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策略.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 一) 、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应该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学科能力为

目标、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将历史知识、史学观点、史学方法、人

文素养、教育功能巧妙地揉合在一起。

( 二) 、命题趋势:

1非选择题命题重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

本脉络。”命题视角多变,视野较开阔,在能力立意上引导教学从

死记硬背向研究性学习转变,具有明显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和考生运

用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向。

2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不直接考查知识再认与

再现,而是对建立在基础知识铺垫下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 ,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3紧扣《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不脱离中学历史教材

重点讲述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围绕基本能力,注重材料的选择

和问题设计,注重挖掘试题立意、创设问题情景,突出体现了既与

现实问题、社会生活问题紧密联系,又关注了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

新思想、新理念。

知识考查突出了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彰显“三基”考查(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 ) 的同时,重视“五新”创设与运

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视角、新课题” ) ,体现出“五个

考查趋向” ( 情景创设趋向、反映现实趋向、目标立意趋向、史学范式趋向、历史研究基本方法的趋向 )

( 三) 、新课程命题总体特点:

命题原则:立足学科知识?突出学科能力体现人文素养

价值取向:凸显课程观念?关注学科前沿树立历史意识

呈现方式:呈现新的材料?设置新的情景 ?着眼新的视角

( 四) 、高考考什么

1.考查主干知识 ( 如何确定主干知识 ) 注重基础性。

1) 从地位看:主干知识是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的知识;

2) 从作用看:主干知识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知识;

3) 从教材内容看:主干知识是教材重点阐述、详细分析的知识;

4)从《课程标准》看:主干知识应是《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

和要求的知识 ;

5)从高考看:主干知识应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属于当年考

试范围的知识。

2.依据课程标准,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考查课程知识。

3.由注重知识的广度向注重知识的深度转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

(1)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能力。

(4)历史探究思维能力。

(5)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非选择题重点考查灵活迁移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从

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历史事物 ; 把历史事件

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评价 ; 历史态度、历史研究基本方法

4.题目设问注重比较方法的运用,侧重对阶段性历史特征、历史

规律及时代特点的考查。

5.突出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着眼学生的创新发

展能力。

题目集中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基本思想,

瞄准史学研究的前沿,综合体现了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

观,这也反映了新课程关注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创新思维能力的考

查。在考查“过程与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代表了高考命题

改革的新高度。

6.在重视过程与方法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引领。 ( 注重学科价值观的引领 )

试题既重视了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考查,又重视了对新课程强调的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考查,这将对中学历史教学产

生良好的导向作用。高考命题已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

转变为学科价值观立意。例如突出了公平、公众的人才选拔制度; 突出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 突出了全球视野下的民主、传统和交流问题等。

( 五) 、高考历史学科高效备考的几点建议

1.认真研究课标、考纲、高考命题,加强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

学科备考的指导作用。

2.加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

3.加强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学习,重点分析阶段性历史特征和重

点历史知识、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特点。

4.切实重视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相统一,加强历史史观的教

学和渗透以及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了解。

5.加强对学生历史答题方法的指导。

6.加强学生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