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学术成就概述

合集下载

胡适有何学术贡献

胡适有何学术贡献

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学贯中西,擅于借鉴西方的新理论、新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学问,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办过多种杂志,对中国社会、政治、时局发表意见。

由于他在知识界的领袖地位,他的言论往往产生重要影响。

他参与多次重大学术思想与文化论争,以其理性澄清人们思想上的许多困惑。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思想的合理性愈来愈为更多人所理解。

在文学方面,除了提倡并实现了白话文学代替古文文学这一最大贡献之外,胡适还有三个方面的贡献:第一是他通过《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论短篇小说》等文章,较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新文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是他率先做白话诗的创作,为中国诗歌发展开闢了新途径。

第三是他用严格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国文学史,他几篇著名古典小说的考证文章,被认为是无人可及的典范之作。

他的《白话文学史》,则是中国第一部完全用新观念、新方法写出的最平民化的新文学史。

胡适一生于学问上用力最多的,是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方面。

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人们往往批评胡适未能集中精力完成他的哲学史和思想史的著作,这诚然有些遗憾。

但除了他生前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及死后出版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之外,他还有多篇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论文,以及《戴东原的哲学》这样一本专著。

可以说,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大部分已通过这些论文和专题著作表达出来了。

胡适自称有“历史癖”和“考据癖”,历史学实在是他学问的本行。

哲学史与思想史是他最感兴趣、也是成绩最显著的领域,但除此之外,胡适确实还有历史学其他方面的建树。

他在大学教书时期,不但讲授过中国和外国的哲学史、思想史,也曾讲过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但没有留下相应的著作。

就其用力之多、用心之专而言,传记与学术史是最应受到注意的两个方面。

特别是前者,他一生提倡传记文学,而且提出一系列新的观念和方法,并作出了范例。

胡适

胡适

学术成就
哲学成就 :《中国哲学史大纲》 古典文学成就:胡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侠 五义》《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官 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十二部小说的研 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中 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 禅宗研究 ;《水经注》研究


任职经历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 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 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 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 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社会影响
新文化运动方面的影响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 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 他为现代中国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 建立学术的新范式 20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 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 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 全集”。

主要著作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 《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 《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 札记》《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史》等英文论著。 此外,从1919年起,还陆续翻译了都德、莫伯桑、契柯夫等人的短 篇小说(先后编辑为两集《短篇小说》出版),以及拜仑的长诗《哀希 腊》易卜生的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 胡适去世后,台湾编辑出版了《胡适选集》《胡适手稿》等,大陆 出版了《胡适往来书信选》《胡适书评序跋集》《胡适文集》等。1920 年3月,他所写的白话诗集出版,即《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 早出版的一部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摘要】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语言文字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成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探讨了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散文的贡献。

还分析了胡适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就,并强调了他在这些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对胡适学术成就的探究,可以深入了解他对中国文学和语言文字学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现代文学理论的演变和推动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重要性,强调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和语言文字学领域的不可替代地位。

通过对胡适学术成就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对中国文学和语言文字学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胡适、学术成就、学术背景、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散文、语言文字学、文学理论、探因、重要性。

1. 引言1.1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重要性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成就的探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学术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动力。

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散文的贡献,以及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展现了他在不同领域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

通过对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探讨他对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后人的启示和借鉴。

对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深入探讨,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胡适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胡适在早年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曾经留学于美国,并在哈佛大学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这样的学术背景为他后来在文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适在学术领域的广泛涉猎也为他的学术成就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深入研究,而且还涉及语言文字学、哲学等多个领域,这使得他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灵活的思维交流,从而为他的学术探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观点。

胡适的生平事迹材料

胡适的生平事迹材料

胡适的⽣平事迹材料 胡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历史家、⽂学家、哲学家,因提倡⽂学⾰命⽽成为新⽂化运动的领袖之⼀。

下⾯是店铺跟⼤家分享的胡适⽣平事迹,欢迎⼤家来阅读学习 胡适⼈物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绩溪县⼈。

出⾝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主义哲学⼤师杜威的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学教授。

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多个博⼠头衔;1917年发表《⽂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学⾰命运动的第⼀页;1918年加⼊《新青年》编辑部,⼤⼒提倡⽩话⽂,并撰写现代第⼀部⽩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化运动的领袖⼈物之⼀;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胆假设,⼩⼼求证”的实⽤主义⽅法论,在全国影响极⼤;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胡适故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村内,建于清光绪⼆⼗三年(1897)。

