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政治课件一绪论:科学技术哲学课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革之后,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经过拨乱 反正后,获得了新的发展,1977年,经 邓小平批准,《通讯》复刊。80年代, 自然辩证法工作者担负起了传播科技和 思想文化二方面的重任。自然辩证法得 到了扩展。包括自然观、科学方法论、 技术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198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改研究生课程 目录时,将此改为科技哲学(自然辩证 法)。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解放前,无论在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 都有不少青年在认真学习这一著作,作 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放后,广大自然科学工作者把学习自 然辩证法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自 己的科研、教学水平的重要步骤。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第四个中译本是197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译文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对 1955年版本略作校订而成。 第五个中译本是目前在我国通行的版本, 它是于1978年,在于光远的主持下校译 重编《自然辩证法》译本。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主张
恩格斯从物理学的能量转化定律得到启 示,认为自然界的各个部分是普遍联系 的; 从拉普拉斯星云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得到支持,认为自然界本身也是在不断 的产生、变化和消逝的; 从元素周期率证明量变质变规律;从数 学证明否定之否定规律。
该 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技术观和技术 创新论)
第七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关联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发展与经济转型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支撑:李约瑟难题与世纪之问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科学例外论与社会建构论 第八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 二、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学及其他 三、惟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 第九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 一、科学家的研究伦理与社会责任 二、作为专业伦理的工程师伦理 三、新兴科技伦理的冲击与实践智慧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1873年初,恩格斯写下了一个研究的片断, 这是恩格斯留下来的《自然辩证法》手稿的 第一个文献。 从1873-1876这三年时间,恩格斯埋头于全面 探索自然辩证法,并写了94篇札记,其中有 1875—76年间写成的《导言》。 这篇《导言》是全稿的精髓,它生动地总结 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自然观的 变化和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指 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 着”。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1957年6月建 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组,同年10月,创 办了《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之后,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大力发展起来,1961 年中国科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之后, 文化大革命发生。文革期间,这个学科 成为一个重灾区,形形色色的对自然科 学一些研究领域的批判就假借了自然辩 证法的名义进行。1966——1976年停刊, 哲学所撤销。
该 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科学认识论和 方法论)
第四讲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假说 一、观察实验是最好的老师 二、运用多种方法发现科学事实 三、运用多种方法创立科学假说 第五讲 科学理论的确立、评价与演化 一、科学理论的确立 二、科学理论的评价 三、科学理论的演化 第六讲 技术认识论与技术价值论 一、技术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技术发展及其与科学的关联 三、人文视野中的技术
1956年制定全国科学规划时,我国的科学工作 者也共同制定了《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 中的哲学问题)12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 案》。 1956年10月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创 刊号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恩格斯所创建的“自 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用以概括数 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在历史 上还是第一次。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之后,在1878-1883的五年中,恩格斯继续研 究和创作《自然辩证法》,写成了一些笔记 。 但是,“自从卡尔· 马克思去世之后,更紧迫 的责任占去了我全部的时间,所以我不得不 中断我的工作。” 直到逝世,恩格斯始终再没有找到机会完成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只是在逝世前 不久,他才陆续把《自然辩证法》的存稿作 了一次清理,把全部181篇稿分成四部分,分 别加上标题。
科学实验:以合成氨为例
科学理论:以酸碱理论的演化 为例
17世纪以前,对酸碱的认识; 17世纪末,对酸碱的认识; 拉瓦锡的理论; 19世纪末从电离理论看酸; 之后各种各样的酸的理论不断诞生…… 这些说明了什么?
