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应力与应变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省略求和记号Σ ,可以引入如下的求和约定:在算式的某一项中, 如果有某个角标重复出现,就表示要对该角标自1 到n 的所有元素求和。
根据这一约定,上式可简记为:
上述重复出现的角标叫哑标,而在用角标表示的算式中有不重复出现的 角标,称为自由标。自由标不包含求和的意思,但可以表示该等式代表 的个数。在一个等式中,要分清哑标和自由标。
主平面的法线方向称为应力主方向或应力主 轴。
图11-5 中的三个主平面互相正交,设斜微分 面ABC 是待求的主平面,面上的切应力为0, 正应力即为全应力,σ = s 。于是,主应力在 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图11-5 主平面上的应力
左式整理得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上式是一齐次线性方程组,l, m,n 为未知数,其解为应力主轴方向。 此方程组的一组解为l = m = n =切应力
与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一样,切应力也随斜微分面的方位而改变。使切 应力数值达到极大值的平面称为主切应力平面,其上所作用的切应力称 为主切应力。经分析,在主轴空间中,垂直一个主平面而与另两个主平 面交角为45° 的平面就是主切应力平面,如图11-7 所示。该面上的主切 应力为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4、应力张量 设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在xi(i=x,y,z),坐标系中的九
个应力分量为σij(i,j=x,y,z),当xi坐标系转换到另一坐标系xk(k=x’,y’,z’), 其应力分量为σkr(k,r= x’,y’,z’), σij与σkr之间的关系符合数学上张量之定 σ σ 义,即存在线性变换关系式,即有: kr= ijlkilrj(i,j=x,y,z; k,r= x’,y’,z’)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2、张量的基本概念 有些简单的物理量,只需要一个标量就可以表 示,如距离、时间、温度等。有些物理量是空间矢量,如位移、速 度和力等,需要用空间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来表示。更有一些复杂 的物理量,如应力状态、应变状态,需要用空间坐标系中的三个矢 量,即9 个分量才能完整地表示,这就需要引入张量的概念。 张量是矢量的推广,可定义为由若干个当坐标系改变时满足转换关 系的所有分量的集合。广义地说,绝对标量就是零阶张量,其分量 数目为 ;矢量就是一阶张量,有 个分量;应力状态、应变 状态是二阶张量,有 个分量。
这个物理量被定义为张量,可用矩阵表示
Pij 所带的下标数目是2 个,称为二阶张
量。张量是满足一定的坐标转换关系的 分量所组成的集合,它的重要特征是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分量之间可 以用一定的线性关系来换算。上式为二阶张量的判别式。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3、张量的基本性质 张量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性质: 1) 张量不变量 张量的分量一定可以组成某些函数f (Pij ) ,这些函数值与 坐标轴无关,它不随坐标而改变,这样的函数,叫做张量不变量。二阶 张量存在三个独立的不变量。 2) 张量可以叠加和分解 几个同阶张量各对应的分量之和或差定义为另一 个同阶张量。两个相同的张量之差定义为零张量。 3) 张量可分为对称张量、非对称张量、反对称张量 若张量具有性质Pij= Pji,就叫对称张量;若张量具有性质Pij=−Pji,且当i=j 时对应的分量为0, 则叫反对称张量;如果张量Pij≠Pji,就叫非对称张量。任意非对称张量可 以分解为一个对称张量和一个反对称张量。 4) 二阶对称张量存在三个主轴和三个主值 如果以主轴为坐标轴,则两个 下角标不同的分量均为零,只留下两个下角标相同的三个分量,叫作主 值。
图11-2 直角坐标 系中单元体的应 力分量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分量有正、负号,确定方法为:当单元体的外法线指向坐标轴正向的 微分面叫做正面,反之为负面。在正面上指向坐标轴正向的应力分量取正 号,指向相反方向的取负号。负面上的应力分量则相反。按此规定,正应 力分量以拉为正,以压为负。 由于单元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故绕单元体各轴的合力矩等于零,由此导 出切应力互等定理: 实际上,一点的应力状态中的9 个应力分量只有6个是互相独立的,它们组