正屋南向,砖⽊结构,⼆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

占地208平⽅⽶,建筑⾯积350平⽅⽶。

门⾯⼆柱单门⼀楼式,上嵌砖雕、鸱吻。

门前⿊底⾦字“胡适故居”⽊牌,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

前进堂前摆设“⾝⾏万⾥半天下,眼⾼四海空⽆⼈”,钱君匋书。

东西分列茶⼏、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

西部是胡适和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床、桌、椅、橱、凳等。

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

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兄)使⽤。

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稿和部分著作、胡⽒宗谱、海内外名⼠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

后堂堂前挂胡适⽗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母冯顺娣照⽚。

堂上⾼悬朱底⾦字巨匾“持节宣威”四字,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县长朱亚云赠,民国三⼗⼀年”。

当时胡适出任驻美⼤使,这四字意在勉励他衔命持节,不忘国威。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王伟迪13124157 理科基础班)摘要: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均有涉猎,获得了三十二个博士学位。

同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本文首先介绍胡适的人生经历,然后说明胡适的学术成就,最后探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胡适简介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所以,对于胡适而言,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

但是在胡适的记忆中,他仍然记得父亲教他写字。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决定赴京报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死在厦门。

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养育他。

胡适五岁开始在私塾里上学,学了九年的古文,为他后来的人生辉煌奠定了基础。

早年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影响。

1904 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

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后来赴美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学习。

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1917 年胡适回归祖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的学术成就(1)儒学成就: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 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

(2)哲学成就: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

他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

他以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为基础,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百年前的文化现代主义倡导者

胡适:百年前的文化现代主义倡导者

01
胡适的思想遗产与影响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胡适的思想遗产对国际的影响 胡适的思想遗产在国际上的传播 胡适的思想遗产对国际文化交流的贡献 胡适的思想遗产在国际上的认可与评价
胡适思想在当代的反思与价值
01
胡适的文化观与教育理念
提倡“教育救国”的理念
胡适认为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具有现代知识和思想的人才 提倡“教育救国”,认为教育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实用性,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01
胡适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在文学、哲学、历史学等领域的贡献
文学:倡导白话文,推动新文化运动 哲学:提出实用主义哲学,对中国现代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学:研究中国近代史,提出新的史学观点和研究方法
在国际汉学研究领域的贡献
胡适对汉学研究的贡献:倡导科学方法,推动汉学研究现代化
胡适与西方汉学界的交流: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
胡适:百年前的文 化现代主义倡导者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胡适的生平与背景
01
胡适的文化现代主义思想
02
胡适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
胡适的文化观与教育理念
05
胡适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06
01
胡适的生平与背景
胡适的成长经历
胡适出生于1891年, 是20世纪中国最杰 出的文学家之一。
01
胡适的文化现代主义思想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胡适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过时、落后的思想观念,需要被现代主义思想所取代。 胡适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认为这是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手段。 胡适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和文化现象,需要进行改革和剔除。 胡适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传统文化,以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动荡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甚至教育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曾遭到批判,而今日在学术自由的空气里,胡适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

然而不论是毁是誉,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开拓性工作。

北京大学的欧阳哲生教授曾说:“胡适留下的文字多达2000多万字,他可能是上个世纪写作量最大的大师级人物了。

”[i]胡适自己也常说: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

他在其所涉足的领域的成就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在文学领域,他开创了一条“用白话文作新文学”的路子。

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为中国的新文学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他的《尝试集》首次以白话文写诗。

《终身大事》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部问世的独幕话剧。

译著《短篇小说》(第一集)包括了都德、莫泊桑、契诃夫等举世公认的一流作家的作品,打破了以往用文言文翻译外文的惯例,采用白话文译介外国作品。

胡适对古典文学的贡献一是他先后写了《〈水浒传〉考证》、《〈西游记〉考证》、《〈三国演义〉考证》、《〈醒世姻缘〉考》、《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等多种研究考证中国古典小说的著作。

特别是他的《〈红楼梦〉考证》首次提出《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体小说,标志着新红学的崛起,对后来周汝昌、俞平伯等红学家影响深远。

二是他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较早系统地探索中国通俗文学。

“他钩沉出近千年的白话,尤其唐、宋以来的白话小说……胡适写出《白话文学史》(卷上),就是告诉人们:白话文学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而不是这三四年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多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ii]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胡适也是值得一提的,“他提倡传记文学是为了保存真实的历史材料,并着眼于它的感化功能。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生平及成就简介 鄂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生平及成就简介 鄂教版

