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集团战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企业简介 (2)
二、宏观环境分析 (2)
(一)、政治因素分析 (2)
(二)、经济因素分析 (4)
(三)、社会因素分析 (7)
(四)、科学技术因素分析 (9)
(五)、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9)
三、行业环境分析 (10)
(一)、行业现状 (10)
(二)、行业存在的问题 (11)
(三)、竞争对手分析 (12)
(四)、行业进入壁垒 (14)
(五)、替代产品 (14)
四、内部环境分析 (15)
(一)、企业资源 (15)
(二)、组织结构 (16)
(三)、人力资源 (17)
(四)、企业文化 (18)
五、财务分析 (20)
(一)、基本财务分析 (20)
(二)、盈利能力 (21)
(三)、运营能力 (22)
(四)、偿债能力 (22)
(五)、成长能力 (23)
(六)、雷达图 (23)
六、SWOT分析 (25)
七、企业战略 (25)
一、企业简介:
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叉点,服务腹地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
主业领域包括港口集装箱、大宗散货和件杂货的装卸生产,以及与港口生产有关的引航、船舶拖带、理货、驳运、仓储、船货代理、集卡运输、国际邮轮服务等港口服务以及港口物流业务。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业,目前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第二的综合性港口。
上港集团坚持围绕一个中心、做好两篇文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长江、东北亚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全力发展集装箱、散杂货、港口服务和港口物流四个产业,特别是参与洋山深水港区投资建设,全力以赴做好洋山深水港区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港集团已开辟遍布全球国际直达的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以及东北亚、东南亚等地的班轮航线200多条,集装箱月航班密度达到2183班,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全球最大的20家中外船公司已全部进驻上海,在上海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的外国航运公司已逾80多家。
上港集团必将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加快建成世界强港,为实现“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的远景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因素分析(p)
1 、企业体制的深化改革。
07年提出国有企业体制的深化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上海港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这样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转变经营理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明确上海港将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2009 年3 月25 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3 、产业政策的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长江港口资源,优化长江黄金水道等一系列积极的产业政策促进上海港的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正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全国上下形成了“把应对危机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的共识,以改革破解难题,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4 、投融资政策
积极的投资融资政策为航运业提供了融资服务、股权、债券、保险等方式为控制航运企业的风险创造了条件。
在“意见”中提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在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港口格局,增强港口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要积极研究采取措施,降低国际集装箱中转成本,鼓励我国外贸集装箱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转运。
积极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探索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为航运服务业和航运制造业提供融资服务。
允许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积极稳妥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
积极研究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在上海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
优化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环境,对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积极研究从事国际航运船
舶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条件具备时,可先行在上海试点。
5 、酝酿新经济增长点
国家政策鼓励国际大型邮轮挂靠我国沿海港口及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促进上海港成为邮轮母港。
允许境外国际邮轮公司在上海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开展经批准的国际航线邮轮服务业务。
鼓励境外大型邮轮公司挂靠上海及其他有条件的沿海港口,逐步发展为邮轮母港。
近年来,我国邮轮产业高速发展。
目前,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人均GDP 都已超过6000 美元,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人均
GDP达到5000 美元左右,部分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已接近和超过6000 美元。
由此可见,中国部分地区和城市的人均GDP 发展水平已具备了发展邮轮旅游的条件。
而其中,以长三角地区为经济腹地的上海最有条件成为邮轮母港。
6、市场准入政策。
在2001 年12 月11 日,中国正式成为WTO 成员国,而我国在入世承诺中,涉及海运服务的内容包括:国际船舶运输、船舶代理、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货物仓储、集装箱场站和堆场等业务,此外还有最惠国待遇例外条款。
其中,外资可以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业务,成立合资企业,这样外资可以以合资企业的身份加入到我国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行列中参与竞争。
(二)、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E )
1、世界经济环境
(1)、经济危机给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2008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行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进出口增速出现快速下降,并于11 月开始出现负增长。
预计短期内我国外贸形势将依然严峻,港口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2)、09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航运业前景良好。
(3)、全球航运重心正向东南亚尤其是中国转移,有利于上海港发展空间的扩大。
(4)、国际港口及船舶代理的竞争激烈,给上海港发展带来了压力。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迷
时期,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然而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
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可望保持在3% 的水平。
2 、国内经济环境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良好,GDP持续增长,有利于运输业的发展。
(图-1)
(3)、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图-2)
(4)、、国内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08年港口运输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我国货运量水平仍保持较快的增长。