整理得:
用角标符号简记为 显然,全应力
图11-3任意斜切微分面上的应力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σ 为全应力S 在法线N 方向的投影,它等于S x , S y, S z在
N 方向上的投影之和,即:
斜切微分面上的切应力为:
所以,已知过一点的三个正交微分面上9 个应力分量,可以求出过该点任 意方向微分面上的应力,也就是说,这9 个应力分量可以全面表示该点应 力状况,亦即可以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 如果质点处于受力物体的边界上,则斜切微分面ABC 即为变形体的外表面, 其上的表面力(外力)T 沿三坐标轴的分量为Tx 、Ty 、Tz ,其值为
表11-1 新旧坐标 系间的方向余弦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设有某物理量P,它关于xi(i = 1,2,3) 的空间坐标系存在9 个分量Pij (i, j = 1, 2,3) 。若将xi 空间坐标系的坐标轴绕原点O 旋转一个角度,则得 到新的空间坐标系xk (k = 1',2',3') , 如图11-1 所示。新坐标系xk 的坐 标轴关于原坐标系xi 的方向余弦可记为lki 或llj (k, l = 1',2', 3';i, j = 1,2,3)。由于cos(xk , xi ) = cos(xi, xk ) ,所以 lki = lik,llj = ljl。 物理量P 在新坐标系xk 的九个分量为Pkl (k,l = 1',2',3') 。若这个物理 量P 在坐标系xi 中的9 个分量Pij 与坐标系xk 中的九个分量Pkl 之间存 在下列线性变换关系:
即l, m, n 不能同时为零,必须寻求非零解。为了求得非零解,只有满
足齐次线性方程组式的系数组成的行列式等于零的条件,即
展开行列式,整理后得 令
上式可写成
即应力状态特征方程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2、应力张量不变量 对于一个确定的应力状态,主应力只有一组值, 即主应力具有单值性。由此,上式中的系数J1、J2、J3 也应是单值的, 而不随坐标系而变。由此得出重要结论:尽管应力张量的各分量随坐 标而变,但组成的函数值是不变的,所以将J1、J2、J3 称为应力张量 第一、第二、第三不变量。 如果取三个主方向为坐标轴,并用1、2、3 代替x, y, z,这时应力张量 可写为
因此,表示点应力状态的九个应力分量构成一个二阶张量,称为应力张
量,可用张量符号σij表示,即
每一分量称为应力张量之分量。 根据张量的基本性质,应力张量可以叠加和分解、存在三个主轴(主方向) 和三个主值(主应力)以及三个独立的应力张量不变量。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1、主应力 由上节分析可知,如果表示一点 的应力状态的九个应力分量为已知,则过该 点的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都将随 法线N 的方向余弦l,m, n 而改变。特殊情况 下,斜微分面上的全应力S 和正应力σ 重合, 而切应力τ= 0 。这种切应力为零的微分面称 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叫做主应力。
第一节 应力空间
一 应力的概念
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体内各质点就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内力。单位面 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图11-1a 在F 面上围绕Q 点取一很小的面积ΔF ,该小面积上内力的合力为ΔP , 则定义
为截面F 上Q 点的全应力。全应力S 是一个矢量,可以分解成两个分量,垂直于 截面的正应力σ和平行于截面的切应力τ。显然有
成对称的应力张量σij
若过一点的三个互相垂直的微分面上的九个应力分量已知,则借助静力平 衡条件,该点任意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可以确定。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如图11-3 所示,设过Q 点任一斜切面的法线N 与三个坐标轴的方向余弦 为l,m,n,l=cos(N,x); m=cos(N,y); n=cos(N,z)。 若斜微分面ABC 的面 积为dF,微分面OBC(x 面)、OCA(y 面)、OAB(z面)的微分面积分别为 dFx、dFy、dFz,则各微分面之间的关系为: dFx=ldF;dFy= mdF; dFz=ndF 又设斜微分面ABC 上的全应力为S, 它在三坐标轴方向上的分量为Sx 、 Sy 、Sz,由静力平衡条件ΣPx = 0 ,得:
