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区域淋巴结几CT表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界为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为上叶支气管开口层面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5 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组):
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一分 支之间的淋巴结
上界于主动脉弓最大横截面以下层面; 下界在右肺动脉横跨纵隔的最大横截面 前界在出现右肺动脉前位于升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线后,出现右肺
2R/L(上气管旁组):
位于1组下限至主动脉弓上缘之间沿气管排列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3A/P(血管前气管后组):
位于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前方和气管后方的淋巴结
3p上界为胸锁关节层面;下界到隆突下层面
4R/L(下气管旁组):
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沿气管和主 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还可以奇静脉弓上缘为界, 再进一步 分为上下(4Rs/i)亚组。
(10R)、支气管周围组(10L) 3.增加了锁骨上组淋巴结(1R/L) 4.确定了第4组与第10组的界限 5.取消了肺韧带组(#9), 将其归入食管旁组(#8) 6.将第12、13组命名取消, 归入第11组并总称为肺内淋巴结组
1988年ATS改良分组:
1.在#1锁骨上淋巴结中加入前斜角肌淋巴结 2.将隆突以上的食管旁淋巴结归入#2、#4中,
下纵隔区包括:#7.隆突下组 #8.食管旁组 #9.肺 韧带组(包括两侧下肺静脉)#10.肺门组 #11.叶 间组 #12.上、中/舌、下肺叶组 #13.肺段组。
1983年ATS提出新淋巴结命名系统
其与AJCC分组命名主要区别在于
1.取消了“ 最上纵隔” 淋巴结,将其并入上气管旁组(2R/L) 2.取消了 “ 肺门”淋巴结,将其更名为气管支气管组
7(隆突下组):
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8R/L(食管旁组):
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9(肺韧带组):
位于两侧肺韧带附近, 包括两侧下肺静脉后壁和下部的淋 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0R/L(肺门组组):
CT横断面8个层区的淋巴结分组位置
锁骨上区
肺尖层区
胸锁关节层区
#3A区 #2区
主动脉弓上缘
#6区
主动脉弓层区
#6区
主动脉肺动脉窗层区
#6区 #5区
左肺动脉层面
wenku.baidu.com 隆突层区
右肺动脉层区
两下肺静脉层区
CT所涉及的层面
2a-b
#1淋巴结:最上纵隔组,左头臂静脉跨过中线时的层面 以上气管旁淋巴结均为#1,本图中左头臂静脉未过中线。 #3淋巴结:血管前气管后组,本例中该淋巴结位于动脉 前方
动脉后局限于肺动脉后缘; 后界在出现肺动脉前位于降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线前,出现肺动脉
后则位于降主动脉前和肺动脉前,在出现右上肺静脉层面后界延续到右 上肺静脉前缘。 内侧在左主支气管开口层面以上与4L组淋巴结交界,以下位于左上肺静 脉根部内侧; 外界位于纵隔胸膜内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CT表现
肺癌区域淋巴结分组演变史
1979年AJCC采纳Naruke的13组胸内淋巴结分组。 将其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区
上纵隔区包括:#1.最上纵隔组 #2.上气管旁组 #3.血管前气管后组 #4.下气管旁组 #5.主动脉窗 (主动脉弓下组)#6.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 弓左及隔神经)旁组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组):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沿升主动脉前方和外侧或无名动脉 根部排列的淋巴结
上界位于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与5区淋巴结同一水平; 前界在左头臂静脉后缘和胸骨后方; 后界在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前1/2和肺动脉干前缘, 双侧界位于纵隔胸膜内。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8指的是隆突下3cm的食管旁淋巴结。 3.增加#14膈上淋巴结。
1997AJCC 肺癌區域淋巴結分區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R/L(最上纵隔组):
位于纵隔内经过左无名静脉横行段(跨越中线)作水平线 以上沿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6,7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 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5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 一分支之间的淋巴结
4
#3p淋巴结:气管后,一直到隆突 注意此时血管前区为#6 #4淋巴结:下气管旁组。
5c-d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 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2R/L(叶内组):
邻近叶支气管远端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3R/L(段内组):
邻近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4R/L(亚段组):
围绕亚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997AJCC与1988ATS淋巴结分组对照
CT横断面8个层区的淋巴结分组位置
8
#5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 一分支之间的淋巴结 #6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沿升主动脉前方和外侧或无名 动脉根部排列的淋巴结
9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沿气管和主 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10位于纵隔胸膜外, 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结,包括右侧中间支气 管旁淋巴结 #8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13邻近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7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外, 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结,包括右侧 中间支气管旁淋巴结
11R/L(叶间组):
位于相邻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
10-11L前界为肺静脉前缘; 外界和后界为肺门血管、支气管周围软组织与肺实质交界; 内界为降主动脉外1/2。 10-11R前界为上腔静脉后缘, 外界和后界为肺门血管、支气管周围软组织与肺实质交界; 内界为上腔静脉中外1/2延长线
2c-d
#2L淋巴结:上气管旁组,#1以下到主动脉弓上界。本 例中可以看到受压的左头臂静脉到达中线。 #3淋巴结: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前方和气管后方的淋巴 结
3
#2R淋巴结:上气管旁组,#1以下到主动脉弓上界。 左头臂静脉跨越气管, 主动脉弓上界
