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探索

高青县花沟镇唐口小学陈国忠

新教学理念呼唤“新课堂”,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这种呼唤是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追求,是一种急促而强烈的人心所向。

一、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从事低段语文教学后,我发现原先适用于中、高段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低段小朋友身上几乎不管用。对于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有意注意实在是太短暂了。如果你用一成不变的语气跟他们交流,那往往是失败的,因为你根本吸引不了他们。于是,我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

实践中感受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是极为重要的,师生、生生对话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同时,课堂上所表现的对话形式往往不是界线分明、相互孤立的,而是互动联系、融为一体,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内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引领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堂对话。

二、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策略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氛围来完成。笔者认为老师常常走下讲台,深入

到学生中,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讨论、合作,使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感染着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并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致更浓了,主动参与的热情更高了。

(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体验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经过体验获得的知识就是属于自己的知识,会终身受用。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加上教材本身的多元性,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运用对话。

面对文本中不确定性的“空白”,阅读者必须用体验、用想像去发展、去填充,因而,阅读的过程,便是阅读者的个性化再创造过程。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世间生活的经验积累,自由地发挥他的创造性理解,发挥他的创造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

对话需要充足时间的保证。只有在一定时间保证的前提下,他们才能尽情感悟、畅谈,才能释放热情,放飞思想,毫无保留地敞开心灵的窗户,才能让对话走进他们的世界。否则,他们刚刚进入角色,想美滋滋地体验,你来一个紧急刹车或横刀夺爱,这无疑会是当头一棒,堵住心泉的潺潺细流。

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时,我有意识地留出多个短小时间段,让每个学生都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从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

标点中去体味语言,真正与作者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融通,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开辟多元互动的交流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具有显著的生成性,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生成与价值建构之中,不再局限于既定的教材体系、标准答案之内,而要求教师营造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的积极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性与现实条件的制约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学习中保持生机盎然的求真意识、求实态度、向善欲望与审美倾向,敞开心扉,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与文本交流,建构意义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的实践,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融,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慧的启迪,知识的迁移,情感的陶冶,能力的沟建。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与困惑。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每个人都在用心的情感体验中和文本进行了一番动情的对话,异彩纷呈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与课文语言融为一体,对文本的品悟深入到了每个孩子的内心。还是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时,学生们都

很投入地在自读课文。冷不妨,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说:“书上有个拼音是错的。我姐姐教我读‘绿油油(yōu)’,书上是‘绿油油(yóu)’。”我一看,书上还真印错了。我表扬了那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指出书本上的错误,同时向同学们做了解释。紧接着,又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我不懂:小竹排是什么?它怎么能在画中游?”“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来,给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建构的时间,让课堂留有学生亲近文本、展开对话的时空,还真不错。

2、生生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与文本交流后,每人所获得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充满个性化。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在生生交流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

表演,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对话方式。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在四人小组里合作表演读课文,学生们有的当“导演”,分配任务,有的主动要求“扮演”其中角色,个个读得不亦乐乎。选读句子也好,选演、角色也罢,既给学生以个性化选择的权力、选择的自由,更为学生创造了生生对话的时空。通过对话,学生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相互间也达到了沟通、交流和接纳。

3小组与小组互相交流。

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极为活跃,并富有创造的激情。他们急于表现,也急于交流。这时,教师适时地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过去的课堂往往看不到合作、交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