胡适生平及成就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安徽绩溪人。

胡适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

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

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首次猛烈抨击封建文学,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首篇正式宣言,为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引起很大反响。

嗣后又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一系列论文,把白话文学提到“中国文学之正宗”的地位,这是文学观念一个大变革。

他提出文学革命要创造一种“活的文学”,即“国语的文学”。

这对于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他还发表《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谈新诗》等有关创作的理论文字,率先发表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写成了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另外,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他还写了许多自然畅达的传记作品和杂文,翻译了都德、莫泊桑、易卜生等的一些世界名作,以供创作新文学的借鉴。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

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1919年爆发了一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论战,那就是两位著名的学者胡适和李大钊之间关于"问题和主义"的争论,引起当时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中学语文 胡适

中学语文 胡适

中学语文胡适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文化评论家和翻译家,被誉为“百年一师”。

他的学问广博,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胡适的学术贡献、思想观点和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展现他在中学语文领域的重要地位。

胡适在语文教育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主张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提倡“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胡适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在他的引领下,中学语文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纯文学教育转变为注重思维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

胡适对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重要贡献。

他提出“文学为人而写,而不是为文学而写”的观点,强调文学要服务于人民的现实生活。

他主张文学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关注现实问题,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胡适对于文学的定义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文学是“艺术性的表达”,强调文学作品要有美感,要具备艺术性。

胡适的这些观点对于中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胡适对于语言文字的研究也有突出贡献。

他主张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空洞和废话。

他提倡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交流,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胡适还对汉字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主张汉字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要进行简化和规范。

他的这些观点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胡适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

他主张传统文化要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吸收现代文化的优秀成果。

他强调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要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胡适的这些观点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和国际文化交流。

