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学制的历史演变:
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22年,由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图,于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五级: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中等教育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高等教育段4-6年,不分段。整个国民党统治时期,虽有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a.1951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1958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两个必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学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未来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两基、两全、两重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高等学校和一些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c.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4.我国当前的学制
从类别上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和师范教育体系五个类别。
a.基础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是我国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它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包括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专业技术学院。
c.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它包括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成人教育是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专门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成人设置的教育机构,它包括独立设置的职工大学、农民大学、干部管理学院、行政干部学院,也包括普通高校中设立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
e.师范教育体系。师范教育体系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专职人员的教育机构,它包括幼儿师范、中等师范、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以及综合大学里专门培养师资的系与专业。
按照教育程度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级层次。
a.学前教育(幼儿园),主要由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等机构实施,招收3-6、7岁的幼儿。
b.初等教育,即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的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业余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初中为3年,高中为3年。职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术学校2-3年。属于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中学的修业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d.高等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是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级形式的业余大学。高等学校的招收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专科学校的修业年限是2-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是4-5年,业余学校修业年限适当延长。硕士研究生修业2-3年,招收对象是获得学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历者;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年,招收对象是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历者;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
15.教育目的
a.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
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方针:除上面两个,还有“怎样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办教育”显得突出。
b.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斯、裴斯特洛齐以及一些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思想和教育学者。主要观点: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代表人物为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等。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其社会学(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相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
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的“材料”或“要素”,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3)内在目的论
(4)外在目的论
(5)教育准备生活说
(6)教育适应生活说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
c.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1.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教育培养现代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2)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2.人的需要
d.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的统一,这是反映教育事业价值取向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发展,要求在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对教育对象身上要形成的各种素质及其结构的规定。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教育目的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部分。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了实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6.教育方针
a.教育方针的定义: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b.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