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2
x y 2 a 0 2
x y x y 2
x y
2
) x
2
2
例题1: 已知:单元体各侧面应力 x=60MPa,
求: (1) = - 450斜截面上的应力,(2)主应力和主平面
dA
y
x y
2
sin 2 xy cos2
y
yx
应力圆
y
1 R 2
x
y
2
4 2 xy
x
yx xy x
y
R c
x y
2
2
x
xy
x´
dA
yx
y´
y
x y 1 2 2 2
40
x y
2 0.431MPa
sin( 80 ) xy cos(80 )
C
C
C
例题3:已知梁上的M、Q,试用单元体表示截面上1、2、
3、4点的应力状态。
1
2 0
2
1点 2点
1 2 0 3
3Q = 2A
M x Wz
2 xy
x y
2 20.6 0.69 60 0
17.2
x y
2 (
6.4MPa
2 34.4
max(min)
x
17.20
x y
2
) xy
2
2
x
66.4MPa
60 0 60 0 2 ( ) 20.6 2 2 2 66.4(6.4) MPa
x y 2 a 0 2
x y x y 2
x y
2
) x
2
2
例题1: 已知:单元体各侧面应力 x=60MPa,
求: (1) = - 450斜截面上的应力,(2)主应力和主平面
dA
y
x y
2
sin 2 xy cos2
y
yx
应力圆
y
1 R 2
x
y
2
4 2 xy
x
yx xy x
y
R c
x y
2
2
x
xy
x´
dA
yx
y´
y
x y 1 2 2 2
40
x y
2 0.431MPa
sin( 80 ) xy cos(80 )
C
C
C
例题3:已知梁上的M、Q,试用单元体表示截面上1、2、
3、4点的应力状态。
1
2 0
2
1点 2点
1 2 0 3
3Q = 2A
M x Wz
2 xy
x y
2 20.6 0.69 60 0
17.2
x y
2 (
6.4MPa
2 34.4
max(min)
x
17.20
x y
2
) xy
2
2
x
66.4MPa
60 0 60 0 2 ( ) 20.6 2 2 2 66.4(6.4) MPa
工程力学c材料力学部分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力的极值,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力的极值,为了找 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受力构件内一点处所有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一点的 受力构件内一点处所有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一点的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时, 应力状态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时,往往围绕该点取一个无限小 的正六面体—单元体来研究。 单元体来研究 的正六面体 单元体来研究。
σ2
σ2
σ1
σ1
σ
σ
σ3
三向应力状态
双向应力状态
单向应力状态 简单应力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 主应力符号按代数值的大小规定: 主应力符号按代数值的大小规定:
σ1 ≥ σ 2 ≥ σ 3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解析法 §7−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解析法
图(a)所示平面应力单元体常用平面图形(b)来表示。现欲求 )所示平面应力单元体常用平面图形( )来表示。现欲求 垂直于平面xy的任意斜截面 上的应力 垂直于平面 的任意斜截面ef上的应力。 的任意斜截面 上的应力。
二、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σα =
σ x +σ y
2
+
σ x −σ y
2
cos 2α − τ x sin 2α
τα =
令
σ x −σ y
2
sin 2α + τ x cos 2α
dσ α =0 dα
σ x −σ y
2
sin 2α +τ x cos2α = 0
可见在 τ α
=0
材料力学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7–5 广义虎克定律
y
一、单拉下旳应力--应变关系
x
x
E
y
E
x
ij 0 (i,j x,y,z)
二、纯剪旳应力--应变关系
z
E
x
z
y
xy
xy
G
i 0 (i x,y,z)
z
yz zx 0
x
x
xy
x
三、复杂状态下旳应力 --- 应变关系
y
y
x
y x
z
xy
z
x
依叠加原理,得:
x
1
(MPa)
解法2—解析法:分析——建立坐标系如图
45 25 3
95
60°
i j
x
2
y
(
x
2
y
)2
2 xy
y
1
25 3 y 45MPa
° 5
0
Ox
6095MPa 6025 3MPa
yx 25 3MPa xy
x ?