5a-b
#4R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 口之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5 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组):
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一分 支之间的淋巴结
上界于主动脉弓最大横截面以下层面; 下界在右肺动脉横跨纵隔的最大横截面 前界在出现右肺动脉前位于升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线后,出现右肺
2R/L(上气管旁组):
位于1组下限至主动脉弓上缘之间沿气管排列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3A/P(血管前气管后组):
位于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前方和气管后方的淋巴结
3p上界为胸锁关节层面;下界到隆突下层面
4R/L(下气管旁组):
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沿气管和主 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还可以奇静脉弓上缘为界, 再进一步 分为上下(4Rs/i)亚组。
(10R)、支气管周围组(10L) 3.增加了锁骨上组淋巴结(1R/L) 4.确定了第4组与第10组的界限 5.取消了肺韧带组(#9), 将其归入食管旁组(#8) 6.将第12、13组命名取消, 归入第11组并总称为肺内淋巴结组
1988年ATS改良分组:
1.在#1锁骨上淋巴结中加入前斜角肌淋巴结 2.将隆突以上的食管旁淋巴结归入#2、#4中,
下纵隔区包括:#7.隆突下组 #8.食管旁组 #9.肺 韧带组(包括两侧下肺静脉)#10.肺门组 #11.叶 间组 #12.上、中/舌、下肺叶组 #13.肺段组。
1983年ATS提出新淋巴结命名系统
其与AJCC分组命名主要区别在于
1.取消了“ 最上纵隔” 淋巴结,将其并入上气管旁组(2R/L) 2.取消了 “ 肺门”淋巴结,将其更名为气管支气管组
7(隆突下组):
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8R/L(食管旁组):
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9(肺韧带组):
位于两侧肺韧带附近, 包括两侧下肺静脉后壁和下部的淋 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0R/L(肺门组组):
CT横断面8个层区的淋巴结分组位置
锁骨上区
肺尖层区
胸锁关节层区
#3A区 #2区
主动脉弓上缘
#6区
主动脉弓层区
#6区
主动脉肺动脉窗层区
#6区 #5区
左肺动脉层面
wenku.baidu.com 隆突层区
右肺动脉层区
两下肺静脉层区
CT所涉及的层面
2a-b
#1淋巴结:最上纵隔组,左头臂静脉跨过中线时的层面 以上气管旁淋巴结均为#1,本图中左头臂静脉未过中线。 #3淋巴结:血管前气管后组,本例中该淋巴结位于动脉 前方
动脉后局限于肺动脉后缘; 后界在出现肺动脉前位于降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线前,出现肺动脉
后则位于降主动脉前和肺动脉前,在出现右上肺静脉层面后界延续到右 上肺静脉前缘。 内侧在左主支气管开口层面以上与4L组淋巴结交界,以下位于左上肺静 脉根部内侧; 外界位于纵隔胸膜内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CT表现
肺癌区域淋巴结分组演变史
1979年AJCC采纳Naruke的13组胸内淋巴结分组。 将其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区
上纵隔区包括:#1.最上纵隔组 #2.上气管旁组 #3.血管前气管后组 #4.下气管旁组 #5.主动脉窗 (主动脉弓下组)#6.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 弓左及隔神经)旁组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组):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沿升主动脉前方和外侧或无名动脉 根部排列的淋巴结
上界位于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与5区淋巴结同一水平; 前界在左头臂静脉后缘和胸骨后方; 后界在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前1/2和肺动脉干前缘, 双侧界位于纵隔胸膜内。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8指的是隆突下3cm的食管旁淋巴结。 3.增加#14膈上淋巴结。
1997AJCC 肺癌區域淋巴結分區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R/L(最上纵隔组):
位于纵隔内经过左无名静脉横行段(跨越中线)作水平线 以上沿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6,7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 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5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 一分支之间的淋巴结
4
#3p淋巴结:气管后,一直到隆突 注意此时血管前区为#6 #4淋巴结:下气管旁组。
5c-d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 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2R/L(叶内组):
邻近叶支气管远端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3R/L(段内组):
邻近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4R/L(亚段组):
围绕亚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997AJCC与1988ATS淋巴结分组对照
CT横断面8个层区的淋巴结分组位置
8
#5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 一分支之间的淋巴结 #6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沿升主动脉前方和外侧或无名 动脉根部排列的淋巴结
9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沿气管和主 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10位于纵隔胸膜外, 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结,包括右侧中间支气 管旁淋巴结 #8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13邻近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7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外, 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结,包括右侧 中间支气管旁淋巴结
11R/L(叶间组):
位于相邻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
10-11L前界为肺静脉前缘; 外界和后界为肺门血管、支气管周围软组织与肺实质交界; 内界为降主动脉外1/2。 10-11R前界为上腔静脉后缘, 外界和后界为肺门血管、支气管周围软组织与肺实质交界; 内界为上腔静脉中外1/2延长线
2c-d
#2L淋巴结:上气管旁组,#1以下到主动脉弓上界。本 例中可以看到受压的左头臂静脉到达中线。 #3淋巴结: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前方和气管后方的淋巴 结
3
#2R淋巴结:上气管旁组,#1以下到主动脉弓上界。 左头臂静脉跨越气管, 主动脉弓上界
5a-b
#4R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 口之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