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摘要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贯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

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其餐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无声

润物,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而关中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关中,尤其是西安,形成众多古胜,内外交流

相当频繁,这也带来了陕西餐饮的进步发展,本文将带你详细了解陕西关中的饮食

文化。

关键词关中饮食特点面食文化特色小吃

一、关中简介

关中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名称,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指的是东起潼关,西

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这一区域。关中饮食文化是三秦饮食文化的典型

代表。

关中盆地就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灌溉农业自古著名,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南北宽百余公里,东西长400余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是钙质黄土,兼之气候的作用,生长的小麦相对汉中小麦受土时间要

长些,故而原粮的出粉率高,而且筯道白晳、易揉易和。关中的饮用水多取自冲积

扇上的深井泉水,水质清冽纯净。先天的优势,为关中面粉能捏弄出种种好的吃法

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关中的饮食特点

(一)关中的面食文化

关中人和其他北方人一样,以面食为主。但是,饮食习惯却与外地人有很大不同,某些方面甚至有天壤之别。

首先是关中人对饮食的理解不同。关中老陕把吃面不叫“吃”,叫“咥(发die音)”。咥面、咥肉、咥泡馍。吃、品、尝,都是文人雅士的事。解决肚子

问题还是得靠“咥”。“咥”,不仅表达了关中老陕肠胃的需要,也表达了关中

老陕做事的态度。用餐也是在做事,非咥得肚滚腰圆,满头大汗,那才痛快。你

若让他细嚼慢咽,那是埋汰他,变着方子骂他老得不中用了。

要达到“咥”的效果,很不容易。不仅仅是靠碗大装得多,就能无所顾忌狼

吞虎咽咥得过瘾。关键要面做得香,人爱咥。要论哪种面香,这话可不好说。关

中的面条有五十多种做法:哨子面、起花面、烙面、一口香、biang biang面、

油泼扯面、蘸水面、搓条子、拨面、和烙面、过桥面、酸汤面、菠菜搓面、案摊

凉面、浆水面、大刀犁面、髯锅面、卤面、蒸面……,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很

难一一评定。但是,好面条都有统一的标准。老陕做人处事腰杆邦邦硬。咥面,

也首先追求筋道,吸进嘴里“有嚼头”。

要想让面条“有嚼头”,得把住两个关口。一是揉面关。二是下面关。关中

的面条花样多,但不外乎分为三类:擀、扯、挂。不管手擀面、还是扯面、挂面,都必须把好这两大工序关。

揉面工序分为三个工道。做工之讲究,充分表现了老陕做事的另一面特点:

细致、节省。首先是“和面”成型。面团硬软程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俗称为:“冬溜溜、夏牛头”。冬天干燥,面团吸附水分慢,所以和面要软一些,以擀面

时不沾擀杖为原则。天热就不一样了。和面时,要把和进面盆的水控制到滴答、

滴答的状态。和好的面,要硬得难擀动才行。道理很简单。天气热,大气中水分

就多,面粉吸附水分就快。如果揉软了,面条还没等下锅,就软塌了。

然后是“醒面”。醒面就是将面团用盆反扣盖在案板上,或是用潮抹布抱起来,自然放置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揉。目的是让面团的分子结构在自然条件下

重新组合,这有点像钢质零件热处理后的时效工序。

面醒好了,就开始揉面。揉面不但讲究搓揉时间长,而且要达到“三光”标准。即:面光、手光、盆光。案板上、手上、面盆里一尘不染。过去大户人家,

新媳妇进门的第一考场就设在案板上。如果揉好面后,案板、面盆、手上全是面

疙瘩,婆婆的老脸就吊下来了。

“下面”工序也是个关键。老陕下面,一定要等锅里的水沸腾后。面一下锅,不用翻搅,立即盖上锅盖,架大火烧。当水迅速沸腾把锅盖扑起时,再快速揭开

锅盖点入少许凉水。然后盖上锅盖,让沸水再次扑起,再点水。如此反复三到四次。就可熄火捞面。

经过这种方法做的面条,软硬程度里外一致,光滑筋道。实际上,盖上锅盖大火烧,是为了让面条承受更高温度,以便快熟;点凉水是为了刺激面条肌体,以增加硬度。相当于钢制零件的淬火功效。

(二)关中人的饮食

1.老碗会关中的农村有很多习俗,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凳子不坐蹲起来”就是一俗、一景,也是关中八大怪之一。蹲,安咱陕西方言说的更俗一点,就是圪蹴,就像秦腔戏一样老陕都知道。关中农村人爱圪蹴,爱圪蹴着“晒暖暖”,尤其爱圪

蹴着吃饭。

特别是早上,在村子巷口十字老槐树下圪蹴着一堆人吃饭,除非天气实在不好,一般天气时村里的男人们大都会端一个大粗瓷碗,圪蹴在老槐树下边吃边谝闲传,不知啥时起,也不知是谁,把这种吃饭谝闲传的场合称为“老碗会”。能来“老碗会”的一般饭菜水平都差不多,每人一老碗烧的稠糊糊的苞谷榛,有的在苞谷榛上盖一坨子浆水菜,手弯子夹两三个杠子馍或蒸馍,右手捉筷子,边走边吃。先来后到的人以最早圪蹴在此的人为准,自感与其关系近或者资格差不多的,就圪蹴在左右或对面,后来的人来了就补留下的空子,自动地围成一圈。

“老碗会”的主题永远是屋里的婆娘,上学的孩子,后头的猪娃,地里的庄稼,日月的辛劳,社会的趣事,当然打趣逗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吃着各自碗里的饭,看着人家碗里的,如果比别人的好,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神气活现,觉得娶了个好媳妇,饭比别人差的,自觉没了面子,吃了人家一筷子调了油泼辣子的好浆水菜或腌蒜薹,只有叹一口气。庄稼人心里想的最多的,永远是庄稼。风调雨顺了,饭场上喝个苞谷榛都有劲,吸溜的声音都跟唱歌一样。此情此景,活生生地显现了最有特色的关中谜语:“红杆子,挑白旗,呼噜呼噜进洞里。”

2.辣子是道菜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作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

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

在散文里写道:“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嚷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