重识胡适的学术成就及局限

重识胡适的学术成就及局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重识胡适的学术成就及局限㊀㊀㊀周仁政摘㊀要:㊀中国现代学术文化起源于‘新青年“,在胡适所倡导的 整理国故 运动中蔚为大观㊂胡适是现代学院派学术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㊂疑古证古,评古论今;实证主义,科学至上;反体系建构,论说观点化㊁实用化;反对唯心主义,否定形而上学,成为现代学术文化思想建构和方法论变革的重心㊂此等现代学术文化遗产,需要当代学术界认真反思和清理㊂关键词:㊀现代学术文化;胡适;新文化观;学术方法论中图分类号:B26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4-9142(2019)05-0083-09收稿日期:2019-02-28作者简介:周仁政,男,湖南津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㊂(湖南㊀长沙㊀41008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 ‘新青年“回顾与研究:以思想㊁文学为中心 在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胡适的思想方法和学术造就,始终作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学术文化的一座重镇,引领着一部分同样具有自由主义思想观念的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学术思想领域作出不同的开拓,产生不同的成就㊂欧美教育背景与相应的知识观念体系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及其学术生活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学术道路的选择和基本研究方法及思路上具有某种共性和共同特征㊂于此,胡适堪称典范㊂从‘先秦名学史“的写作和 整理国故 运动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胡适确立自己的学术志向,就是要以实验主义的 科学 方法,从历史的土壤中寻求因缘, 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㊁协调和继续发展 ①;另一方面,以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为方针,至力于学术开拓与思想创造,为新文化添砖加瓦㊂在方法尚实㊁思想求真的意义上,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锲而不舍地创设研究领域,开辟学术新路,其新文化观与他人不同,其学术思想也与别人迥异㊂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胡适的学术贡献与局限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并据此反思五四新文化的反传统问题㊂笔者认为,中国现代学术既要回到胡适,又应该超越胡适㊂一㊁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及文学史研究1920年代,以‘先秦名学史“为开端,胡适首选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这也是他1917年任教北京大学时开设的主要课程㊂其著1918年完成部分书稿,1919年2月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题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至1929年共出15版㊂1931年收入商务印书馆 万有文库 版本时更名为‘中国古代哲学史“㊂胡适说,他当时正撰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决定不再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的名称了,即将其以‘中国古代哲学史“为名单行,以后著述另称‘中国中古思想史“‘中国近世思想史“㊂①这是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总体规划㊂最终除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外,‘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未完稿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出过油印本,部分章节在一些刊物上公开发表,全书手稿本1970年代在台湾影印出版㊂可留意的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1930年代转向为中国思想史研究㊂1942年胡适在美国时,于一本英文杂志‘亚洲研究“(Asia Magazine)上发表了‘中国思想史纲要“一文②,可以一窥其研究设想和基本思路㊂在中国哲学及古代思想史研究学术史上,‘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无疑具有重要的开拓性㊂蔡元培在为其撰写的序言中指出,除了在材料上去伪存真的功夫,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于 形式 上填补了中国古代学术历来无史的空白㊂由于旧有之学及古人之述无所依傍,胡适不可避免地采用了西洋哲学史的撰述体例及方法㊂这也是中国现代系统性学术研究在形式和方法上西洋化的表现㊂由于胡适出身 世传 汉学 的绩溪胡氏 ,又留学美国 兼治文学哲学 ,这是他的学力功底及优势所在㊂对他在学术方法和观念上的创新,蔡元培总结出四大 特长 : 第一是证明的方法 ,对于一个哲学家,考实其生存的时代,辨析其思想的来源,辨别其遗著的真伪,对此多下功夫, 不但可以表示个人的苦心,并且为后来的学者开无数法门 ; 第二是扼要的手段 ,从 一半神话,一半政史的记载 中 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 , 抽出纯粹的哲学思想,编成系统 , 认定所讲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 ,诚为胡适撰著的高明之处; 第三是平等的眼光 ,传统哲学尊儒崇孔,意气争讼,胡适 此编,对于老子以后的诸子,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学术态度 平等 公允; 第四是系统的研究 ,胡适撰著不似古人旧学之 平行法 ,而于诸子之学 排比时代,比较论旨,都有递次演进的脉络可以表示 ,乃其 系统法 的优胜㊂③直至晚年,胡适对于自己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所自诩的是: 我这本书的特别立场是要抓住每一位哲人或每一个学派的 名学方法 (逻辑方法,即是知识思考的方法),认为这是哲学史的中心问题㊂ 他对哲学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是知识论性质的方法问题,即逻辑思维的问题㊂在他看来,不仅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一个 名学方法的争论 ,至于朱熹㊁王阳明关于 格物 的不同解释,也是存在于 名学方法 