x
y
2
sin 2
xy cos 2
25 3 x 45 sin 120o 25 3 cos120o
y
z
z
y
证明: 单元体平衡 M z 0
xy x
x
( xydydz)dx( yxdzdx)dy0
xy yx
五、取单元体: 例1 画出下图中旳A、B、C点旳已知单元体。
F
A
y
F x
x
A
B
C z
x B x
zx
xz
F
Mex
yx
C
xy
FP
材料力学第七章 应力状态
主平面的方位:
tan
2a0
2 xy x
y
主应力与主平面的对应关系: max 与切应力的交点同象限
例题:一点处的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已知 x 60MPa, xy 30MPa, y 40MPa, a 30。
试求(1)a 斜面上的应力; (2)主应力、主平面; (3)绘出主应力单元体。
x y cos 2a
2
x sin 2a
x
a
x y sin 2a
2
x cos 2a
300
10 30 2
10 30 cos 60020sin 600
2
2.32 MPa
300
10 30 sin 600 2
20cos 600
1.33 MPa
a
20 MPa
c
30 MPa
b
n1
y xy
a x
解:(1)a 斜面上的应力
y xy
a
x
2
y
x
2
y
cos 2a
xy
sin 2a
60 40 60 40 cos(60 ) 30sin(60 )
2
2
a x 9.02MPa
a
x
y
2
sin
2a
xy
cos
2a
60 40 sin(60 ) 30cos(60 ) 2
58.3MPa
2
1.33 MPa
300 600 x y 40 MPa
在二向应力状态下,任意两个垂直面上,其σ的和为一常数。
在二向应力状态下,任意两个垂直面上,其σ 的和为
一常数。
证明: a
x y
材料力学-应力分析、强度理论
点的研究常采用分析单元体的方法
Down Up
σy y
空间一般应力状态
y
σy
A
σx x
τxy
平面一般应力状态
τyz
τxz
σx
τxy
x
z σz
7
Down Up
主平面:若单元体上某个平面上的切应力为零,
则该平面称为主平面。
而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主单元体:所有面均为主平面的单元体。
σ3 σ2
σ1 σ2
例如:拉(压)杆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状态
P
P
k
σ
k
P
FN =σA
σ= FN/A
10
分析薄壁圆筒受内压时的应力状态
σ’’ m n
n
σ’
k σ’ p
Dp
p
σ’’ l
πD
2
m
(D
)
n
4
pD
4
n
2
plD (2l
)
dq
Oq
p
D
t
pD
2
直径平面
pD
2
1
3 p 0 11
例7.2 圆球形薄壁容器,壁厚为δ,内径为D,
切应力2个下标的意义:
第1个下标表示切应力所 τyx
< 0 σy
在的面;
σx
第2个下标表示切应力实际 沿那个坐标轴的方向。
x
τxy > 0
18
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若图示单元体上的应力
y
σx、 σy 、τxy
ττyxxy
均为已知,
则由平衡方程可求得 σx 斜角为α的斜截面上
第七章 应力状态、应变分析和强度理论
§7-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二、 正应力极值
1 1 ( x y ) ( x y ) cos 2 xy sin 2 2 2 d ( x y ) sin 2 2 xy cos 2 d
设α=α0 时,上式值为零,即
2
1 0, 2 0, 3 0
1 0, 2 0, 3 0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3、三向(空间)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均不等于零
2 1
3 1
3 2
1 0, 2 0, 3 0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仅在微体四侧面作用应力,且 应力作用线均平行于微体的不 受力表面-平面应力状态
1
1
1
1
3
3
1 0, 2 0, 3 0
1 0, 2 0, 3 0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2、二向(平面)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中有两个不等于零
3 2 3 2
3
2
1
3
1
1
1
1 0, 2 0, 3 0
Ft 0
dA ( x dAcos )cos ( x dAcos )sin ( y dAsin )sin ( y dAsin )cos 0
§7-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一、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已知: x , y , x , y , dA 求: ,
sin 2 xy cos 2
2 xy 2 ( 50) tan 2 0 1 x y 40 60 2 0 45 135
y =60 MPa xy = -50MPa =-30°
应力应变分析与强度理论
ax in
m
ax
2
m in
极值切应力等于极值正应力差的一半。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三、极值切应力和主平面夹角
注意到 则 所以
tan
2 0
2 xy x
y
tan
21
x 2 xy
y
tan
20
第7章 应力应变分析与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7.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7.4 三向应力状态简介 §7.5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变分析 §7.6 广义胡克定律 §7.7 强度理论概述 §7.8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7.9 莫尔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7.2.3 极值切应力及其作用面 一、极值切应力方位角
