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社会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活着。忍受

——张艺谋《活着》初看《活着》,以富贵一生的经历描述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变化,勾起了我对往昔中国社会的回忆,见证了老一辈人的生活的悲酸离合。

这部影片描述了在最动荡、变化最快的历史时期,小人物在命运、历史面前毫无选择权利的斗争与无奈。带有讽刺的意味。一个普通人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种种苦难和心酸悲剧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该电影的历史时间划分非常明显,每一段落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四十年代的国军蒋匪政府到五十年代的共产党执政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到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国家政治的变动对整个国家整个国民的影响都从富贵一家的生活周围环境变化变动中展示出来了。影片将富贵这个个人代表与时代的悲惨较量展示出来,这也就展示了社会变动下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可以说,该影片反应了一个社会。它取材一个普通家庭代表来展示整个社会的变迁——变迁原因、变迁过程、变迁结果。而渗入到细节,富贵的人生境遇是在点点滴滴地深刻地折射社会的各方面变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少有变动、人的价值观念的变换、社会制度的变化。这些种种变迁迹象都或多或少地引领着影响着社会变迁,影片选择了中国这个大背景,通观全片就知国家的政治政策状况才是最根本最本质的社会变迁根源。

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串联起整个电影的皮影戏——皮影戏,在电影《活着》中突破其道具身份而成为了一种人生意象。皮影在电影的开头,剧中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富贵参军时为军队表演皮影戏,大炼钢铁时为工人表演皮影戏)以及剧尾都有出现。通过这一意象,增强了影片大时代小人物的情感氛围,供人把玩戏说的皮影作为了一个被命运把玩而颠沛流离的象征,也成为了富贵一家以及芸芸众生的象征。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到后来他败了家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时候,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那箱子还在,只是变成了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装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则“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这就涉及到了富贵两次回答孙子问题的一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在狂热的年代里,共同的想法是:“鸡长大了就变成鸭,鸭长大了就变成羊,羊长大了就变成牛,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人们的情感被同一化,个人的感情总是被太多的东西限制。而后来当孙子问他似曾相识的问题时,他回答的是“等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答案,社会的变迁给人们的思想生活带来的是巨大的改变,结尾的回答也

暗示了一种告别激情岁月的理想回归踏实生活的情感。

富贵的命运是掌控在时代的潮流里的,他一生的经历无可奈何的被社会所安排,而他只是在顽强的活着。作为一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必然深深地打上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烙印。40年代的中国才刚刚赶走侵略者,爆发了内战。是我国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了一个佃户,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可知;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动乱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了下来。

影片中徐富贵从地主大少爷,嗜赌成性,把家财全部输给龙二,气死父亲,媳妇家珍带着年幼的女儿凤霞回了娘家。从最初的纸醉金迷到后来衍生出对死亡的苦笑。紧接着母亲无钱医病一命呜呼。他命运的转折从此开始。后来他又经历了军队,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了下来,并因此得到了一个后来得以安心生活的“成分”。社会的变化让他们一家这只小扁舟在大时代里艰难的存活。再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富贵的命运还是一如既往的充满了曲折。他们经历了1950的镇反运动土改运动,亲眼看见龙二被枪杀。经历了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阶段,过上了一阵暂时的安生生活。经历了1966年的文革。可以说他们的一生正是中国社会探索前进的反映。富贵经历的大起大落的生活却依然坚持的活着,忍受着生命不断给他的重击,无奈中也显示了他人性中积极的一面。我认为也许影片所想表现的不是一部社会编年史,也与民族精神毫无关系,它只是在诉说我们一个道理:活下去,不管命运赋予你什么,不管你是否可以选择,都要活下去,并好好活着。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场面都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深深的影响了我。

富贵一双子女的死亡,都是跟国家当时的政策息息相关的。先是儿子有庆好几天没有睡觉了,却仍然要被逼迫到学校里面去参加大炼钢铁,结果当有庆睡在墙下的时候,意外地被区长春生的车撞倒墙压死。在有庆的坟前,家珍反复地说着:如果不让有庆去学校,也不会出事了。而大女儿凤霞的死,是因为文革中医院的权威全部被送进了牛棚,好不容易从牛棚中请来一老医生吧,却因为几天没有吃东西了,那医生一口气吃了七个富贵买来的馒头,继而又喝了富贵倒的水后晕倒在地,无法对产后大出血的凤霞进行救治。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一张鲜活的脸慢慢变白直至死去。此后每次在坟前,富贵总会抱怨自己:不该给那老医生买那么多馒头,还给他喝水,不然凤霞也不会就这么没了。看似夫妻二人都在责怪自己的过失,使得子女意外死去。细细回味,寻其根源,无非就是全民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害死了他的子女。

而整部影片我认为凤霞的命运也是及其悲惨的,她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只能默默忍受承担这一切,最后还因为产后大出血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只能说这是命运,无法改变的命运。年幼见证祖上家业被父亲败光,父亲的觉醒、改头换面,再次的跟随妈妈从虽不锦衣玉食但也丰衣足食的姥爷家回到破败不堪的父亲的栖息地。这时候的凤霞大概还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憧憬着将来慢慢会变美好的生活。也许是福贵的罪过,却要女儿来承受弟弟为凤霞复仇的举动,被她看在眼里,爸爸在那个不得不诚惶诚恐的年代对弟弟的迁怒,被她疼在心里,可她就是没法吐出一个字,屋内家庭的纠纷方休,凤霞默默地端着一个大碟走进来,先一碗面给母亲,第二碗也是最大的一碗给父亲,然后一碗,还没有,先从旁拿了一支小凳,有庆乖乖地坐正,第三碗面就在他的小手里了,凤霞怜爱地摸摸弟弟的头,最后捧起了剩下的一碗面。她需要这样忍辱负重,在外受着别人的欺凌,在家又须调节不合的气氛,还要暗中付出本应接受爱的心灵。

在那个社会,每个人都是在默默地承受,社会在前进,但是是经历了无数曲折的探索阶段。而在那个社会的人们则成了时代的附属品。影片中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这部影片之所以取名为《活着》,也是一种对人生“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强调,虽然社会在不停的改写一个人的命运但是,最为一个人本身,在不断的经历着社会,不断适应着社会,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情。

社会变迁,有倒退的变迁,也有进步的变迁,当然,变迁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动荡的政治与稳定政治内部的畸变,都有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但也同样可以造就一些人,造就那些善于改变自己、坚定信念、积极乐观生活的智者。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活着”是一种乐观态度,富贵便秉承了这种态度——最终,他活下来。

最后,用原著余华的一句话结尾“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