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
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关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为起点,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为着力点,以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为落脚点。
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提高语文课程实施的效益,促进学生思维、语言与情感的整体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动的关系呢?下面,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细化目标,精准导学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目标不清晰,层级性不明显,导致可操作,可检测性不强。
以朗读目标为例:
第一学段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年12学期的区别仅仅只在于“学习用”“用”“能用”,而“正确、流利、有感情”根本没有具体要求。
这样的笼统、模糊的规定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都不明确,更不谈应该怎样去落实,也就出现了课堂上教师随意性极强,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或者低段提出高段学习的要求,高段学习目标过低等现象。
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就无法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性。
因此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课题实验中,我们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目标,把小学阶段放在整个教育阶段内,把课程目标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学期。
如各学段朗读目标为:
一上是“读正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
”
一下是“能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句读停顿适当,不读破句子。
”
二上是“阅读长句子时,能根据语义停顿,并能读出句号和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
二上是“能用普通话把简短的文章读流利,适当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如紧张、高兴等)。
”
……
这样,教师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
二、整合教材,策略导学
以往的教学多是单篇的教学。
单篇教学倾向于理解课文内容,走不出内容分析的套路。
课堂上,老师往往喜欢挑选出课文“精华”的句子、段落,与学生一起将它们分析得头头是道。
把一个原本好好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即以教师为中心,用教师的“教”挤掉了学生的“学”。
课堂缺失对文本整体感知的环节,一篇课文的学习由篇分割成段,甚至碎裂成词和句,这是违背阅读教学规律的。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把一个单元看作是一个整体,整体把握教材,处理教材;整体制定学习方案;整体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
把教材体裁、教材主题、教材结构;语文能力、语文特点、年段特点、学习方式,编织成一张“关注内容”“关注能力”和“关注习惯”的网。
这既是一张知识的网,又是一张能力的网,语文教师和学生就舞在网中央。
以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难忘的岁月》为例:
本单元以“难忘的岁月”为话题安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三篇精读课文和《小英雄雨来》《紫桑葚》两篇略读课文。
五篇课文中的作者或主人公,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前赴后继。
他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可亲可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清晰地留在人
们的记忆里,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
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单元训练重点以及五篇课文表达上的共同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
以自主学习为主,整体感知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模块二:理解内容。
了解每篇课文各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模块三:领悟表达。
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模块四:口语交际、写作。
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印象深刻的影视片段。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寻找英雄的足迹》
第三部分:整本书教学——《第三军团》
从这个方案中不难看出,在“教科书教学“中,我们一改当下偏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模式,加强预习、自学,并注重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
(如用“预习单”“单元结构单”“小组预习汇报单”辅助进行自学和小组学习)。
中高年级重视“领悟表达”模块,抓住几篇文章的共同特点——细节描写,体会作用,品读欣赏。
在口语交际、写作环节模块“抓住细节描写”进行练笔。
在“实践活动”模块通过谈英雄、讲英雄、追英雄加深学生对英雄的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整本书教学”模块,进行“难忘的岁月”主题拓展。
整个方案以“难忘的岁月”为专题,以“细节描写训练”为主线,充分体现了自学在先、先学后教、读写结合、策略导向的学习方法。
三、重在建构,助力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评价教师的一堂课,并不是看教师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教的不仅是内容,更主要的是结构,是知识形成的结构,是学习过程的结构,是学
生学习习惯的建构。
这种结构化的设计与实施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吻合,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1.预习,完美体现主导与主体
预习可以更好的磨合教学中的教与学。
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每个单元都设计有预习单,预习单一般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1)阅读
①自读单元导语。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是围绕()主题来写的。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需要学习的表达方式是()。
设计说明:自读单元导语,在导语中获得收获,这是把握单元学习目标了解单元内容最近的渠道。
单元导语犹如一个指向标,是对后面课文学习目标的指引。
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
②阅读课文的题目
看到课文题目你猜到课文内容是什么?