d 0 d
( x y ) cos 2 2 xy sin 2 0
得
tan
21
x 2 xy
y
二、最大、最小切应力
m m
ax in
x
2
y
2
2 xy
m m
主应力通常用1、 2 和 3 表示,它们的顺序按代 数值大小排列,即 1 2 3 。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7.1.4 应力状态的分类 1. 单向应力状态 (简单应力状态 ) 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等于零 2. 二向应力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 ) 有两个应力不等于零 3. 三向应力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 ) 三个主应力都不等于零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y
2
2 xy
tan 2a0
2 xy x
y
max
1
2
3
主应力符号与规定: 1 2 3 (按代数值)
§7-3 空间应力状态
与任一截面相对应 的点,或位于应力 圆上,或位于由应 力圆所构成的阴影 区域内
max 1 min 3
max
1
3
2
最大切应力位于与 1 及 3 均成45的截面上
针转为正,顺时针转为负。
tg 2a 0
2 x x
y
在主值区间,2a0有两个解,与此对应的a0也有两个解,其中落
在剪应力箭头所指象限内的解为真解,另一解舍掉。
三、应力圆
由解析法知,任意斜截面的应力为
a
x y
2
a x
x
y
2
y cos2a
2
sin 2a x c
x s os2a
in
2a
广义胡克定律
1、基本变形时的胡克定律
1)轴向拉压胡克定律
x E x
横向变形
y
x
x
E
2)纯剪切胡克定律
G
y
x x
2、三向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叠加法
2
2
1
1
3
3
1
1
E
2
E
3
E
1
1 E
1
2
3
同理
2
1 E
2
3
1
广义胡克定律
3
1 E
3
1
2
7-5, 7-6
§7-4 材料的破坏形式
⒈ 上述公式中各项均为代数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写清已 知条件。
材料力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研究应力状态的目的:找出一点处沿不同方向应力的变化
规律,确定出最大应力,从而全面考虑构件破坏的原因,建 立适当的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
3、一点的应力状态的描述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可对一个 包围该点的微小正六面体——单 元体进行分析
在单元体各面上标上应力 各边边长 dx , dy , dz
——应力单元体
三、几个对应关系
点面对应——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标值对应着单元体某一截面
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y
σy
n
τ
H (σα ,τα )
τ yxHτ xy来自αxσx
(σy ,Dτyx)
2α A (σx ,τxy)
c
σ
σx +σ y
2
转向对应——半径旋转方向与截面法线的旋转方向一致; 二倍角对应——半径转过的角度是截面法线旋转角度的两倍。
α =α0
=
−2⎢⎡σ x
⎣
−σ y
2
sin 2α0
+τ xy
cos
2α
0
⎤ ⎥
⎦
=0
=
−2τ α 0
τα0 = 0
tg
2α 0
=
− 2τ xy σx −σ y
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主平面,分别为
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主平面的方位
(α0 ; α0′ = α0 ± 900 )
主应力的大小
材料力学
四、在应力圆上标出极值应力
τ
τ max
x
R
O σ min
2α12α0A(σx ,τxy)
c
σ
σ
max
(σy ,τyx) D
规律,确定出最大应力,从而全面考虑构件破坏的原因,建 立适当的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
3、一点的应力状态的描述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可对一个 包围该点的微小正六面体——单 元体进行分析
在单元体各面上标上应力 各边边长 dx , dy , dz
——应力单元体
三、几个对应关系
点面对应——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标值对应着单元体某一截面
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y
σy
n
τ
H (σα ,τα )
τ yxHτ xy来自αxσx
(σy ,Dτyx)
2α A (σx ,τxy)
c
σ
σx +σ y
2
转向对应——半径旋转方向与截面法线的旋转方向一致; 二倍角对应——半径转过的角度是截面法线旋转角度的两倍。
α =α0
=
−2⎢⎡σ x
⎣
−σ y
2
sin 2α0
+τ xy
cos
2α
0
⎤ ⎥
⎦
=0
=
−2τ α 0
τα0 = 0
tg
2α 0
=
− 2τ xy σx −σ y
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主平面,分别为
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主平面的方位
(α0 ; α0′ = α0 ± 900 )
主应力的大小
材料力学
四、在应力圆上标出极值应力
τ
τ max
x
R
O σ min
2α12α0A(σx ,τxy)
c
σ
σ
max
(σy ,τyx) D
第七章 应力与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
2 x
29.8MPa 3.72 MPa
(单位 MPa)