(图-3)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速度,但是,随着2007 年,由美国次贷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在加之2008 年,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在2008 年,GDP 增长创近7 年以来的新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变得日益重要,运输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全球的航运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变革,其重心正在向东亚,尤其是向中国转移,有利于扩大繁荣中国航运市场,也扩大船务代理企业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运输形势长期向好的格局还是没有改变。
图-1
图-2
图-3
3、经济腹地。
上海港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海与长江交汇处。
以上海港为中心,北起连云港、南至温州港,西溯南京港,已形成了规模大、功能全、辐射广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广义上看,上海港及其相邻港口的吸引范围广及整个长江流域及陇海、浙赣铁路沿线地区,这是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共有的腹地,对上海港来说,可谓第一层次的腹地。
从狭义上分,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四省是上海港及其相邻港口交叉的腹地,对上海港来说,可谓第二层次的腹地。
上海港第三层次的腹地,也是直接的腹地,就是上海市。
腹地处于我国南北的中部,横跨东、中、西部三个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地区。
腹地经济的主要特点:第一,加工能力大,但矿藏资源少。
这些省市的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钢铁、石化、电力和纺织工业等都较发达,无论是品种、质量或规模,都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
但矿藏资源少,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材料,大部分或全部要从区外或国外进口。
第二,沿江设厂,充分利用水运资源。
一大批大型骨干工厂,如上钢、宝钢等都位于或基本上位于沿海沿江,这对发展水运有利,水运将在上述三个地带滚动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腹地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五省一市的外贸出口金额都比上年增加。
图-4: 上海港经济腹地
(三)、社会环境因素分析(S )
1、经济长时期的稳定快速增长促进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也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
改革开放使上海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产生了对物流的巨大需求,上海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
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行业都有较快发展,参照深圳等地的大口径统计方法,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邮电、
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近年来物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
2、交通运输能力大为提高,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物流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入,形成了上海港、上海站、浦东虹桥国际机场等海陆空重要枢纽,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骨架的联结陆海空主枢纽的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市场物流网络逐步扩大,各种运输工具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很大提高,以5 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上海港口和航运的基础设施已广泛改善。
水水联运、水陆联运初成体系;上海是我国唯一拥有两个机场的城市,虹桥国际机场属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年吞吐能力2000万人次,货运仓库吞吐能力75万吨。
上海公路交通是联结各种交通方式的纽带,上海位于三条国道主干线和四条国道的交汇处,并通过境内的高速公路与周边省市公路及全国公路网相衔接。
铁路方面,上海是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与上海工业紧密配合,形成网络,与港区相连,构成水陆联运。
运输能力的提高, 为上海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化的物流市场,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脱颖而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换。
在物资流通方面。
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队伍, 并建立了流通网络。
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代化的零售方式,如超级市场、方便连锁店、仓储商店等近年来在上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并已渐成规模,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无疑会对物流产生新的需求,如及时配送的需要就日渐紧迫。
在生产领域, 随着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外国新的生产管理方式的引进、采用(如:JIT)要求高效的物流服务的出现。
4、国务院批准,自2005 年起每年的7 月11 日为中国“航海日”。
该纪念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航运事业的高度重视,有助于全社会认识航海及航运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2001 年,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把上海市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200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应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
设。
上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
货物吞吐量 5.82 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801 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二。
电子信息、成套设备、汽车、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六大重点行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1% ;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8% 。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政府的积极实践下,上海港也成为亚洲中最重要的运输港,成为众多船公司在亚洲首选的中转港,为上海成为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又迈进了一大步。
5、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带给上海物流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EXPO 2010作为世界性的大型博览会,将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五流”汇聚的局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网络化发展加之世博会举办将促使传统物流进入综合化、集约化、协同化和最优化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根据预测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参观总人次将达到7360万左右。
世博的举办将给上海物流业带来新的商机。
(四)、科学技术环境因素分析(T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让信息化惠及全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条码技术(BarCode) 、射频技术(RT) 、全球定位系统(GPS) 、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 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 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和自动分拣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大大改变了国际航运及国际船舶代理等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
EDI (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中文名称是电子数据交换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EDI 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减少了数据重复录入和差错率,实现了运输信息流转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有效地完成了相关单证的流转,提高了船代企业的服务质量,为委托方提供相应的信息需求。
EDI 技术在上海口岸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海关通关、进出口检验、外贸运输、税收征管、公用数据交换等诸多领域。
