具雏形:1988年,沈阳等7个城市经批准开办国库券转让市场,不久试点城市扩大到54个,到了1990年,全国国债转让市场全部放开:1986年。

上海率先开办股票上市转让业务,随后,深圳也开始了股票转让。流通市场的尝试和探索对发行市场的扩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尝试探索的萌

芽阶段。具有较大的白发性和非正式性,市场规模还很小,而且流通市场的证券数量远小于发行数量,投资者的金融意识也比较薄弱。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基本上依附于早已形成的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种多头、分散的监管。此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制度安排落后,大部分属于地方性规定,集中统一的制度性安排产生较晚,效力等级也不高。总体来说,由于意识形态存在分歧,中国的资本市场处在要不要发展的探讨多于如何发展的阶段。

2.资本市场的探索阶段(1991--1999年)

这一时期,资本市场在结构、规模、管理体制、法制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并在发展中逐步规范。随着1990年12月和1991年4月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的相继开业,分散的柜台交易逐步转向了有组织、集中的场内交易;与此同时,为解决法人股流通而设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和全国电子交易系统(NET)分别于1990年12月、1993年4月在北京开通运行;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由点到面逐渐铺开;另外,自1988年第一家企业产权转让市场在武汉成立以来,省级和地市级产权交易所也在国内迅速发展。至此,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架构雏形初现。股票市场上,A股市场大扩容,在发行方式上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日益活跃;B股也开始登场,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探索开始展开,但是从整体上看,B股市场的发展比较缓陧。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还对国债期货交易进行了尝试。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比较迅速。除了国库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也可以在其中交易。另外,基金的规模和数量也在迅速扩大。1992年10月。全国性的监管部门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成立。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特别是199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下称“《证券法》”)的正式实施,使得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阶段。另外,一些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证券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培育,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1998年起,国家开始针对资本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整顿和清理:一是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管理体系;二是清理整顿场外证券交易场所.关闭了遍布全国的29个证券交易中心和41家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场外证券交易场所;三是清理整顿证券经营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四是清理整顿投资基金;五是清理整顿期货市场川。资本市场在发展中不断得到规范。

3.资本市场巩固、调整阶段(2000---2004年)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体制存在缺陷,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市场规模偏小、结构性缺陷突出、发展不够规范、国际化程度较低等,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持续的熊市行情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最直接反映。为此,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调整、稳定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九条”),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升到了战略高度。股票市场上,以1999年1O月开始的国有股减持为始端,开始了股市全流通的实践探索。后虽因引发股市暴跌而暂停,但探索却未止步。与此同时,对科技与经济论坛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也开始展开。从2001年3月开始。核准制框架下的“通道制”正式实施,2004年2月后。被“保荐人制”取代。发行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促进了证券监管机构职能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发行人的质量,为稳定资本市场奠定了基础。债券市场上,2003年成为债券市场20多年发展历程的分水岭:债券的发行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市场规模继前两年继续扩大,市场功能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发展债券市场还被写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之中:此外,中国债券市场也开始迈出创新和改革的步伐。基金市场上,经过一年多的清理和规范,2000年6月以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