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阮元题联题款端砚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阮元题联题款端砚赏析

摘要:清代阮元书刻双联及款识的端砚,是古代案几造型、前后两面浮雕双夔龙戏珠纹饰的端溪子石砚。它的材质罕见、纹饰古朴、造型优美、整体设计巧妙,双联及题款的内容丰富、书刻得别具一格,不仅为文房艺术百花园增添了光彩,也为客观研究及评价阮元的政治态度、处世观念和学术思想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阮元;题联;题款;端砚

中图分类号:J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03)01-0028-03

阮元堪称清代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他仕宦一生,学习一生,著述一生,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五十余年。面对他亲手书刻双联和题款、古代案几造型、前后两面浮雕双夔龙戏珠纹饰的端溪子石砚台进行赏析,这的确让人喜出望外。

其一,砚是在文房四宝中最为讲究、最具工艺美术特点,最受文人重视并留有文人风格的器物。端砚被称为四大名砚之首。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其《砚谱》中指出:“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石精也。”看这方砚台的选材,正是古今难得一见的端溪水下沉积岩类变质大板岩中的子石。其长度达23厘米,宽度达14厘米,高度也达7厘米,可谓子石中的大材。再看砚台的质地极为坚实细腻紫色发黑带青,砚堂表面呈现微尘青花及青花结等端石非常名贵的石品花纹,温润如玉并泛有磷光。并且贮水不耗、亲墨异常、磨墨无声、发墨迅速、墨汁细腻、书写流畅、不伤笔毫。墨汁在砚中久贮不涸,上浮光泽,书于纸上鲜艳夺目。

其二,这方砚台前后两面浮雕的是罕见的双夔龙戏珠纹饰,其古朴高雅之气势先声夺人,引人注目,令人浮想联翩,激发人的才思更加敏捷、创作热情进空前高涨,禁不住摩拳擦掌,挥毫泼墨,大显身手。

其三,这方砚台的造型极为少见。其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案几造型,生动不失稳重、沉静不失优美。由于它的赏心悦目,又拉近了与人的距离,具有亲和的

魅力。

其四,看这方砚台的堂池与砚堂扁方倭角相映照,与砚台的浮雕及造型协调统一,其暗喻八卦及阴阳变换,玄妙诱惑意图明显。可以说构思巧妙,别开生面。其五,这方砚台的题联题款乃空前绝后。砚堂右侧刻有上联:“交友应学人长",左侧刻有下联:“处世当克己短",砚堂上面有横批:“一品清廉",此联用隶书篆刻。而落款“乾隆五十四年秋阮元"及外侧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的是行书。阮元擅长隶书,用隶书写的这副楹联的形式与内容同这方砚台极其完美的协调统一,如锦上添花,不仅给当时年轻气盛、风华正茂的阮元以座右铭的信念,也给今天观看者真善美的体验。“以联言志”的阮元为落款不得不将砚台两侧案几翘头磨窄一些,扩展出书写的地方,为了掩饰砚台两侧翘头等部分宽窄不一致,更为了抒发其自身的感悟,才有了第二副对联。阮元的这一处理,使该砚风采倍增,功德圆满。

其六,综合观察这方砚台的选材、纹饰、造型、构思及阮元题款题联所做的艺术处理痕迹,该砚始做年代可推至宋代。特别是其案几造型与宋代盛行的“抄手砚"极为相似,它便于挪移,既轻且稳,不仅造型古朴大方,而且实用美观。尤其是其文人风采与宋人格调相吻合。

其七,这方砚台上书刻着被尊为对联宗师阮元的这两副对联,过去没有面世,目前还无人知晓。它们作为阮元其后60余年的座右铭,影响及规范了阮元的一生,今天也可以说它们能够印证阮元的一生。阮元一生克己复礼、趋利避害、提倡学术、追求真善美、造福于民众的原动力或许就是来源于此。