一个切面的应力不足以全面表示该点的应力情况。 为了全面表示一点的应力情况,下面引入点的应 力状态的概念。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设在直角坐标系Oxyz 中有一承受任意力系的变形体,过变形体内任意点Q 切取 一六面体作为单元体,其棱边分别平行于三坐标轴。在互相垂直的微分面上的全 应力都可以按坐标轴方向分解成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切应力分量,这样,在三个互 相垂直的微分面上就有三个正应力分量和六个切应力分量,共计9 个应力分量,
图11-1 面力、 内力和应力
一 应力的概念
若将截取的下半部分放入空间坐标系Oxyz 中,并 使截面F 的法线方向N 平行于y 轴(图11-1 b), 则全应力S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称为应力分量,
σ τ τ 它们是 y、 yx、 yz 。
在变形体内各点的应力情况一般是不同的。对于
任一点而言,过Q 点可以作无限多的切面,在不 同方向的切面上,Q 点的应力是不同的。仅用某
在主轴坐标系中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为
因此,应力张量的三个不变量为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3、应力椭球面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4、主应力图 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用作用在单元体上的主应力 来描述,只用主应力的个数及符号来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的简图称为主 应力图。其表示出主应力的个数及正负号,并不表明作用应力的大小。 主应力图共有9种(图11-6),其中三向应力状态的四种,两向应力状态的 三种,单向应力状态的两种。 在两向和三向主应力图中,各向主应力符号相同时,称为同号主应力图, 符号不同时称为异号主应力图,根据主应力图,可定性比较某一种材料 采用不同的塑性成形工序加工时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差异。
简记为
上式称为应力边界条件。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1 角标符号和求和约定 成组的符号和数组用一个带下角标的符号表示, 这种符号叫角标符号。用角标符号表示物理量在坐标系中的分量,可以 使冗长繁杂的公式在形式上变得简洁明了。如直角坐标系的三根轴x、y、 z,可写成x1、x2、x3,用角标符号简记为xi (i=1,2,3);空间直线的方向 余弦l、m、n 可写成lx 、ly、lz,简记为li (i=x、y、z)。如果一个坐标系 带有m 个角标,每个角标取n 个值,则该角标符号代表着 个元素,例 如σij (i,j = x,y,z) 就包含有9 个元素,即9 个应力分量。 在运算中,常遇到n 个数组各元素乘积求和的形式,例如:
σ σ σ τ τ τ τ τ τ 它们是 xx, yy, zz, xy, yx, yz, zy, zx, xz。它们可以完整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
态,如图11-2 所示。
按应力分量的符号规定,两个下角标相同的正应力分量,例如σxx 表示x 面上平 行于x 轴的正应力分量,可简写为σx ;两个下角标不同的是切应力分量,例如 τxy 表示x 面上平行于y 轴的切应力分量。将9 个应力分量写成矩阵的形式为:
第十一章 应力与应 变理论
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其成形的一 种加工方法。作用于金属的外力可分为两类: 1 作用在金属表面上的力,称为面力或者接触力,它可以是 集中力,一般情况下是分布力。 面力可以分为作用力、反作用力和摩擦力。作用力是由塑 性加工设备提供的,用于使金属坯料发生塑性变形。反作 用力是工具反作用于金属坯料的力。一般情况下,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互相平行,并组成平衡力系。摩擦力是金属在 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时,在金属与工具的接触面上产 生阻止金属流动的力。该力的存在往往引起变形力的增加, 对金属的塑性成形往往是有害的。 2 作用在金属物体每个质点上的力,称为体积力。体积力是 与变形力内各质点的质量成正比的力,如重力、磁力和惯 性力等。