1 29.28MPa, 2 3.72MPa, 3 0
1 29.28MPa < 30MPa
某结构上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中σ= 116.7MPa,τ=46.3MPa。材料为钢,许用应力[σ]= 160MPa。试校核此结构是否安全。
3)强度理论:
材料的破坏与上述因素有关(某一方面),在长期的实践 中,对材料失效的原因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形成各种不 同的判断准则,统称为强度理论(关于构件失效的假说) 4)意义: 找出失效原因 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强度理论
用简单的试验模拟
四、介绍四种强度理论
1、关于断裂失效的强度理论 ------适用于脆性材料 1)最大拉应力理论 十七世纪(1638年)由伽利略提出来的关于强度判断 的理论,亦称第一强度理论 认为: 材料失效的原因是由于材料内部的最大拉应力引 起的,无论应力状态如何,只要拉应力达到某一 限值,材料断裂。 模拟: 用简单的试验模拟,如单向拉伸。
2 50MPa
max 1 3
2
3 50MPa
65MPa
例2 已知如图所示过一点两个平
面上的应力。试求:
(1)该点的主应力及主平面;
(2)两平面的夹角。
1.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相当表达式分 为 、 、 、 。 2.当矩形截面钢拉伸试样的轴向拉力F = 20 kN时,
三向拉应力, 1 2 3>0且相差不大时,发生脆 性破坏,尽管材料可能是塑性的。选择第一、二强度 理论。 三向压应力, 1 2 3<0 且相差不大时,发生 塑性破坏,尽管材料可能是脆性的。选择第三、四强 度理论。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第七章)
4 主应力及应力状态的分类
主应力和主平面
切应力全为零时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主应力所在的平面称为主平面;
主平面的外法线方向称为主方向。
主应力用1 , 2 , 3 表示 (1 2 3 ) 。
应力状态分类
单向应力状态
11
应力状态分类
单向应力状态 二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
三向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
D点
由 y 40, yx 60
D'点
画出应力圆
52
圆心坐标
OC x y 80 (40)
2
2
20
半径
R
x
2
y
2
2 xy
80 (40) 2
(60)2
84.85 85
2
53
圆心坐标 OC 20
半径
R 85
1 OA1 OC R
E
105 MPa
3 OC R
65 MPa
D (x ,xy)
x y
2
R 1 2
x y
2
4
2 xy
38
3 应力圆上的点与单元体面上的应力的对应关系 (1) 点面对应
应力圆上某一点 的坐标值对应着 单元体某一方向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39
(1) 点面对应
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 标 值对应着单元体某 一方向面上的正应力 和切应力。
D点对应的面与E点 对应的面的关系
主应力。
从半径CD转到CA1 的角度即为从x轴转
到主平面的角度的
两倍。
44
主应力 即为A1, B1处的正应力。
max min
x
y
2
x
2
应力和应变分析和强度理论
机械设计
01
02
03
零件强度校核
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可 以校核机械零件的强度, 确保零件在正常工作载荷 下不会发生破坏。
优化装配设计
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可 以优化机械装配设计,减 少装配误差和应力集中, 提高装配质量和可靠性。
振动和噪声控制
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可 以预测和控制机械系统的 振动和噪声,提高机械系 统的性能和舒适性。
总结词
最大拉应力理论
详细描述
该理论认为最大拉应力是导致材料破坏的主要因素,当最大 拉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材料发生断裂。
第二强度理论
总结词
最大伸长应变理论
详细描述
该理论认为最大伸长应变是导致材料 破坏的主要因素,当最大伸长应变达 到材料的极限抗拉应变时,材料发生 断裂。
第三强度理论
总结词
03
应力和应变的应用
结构分析
结构稳定性
01
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预测结构在不
同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模式。
结构优化设计
02
通过对应力和应变的精确计算,可以优化结构设计,降低结构
重量,提高结构效率。
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03
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可以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为结构的维
护和更换提供依据。
能量法
总结词
能量法是一种基于能量守恒和变分原理 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问题转化为能 量泛函的极值问题,并采用变分法或有 限元法进行求解。
VS
详细描述
在应力和应变分析中,能量法可以用于求 解各种力学问题,如弹性力学、塑性力学 等。通过构造合适的能量泛函和约束条件 ,能量法能够提供精确和高效的数值解。 同时,能量法还可以用于优化设计、稳定 性分析和控制等领域。
材料力学-07-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
§7-2 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解析法 平面应力状态 解析法: 解析法
