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摘要】新时期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绝对地位受到了挑战,要想继续在服务方面实现引领图书馆界,唯有改革创新。微博服务、学科化服务、Living Library服务、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等是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研究较多的创新服务模式。本文将通过对这些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究,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创新服务;微博;学科化服务;Living Library服务;学习共享空间
随着数字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控制信息的能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绝对地位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要想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和确保其信息主导地位,唯有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以拥有大量的资源、技术,人才和读者的优势在图书馆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在引领图书馆界的服务创新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再探索,实行了一个个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管理和创新服务模式,最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微博服务、学科化服务、Living Library服务、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等。笔者将通过对这些创新服务模式的展示,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也为了探知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未来发展。
1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1.1 微博服务
微博(MicroBlog)是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网络虚拟社区发展的综合产物,是新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空间方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11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增长到2.5亿人,较上一年底增长率高达296%;手机微博的使用比例达到38.5%[1],足以看出微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势头。面对风起云涌的微博浪潮,国内外图书馆界并没有坐视不顾,而是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掀起了图书馆应用微博开展服务的高潮。到2011年底,国外已经有800多家图书馆使用微博为读者开展服务。国内图书馆在利用微博上也不甘示弱,我国图书馆微博在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微博数量、粉丝,还是关注度等都有了较快的增长。相对而言,高校图书馆微博开展较好的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粉丝4000多人,发表微博2200多条。其他典型的还有厦门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图书馆开展微博的基础服务有:新闻公告,如电子资源推介、新书、培训和讲座预告等;交流、互动方面,如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等。图书馆利用微博开展的延伸服务,如文化普及、思想互动交流、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2]微博可以更好地满足新信息环境中用户的知识
需求,对改进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尝试利用微博来有效地开展信息服务,尽管实施的效果不同,但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方式正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1.2 学科化服务
有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提出才促使了学科化服务的形成。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在1998年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不仅在本校得到了推广与发展,而且也促使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实行了学科馆员服务并使之发扬光大。如: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始推行全新机制的学科的学科化服务[3]。他们专门设置了读者服务部,主要任务:一是在图书馆内开展以学科为主的导读阅览、课题查新、参考咨询和资源建设等服务;二还要不定期深入各学科院系调研读者需求,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三为重点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支持;四借助虚拟社区,宣传学科网络资源、建立学科咨询知识库,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互动的学科服务网络平台等。
学科化服务主要是通过交流互动的学科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学科馆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这种模式是根据读者的特定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加工与处理,为用户提供高、深、精的集成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延伸与发展,它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深化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职能,强化了高校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和能力。
1.3 学习共享空间服务
自从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了命名为“信息拱廊”的信息共享空间之后,这种以培养读者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助和研究为目标的全新服务模式,早期的信息共享空间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和信息技术支持,强调参考咨询、信息技术和现场交流的一站式服务,强调图书馆作为学习和社交场所的角色;而现在学习共享空间除包括前者所有的内涵与功能之外,则更加强调对协同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强调对小组交流、协助和指导的支持[4]。
加拿大Guelph大学Mclaughin图书馆为了实现学校内部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在1999年创建了学习共享空间,主要集成了:信息技术服务、学习氛围、研究服务、信息素养提高服务、小组支持服务和写作范文等,并在图书馆的格局与功能布局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更新。美国Dartmouth大学图书馆把写作中心、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技术支持等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安排在同一区域以方便大学生学习,并开展写作项目,培养学生服务小组,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加拿大皇后大学Staffer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通过学习策划室、学生指导室、写作工作室、计算机指导室和残障服务中心等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室。
学习共享空间不仅是概念上的变化,其愿景、内涵和功能等方面都有了针对性的发展。学习共享空间是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开设支持个人及团队学习
的空间,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方便用户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平台,符合现代协作式学习和模式的特点,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图书馆与校园内的教学、指导、技术和咨询等不同机构或部门的共同合作,在不同部门员工与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能等。支持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