根据这一约定,上式可简记为:
上述重复出现的角标叫哑标,而在用角标表示的算式中有不重复出现的 角标,称为自由标。自由标不包含求和的意思,但可以表示该等式代表 的个数。在一个等式中,要分清哑标和自由标。
主平面的法线方向称为应力主方向或应力主 轴。
图11-5 中的三个主平面互相正交,设斜微分 面ABC 是待求的主平面,面上的切应力为0, 正应力即为全应力,σ = s 。于是,主应力在 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图11-5 主平面上的应力
左式整理得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上式是一齐次线性方程组,l, m,n 为未知数,其解为应力主轴方向。 此方程组的一组解为l = m = n =切应力
与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一样,切应力也随斜微分面的方位而改变。使切 应力数值达到极大值的平面称为主切应力平面,其上所作用的切应力称 为主切应力。经分析,在主轴空间中,垂直一个主平面而与另两个主平 面交角为45° 的平面就是主切应力平面,如图11-7 所示。该面上的主切 应力为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4、应力张量 设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在xi(i=x,y,z),坐标系中的九
个应力分量为σij(i,j=x,y,z),当xi坐标系转换到另一坐标系xk(k=x’,y’,z’), 其应力分量为σkr(k,r= x’,y’,z’), σij与σkr之间的关系符合数学上张量之定 σ σ 义,即存在线性变换关系式,即有: kr= ijlkilrj(i,j=x,y,z; k,r= x’,y’,z’)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2、张量的基本概念 有些简单的物理量,只需要一个标量就可以表 示,如距离、时间、温度等。有些物理量是空间矢量,如位移、速 度和力等,需要用空间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来表示。更有一些复杂 的物理量,如应力状态、应变状态,需要用空间坐标系中的三个矢 量,即9 个分量才能完整地表示,这就需要引入张量的概念。 张量是矢量的推广,可定义为由若干个当坐标系改变时满足转换关 系的所有分量的集合。广义地说,绝对标量就是零阶张量,其分量 数目为 ;矢量就是一阶张量,有 个分量;应力状态、应变 状态是二阶张量,有 个分量。
这个物理量被定义为张量,可用矩阵表示
Pij 所带的下标数目是2 个,称为二阶张
量。张量是满足一定的坐标转换关系的 分量所组成的集合,它的重要特征是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分量之间可 以用一定的线性关系来换算。上式为二阶张量的判别式。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3、张量的基本性质 张量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性质: 1) 张量不变量 张量的分量一定可以组成某些函数f (Pij ) ,这些函数值与 坐标轴无关,它不随坐标而改变,这样的函数,叫做张量不变量。二阶 张量存在三个独立的不变量。 2) 张量可以叠加和分解 几个同阶张量各对应的分量之和或差定义为另一 个同阶张量。两个相同的张量之差定义为零张量。 3) 张量可分为对称张量、非对称张量、反对称张量 若张量具有性质Pij= Pji,就叫对称张量;若张量具有性质Pij=−Pji,且当i=j 时对应的分量为0, 则叫反对称张量;如果张量Pij≠Pji,就叫非对称张量。任意非对称张量可 以分解为一个对称张量和一个反对称张量。 4) 二阶对称张量存在三个主轴和三个主值 如果以主轴为坐标轴,则两个 下角标不同的分量均为零,只留下两个下角标相同的三个分量,叫作主 值。
图11-2 直角坐标 系中单元体的应 力分量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分量有正、负号,确定方法为:当单元体的外法线指向坐标轴正向的 微分面叫做正面,反之为负面。在正面上指向坐标轴正向的应力分量取正 号,指向相反方向的取负号。负面上的应力分量则相反。按此规定,正应 力分量以拉为正,以压为负。 由于单元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故绕单元体各轴的合力矩等于零,由此导 出切应力互等定理: 实际上,一点的应力状态中的9 个应力分量只有6个是互相独立的,它们组
整理得:
