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慷慨正气”。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结合本课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的: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

本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7步。

(一)、导入新课。

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重,尽管缓慢,但依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同学们,当你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爱国主义感情是人类最伟大、最高贵、最崇高的感情。为国而生、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的光荣与梦想。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民族英雄文天祥,去感受他博大的爱国情怀。

(板书标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历任湖南提督、知赣州。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

(三)、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干戈gē寥落 liáo 惶恐huáng

2、读准节奏、情感。

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梳通诗意。

译文: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

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光照史册。

(五)、品读诗文。

首联:此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明经入仕起兵抗元

颔联:此联中的“风飘絮”“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各比喻了什么?

比喻,“风飘絮”比喻国家形势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身世坎坷。

颈联: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运用双关的修辞,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苦,

尾联: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

小结:同学们,这首诗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气节更加震撼我们的内心。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时代,同学们依然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生活中。

(七)、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并默写诗文。

2.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做):简要说一下诗人巧妙神奇的艺术构思。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

过零丁洋

首联:叙事明经入仕起兵抗元颔联:比喻国家局势个人身世颈联:双关内心悲苦

尾联:直抒胸臆以死明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