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标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读与标点



句读只是起断句的作用,它与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 性质并不相同。标点符号不但能断句,而且能标出 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句子的语气。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古文标点” 或“标点古文”,这个过程仍然离不开句读这个步 骤,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做到正确地句读。 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下面就《论 语· 子路》中的一章,以《十三经注疏 · 论语注疏》 的句读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
十 十 年 年 春 春 、 、 齐 齐 师 师 伐 伐 我〇 我




古代的书籍文章不但没有现在通行的一套标点符号, 而且一般也没有句读的标志,整篇文章或全书字字 相连,因此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 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 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孔颖达 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可见 “离经”就是指断句,也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层次句 子分开。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也。”一个小孩的老师主要就是给他讲书,并让他 熟悉句读,可见古代从“童子”的时候就要进行句 读的训练。



《论语注疏》: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译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 奚以为?” 《论语注疏》断句的办法是都加圆圈,而 《论语译注》的标点,则有冒号、引号、逗 号、分号、问号。



古人关于句子的概念也和我们现在不同, 现代汉语有单句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复句, 就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古人是把 分句也说成句子。 古人的“句读”在分句之间或一个完整的 句子后面都是加圆圈,我们现代的标点则 要分别情况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其次,古代也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 问号,感叹号等等符号。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 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 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按照上例的断句来理解,李氏子蟠的爱好的是 古文和六艺经传,所通习(普遍地学习)的也 是古文和六艺经传,这是不正确的。
古书的标点
一、 句读与标点




我们今天看到有些重新出版的古籍,文中已经有了标点符号, 那是经过现代人整理而加上的,其实还有大量未经整理的古 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在读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时,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一下, 叫做断句。 断句古人称为“句”,也称为“读(dòu)”或“逗”,合称为 “句读(dòu)”或“句逗”。 后来又有人将“句”与“读”加以分别,把语意完整处的停 顿称为“句”,把语意未完整但需要换气处的停顿称为 “读”。



给古书断句与标点,要一字字,一句句,一 段段的琢磨,钻研,直到彻底理解为止。 有时文章开头不知所云,无法断句与标点, 等读完全文,才忽然领悟,这也是常有的事。 断句没有错误,就可以证明对文章的理解基 本正确;如果断句有错误,那一定是对文章 中的某些词句没有读懂。


(误):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 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 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 1574页上栏) 说龙“其形有九”已经不可理解,接着又说什 么“似驼角”、“似鲤爪”,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原来错就错在这个“似”字上。断句者没有弄通文 义就粗心地把“九似”拆开,使“似”字属下,于 是一错到底。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问题。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正确的标点应当是: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 人谓之径山长者。



“五四”以后陆续出版了一些有现在通行的标 点符号标点的古书。 解放以来,古书的标点工作更有了很大的发展, 象二十四史这样大部头的史书都已经有了标点 本出版。 但是,我国的古书浩如烟海,据统计有八万多 种,迄今经过整理的只不过四千多种。已标点 的古书毕竟是少数,而且其中不免有标点错误 的地方。因此,了解怎样标点古书,对阅读古 文是很有明了一篇文章 中各个句子的起讫 至于各个句子是什么语气,是陈述还是疑 问,还是感叹,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是和前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和 后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本身就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些只有标点者心里 有数,在句读上是表达不出来的。
二、 古文标点的原则

古文不象六艺经传有各科,无所谓通习;六 艺经传是当时的必读书,内容庞杂,也不可 能对其中各科都爱好。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 ”
李子蟠爱好的是古文,通习的是六艺经传, 这样才符合韩愈的原意。 断句的人由于没有读懂原文所以断错了句。





但是断句没有错误,并不表示对文章的理 解一定正确,有时断句虽然正确,但由于 标点符号用得不对,也可以看出实际上并 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例如: (误):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 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唐语林》 卷一) 可见,这样标点是错误的。标点者把句与 句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把句子的层次弄错 了。



我们今天标点要做的两件事,第一是断句, 弄清句子的起讫。 如果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不该断的地方却 断开了,或者错误的把这个句子的一部分和 另外一个句子的一部分连在一起了,这就叫 把句子点破了。 能正确的断句,不把句子点破,这是给古书 做标点的起码要求。第二,在弄清文意的基 础上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为了备忘或再读时的方便,古人有时在自己读的书中 加上句读标志,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或需要换气的地 方,于其字旁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 于是到了宋代就有了刻有句读的书籍刊行。宋岳珂 《九经三传沿革例》说:“监蜀诸本皆无句读,惟建 本始仿馆阁校书式从旁加圈点。开卷了然,于学者为 便,然亦句读经文而已。惟蜀中字本与兴国本并点注 文,益为周尽。” 但加句读的书毕竟是少数。直到清末,一般的书籍依 然是不断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