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以杜甫《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他的专著《文化语言学理论构建》中, 首次将“文化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提出。他将语言人类学研究中
的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帕尔默文
化语言学的本质是关于意象的理论,而在诗歌的创作中意象的使用随 处可见。本文将从杜甫《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人手来探讨帕尔默文化语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何琴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诗中意象的翻译 2008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的内涵和作者赋予的情感是由具体的意象生发而来的,对意象的解读是诗歌审美的关键,也是诗歌翻
译的重点和难点。唐诗被誉为我国文化之瑰宝,蕴涵着各种丰富的意象。目前已有许多针对唐诗英译的研究和探讨。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以帕尔默为代表
诗的颔联主要是集中在“落木”和“长江”这两个意象上,并使用了 “无边”和“不尽”对其修饰,并在后面用“萧萧下”和“滚滚来”对其描述, 使人产生一种广袤无垠的动态感。译文一将长江译为“Yangtze”,译文二 用了专有名词“River”来特指长江,从语义上来说读者都可以理解。但是 译文一的句首将“无边”译为‘'everywhere”则并没有表达出作者所用的“无 边”这个暗示时间无限的词的本意。译文二中使用了“shower by shower”和 “hour by hour”这两个状语词组,保留了原诗中叠词的运用。但是并没有 充分体现出“落木”和“长江”这两个意象的张力。
漫步等。
帕尔默认为语言的生成离不开意象,而意象又是由文化决定的,在 语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约定俗成的,人们共享共知的意象才
是人们理解话语的可靠依据。 三、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登高》英译分析 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登高》是他于大历二年秋流离到夔州
时所作。诗人于此年重阳登高,面对所见到的长江深秋景色,把个人身 世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抒发其忧国思家之情。
言学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是一个以意象为中心的语言文化理论,意 象是其核心概念。在帕尔默看来,语言不过是有声音的象征符号的游 戏,而所有的象征符号都是以意象为基础的。所谓意象,既包括我们脑
海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也包括我们通过听觉、味觉、嗅觉和动觉所 获得的经验,如贝多芬的音乐,芒果的味道,香水的气味,海滨沙滩上的
本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基本理论框架,从意象的角度对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翁婿俩的《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酒的意
认识出发,分析了所选唐诗的英译本中意象再现的得与失。
第四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提出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得出的启示与建议。文化语
言学理论为唐诗的意象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要求译者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来追求意象在译语中的再现,尽量保持原诗中意象的完整性,才能使译文
读者和诗人产生共鸣,达到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目的。
(杨宪益,戴乃迭) 译文二:
The wind SO swift,the sky SO steep,sad gibbons erys;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backward birds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一139—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以杜甫《登高》
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作者:
王琳琳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09,(30)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4条) 1.Palmer.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6. 2.纪玉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J].外国语,2002,(2). 3.杨宪益,戴乃迭.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141. 4.陆佩弦,吴钧陶.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185.
从整首诗的翻译来看,译本一在格局和语言的运用上略有欠缺。译 本二注重了形式和内容的对应,体现了许渊冲先生本人提出的三美论。 但是由于对某些具体意象的不同理解,这两个译文也都略有欠缺之处。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登高》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可见译者都尽量展现 诗中意象所要传达的信息。通过意象的表达可以使诗人的情感世界展 现出来。正如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认为的,以意象为窗口,可以窥视各民 族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但是由于意象是由文化所决定 的,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意象,同时人们对相同的意象的理解也存在 差异,从而使译者对意象的准确拿捏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诗歌翻译的 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关于意象的相关理论来指导 翻译实践,从而尽量准确的表达原文意象所要表现的深层含义。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帕尔歇文化语言学对汉i言英译昀髓释力
——以杜甫《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琳琳
[摘要]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fL(GaryB.Palmer)50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 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 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意象翻译
The endless River roils its waves hour by hour,
Far from home in autumn。I’m grieved to see my plight; After my long illness.I climb alone this height. Living in hard times,at my frosted hair I pine,