1.斜截面上的应力 1.斜截面上的应力
y
σx
a
τ yx
τ xy
σx α
τa
n
τ xy
σa
dA
x
σy
n
τ yx
σy
t
t
∑F = 0
∑F =0
13
§7-2 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解析法 平面应力状态 解析法: 解析法
tan 2α0 = − 2τ xy
σ x −σ y
由上式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由上式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分别 为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为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所以,最大和最小正应力分别为: 所以,最大和最小正应力分别为:
σmax = σ x +σ y
2 1 + 2 − 1 2
单元体
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 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是包围被研究点的 ——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 无限小的几何体。 常用的是正六面体。 无限小的几何体。 常用的是正六面体。 单元体的性质—— 平行面上,应力均布; 单元体的性质——1) 平行面上,应力均布; —— 2) 平行面上,应力相等。 平行面上,应力相等。
2 2
σy
τ xy
α
60 − 40 60 + 40 = + cos(−60o ) + 30 sin(−60o ) 2 2
σx
= 9.02 MPa
τα =
σ x −σ y
2 60 + 40 = sin(−60o ) − 30 cos(−60o ) 2
材料力学第七章应力应变分析
x
y
2
x
2
y
cos 2
xy sin 2
x
y
2
sin 2
xy cos 2
1、最大正应力的方位
令
d d
2[
x
y sin 2
2
xy cos 2 ] 0
tg 2 0
2 xy x
y
0 0
90
0 和 0+90°确定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一个是最大正应 力所在的平面,另一个是最小正应力所在的平面.
的方位.
m
m a
A
l
解: 把从A点处截取的单元体放大如图
x 70, y 0, xy 50
A
tan 20
2 xy x y
2 50 1.429
1
3
(70) 0
0
A
x
0
27.5 62.5
3
1
因为 x < y ,所以 0= 27.5° 与 min 对应
max min
x
2
y
(
x
2
y )2
三、应力状态的分类
1、空间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均不等于零
2、平面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中有两个不等于零
3、单向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 1 、2 、3 中只有一个不等于零
2 3
2
1
1
1
1
1
3 2
2
1
例题 1 画出如图所示梁S截面的应力状态单元体.
F
5
S平面
4
3
l/2
2
l/2 1
任意一对平行平面上的应力相等
第七章: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s
2 2
s
2 3
2 s1s 2
s 3s 2
s1s 3 )
1 t 2 0 (t )2 2 0 0 t (t ))
2E
s1
1 t 2
E
G
E
21
)
§7–6 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强度理论:是关于“材料发生强度破坏或失效”的假设
材料的破坏形式: ⑴ 脆性断裂 如铸铁在拉伸和扭转时的突然断裂 ⑵ 塑性屈服 如低碳钢在拉伸和扭转时明显的塑性变形
sx
t 绕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
y
txy
逆时针为正。
Ox
图1
s
sx
y
sy
ttxy
Ox 图2
设:斜截面面积为dA,由分离体平衡得:
Fn 0
n s dA (t xydAcos )sin (s xdAcos ) cos t (t yxdAsin ) cos (s ydAsin )sin 0
容器表面用电阻应变片测得环向应变 t =350×10-6,若已知容器平均 直径D=500 mm,壁厚=10 mm,容器材料的 E=210GPa,=0.25
试求:1.导出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正应力表达式; 2.计算容器所受的内压力。
s1 sm
p p
p
x
l
图a
D
y
xp
AO
B
解:容器的环向和纵向应力表达式 1、轴向应力:(longitudinal stress) 用横截面将容器截开,受力如图b所示,根据平衡方程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7–1 概述 §7–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主应力 §7–3 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
§7–4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 -- 应变关系 ——(广义虎克定律)
材料力学第七章_3_+应变能密度和强度理论
max
强度条件为:
1 3
2
S
2
1 3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
第 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 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发生塑性屈服破坏是由形状改变能密度 引起的:复杂应力状态下,当形状改变能密度vd 达到单向 拉伸时发生塑性屈服破坏的形状改变能密度vd,材料发生塑 性屈服破坏。 相关理论分析可得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形状改变能密度为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
