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5劝学(节选)习题粤教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劝学(节选)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了绝美的珍珠;顽铁忍受了烈火的历练,坚持不懈,终于炼成了锋利的宝剑。一切豪言与壮语都是虚幻,唯有坚持的信念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坚持梦想,努力拼搏,才能扬起梦想的风帆,在大海上乘风破浪。
美
字
体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赏美文
行走在大雾中的荀子
孙守名
荀子之前的那个时代也让他陶醉其中。那个弹瑟的瓠巴是哪里人?是否生有异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弦?他就那么不经意间一挥手,声音就如清风流星四处飘散,惊得水中的鱼儿浮出水面,静静倾听。这是怎样的一个乐师呀!今天,哪个乐坛圣手能像他那样令我们心生羡慕和嫉妒?那个弹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的知音传说,高山流水的绝唱,为什么荀子没有向我们娓娓诉说?
不对,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他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借以推行主张,多次担任过大夫的祭酒。但一个小小的学官与治国经邦的愿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他愤然离去,带着满腔豪情前往秦国,拜见秦昭王。面对威严的秦王,荀子神态自若地把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主张和盘托出。秦昭王听得有点倦怠,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婉言辞绝。荀子的心沉入万丈深渊,从威仪赫赫的宫内走出,抬头便看到了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天幕让他感到身心交瘁。
荀子无奈地离开秦国,前去楚国。楚王听完荀子的一番陈述,感到有些茫然,何去何从,他犹豫不决。望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说客,楚王感到一丝怜悯,言不由衷地让荀子去就任兰陵令。荀子来到兰陵,内心有点悲哀和凄凉。一番周游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心里着实有些不甘,但同时又有点庆幸,就先在兰陵实现自己的治国之梦吧!他开始规划宏伟蓝图,召官员,约下吏,制条例,定规章。他骑着头小毛驴,穿街走巷,遍访百姓,风餐露宿,行走无踪。兰陵,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古镇遍布了荀子的足迹。荀子治理有方,再加上风调雨顺,几年下来,士民
殷富,明礼知方,四面八方的百姓如水之归海,纷纷前来,争相归附。这让楚王感到威势大减,
很不舒服。公元前238年一纸令下,荀子免官。失望的荀子回家闲居,在悲愤和绝望中离开了尘
世。
荀子时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走,这位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带着遗憾和忧伤,带着满腹经纶和惊世才华,带着治国方略和容颜憔悴,凄然而逝。而今山东临沂苍山县
兰陵镇东南、运女河西岸的一座古冢成为他灵魂的栖息地,墓碑四周,田野空旷。朔风惊寒,酷
暑连天,这座古墓就那样静静地毫无声息地堆在那儿。荀子连同他的思想早已埋在荒烟寒波之中,
萋萋的荒草和茂盛的庄稼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远方的枯树枝干上,一只乌鸦仰头望天,
声声凄厉的悲鸣似乎倾诉着我们对这位思想者的不公……
【课内挖掘】
1.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才则不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蓄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所谓“善假于物”即善于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更要用心专一,锲而不舍。
2.对于是否“会学习”这个问题,许多人可能报之一笑,也可能嗤之以鼻。他们可能会说,“学习”还不简单吗?就是读书做题。其实,真正的会学习并不是这样。《劝学》一文告诫我们说:要善于借助外物,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有人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了吗?做到“锲而不舍”了吗?做到“用心专一”了吗?如果做到这些,你才是真正地学会学习了。
[写作运用]可用于“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要有恒心”“要学以致用”“要有不唯书、不唯师的治学精神”“质疑与创新”“积累”“专心”“舍与不舍”“知与行”“学与思”写作话题中。
【课外运用】
示例一:
现在的我们,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
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踮起脚尖》)
示例二:
兀立的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火红的花朵,本没有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自己的高贵;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隐秘,渲染自己的超尘脱俗。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借助外物的力量,却能铸造辉煌人生。
荀子也曾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己有,去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心备.
焉 备:具备 B .不积跬.
步 跬:一步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雕刻 D .用心一.
也 一:专一 解析:B 项,跬:半步。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 D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A 、C 、D 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分别为每天、向上、用箕畚。B 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 答案:B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不可以.已②无以.成江海 ⎩⎪⎨⎪⎧③锲而.舍之④蟹六跪而.二螯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