要的文化因素,两者互补结合而成的文化语言学对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诸多语言现象更具解释力。帕尔默在定义文化语言学的“意象”概念时引用语言
学家Ronald A. Finke曾提出的四个基本原则,即知觉对等原则、空间对等原则、转换对等原则、结构对等原则,认为可将其作为理解意象的基础。同时
,他也阐述了自己对这些原则运用到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理解。
诗的颈联使用了“万里”、“百年”、“常”、“多”等词语来表现时空。不 仅是前两联时空描述的继续,也缩小了时空的范围。描述了老弱孤病的 诗人独自登高悲秋的场景。译文一将“万里悲秋”译为“all around is an— tumnal gloom”,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背景描述并没体现出诗人所要表达的 悲伤情感,内容与原诗有很大差异。而译文二的翻译就充分体现了思乡 情感,内容比较贴切。“百年”在诗中是“暮年”的意思,译本一译为“all my life”,而译本二根本没译出来。两个译本都没有处理好这一意象的含 义。
第二章介绍了“意象”概念在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流变,对比了中西文论之意象
的差异与共通之处。唐诗的意象十分丰富,意象的分类方式也多种多样。袁行霈教授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意象、社会生活意
象、人类自身的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人的虚构意象。本章举例说明了以上五类意象在唐诗中的具体反映。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将帕尔默文化语
原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首联 颔联 颈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 英译本如下:
译文一: Wind blusters high in the sky and monkeys wail; Clear the islet with white sand where birds are wheeling. Everywhere the leaves fall rusting from the trees; While on for ever rolls the turbulent Yangtze. All around is autumnal gloom and I,long form home, A prey all my life to ill health,climb the terrace alone; Hating the hardships which have frosted my hair, Sad that illness has made me give up the solace of wine.
的文化语言学,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将文化因素纳入意象研究,归纳出了理解意象的基本原则。本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中
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唐诗中意象翻译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系统研究。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总体介绍帕尔默文
化语言学,以及它的核心概念:意象。帕尔默认为,美国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具有内在的联系,但缺乏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而认知语言学则缺少必
2.期刊论文 迟腾飞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唐诗英译意象再造研究——以陶渊明田园诗为例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26(7)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意象的理论.意象是通过语言产生联想反应在头脑中的图像.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因此,不 防从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意象理论出发,探讨其对于唐诗翻译意象再造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 JPalmer.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Austin: University ofTexas Press,1996. [2]纪玉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I].外国语,2002, (2). [3]杨宪益,戴乃迭.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141. [4]陆佩弦,吴钧陶.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88:185.
Pressed by poverty,I give up my cup of win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许渊冲)
下面将逐联对比分析。
诗的首联是对景色的描写。在此联中运用了“风,天,猿,渚,沙,鸟”
万方数据
这些意象,并且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进行描述,使读者 眼前展现一片广阔空间,也体现了意象的叠加。译文一把原诗的意象 “天高”和“沙白”译为介词词组“in the sky”和“with white sand”,减弱了 原诗意象叠加的艺术效果。而译文二则保留了原诗的意象展开方式并 用“and”将前后两个意象连接起来。
诗的尾联把意象转向“繁霜鬓”和“浊酒杯”,与前面那些巨大的空 间和无限的时间相比,此联描写的空间更狭小,时间更短暂,使个人的 渺小与世界的庞大形成对比。“艰难”和“潦倒”是“繁霜鬓”和“浊酒杯” 的原因。译文二分别用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在句首做出解释,既保留了 原诗的风格又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相比译文一的翻译更贴切。但是对 于“艰难”的翻译,译文一用“hardships”,译文二用的“hard times”都不能 准确的表现出这个抽象的概念并且破坏了原诗的诗意。
言学运用于翻译实践的可能性。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人类进行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成果,它主张在文化范畴中研究语言和意象,语言、文化、意象三者相
互依存,人们要理解语言必定离不开意象的构筑,但不同的文化可能造就不同的意象,因此需要更多的跨文化理解与容忍。这一点与翻译的目的十分契
合:作为一种跨文化行为,翻译就是要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促进文化与民族之间的交流。随后,笔者以帕尔默对理解意象的四个原则的
3.学位论文 邹为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阈下《红楼梦》中的酒意象翻译 2008
翻译不但是一种语言转化活动,而且是一种涉及各种文化因素的交际活动。翻译不只是文字意义的转化过程,还牵涉到两种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信息
的交流。因此,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红楼梦》中文化因素翻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