上的根本分歧㊂因此,他理解的中国哲学史不是各家的杂陈,而是思维方法的不同解说与辩护,以及知识论性质的对于社会历史的不同认识与观察,因而都难免带有经验论色彩,都有客观的和主观的依据可循㊂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的不同,解释社会历史的知识观念的差异,才是哲学的根本问题㊂实则这也是胡适在对于杜威思想的接受中所获得的带有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色彩的哲学世界观,以此解释和研究中国哲学史,亦必使其充满了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色彩㊂在经验论的意义上,胡适只承认各家学说有不同的来源,及不同的认识和实践价值,不承认其有高下等级㊂各种经验(知识)之间是可以排比和互证的,因而不能彼此分割㊂历史上关于诸子百家的不同解释,正是基于互相割裂,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判定其高下的偏颇,方法上的不同和对立才是根本问题㊂所以,他认为,必须 推翻 六家 ㊁ 九流 的旧①胡适:‘ 中国古代哲学史⓪台北版自记“,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上)“,北京:中华书局, 1991年版,第3-4页㊂说,而直接回到可靠的史料,依据史料重新寻出古代思想的渊源流变 , 这个治思想史的方法是在今天还值得学人的考虑的 ㊂①在对于中国哲学㊁思想史的研究中,胡适以思想方法为重点,按其所理解的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即所谓 为反对独断主义和唯理主义而强调经验,在各方面的研究中充分地发展科学的方法,用历史的或者发展的观念看真理和道德 ,归纳和阐释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历程㊂他认为,从远古到汉代, 古典时代 的儒学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㊂而中古时代(唐代及其以前),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把中国人的思想导入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宗教狂热㊂反对经验,逃避现实,儒学也便在这中间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中断了它的生命力㊂宋明的新儒学派企图以两种不属于儒家的逻辑方法重新解释死去很久的儒学,意在 复兴儒学 ㊂一是宋代程朱理学的 格物致知 ㊂宋儒学派对 格物 的提倡使儒学关注的中心重新回到经验层面,但其逻辑方法却有三大错误: (1)缺乏实验的程序,(2)忽视了心在格物中的积极作用㊁指导的作用,(3)最不幸的是把 物 的意义解释为 事 ㊂ ②因而也没能走上如西方近代哲学那样建立哲学与科学的必然联系的道路,失去了它应有的社会价值㊂另外,明代王阳明的 心学 是对宋儒学派的一种反动,也是一种发展㊂他提出的 致良知 把人的思维方法引向 心学 一途,提出 万物皆备于心 , 心外无物 ,却在 独断主义和唯理主义 的意义上误入歧途㊂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哲学这一长期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对现实社会政治产生任何实际的促进作用,乃是宋儒 格物致知 的学说引导了清代由 汉学 所代表的学术昌炽,发展了一种在当时世界堪称先进的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大概这才是它在传统文化史上的实际效应㊂然而在胡适看来,孔子所代表的儒学却是最积极的社会哲学㊂孔子是最伟大的社会改革家㊂在春秋社会大变动的特殊时代,他最先把由老子所开创的柔懦的 儒 发展成为刚毅进取的儒学㊂他不仅为老子学说中那个 无名 的 道 找到了最实际的 名 仁(人) ,并且旗帜鲜明地在 为政 与 为人 两条道路上提出 正名 ㊂倡言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即其先于政治重建的思想重建与道德重建的观念㊂他在求知的道路上尚 简 崇 易 ,把老子消极的物质运动观(自然社会观)发展为积极的社会实践理论和教育哲学㊂在‘易经“一书中,他用一种在当时来说极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方法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为他的哲学思想提供理论依据㊂另在‘说儒“一文中,胡适依据仅有的史实不惜笔墨地塑造了一个作为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的孔子形象,寄寓自己的现实情怀和政治理想,借古人之樽浇自己的块垒㊂首先,他根据有限的材料论断老子和孔子都是殷商遗民的后裔,他们所执的 礼 原本都是殷礼㊂在春秋之际列国纷扰, 礼崩乐坏 的时代,老子首先以 柔懦 的姿态厌世避世,力主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㊂而继起的孔子则反其道而行之,力求 入世 ㊂ 举逸民 , 继绝世 ㊂努力实践殷商民族亡国后流传着的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的 救世圣人 的预言㊂他为政为教,只在贯彻一个 礼 字,但在 礼 的问题上他没有老子似的保守和偏执㊂他相信周公文武当年伐纣是顺乎天命的,数百年前的殷礼也变成实际的周礼,所以他感慨道: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最高贵的品质就在于克服了一个保守 柔懦 的殷商遗民的靡废心态,坚信 天生德于予 ㊂不仅在鲁国贵族的议论中,更在他自己的心灵里执着于一个信念: 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其将在孔丘乎! 他为人仁爱温厚,旷达乐观㊂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㊂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之后专心执教后生,令受教者仰之曰: 以予观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在其崇拜者眼中,他仍葆有一副 素王 的面目㊂一部‘论语“使他仪容俱在,传输着后世对他的景仰㊂他的 克已 姿态使他谆谆从事于文化事业,整理出‘诗“‘书“‘易“‘礼“,以为后世 复礼 之凭据㊂以其未竟之志写作了微言大义的‘春秋“,寄托对现实政治的愤懑之情,令后世乱臣贼子惧㊂及终,他慨叹之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胡适看来,作为 素王 的孔子这种 不满意 的结局,多么像犹太民族亡国之后应命而生对其民族实施精神拯救的耶稣㊂大哉孔子!