Biblioteka Baidu
三、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的中译本,共出版过五个。 第一个译本是1932年出版,是根据1925年的 德俄对照本译出 第二个译本是1950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译 者郑易里,是根据1935年的俄译本和1930年 日译本转译。 第三个译本是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 曹藻华、于光远、谢宁,是根据联共(布)中央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编的1935年出版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1953年的俄 译本译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备会成立于1978年,正式成 立于1981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至今 已经30年。 目前的第六届理事会有理事192人,常务理事43人, 下设8个工作委员会,21个专业委员会,会员近二万 人。1981年,国家教育部发文规定自然辩证法类课程 是我国高校理工农医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2010年中 央马工程决定对该课程进行调整 。目前全国已经有自 然辩证法专业20多个博士点,70多个硕士点。全国有 近十种该学科领域的专业杂志。出版专著、教材、普 及读物上千余种。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三)
4、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所从事的专业学习 看,应该开设这门课程。 目的是加深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增强科 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要回答下列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四)
5、从科学教育的角度看 (1)学校的科学教育应该体现科学的内 涵——解释层面、精神层面、器物层面 和社会层面。 (2)我国目前科学教育存在的欠缺:从教 材看;从教学看;从应试教育看。 (3)结果科学教育成了科学主义观念教育
自然辩证法(又名科学技术哲学)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二、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三、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怎样学好该门课程 五、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 思考题
一、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学科、作为一门必 修课,有其产生的历史来源。 这要追溯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伯恩斯坦发表的两篇,一篇是《劳动在从猿 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发表于1896年)。 另一篇是《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发表 于1898年)。其他的文章和遗稿都在很长时 间内未能发表 。 直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21年俄共中 央派人去德国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 相复制工作,才又发现了《自然辩证法》手 稿。 1924年,在俄共征询是否出版《自然辩证法》 手稿时,伯恩斯坦把这部遗稿送交爱因斯坦 审读,要爱因斯坦考虑是否可以出版。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爱因斯坦于1924年6月30日给伯恩斯坦写了这样 的意见: “爱德华· 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 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 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 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 引人注意的作者,那末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 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 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 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 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 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于1978年成立,至今已29年
这是2003年为纪念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25周年发行的首日封
二、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一)
1、从历史的角度考虑 (1)在科学上:动量与动能 (2)在政治上:社会达尔文主义 (3)认识论上:主观感觉经验论 (4)本体论上:脱离物质的运动——灵魂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二)
第一讲 绪论——理解科学和技术 一、“自然辩证法”的由来 二、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三、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第二讲 自然观变革与近代科学革命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内含丰富的科学思想 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上帝是最高的存在 三、机械自然观与近代科学革命 第三讲 科学的新发展与自然观的新探索 一、科学的发展对机械自然观的冲击 二、科学的突破与新自然观的形成 三、新自然观、新方法与新科学革命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恩格斯(1820-1895)出身于德国 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 家庭。马克思的战友和马克思 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1848年2月,与马克思共同起草 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恩格斯从19世纪50开始,广泛 而系统地研究自然科学基础理 论,从而为最后创建自然辩证 法奠定了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其中第三部分是6篇已完成的论文,总 标题是《自然辩证法》。 其中有1875-76年写的《导言》,188081年间写的《运动的基本形式》、《运 动的量度—功》和《潮汐摩擦》,1878 年写的《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1882年写的《电》等。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稿由马 克思最小的女儿爱琳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中 央负责保管。1898年爱琳娜逝世后,则全部 归于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 当时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负责处理马克 思、思格斯遗稿的是伯恩斯坦,他对恩格斯 的《自然辩证法》遗稿,只发表了其中的两 篇。对其他的则采取了随便搁置一边的做法。
2、从现实的角度考虑 (1)科学上:物质无限可分与夸克幽禁 (2)政治上:重演律与种族主义、罪犯人 类学 (3)认识论上:感觉材料与自然的所予 (4)本体论上:思维机器人何以可能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三)
3、从未来的角度看, 科学认识的终结论——《科学的终结》 科学应用的终结论——《寂静的春天》、 《增长的极限》、《核冬天》、《未来 不需要我们》
为什么未来不需要我们?
比尔· 乔伊是硅谷中的大人物。他是一位著名的计算机研究专家,曾开发早期的 unix操作系统,后来又领导开发了诸如Java等软件技术,是负责研究信息技术 前途的总统顾问委员会的两主席之一,目前是太阳微系统公司首席科学家,也 是这家公司的创建者。 这位在新技术领域享有权威地位的科学家,在《连线》杂志4月号上发表了一篇 惊世骇俗的文章。这篇长达2万字的《为什么未来不需要我们》的文章呼吁技术 专家重新考虑因努力进行连续不断的科学创新而带来的伦理问题。他对迅速变 化的技术领域的担心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思维”能力的机器人。在短短的30年内,这种机器人的维能力可 能比目前的机器人高100万倍。乔伊认为这种机器人将为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智 能“机器人物种”的出现奠定基础。 第二,在控制生物体结构方面取得科学突破的遗传学。乔伊说,尽管遗传学给 人类带来了诸如抗虫害作物等好处,但是也为出现新的、人为制造的、可能使 自然世界毁灭的灾难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单个原子基础上创造物体的纳米技术。用不了多久,纳米技术可能被 用来制造体积非常微小的智能机器。 以上三种技术都具备一个共同的、人类以前创造的诸如原子弹等危险发明所不 具备的特点:可以轻而易举地自我复制,可能像计算机病毒在整个网络传播一 样,给物质世界带来一系列影响。 乔伊写道:“我们在没有规划、没有控制、没有停歇的情况下被动进入新的世 纪。实施控制的最后机会——保证故障安全的临界点——正迅速接近”。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和影响
在恩格斯逝世三十年之后的1925年,《自然辩 证法》遗稿终于在莫斯科由苏联国家出版社正 式出版了。它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的第 二卷,以德文原文和俄文译文对照形式发表。 同时,在德国法兰克福由国际出版社出版了德 文版。 1925年出版《自然辩证法》以后,1927年和 1929年又分别再版了德文版和俄文版。后来在 1935年和1941年又陆续分别出版了德文和俄文 的单行本和新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