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_李卫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NO.4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教育心理研究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精神疾病影响大学正常教学秩序。
据彭瑾调查,全国大学生中有约17%的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退学的约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
1 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客观成因分析1.1 社会原因
首先,当今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社会,整个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传统观念正在悄然变化,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各种思潮、观念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极易导致大学生认识上出现模糊,观念上出现困惑,信仰失落,人格扭曲,价值观偏离,行为失衡,诱发精神疾病。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人才竞争、就业压力、冲击着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防线,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竞争、腐败现象和丑恶行径的腐蚀作用,更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再次,网络的负面作用,无疑为大学生精神疾病的产生起了催化作用。
据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触网经历,有的甚至迷恋上了网络。
迷恋网络容易产生“网络性精神障碍”。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躁动,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等。
1.2 家庭原因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事事几乎都是父母包办,这种简单的生活经历往往成为导致大学生人格的不完整。
他们依赖性强,承受能力差,遭受挫折时就表现出焦虑、急躁、无所适从。
家庭条件好的个别大学生,表现为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到处寻找精神刺激,追求高消费,迷恋网络游戏,追求新、奇、怪。
以我为中心,高傲、自负。
另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贫困生人数将近350万,而且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本来高额的学费已让他们不堪重负,加之所处环境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往往因自我认识的偏差而导致自卑心理,进而在精神和行为上出现消极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
据刘兵调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属正常范围;忧郁、焦虑不是他们
的主要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是他们的主
要症状。
实际工作中,这个特殊的群体患各种
精神疾病的几率往往高于其他在校大学生,表
现为萎靡不振,自我压抑、自我封闭、自我粉
饰。
朱姝在《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贫困护生心
理健康的效果评价》中指出贫困护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贫困护生。
1.3 学校原因
(1)制度的有理无情。
只要有一门功课不
及格,家庭再贫困,也不可享受助学贷款,不能
享受助学补助;其他方面表现尽管优秀,也会
被拒绝在评优、评先、组织发展的大门之
外;对于功课不及格或违纪,不是感情疏导,而
是以取消生活补助,发处分文件加以处罚,缺
乏说服教育和情感的有效沟通。
从管理角度
看不无道理,从感情角度分析却毫无可取之
处,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人文情怀。
(2)重
管理,轻引导。
往往缺乏相应的感情沟通和
引导,使得大学生感到整天生活在被指使和管
制的阴影下,导致叛逆或悲观厌世心理。
(3)求
全责备。
不能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根据学生
的爱好、追求、特点、兴趣塑造人格,而只强
调全面发展,忽视个性培养,这也无形中增加
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当然,除了以上三方面客
观原因外,大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和自身思想观
念也成为大学生精神疾病的主要因素。
2 面临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对策
2.1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对待大学生的精神疾病,防为上,治为
下。
应加大预防力度,作好预防工作。
从新生
入学起,就要观察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加强
疏导教育工作,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群体:(1)
性格内向者,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容易导致
“自闭症”或思想偏激;(2)性格怪僻者,性格不
健全的人自然是患精神疾病的主体对象;(3)体
弱多病或屡遭挫折者,因为经历坎坷,缺乏正
确的引导、且不具备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往
往会产生迷信的想法或念头;(4)成绩较差者,
在同学中易产生自卑心理而感到低人一等;(5)
特困生群体,这个群体患各种精神疾病的几率
远远高于其他在校生;(6)过分迷恋网络、游戏
或有其他特殊嗜好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精
神疾病增多及各种行为变态;(7)高分低就者,
因不能进入理想大学而产生心理疾病的屡见
不鲜;(8)单亲家庭者,这类学生往往产生人格
障碍。
2.2 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通过报告会、讨论会、板报、网
上咨询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心理
卫生知识,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保健,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技能,以幽
默、宽容、豁达的心境理智地看待生活和成长
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不良情绪,通过目
标调整、情感升华、成功代偿、情绪合理宣泄
和环境转移等办法排遣压力,消除烦恼,培养
乐观、顽强、坚韧不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成
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
工作。
对尚未患病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者提供帮助,指导他们解脱痛苦,消除心理障
碍也是预防精神疾病产生的有效的方法。
2.3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
课外活动
学校应营造科学、民主、有序、协作、
积极、文雅、充满爱心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氛
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不断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
从
而铸就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
应鼓励大学
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人
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不
同的体育项目对人的心理起不同的作用。
2.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彭瑾,张科,黄显刚.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
及对策探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
(6).
[2] 林敬平.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
对策的社会学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
学报,2007(3).
[3] 刘兵,吴宇萍,陈建红,等.贫困大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05(9).
[4] 朱姝.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贫困护生心理健
康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7(8).
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李卫华 曲保忠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精神疾病影响大学正常教学秩序。
对待大学生的精神疾病,应防为上,治为下,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
本文就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精神疾病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09)02(a)-0248-01
248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