胡适写道: 他抱着 天下其孰能宗予 的遗憾死了,但他死了也 复活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㊂ 他打破了殷周文化的藩篱,打通了殷周民族的畛域,把那含有部落性的 儒抬高了,放大了,重新建立在六百年殷周民族共同生活的新基础之上:他做了那中兴的 儒 的不祧的宗主;他也成了 外邦人的光 , 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 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㊂ ①在胡适看来,孔子所 复活 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带优势性的文化,而是成就了一场存在于殷周民族之间颇有意义的文化上的 反征服 ㊂改革家的人格魅力与 调和三代文化 的开放精神,以及 仁(人) 的人文主义观念,是胡适从近现代政治文化意义上推崇孔子的思想基础㊂与此相对应,在胡适的心目中,老子的地位便与孔子大相径庭㊂胡适在其论述中把老子的活动和哲学思想,视为孔子及其学说产生的 背景 ㊂据胡适论证,老子生活的公元前六世纪初,是由诗人和 辩者 构成的 古代中国的启蒙时代 ㊂老子就像古希腊的普罗塔哥拉, 是他那个时代的最大的批评者,并且他的批评总是带破坏性和反权威性 ㊂从近代哲学与政治意义上来说,他便是一个 哲学上的虚无主义者 和政治上的 放任的无政府主义者 ②㊂然而,老子是 中国哲学的始祖 ,他的哲学思想 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 ㊂③在他的思想中,为寻找一个世事万物的根本而提出了 道 ,并设定其内涵是 无为 和 无 ,因而 他主张废除一切由文明创设的人为约束和制度返回到自然状态中去 ④㊂从‘老子“一书中老子抨击时政的观点看,他的学说的产生可谓一场革命㊂但他毕竟是一个 殷商老派的儒 ,以 柔懦 的本色,奉其 不争 之道㊂ 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世道人心使他 从一个最拘谨的丧礼大师,变到了一个最恣肆无礼的出世仙人 ⑤㊂但仍不改其 柔懦 本色㊂他尚沉思,反对行动,认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㊂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㊂他倒退的历史观 使他关于变化的概念不大像是从 简单 和 细致 到 复杂 和 困难 的一个连续展开,却成为一个可以周期地倒退到最初的和原始的状况的循环过程 ⑥㊂为了强调 无名 的自然状态的优越性,他过于看重事物的相对性而使 名 的概念变得不真实㊂如此等等㊂在胡适看来,老子哲学恰好代表了一种 诡辩 时代哲学上的非逻辑性,而有待于发展到孔子哲学所代表的 逻辑时代 ㊂并且,为维护这种理论上的逻辑性,胡适在研究中反复论证并坚持老子及其‘老子“一书在时间上先于孔子及其著述的观点㊂无论是胡适的哲学史观还是其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论断,均可看出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征是对于中国文化思想史的逻辑论和经验化的理解和解释㊂他关心的不是哲学和思想本身的问题,而是其在历史序列中的意义和价值定位㊂即它的 有用 性而非 唯理 性,它的已然的价值和意义而非未然性的 终极 思想和理论㊂故此,胡适否定老子哲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认为这一切都是保守和消极的要素,不利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㊂而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际,胡适也不欲再谈论孔子及其儒学的哲学思想内容和价值 早在1917年2月,在他发表于‘新青年“2卷6期上的‘白话诗八首“中,就这样评述过孔子及其学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认识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㊂ (‘孔丘“)无疑,在胡适看来,孔子的人格作为历史的经验化的赋予是可效仿和永存的,但其思想(学说)则未必,甚或已过时而不足道也㊂以思想㊁文化为重点,胡适的文学史研究亦颇有建树,古典小说研究包罗万象㊂他把自己关注的重心放在俗文学史序列,在于他要以自己的方式,通过搜罗历史材料,重新解释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求证他在文学革命中提出的 白话为中国文学正宗 的观点㊂‘白话文学史“一书正是他演绎自我观念,寻①②③胡适:‘说儒“,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657页㊂胡适:‘先秦名学史“,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783-785页㊂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上)“,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43页㊂求学术支撑,建构文学(文化)革命思想体系的重要实践㊂胡适认为: 白话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㊂ 文学革命乃是中国的 文艺复兴 ㊂因为处处要拿 传统的死文学(按:文言文学)来做比较 ,以阐明白话文学进化的事实,一部白话文学史在胡适笔下俨然一部货真价实的 中国文学史 ㊂其撰述中常能上下求索,旁征博引㊂实质上,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一部在其历史观念指涉下的中国文学由文言到白话的演化史㊂而且,在书中胡适对 白话 作出了宽泛的解释: 白话 有三个意思;一是戏台上说白的 白 ,就是说得出,听得懂的话;二是清白的 白 ,就是不加粉饰的话;三是明白的 白 ,就是明白晓畅的话㊂ ①就研究方法上说,除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审慎的态度和实证的方法亦使这部著作增色不少㊂研究中,胡适坚持用材料说话,不尚空谈,尽管为着演绎观念用心良苦,但总体上并不给人空泛突兀之感㊂通过这部书的写作胡适坚定了两个文学史上的基本观念:(一) 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 ②,(二) 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③㊂不同于激进主义者对于历史的断章取义和粗暴拒绝,胡适以自己的学术成就证明了中国文化革命的基因是潜伏在自己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源流中的,现代文化革命乃是 中国的文艺复兴 ㊂二㊁胡适新文化观及其学术文化品格以 中国文艺复兴 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新文化理念,是胡适学术文化活动的特征㊂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胡适认为中国现代文化不是外来文化,它必须建构在自己文化历史的深厚根基上;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化也不是传统文化,它在思想和方法上必须接受现代世界文化的影响,达到 充分的世界化 和真正的现代化㊂他说:历史上存在着 近一千年的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㊂从西历纪元一千年到现在,将近一千年,从北宋开始到现在,这个九百多年,广义的可以叫做 文艺复兴 ㊂一次 文艺复兴又遭遇到一种旁的势力的挫折,又消灭了,又一次 文艺复兴 ,又消灭了㊂所以我们这个四十年前所提倡的文艺复兴运动,也不过是这个一千年当中,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当中,一个潮流㊁一部分㊁一个时代㊁一个大时代里面的一个小时代 ㊂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所进行的 革命 