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我校经过三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这三年里通过学习自浴自学的教学模式,利用东庐导学案,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自主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我在三年中教学方面收获和反思很多,下面就以“光的传播”以课为例,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改革的,老师和学生有哪些收获以及我的反思具体如下:

第一,发挥师生共用导学案的载体作用

围绕本课重点是光源、光的传播、光速和难点是光的传播及理解、光速,设计本节导学案,主要的环节:教学目标、学习重点、自学指导包括学生自学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实验猜想、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归纳总结、学生展示等、随堂联系、拓展练习,在每个环节中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又具有一下特点:(一)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例如,自学指导的环节中设计关于光源的问题1、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光的直线传播3.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二)强调实验的作用,例如,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小孔成像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利用身边的物品都设计实验,学生通过亲身实验,经过观察、体验过程从中获得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打好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扎实,关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小孔成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探究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四)导学案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光的传播”是本章的第一课,在学习新课之前,我让学生猜谜语“只顾向别人取经”,学生们渴望知道谜底,都在动脑想,给了学生一分钟,学生没有猜出来,接着我说这就是我们这章学习的内容“光学”。通过谜语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例如: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小孔成像的特点。3、如果光不能在真空传播,想象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此节课知识的处理光源、光线、光速概念采取学生自学,那些物质是光源、小孔成像的性质、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光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实验等方式探究。在“小孔成像”的教学中,我改以前只是教师自己做仪器,然后给学生演示的作法,课前让学生预习此课,让每个学生都制作一个小孔成像试验器,上课时学生们得意的拿出自己制作的试验器进行试验,但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看到小孔成的像。没有作成功仪器的学生同桌共用,我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最后学生展示归纳出两点,(一)、学生用矿泉水瓶做的矿泉水瓶透光;(二)、是小孔成像的小孔做得太大。最后我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

线传播,如果同学们预习时真正理解了物理原理就不会做失败了,看来学习物理是多么重要。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制作小孔成像试验器,你们都是最棒的。通过学生自制教具,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把研究光的传播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如果老师课前设计了统一的方案,学生实践起来确实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但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行。让学生准备矿泉水瓶、牛奶、水、蚊香、激光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分组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还能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团结合作参与意识。例如:其中的第三组的学生,把牛奶滴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把大的矿泉水水瓶底剪掉,罩在烧杯上,并在上面点上蚊香,用激光笔斜射入其中,光束在烟中看到了经迹,在水的表明一部分光又返回烟中方向变了,经迹却发生偏折,这个现象他们发现了,却不能解释形成了悬念,极希望学习新的知识解释这个问题,让一组学生上讲台演示讲解实验,台上同龄人操作,台下同龄人观察,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认真,对于演示中出现错误和问题,其他同学马上议论纷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然后教师总结,指出试验优缺点,这样起到教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目的,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分组试验过程中,有几组学生的试验现象不够明显,我采用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弥补试验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优生的作用,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过程,对于我现在所教班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每个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最后达到共同提高。每八个学生分一个小组,发挥学习好的学生的作用,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加分制度,每个小组表现好的,奖励1-5分不等,最后评选出学习优秀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于每个小组,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发言风格,课堂上简单易答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由学生讲课时班级纪律难以控制,课堂上学生高高兴兴,课后什么也没学到而扫兴,到学生小组学习的井然有序,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多数学生都进行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的局面。例如:例如现在三年三班的三组有八名学生,这组的李双鹏是一个内向的学生,物理成绩很差,在本组中,每节课各位老师普遍反应是从不参与小组的讨论探究问题,学生展示时他一言不发,只是那么几个学生一直在回答问题,为了鼓励学生的参与课堂

的积极性,实施个小组参与的人数多给加分,那个组参与的人数多,给加5分在老师和他们组学习好同学指导、点拨和多次鼓励下,为了本组的荣誉感,现在他在各科课堂上能已经能积极主动参与本组的问题讨论,并对每道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通过自己学习和相互交流,在检查自学情况时,他也能在课堂展示了。很多学生像他一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答问题时胆子大、声音洪亮、大声、说话清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逐步帮助学生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在课堂上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只提问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更要提问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也许老师的一句鼓励话可以改变学习的一生。

“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对自己的教学生涯的反思,而我们也应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我们教学不断的修炼,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提供,我们的教学才能创新。

一堂难忘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又改革了,一堂课应该学生的参与不得少于20分钟,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前一直是老师占据舞台,这回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且语文一定要出模式。老师们听了这些,低头不语,唉!教语文真难。

普听课终于听到了六年级,没办法躲也躲不掉,怎么上呢?当我跟同组的老师说讲《黄河象》的全篇时,他们连连摇头说内容太多讲不完,是呀,若都顾及一节课真够紧张的,而且也有蜻蜓点水的可能,忽然我想到前不久我们六年级搞了中小衔接“走进三中的活动”,人家的教学把新课中简单的内容引入预习,在新授课上反馈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在想何不这样试试。

对于这课,第二部分科学家假象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我留了预习作业“读文章二段科学家假想的内容,画出关键词,旁批你读懂的内容。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当上课交流时,老师直接检查预习,孩子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头头是道,老师适时的点拨很快总结了“热、渴——想喝、深陷——久埋”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随后我问这样的故事是科学家们凭空瞎想的吗?有什么依据吗?孩子们很快找到因为黄河象出土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既而我带领孩子找到科学家们由此推想到了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我追问那一瞬间是指哪一幕,引导学生读出来。根据板书我再追问因为什么老象才深陷水中,孩子们回答因为它太想喝水了,找学生读出来,老师接着问因为什么它这么想喝水,很多同学举手说因为它太渴,我让这些人站起来一起读出课文,当我再追问因为什么黄河象这么渴,全班同学都举手说因为天太热了,大家一齐找到相关内容读出来。孩子们表现很积极,这样一环扣一环,本来是一种很理性的东西,即科学家们当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