第 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v1 v2
1 2 1 2 2G E
E G 2(1 )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
第 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11-5 强度理论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
1. 什么是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是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学说。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
第 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7-9 空间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
一、应变能密度的定义 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积蓄的应变能。
二、应变能密度的计算公式 1、单向应力状态下,物体内积蓄的应变能密度为
1 vε σε 2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
第 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强度条件为:
1 [( 1 2 ) 2 ( 2 3 ) 2 ( 3 1 ) 2 ] 2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
第 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三、强度理论的应用
1. 强度理论的统一形式:
r
r 称为相当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3 一点应力状态的描述 单元体
单元体的特点 单元体的边长 dx, dy, dz 均为无穷小量;
9
单元体的特点 单元体的边长 dx, dy, dz 均为无穷小量; 单元体的每一个面上,应力均匀分布; 单元体中相互平行的两个面上,应力相同。 4 主应力及应力状态的分类 主应力和主平面 切应力全为零时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τ max ⎫ ⎬=± τ min ⎭
1 ⎛ σ x −σ y ⎞ 2 ⎜ ⎟ + τ xy = ± (σ max − σ min ) ⎜ 2 ⎟ 2 ⎝ ⎠
2
切应力的极值称为主切应力 主切应力所在的平面称为主剪平面 主剪平面上的正应力
32
σα =
σ x +σ y σ x −σ y
2 + 2
cos 2α − τ xy sin 2α
切应力的方向
σx
拉为正
σx
σx
压为负
σx
22
切应力 使单元体顺时针方向转动 为正;反之为负。 截面的方向角
τ x'y'
τ xy
τ yx
y
n
α
由x正向逆时针转到截面的
x
外法线n的正向的α角为正; 反之为负。
23
∑F
方向角为α的截面上的应力 以单元体的一部分为研究 对象。 由平衡条件
n
∑F = 0
t
材 料 力 学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陶秋帆等
1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本章内容: 1 应力状态概述 2 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 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 解析法 4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 图解法 5 三向应力状态 6 位移与应变分量 7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8 广义胡克定律
2
36
σ max ⎫ 主应力 ⎬ = ±τ σ min ⎭
主方向 tan 2α0 = −
2τ xy
= −∞
σ x −σ y
α 0 = −45 ° 或
主应力排序 铸铁件破 坏现象
α 0 = −135 ° σ 3 = σ min = −τ
σ 1 = σ max = τ , σ 2 = 0,
37
例 5 (书例8.4) 已知: A点应力 σ = -70MPa, τ = 50MPa。 求:A点主应力和 主平面,及其它点 的应力状态。 解: A点单元体 取x轴向上为正
p
πD
2
13
求σ' 求σ''
P 4 = pD σ′ = = π Dt A 4t
p
πD
2
取研究对象 如图。
14
求σ'' 计算N力
∑Y = 0 π D 2 N = ∫ p ⋅ l d ϕ ⋅ sin ϕ 2
0
= plD
即:内压力在y方向的投 影等于内压乘以投影面 积。
plD N= 2
15
plD N= 2 N N 所以 σ ′′ = = A t ⋅l pD σ′ = , 4t
pD σ ′′ = 2t
可以看出:轴向应力 σ′ 是环向应力σ′′的一半。 对于薄壁圆筒,有:
D t≺ 20
σ ′ 5 p,
σ ′′ 10 p
所以,可以忽略内表面受到的内压p和外表面受 到的大气压强,近似作为二向应力状态处理。 17
2 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 滚珠轴承
18
19
例 3 (书例8.2) 已知:球形容器,t , D, p 。 求:容器壁内的应力。 解: 取研究对象如图。 与薄壁圆筒的情况类似,有:
4 2 πD ∑ Y = 0 σ ⋅ π Dt = P = p ⋅ 4 pD σ= 4t 所以:σ1 = σ 2 = σ , σ 3 ≈ 0
P = p⋅
πD
2
20
n
τ α d A − (τ xy d A cos α ) cos α − (σ x d A cos α ) sin α + (σ y d A sin α ) cos α + (τ yx d A sin α ) sin α = 0