其实是复活和再生,即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这正是傅斯年等当年所订‘新潮“刊名英文译名的由来,胡适极为赞赏㊂白话在胡适看来则 是我们老祖宗的话,是我们活的语言,人人说的话 ㊂白话文学就是以 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区域,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所说的话 为基础的文学,就是国语文学㊂以 文艺复兴 的观点来看,胡适把千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看成是一种双重进化的历史: 一个是上层的文学,一个是下层的文学㊂ 上层文学是 贵族文学,文人的文学,私人的文学 , 大部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毫无价值的死文学,模仿的文学,古典的文学,死了的文学,没有生气的文学 ;下层文学 是老百姓的文学㊂是活的文艺,是用白话写的文艺,人人可以懂,人人可以说的文艺 ㊂譬如儿歌,民间的山歌㊁情歌;‘今古奇观“㊁ 三言二拍 ㊁‘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的小说㊂其产生既不关个人功名利禄,流行于民间亦无补于人们建功立业㊂宋元以降, 话本 弹词 戏曲 等都 是由老百姓唱的 情歌 ㊁ 情诗 ㊁ 儿歌 这些东西变来的 ㊂这就是我们新文学的基础㊂以此为基础的新文学的产生就是 文艺复兴 ㊂因此,所谓 中国的文艺复兴 ,胡适解释说:我们老祖宗已经做的事体我们拿来提倡,我们学他们的样子,我们来发扬光大㊂我们从前以为这是老百姓的东西,士大夫看不起,我们当初大学教授们号称为学者,都是从古文里面打了跟斗出来,从古文里面洗了澡出来㊂在古文里面,无论是古文,无论是古诗都站得住了,在社会上已经有了①胡适:‘白话文学史㊃自序“,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文学史(上)“,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42页㊂地位了,我们愿意解放这一种古诗古文,我们愿意采用老百姓活的文字,这是我们所谓的革命;也可以说不是革命,其实还是文艺复兴㊂我们的资本 这个语言的资本,是我们的几万万人说的语言,是我们文学的资本,文学的范本,文学的基础;几百年来,一千年来,老百姓改来改去,从无数的无名作家,随时改来改去,越改越好,这些名著这些伟大的小说做了我们的资本㊂所以说文艺复兴,正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的材料,给我们的基础㊂①新文化 也好, 新文学 新文艺 也好,在胡适看来只要从历史中重新择取,重新判断其优与劣,重新掂量其是与非,让已泯灭的再生,让被压制否弃的恢复应有的地位,就是我们的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㊂其中需要我们重新建构的,仅仅是新的方法和观念㊂对于文学革命,胡适强调的是 国语 的观念建构㊂他说:在现代欧洲文学发展史上,文学的语言必定是一国的 国语 ,任何 国语 都必须是文学创作的最佳工具㊂ 大凡一种方言被选择为一国的国语 ,需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这方言是该国最普遍使用的方言 ,即 它必须是各该国最流行的语言㊂在中国,后来被尊为 国语 的 白话 ,原是 官话 ㊂它是中国最普遍使用的方言 ㊂第二, 最好这个方言之中曾产生过一些文学 ,如但丁写作‘神曲“所用的意大利多斯加尼的方言㊂ 中国的 官话 包括北京方言㊁华北方言㊁长江中上流域的方言㊂纯 北京话 曾产生过像‘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等小说名著㊂ 普通话 也曾产生过许多小说,最早的像‘西游记“和‘儒林外史“㊂这许多大部头的官话小说,使中国的 官话 具备了足够的资格作为中国的 国语 ㊂第三, 是一个方言之内的文人学士,对该方言的文学价值的有意识的肯定 ㊂这正是五四文学革命之功㊂文学革命就是改变了人们对于语言与文学的观念,以白话为工具,创造了 国语的文学 和 文学的国语 ㊂就更广大的 新文化运动 ( 新思想运动 )而言,犹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促进 新文学㊁新文艺㊁新科学和新宗教之诞生 ,及现代民族国家之形成㊂亦如 国语 的观念一样,其最高的建构亦必然是 国家 的观念㊂对此,胡适指出:新文学的产生适应了人们自我表达的要求,白话成为 新的自我表达的工具 ㊂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和欧洲的文艺复兴 还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男人和女人)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㊁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㊂欧洲文艺复兴是个真正的大解放时代㊂个人开始抬起头来,主宰了他自己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维护了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㊂与此相呼应的,五四时代便有周作人提出 人的文学 的观念㊂因此,人们开始讨论 人类的性生活㊁爱情㊁婚姻㊁贞操等等问题 ,以及 个人与国家㊁个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等各种问题㊂ 家庭革命 伦理革命 等口号应运而生㊂这种 新潮 便是文艺复兴的潮流㊂ 科学 和 民主 ,胡适认为只是一种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㊂他说: 在我看来, 民主 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科学 则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法则㊂科学和民主两者都牵涉到一种心理状态,一种行为的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㊂ 一方面, 因为我们拥护德先生,我们必须反对儒教,反对旧家庭传统,旧的贞操观念,旧的道德和旧的政治㊂因为我们拥护赛先生,我们一定要提倡新文学㊁新艺术和新宗教,正因为我们要拥护德㊁赛二先生,我们只有去反对所谓 国粹主义 ;但另一方面,这一切作为 新思潮的意义 ,则只在于 一种新态度 ,这种新态度就是 评判的态度 ,即尼采所谓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㊂对于 新文化运动 而言,其最重要者在于: 第一是研究当前具体和实际的问题 ,第二是 输入学理 ,第三是 整理国故 ㊂用新的观念来认识国家,重建政治 民主 ;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历史,重构文化 科学 ㊂这正是胡适 中国文艺复兴 思想的核心和目标㊂②余英时认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建构自己意识形态的要求,他 从资本主义的美国带回来的实验主义便恰好能满足这个阶级的精神要求 ㊂这一方面使近代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 中体西用 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一方面使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

