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态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态度案例
案例一:你会接受命令去伤害一个无辜的人吗?
耶鲁大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征集自愿者做了如下实验:将自愿者分为教师和学生角色,真正的被试是扮演教师角色的自愿者。其过程是这样的:让假的受试者即学生坐在一张桌子前,双臂被绑起来,电极接到手腕上。他说,他希望电击不要太重,因为他有心脏病。然后,教师被带入邻近的房间,他可以在这里对学生说话,也可听到学生的声音,但看不到他。桌子上有一个闪亮的金属盒子,里面安装着电击发生器,上面陈列着三十多个开关,每个开关上标着电压数(15到450),另有“轻度电击”、“中度电击”等,在435上标着“危险:严重电击”,还有两个开关,上面简单地标着“XXX”。
教师这个角色,研究者说,是宣读一些成对的词(如蓝色、天;狗、猫)给学生听,然后考查他们的记忆力。先念一组词中的第一个词,然后念四个可能的答案,让他选择其中正确的一个。学生只要按动面前的按钮,教师桌上的灯泡就会亮起来。每当学生选择出错误的答案,老师就按动开关,给他一次电击,从最低的水平开始。每当学生再犯一次错误,老师就给他一个更高级别的电击。刚开始,进展的非常顺利。学生给出正确答案,也给出错误答案,老师在每个错误答案之后给学生轻微的电击,然后继续进行下去。但随着学生所犯错误的增多,电击程度也越来越高——当然,这些仪器都是摆设,实际上根本没有电流从中流进——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到75伏时,学生发出了可听见的呻吟声;到120伏时,他喊出声来,说电击已使他很痛苦了;到150伏时他喊出声来:“放我走吧,我不想试了……”每当教师想动摇时,站在旁边的研究者说:“继续下去”。当电压到达180时,学生喊叫起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到270时,学生嚎叫起来。教师再次犹豫不决,研究者说:要求你进行下去,这是绝对必须的。“超过330时,隔壁只有沉静与选择错误答案的解释一样——研究者说:你别无选择,必须进行下去。
令人万分惊讶的是,百分之六十三的教师当真继续进行下去,而且一直进行到底。然而他们并不是施虐狂,想从正在发生地痛苦中体会到快感(标准性格测试显示,在完全的服从受试者与那些中途即拒绝进行下去的人之间没有差别);相反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遵照研究者的命令进行下去时,自身却体着切肤的痛苦。
这个服从实验可说是揭示了许多正常人,例如二战中的德国军队频繁地按指令折磨和杀害数百万手无寸铁的平民,盲目服从权威的心理机制。
案例二:当预言落空时:认知失调理论
玛丽安·基切夫人是一位家庭主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声称接受到来自超级生物的信息,据她说这些超级生物是克拉利昂行星上的的守护者,她对媒介说,1954年12月21日,一场洪水将要到来,并将整个北半球淹没,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只除下少数经选择的人)都将归于死亡。太空飞船将于某时在某地降落,以解救信仰者,并把他们带到安全地带。但飞船既没有在特定的时间到来,也没有在后来几度更改的地方降落。12月21日最终过去了,也没有发生任何洪水。基切夫人又声称收到了来自外星人的旨意,由于信徒的良善和信徒创造的光亮,上帝已决定收回这场灾难,让世界重归安宁。
当预言落空之后,其中一些信徒,特别是一直心存怀疑和不太确信者,根本无法承受自己信仰所托的预言的失败——宣布退出。而一些坚定的信徒——甚至辞掉了工作,变卖家产——更加坚定不移地信仰由基切夫人传达出来的真理,以此消弥信仰与令人失望的现实之间的冲突。
当预言落空后,这些信徒体会到了认知失调,为了调整心理的失调,本身抱有怀疑心的信徒通过改变态度和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失调,而那些坚信的信徒反而通过更加信任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失调。
案例三:得寸进尺,登门槛的技术
在加利福尼亚的帕罗阿尔多市,一个大学生挨家挨户按门铃,自我介绍是“安全行使公民活动”的代表,并提出一个荒谬的要求:允许其在该家前院的草坪里放置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心驾驶”的字样(该要求之所以荒唐,是因为从其所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漂亮的大房子被一块写得极差的巨大标志牌遮挡的不伦不类)。当然,大多数的居民没有同意。但有些人却同意了。为什么,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请求。两周前,另一位学生自称是“交通安全居委会”的志愿者。请求在他们院中矗立一块三平方英寸的标志牌,上面整齐地写着“安全驾驶”,他们已答应下来这一无害的要求,没有被先前这一要求软化的居民中,只有百分之十七的人允许树立牌子。而先前同意在院中矗立三平方英寸确标志牌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五十五表示赞同。
这是一种说服理论中的“登门槛”技术,这是基于一致性原则:一旦我们答应了较小的一个请求后,我们有可能答应随后的较大的请求。如果我们拒绝,意味着与前面的行为发生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