其八,这方砚台一眼见真,没有仿造及假冒伪劣的迹象,没有造假的参照物,持有人没有牟取暴利的欲望,我们发现前该砚台的真正价值还没有人知根知底。

下面,从阮元一生的主要经历来进一步赏析这方珍贵的砚台: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池庵主,晚号颐性老人,祖籍江苏仪征,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阮元祖父阮玉堂,武进士出身,官至参将,军事余暇读书立说,著有《湖珠草堂集》、《琢庵词》、《箭谱》和《阵法》等书。阮元父亲阮承信,国学生,幼读书,文武双全。对阮元教育更是有方,教阮元从小学骑射,讲授“成败治乱,战阵谋略”,令阮元梳理文义及立志向学,进而学业精深,能文能武。阮元母亲林氏出身仕宦之家,“通诗书,明古今大义"。从阮元5岁起,即教他识字读书,还教他白居易诗,使他8岁就能作诗。阮元由于幼年家境贫寒,无力买书,多借人家的书读,面对书店老板以买书为题作副对联的要求,阮元出口成对:“难付千金,诸子百家仍躺架;饱览万卷,一目十行已藏胸",被老板称为“神童",并送给他一部《易经》。也许就是这部《易经》使阮元日后特别喜爱具有意喻八卦及阴阳变换的上述砚台。

阮元6岁(乾隆35年)到私塾就学,9岁(乾隆38年)投师秀才乔椿龄,13岁(乾隆42年)去应县试中第一名,17岁(乾隆46年)奉母之命从师进士李道南学习。乔椿龄和李道南两位“独立特行之儒"给阮元影响极大,使阮元切身体会到这是一件“幸事”,并从中受益很多。乾隆49年,20岁的阮元中秀才;乾隆51年,22岁的阮元成举人;乾隆54年,25岁的阮元中进士。就是这一年秋,阮元在上述砚台上题联题款的。“交友应学人长,处世当克己短"使得阮元以人长补己短,从各方面提升素养,适应社会环境,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世事洞明“有"学问,人情练达“出"文章,进而连中三元,一帆风顺。后来,阮元对这个理念还另有表述,即:“精神到处文章在,学问深时意气平"。它也可以旁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出自阮元之手。这样,意气风发的阮元就以他的优异学识和对社会与

人生的深刻领会,平步青云,走上了宦官道路。

乾隆54年,阮元中进士后即充庶吉士,次年散馆,取中一等第一,任翰林院编修。乾隆56年,大考翰詹,阮元又是一等第一,很得乾隆赏识,乾隆召见后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任为少詹事、南书房行走,同年晋为正詹事。乾隆58年,阮元出任山东学政。60年改为浙江学政,任满回京,先后官兵部、礼部、户部侍郎,经筵讲官。嘉庆4年,充会试副主考,之后出任浙江、河南、江西巡抚等职。嘉庆14年,因包庇同年进士刘凤浩之罪夺职回京,任编修、国史馆总纂。嘉庆17年,出为漕运总督,21年晋湖广总督,次年改两广总督,任至道光6年,其间有时兼任粤抚、粤海关监督。离两广改任云贵总督,道光13年充会试总裁,15年调进京城、任体仁阁大学士,管兵部事。道光18年秋,75岁的阮元以老病请准回籍,晋加太子太保,支食半俸。26年晋加太傅,支食全俸。29年病逝,享年86岁。谕赐祭葬,予谥文达。《清史稿》364卷有传。阮元为官恪守砚石所书“一品清廉"的承诺,善察民情,尽力为民解忧,是封建社会高官中少有的清官,百姓有口皆碑。至今,学术界及他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人们对他仍赞赏有佳。

阮元不仅早发达、致高位、享大年,还在长期疆吏生涯中,坚持提倡学术、研究学问,在经史、小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他曾在杭州创“诂经精舍"、在广州创“学海堂",培养了大批的学术人才,影响了几代人,为学术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参与修《石渠宝笈·二编》、《钦定全唐文》等书籍。他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他编撰《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4卷,有《研经室集》、《秋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浙江金石志》等著作。他组织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