用角标符号简记为 显然,全应力
图11-3任意斜切微分面上的应力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σ 为全应力S 在法线N 方向的投影,它等于S x , S y, S z在
N 方向上的投影之和,即:
斜切微分面上的切应力为:
所以,已知过一点的三个正交微分面上9 个应力分量,可以求出过该点任 意方向微分面上的应力,也就是说,这9 个应力分量可以全面表示该点应 力状况,亦即可以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 如果质点处于受力物体的边界上,则斜切微分面ABC 即为变形体的外表面, 其上的表面力(外力)T 沿三坐标轴的分量为Tx 、Ty 、Tz ,其值为
表11-1 新旧坐标 系间的方向余弦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设有某物理量P,它关于xi(i = 1,2,3) 的空间坐标系存在9 个分量Pij (i, j = 1, 2,3) 。若将xi 空间坐标系的坐标轴绕原点O 旋转一个角度,则得 到新的空间坐标系xk (k = 1',2',3') , 如图11-1 所示。新坐标系xk 的坐 标轴关于原坐标系xi 的方向余弦可记为lki 或llj (k, l = 1',2', 3';i, j = 1,2,3)。由于cos(xk , xi ) = cos(xi, xk ) ,所以 lki = lik,llj = ljl。 物理量P 在新坐标系xk 的九个分量为Pkl (k,l = 1',2',3') 。若这个物理 量P 在坐标系xi 中的9 个分量Pij 与坐标系xk 中的九个分量Pkl 之间存 在下列线性变换关系:
即l, m, n 不能同时为零,必须寻求非零解。为了求得非零解,只有满
足齐次线性方程组式的系数组成的行列式等于零的条件,即
展开行列式,整理后得 令
上式可写成
即应力状态特征方程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2、应力张量不变量 对于一个确定的应力状态,主应力只有一组值, 即主应力具有单值性。由此,上式中的系数J1、J2、J3 也应是单值的, 而不随坐标系而变。由此得出重要结论:尽管应力张量的各分量随坐 标而变,但组成的函数值是不变的,所以将J1、J2、J3 称为应力张量 第一、第二、第三不变量。 如果取三个主方向为坐标轴,并用1、2、3 代替x, y, z,这时应力张量 可写为
因此,表示点应力状态的九个应力分量构成一个二阶张量,称为应力张
量,可用张量符号σij表示,即
每一分量称为应力张量之分量。 根据张量的基本性质,应力张量可以叠加和分解、存在三个主轴(主方向) 和三个主值(主应力)以及三个独立的应力张量不变量。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1、主应力 由上节分析可知,如果表示一点 的应力状态的九个应力分量为已知,则过该 点的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都将随 法线N 的方向余弦l,m, n 而改变。特殊情况 下,斜微分面上的全应力S 和正应力σ 重合, 而切应力τ= 0 。这种切应力为零的微分面称 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叫做主应力。
第一节 应力空间
一 应力的概念
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体内各质点就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内力。单位面 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图11-1a 在F 面上围绕Q 点取一很小的面积ΔF ,该小面积上内力的合力为ΔP , 则定义
为截面F 上Q 点的全应力。全应力S 是一个矢量,可以分解成两个分量,垂直于 截面的正应力σ和平行于截面的切应力τ。显然有
成对称的应力张量σij
若过一点的三个互相垂直的微分面上的九个应力分量已知,则借助静力平 衡条件,该点任意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可以确定。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如图11-3 所示,设过Q 点任一斜切面的法线N 与三个坐标轴的方向余弦 为l,m,n,l=cos(N,x); m=cos(N,y); n=cos(N,z)。 若斜微分面ABC 的面 积为dF,微分面OBC(x 面)、OCA(y 面)、OAB(z面)的微分面积分别为 dFx、dFy、dFz,则各微分面之间的关系为: dFx=ldF;dFy= mdF; dFz=ndF 又设斜微分面ABC 上的全应力为S, 它在三坐标轴方向上的分量为Sx 、 Sy 、Sz,由静力平衡条件ΣPx = 0 ,得:
