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学习资料(ppt 134页)_1288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一)产地
产地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 这是由于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 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 成份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 渐形成了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 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 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如 吉林的人参,辽宁的细辛,云南的三七 。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二)采集 1.植物药 (1) 全草: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2)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 (3) 花及花粉: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4) 果实及种子:在成熟时采摘。 (5) 根及根茎: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6) 树皮及根皮:在春夏之间采剥。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 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药(如蛇胆 ,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 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 (如西洋参)。
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 的范畴。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 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 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 向性。
2.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 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四)归经
•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 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 经。 •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 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 药。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 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 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一般包括: • 四气五味 • 升降浮沉 • 归经 • 毒性
三、中药性能
(一)四气
•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 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 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 性或寒性。 •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 性或温性。 •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谓之平性药。
另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则 “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 升,即上升提举; • 降,即下达降逆; • 浮,即向外发散; • 沉,即向内收敛。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升降浮沉
• 凡升浮的药物,都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解表、 散寒等作用;凡沉降的药物,都主下行而向内, 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2.动物药
(1) 夏秋季捕捉: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 等。 (2) 秋季采集:桑螵蛸、露蜂房。 (3) 夏末秋初: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
3.矿物药
全年皆可采挖。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三)干燥
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烘干、 石灰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及微波 干燥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四)贮存 • 贮存不当,就会发生虫蛀、霉烂、 变色、走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 • 通常采用的贮存方法有:干燥、 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薰 杀。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增强药效 3.改变药物性能 4.利于贮存 5.便于服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1.晒干法 主要适用于肉质类药材。 2.阴干法 主要适用于芳香性花类、叶类及草类 药材。 3.烘干法 主要适用于阴雨天急需干燥或一些特 殊要求的药材。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4.石灰干燥法 主要适用于易变质的药材。
5.远红外线干燥及微波干燥技术的优点 干燥速度快,脱水率高,加热均匀且能杀 灭微生物。
➢ 药物的升降沉浮的特性,与药物的气味、质地轻 重有关。 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一类中药,大多数能 升,比如麻黄、桂枝;味属苦咸;性属寒凉一类 的药物,大多数沉降,比如牡蛎、大黄。花、叶 及质量轻的中药,大多能升浮,比如辛夷、升麻; 果实种子及质量重的中药,大都能沉降,如枳实、 熟地、磁石。
三、中药性能
中药基础知识学习资料(ppt 134页)
中药知 识
•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 •第二节中药的应用 •第三节中药的用法用量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返回目录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 中药的概念、来源 ■ 中药的炮制 ■ 中药的性能 ■ 中药的配伍 ■ 中药的用药禁忌 ■ 中药的煎服方法
一、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统医药学 的称呼,是与西医相对而言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中药的炮制
(二)炮制方法 1.修治法:主要包括纯净、粉碎和切制三道工 序。 2.水制法:用水或其它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 为水制法。 3.火制法:用火对药物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 法。 4.水火共制法:本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 5.其他制法:主要有制霜、发酵、发芽、药拌 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五)中药毒性 1.毒性分级
(1) 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 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 毒”。如草乌、川乌、马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2) 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 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 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等。
(3) 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 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 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二)五味
1.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 散、行气、行血作用。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 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
3.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 敛、固涩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4.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 泄、燥湿等作用。
5.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 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