设计说明:根据课文题目进行猜测,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
③通读课文。
A 我关注的字音和生字用()标出来。
B 我需要解释的重点词语有:
C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D 四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
我最欣赏(喜欢)()因为()。
E找出课文中比较难度通的句子,划分节奏,再读两遍。
设计说明:通读四篇课文,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语。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画出来。
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没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让学生在具体学
习课文之前,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把握,对课文中的人物在读文后有初步的评价,引导学生阅读些人的文章时,要关注人物的特点。
④品读。
找出精彩句段,细细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让你心动。
(2)质疑
提示:自读课文前的提示都能理解吗?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能解决吗?解决不了标出来找同学、老师商量。
在课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学习整组课文,学生的阅读量加大,预习时会感觉无从下手,这份预习单告诉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单元导语知目标——读课文题目猜内容——通读课文过字词关——再读课文提出疑问。
避免学生盲目、简单地只读一遍就算。
良好的预习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
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获得预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中完成预习单的内容,从词到句、到段到篇对本组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
预习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教师达成融洽的探索者和引路人关系的完美阐释。
2.合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
其实质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也处处关注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有完成预习汇报单时的合作,有识字时的合作,有完成课文结构单时的合作,有习作展示与评改时的合作,有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交流资料时的小组合作,在整本书交流时小组合作更是贯彻整个学习过程。
以“识字中的合作”为例: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仍有认读困难的生字,用水彩笔写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制成字卡。
(2)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对字卡上的字进行归类记忆。
(3)班内汇报。
例如:
熟字加偏旁识字:健、寄、客、则、栓……
熟字换偏旁识字:恨、寻、摇、操……
熟字减一减识字:良……
熟字相加识字:贫、炭、始、科、粉、妹、赠……
生活中识字:炭、份、健、康、舟、潭……
做动作识字:踏、泣、缩、套、栓……
形象意义识字:如“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
自编谜语识字:欲、赠、曾……
(4)交流汇报难识记的字
汇报过程中,教师就各小组汇报的难字进行重点点拨。
比如“索”“羡”等。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字规律,帮助学生识记。
比如:“饥”为什么是食字旁,“粉”“料”为什么是米字旁。
低年级识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如何解决集中识字量大难记的问题?如
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合作进行归类识字、趣味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动脑筋,思维碰撞,用各种方法记住所学生字。
3.外延,享受语文学习乐趣
“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每个单元都安排有相对应的整本书阅读和语文综合实践。
如s版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对照表:
在“难忘的岁月”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追寻英雄的足迹“模块中,课前老师布置学生搜集各种和英雄有关的材料,课上教师让学生通过讲英雄故事、办英雄人物手抄报、背诵英雄名言名诗、自创英雄诗篇、学唱英雄歌曲等方式呈现课前收集整理资料的结果,最后推荐阅读描写英雄人物的书籍等。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模块设计,让学生在课外动手收集与阅读,不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实用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会从自己的观察、动手过程中得到进步,得到启发,开阔思路。
单元整体教学把“教科书“和”整本书“结合起来,有的是主题相似,有的体裁相似,有的内容相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设置整本书导读课、阅读课、交流课,让整本书的“课外阅读”走进课堂,成为教科书的主体,成为学生阅读方法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
语文实践活动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得到了落实。
四、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
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单元学习后,通过单元预习单的回顾与梳理,单元学习历程的反思与回味,通过单元自测试题的训练与评价,综合自己所学,既检测学习效果,更强调对单元整体教学学
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而学生终结性评一方面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检测,如低年级的检测内容包括讲故事检测、阅读积累检测、写字能力检测和期末检测,四项成绩按照20%、20%、20%、40%比例纳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
另一方面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五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能力、行为方式、习惯等指标进行常规化评价。
如:六年级识字与写字评价:
这样一来,学生能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不断进步,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旨在“教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全面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体系的构建,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课程理念和实施水平的高度还不够,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每一个模块应起的作用和具体操作的方法还不明确,所以教学中难免有走样或曲折的时候,但是我们坚信单元整体教学实验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让他们成为课程建设方面的人才,而在这个艰难的实验过程中,真正的受益者最终是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