一个切面的应力不足以全面表示该点的应力情况。 为了全面表示一点的应力情况,下面引入点的应 力状态的概念。
二、直角坐标系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设在直角坐标系Oxyz 中有一承受任意力系的变形体,过变形体内任意点Q 切取 一六面体作为单元体,其棱边分别平行于三坐标轴。在互相垂直的微分面上的全 应力都可以按坐标轴方向分解成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切应力分量,这样,在三个互 相垂直的微分面上就有三个正应力分量和六个切应力分量,共计9 个应力分量,
图11-1 面力、 内力和应力
一 应力的概念
若将截取的下半部分放入空间坐标系Oxyz 中,并 使截面F 的法线方向N 平行于y 轴(图11-1 b), 则全应力S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称为应力分量,
σ τ τ 它们是 y、 yx、 yz 。
在变形体内各点的应力情况一般是不同的。对于
任一点而言,过Q 点可以作无限多的切面,在不 同方向的切面上,Q 点的应力是不同的。仅用某
在主轴坐标系中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为
因此,应力张量的三个不变量为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3、应力椭球面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4、主应力图 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用作用在单元体上的主应力 来描述,只用主应力的个数及符号来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的简图称为主 应力图。其表示出主应力的个数及正负号,并不表明作用应力的大小。 主应力图共有9种(图11-6),其中三向应力状态的四种,两向应力状态的 三种,单向应力状态的两种。 在两向和三向主应力图中,各向主应力符号相同时,称为同号主应力图, 符号不同时称为异号主应力图,根据主应力图,可定性比较某一种材料 采用不同的塑性成形工序加工时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差异。
简记为
上式称为应力边界条件。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1 角标符号和求和约定 成组的符号和数组用一个带下角标的符号表示, 这种符号叫角标符号。用角标符号表示物理量在坐标系中的分量,可以 使冗长繁杂的公式在形式上变得简洁明了。如直角坐标系的三根轴x、y、 z,可写成x1、x2、x3,用角标符号简记为xi (i=1,2,3);空间直线的方向 余弦l、m、n 可写成lx 、ly、lz,简记为li (i=x、y、z)。如果一个坐标系 带有m 个角标,每个角标取n 个值,则该角标符号代表着 个元素,例 如σij (i,j = x,y,z) 就包含有9 个元素,即9 个应力分量。 在运算中,常遇到n 个数组各元素乘积求和的形式,例如:
σ σ σ τ τ τ τ τ τ 它们是 xx, yy, zz, xy, yx, yz, zy, zx, xz。它们可以完整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
态,如图11-2 所示。
按应力分量的符号规定,两个下角标相同的正应力分量,例如σxx 表示x 面上平 行于x 轴的正应力分量,可简写为σx ;两个下角标不同的是切应力分量,例如 τxy 表示x 面上平行于y 轴的切应力分量。将9 个应力分量写成矩阵的形式为:
第十一章 应力与应 变理论
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其成形的一 种加工方法。作用于金属的外力可分为两类: 1 作用在金属表面上的力,称为面力或者接触力,它可以是 集中力,一般情况下是分布力。 面力可以分为作用力、反作用力和摩擦力。作用力是由塑 性加工设备提供的,用于使金属坯料发生塑性变形。反作 用力是工具反作用于金属坯料的力。一般情况下,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互相平行,并组成平衡力系。摩擦力是金属在 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时,在金属与工具的接触面上产 生阻止金属流动的力。该力的存在往往引起变形力的增加, 对金属的塑性成形往往是有害的。 2 作用在金属物体每个质点上的力,称为体积力。体积力是 与变形力内各质点的质量成正比的力,如重力、磁力和惯 性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