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练习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练习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2001年6月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近十年以来,各学科相继推出全新理念知道的《课程标准》。以数学教育为例,数学的练习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习,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练习为主,可以说,练习占了整个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概述当前数学教学课堂练习设计的误区。
1、题型操练,“熟能生笨”当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中还存在“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怎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偏重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在练习中经过多次反复归类训练,掌握某一类题型的固定解法,逐渐形成对某一类题型的解答定势。学生擅长套用和模仿,就题论题。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思路狭窄,创造力低下。
2、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新课程的练习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在叙述方式、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练习量,留给老师更大的设计空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练习设计,往往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简单划分,或者找一些课外习题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边做边讲评。更多老师只注重书面练习,缺乏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练习演变为呆板地做题再做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
3、练习封闭,缺少层次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同时课堂练习基本以书本为准,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标准化答案,模式化解题策略,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价值。
4、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因为作业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很少评价思维过程,在数学练习中答案和解题过程就成了练习的全部和目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训
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5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育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落实到一点,更为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目前国内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提出“数学课堂练习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练习,是指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巩固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深刻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新近传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数学问题。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数学课堂练习题”就是教师进行课堂练习教学的载体,它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为使学生达到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的一系列数学习题。数学练习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数学问题,是教师用作示范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数学问题,是把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对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和运用的重要手段。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 6—9年级全体学生。
四、研究价值
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新课程更强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实践里,发挥课程练习的作用,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服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数学教学,出发点就是“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根据这种精神,我们认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本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实施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1、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理念的要求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新思考数学练习设计的意义,及其对提高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作用。在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下,科学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想、证明、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