上海港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必须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与港口接轨、与国际接轨。
(五)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1、气象:
(1)风况:全年以东南偏东风为最多,东风及东南风次之,11月至次年2月多西北风,4~8月多东南风,6~10月会有台风及随风而来的暴雨。
上海受台风影响或袭击主要在7~9月。
8月受台风影响时,风力较强,9月台风常与南下的冷空气结合,以产生大暴雨。
年平均风速3.0米/秒,最大风速30.0米/秒。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110.9毫米,年最大为1659毫米,最小为771毫米。
历年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为129.1天;≥5.0毫米的日数为55.8天;≥10.0毫米的日数为34.4天;≥25.0毫米的日数为11.4天。
6、7月份为黄梅雨季,持续约1个月。
降雪的日子不多,雪量不大,有时终年无雪。
(3)雾况:年平均雾日35.7天,大多发生在11、12、1月,一般在上午10时消散,经日不散的大雾天极少出现。
(4)气温: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低3.7℃,7月最高,平均27.8℃。
极端最高气温达40.2℃,极端最低气温为-12.1℃,寒潮来时,夜间虽会有霜冻或结冰,但从未发生过港区水域冰冻情况。
冰况:属全年不冻港。
2、水文:
(1)潮汐:无论长江口和黄埔江均属正规半日潮型。
黄浦江自吴淞口至淀山湖长113千米,均受潮汐影响,涨潮时从吴淞口向黄浦江里涌进81.5千米,退潮时流入长江。
农历每月初三和十八日左右为大潮,初十和二十五为小潮。
黄浦江各地水位特征数值不一,最高高潮位越往里越小。
(2)潮流:长江口外方具有回转性,顺时针旋转。
长江口南支南港在东经122度1分以东仍为顺时针回旋流,以西为往复流。
黄浦江内潮流顺河道往复。
通常黄浦江内水流平缓,仅在陆家嘴附近因河道过于弯曲,水流急时紊流。
水流流速随季节而变化,最大涨潮流速为3.5海里,最大落潮流速为2.9海里。
三、行业环境分析:
(一)、行业现状:
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航运业其增幅基本与全球经济保持同步,略高于全球GDP增幅,从1950-2006年的50多年中,全球GDP增长了8倍,而世界海运贸易量增长了13倍。
2007年年底,我国内地亿吨大港由2006年底的12个增至14个,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将在“十一五”建设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使沿海港口新增吞吐能力80%以上。
2008年国内港口行业面临的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在美国等发展国家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国内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以及控制高耗能等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都将使得港口增速放缓。
我国90%以上的外贸物流量要依靠港口实现,而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集装箱运输。
2007年我国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64亿吨和1.17亿标箱。
集装箱化率为18.28%。
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个港口集群。
港口行业竞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激烈的港际竞争和港口发展的集群化、大型深水化、集约化、物流综合化趋势方面。
2009年1至10月2010年1至3月港口名称吞吐量(千TEU)港口名称吞吐量(千TEU)
舟山港47616 舟山港15383
上海港40462 上海13490
天津港31611 天津港9302
广州港30558 广州港9092
青岛港26289 青岛港8479
大连港22631 大连港7569
秦皇岛港20401 秦皇岛港6392
深圳港15733 日照港5560
日照港15423 营口港5507
营口港15245 唐山港5260
图-5:09年至今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
(二)、行业存在的问题:
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很多港口的发展和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物流技术水平比较低,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系统化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港口物流的发展整体化、系统化程度不高,活动范围和规模普遍较小,辐射的范围比较狭窄。
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
另外,现阶段大部分港口的发展只是简单地追求吞吐量的数量增长,不太注重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有些港口码头虽然岸线长度、泊位个数、万吨级泊位数等港口码头基础设施比较充足,但对港口物流的贡献不大;有一些新建的码头硬件世界一流,能满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但是有关集装箱运输的研究,我国定性研究的比较多,定量研究的比较少,就算是有定量研究也限于对集装箱数量的对比,系统分析少。
3、我国港口在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软环境建设方面,我国港口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港口法律制度不健全,宏观管理缺乏力度;(2)市场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急需提高;(3)现在,我国大部分港口的服务内容和手段较为单一,竞争水平也较低;(4)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紧缺。
(三)、竞争对手分析:
上海港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港,是国家建设的大型国际化港口之一;天津港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国家目前正加快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力争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下一个“浦东”。
上海港依托黄浦江和太平洋,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天津港依托海河和渤海,同为河港和海港。
两港均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竞争激烈。
所以,我们选取天津港作为上海港的竞争对手加以分析。
1、天津港简介: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天津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末,公司共有码头泊位22个,码头岸线长度5965米,设计吞吐能力10974.7万吨,其中,集装箱泊位7个,集装箱泊位水深最深达-15.2米,可以停靠第六代全集装箱船舶;焦炭专业化泊位1个,是中国沿海港口中设计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天津港
唯一的焦炭专业化泊位,设计吞吐能力达到750万吨;煤炭专业化泊位4个,设计吞吐能力4300万吨;公司还拥有天津港第一个20万吨级金属矿石泊位,可接卸20万吨级散货船舶。
2006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12219万吨,其中,散杂货吞吐量914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89.8万TEU;船舶代理10044艘次,货运代理1666万吨。
截至2006年末,公司拥有总资产708,496.97万元,净资产430,858.13万元。
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965.68万元,利润总额80,053.66万元,净利润51,525.62万元,每股收益0.36元。
2、战略分析
(1)、天津港现有战略:
全面依托天津港优越的地理资源优势和广阔的腹地货源优势,充分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东疆保税港区开发建设的大好时机,坚持散货与集装箱并重的业务发展战略,坚持港口运营和资本运作共举的公司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的产业链价值,构建综合型现代港口物流基础平台,形成公司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
(2)、上海港现有战略:
上海港现有三大战略即: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国际化战略。
上港集团将依托上海市长三角和长江流域腹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航运变化的趋势,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内外港口投资建设,并通过港口资源整合、老港区功能转换和港口市场开发,逐步形成以码头和集装箱经营为主体,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跨地区、跨国经营格局。
3、港口吞吐量分析:
上海港近三年的港口吞吐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天津港则位居全国第三。
2007-2009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分别为5.6、5.82、5.9亿吨,天津港分别为
3、3.5
4、3.8亿吨。
两港口均为逐年递增,但天津港的增幅略高于上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