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康复运动的疗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康复运动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实施康复运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06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运动训练)。治疗1个月,随访10个月。患者心功能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表示,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d),同时测定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最大摄氧量(VO2max),记录10个月内患者的再发率和猝死率。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LVEF、LVEDd均显示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康复组LVEF(63.4±2.7)%比(52.5±3.2)%、LVEDd(39.2±4.3)mm比(50.6±3.3)mm改善更显著(P<0.05);6MWD(177.6±5.7)m比(132.5±5.2)m明显增加(P<0.01),血浆BNP水平(30.4±4.9)pg/ml比(41.4±4.8)pg/ml明显降低(P<0.05);VO2max[(27.3±1.1)ml/(kg·min)]比[(20.3±2.1)ml(/kg·min)]改善更显著(P<0.05)。随访10个月,运动康复组心衰再发率为40.74%,低于对照组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心肌梗死率为37.04%,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猝死率为20.37%,低于对照组的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运动;疗效

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将慢性心衰运动康复列为ⅠA类推荐。一定量的康复运动可以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的次数,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合理控制医疗成本。2013年1月~2014 年1月在本院收治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观察其康复运动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衰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标准,NYHA分级Ⅱ~Ⅲ级,平均年龄(6

2.4±9.3)岁,心衰症状稳定≥4周。排除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炎、有症状的主动脉狭窄、严重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治疗指南用药。并且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包括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

1. 3 观察指标治疗后1个月后复查心功能:LVEF、LVEFd、6MWD、NYHA

分级、BNP水平、VO2max、再发率和猝死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运动康复组心功能均有改善。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52.5±3.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9.2±4.3)mm;6 min步行距离(132.5±5.2)m;血浆脑钠肽(41.4±4.8)pg/ml;最大摄氧量分别为(20.3±2.1)ml/(kg·min)。运动康复组:左室射血分数(63.4±2.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9.2±4.3)mm;

6 min步行距离(177.6±5.7)m;血浆脑钠肽(30.4±4.9)pg/ml;VO2max分别为(27.3±1.1)ml/(kg·min)。随访10个月,运动康复组心衰再发率为40.74%(22/54),低于对照组的57.69%(3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心肌梗死率为37.04%(20/54),低于对照组的50.00%(2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猝死率为20.37%(11/54),低于对照组的36.54%(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运动康复不仅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及组织细胞因子,还抑制内皮细胞凋亡[1]。运动康复还可以通过提高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增加Ⅰ型肌纤维,可以扩大动脉管径,减小动脉管壁厚度。通过运动治疗,心衰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张力降低,长期训练使儿茶酚胺的分泌减少,交感兴奋性降低、迷走活动增强,从而使心率变慢,降低了心肌耗氧量而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2]。

运动康复还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再发率和猝死率,改善生活质量。有研究报道,共纳入233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访中位时间30个月,结果显示运动康复明显降低猝死率和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总费用[3-5]。

本组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治疗相比,运动康复组LVEF[(63.4±2.7)%比(52.5±3.2)%]、LVEDd[(39.2±4.3)mm比(50.6±3.3)mm]改善更显著(P<0.05);6MWD[(177.6±5.7)m比(132.5±5.2)m]明显增加(P<0.01),血浆BNP水平[(30.4±4.9)pg/ml比(41.4±4.8)pg/ml]明显降低(P<0.05);VO2max[(27.3±1.1 ml/(kg·min)比(20.3±2.1)ml/(kg·min)]改善更显著(P <0.05)。表明康复运动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了6 min步行距离、降低了血浆BNP水平、增加了最大摄氧量。随访10个月,运动康复组心衰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