25
∑F = 0
t
τ α d A − (τ xy d A cos α ) cos α − (σ x d A cos α ) sin α + (σ y d A sin α ) cos α + (τ yx d A sin α ) sin α = 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 解析法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 图解法 三向应力状态 位移与应变分量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广义胡克定律 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 强度理论概述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莫尔强度理论 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3
§7. 1 应力状态概述
35
Wt
取单元体ABCD 纯切应力状态
σ x = 0, σ y = 0, τ xy = τ
主应力
σ max ⎫ σ x + σ y ⎛ σ x −σ y ⎞ 2 ⎟ + τ xy = ±τ ± ⎜ ⎬= ⎜ 2 ⎟ σ min ⎭ 2 ⎠ ⎝ 2τ xy = −∞ 主方向 tan 2α0 = − σ x −σ y α 0 = −135 ° α 0 = −45 ° 或
1 问题的提出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 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铸铁的拉伸实验
问题:为什么低碳钢拉伸时会出现 45º 滑移线? 4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 低碳钢的扭转实验 铸铁的扭转实验
问题:为什么铸铁扭转时会沿 45º 螺旋面断开? 所以,不仅要研究横截面上的应力,而且也要研 5 究斜截面上的应力。
2 应力的三个重要概念 应力的点的概念
10
4 主应力及应力状态的分类 主应力和主平面 切应力全为零时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主应力所在的平面称为主平面; 主平面的外法线方向称为主方向。 主应力用σ1 , σ2 , σ3 表示 (σ1 ≥ σ2 ≥ σ3 ) 。 单向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分类
11
应力状态分类 单向应力状态
二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
=0 σ α d A + (τ xy d A cos α ) sin α − (σ x d A cos α ) cos α + (τ yx d A sin α ) cos α − (σ y d A sin α ) sin α = 0
24
∑F
∑F = 0
t
=0 σ α d A + (τ xy d A cos α ) sin α − (σ x d A cos α ) cos α + (τ yx d A sin α ) cos α − (σ y d A sin α ) sin α = 0
取极值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27
dσα =0 令: dα
tan 2α0 = −
2τ xy
可以看出:当 α=α0 时,τ α = 0
σ x −σ y
取极值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若 α0 满足上式,则 α0 +90º也满足上式,代入 公式可得:
σ max ⎫ σ x + σ y ⎛ σ x −σ y ⎞ 2 ⎟ + τ xy ± ⎜ ⎬= ⎜ 2 ⎟ σ min ⎭ 2 ⎝ ⎠
cos 2α − τ xy sin 2α
sin 2α + τ xy cos 2α
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
σ x −σ y dσα sin 2α + τ xy cos 2α ) = −2τ α = − 2( 2 dα 2τ xy dσα tan 2α0 = − =0 令: σ x −σ y dα 可以看出:当 α=α0 时,τ α = 0
2α 1 = 2α 0 ±
π
2
α1 = α 0 ±
π
4
34
即:主平面与主剪平面的夹角为45º。
例 4 (书例8.3) 已知: 圆轴受 扭转。 求:应力状态及 分析铸铁件受扭 时的破坏现象。 解: T 最大切应力 τ =
取单元体ABCD 纯切应力状态 σ x = 0, σ y = 0, τ xy = τ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τxy与 τyx 大小相等。
σα = τα =
σ x +σ y σ x −σ y
2 σ x −σ y 2 + 2
cos 2α − τ xy sin 2α
sin 2α + τ xy cos 2α
26
σα = τα =
σ x +σ y σ x −σ y
2 σ x −σ y 2 + 2
2
28
若 α0 满足上式,则 α0 +90º也满足上式,代入 公式可得:
σ max ⎫ σ x + σ y ⎛ σ x −σ y ⎞ 2 ⎟ + τ xy ± ⎜ ⎬= ⎜ 2 ⎟ σ min ⎭ 2 ⎝ ⎠
2
正应力的不变量
29
正应力的不变量 α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σα =
σ x +σ y σ x −σ y
公式可得:
τ max ⎫ ⎬=± τ min ⎭
⎛ σ x −σ y ⎞ 2 ⎜ ⎟ + τ xy ⎜ 2 ⎟ ⎝ ⎠
2
31
σ max ⎫ σ x + σ y ⎛ σ x −σ y ⎞ 2 ⎜ ⎟ + τ xy ± ⎜ ⎬= σ min ⎭ 2 2 ⎟ ⎝ ⎠
2
若 α1 满足上式,则 α1 +90º也满足上式,代入 公式可得:
tan 2α0 = −
2τ xy
σ x −σ y
,
σ x −σ y tan 2α1 = 2τ xy
将 α1 和 α1 +90º 代入公式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