下文关于胡适的判断

下文关于胡适的判断

下文关于胡适的判断
【最新版】
目录
1.胡适其人及其时代背景
2.胡适的学术贡献
3.胡适的社会影响
4.对胡适的评价
正文
胡适,原名适之,字曾琛,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初时期,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困境,他积极投身于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潮流中,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适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哲学、文学、教育等领域。

在哲学上,他倡导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对我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在文学上,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倡导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在教育上,他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倡导启发式教育和个性解放,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思想和观点,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张,既受到了一些人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为我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胡适的评价,历来有赞有弹。

一些人认为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的观点和主张存在一些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过于激进之嫌。

然而,无论如何,胡适都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和思考的人物。

胡适尝试集原文阅读

胡适尝试集原文阅读

胡适尝试集原文阅读引言在中国现代史上,胡适被誉为近代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胡适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对文化、教育和政治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胡适尝试集作为他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展示了他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胡适的学术成就文化批评胡适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他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迷信、教条和僵化的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他提倡自由思考和创新,主张摒弃陈旧的观念,追求真理和进步。

教育改革胡适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评。

他认为传统教育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的知识灌输,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胡适呼吁改革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政治思考胡适对中国的政治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他指出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如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限制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胡适主张建立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以实现社会公正和个人自由。

胡适尝试集的内容及意义胡适尝试集是胡适在不同时期的一系列文集的总称,包含了他对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胡适的学术成就和他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贡献。

文章内容概述胡适尝试集包括了大量的文章,涵盖了广泛的主题。

其中包括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解读和批判,对传统文学和艺术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此外,胡适还独特地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他的政治思考也是尝试集中的重要内容,他探讨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化的可能途径。

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与反思。

他认为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过于僵化,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他看来,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是中国发展的关键。

胡适主张摒弃封建迷信和教条主义,积极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教育改革的呼声胡适在尝试集中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他认为中国的教育过于重视死记硬背和灌输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胡适

胡适

胡适人物简介胡适,字适之.(1891.12.17—1962.2.24),汉族身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成就: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伦理学、红学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一生共获取了35个博士学位。

人物性格:温和儒雅、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心系天下,其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主张,现在看来依然颇具指导意义,如熊培云所说,错过胡适一百年。

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

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与心学相对)影响。

曾求学于美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崇尚"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性格及事例1.平和亲切:万人景仰的胡适先生从来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的一位挚友是一个卖饼的小贩。

胡适先生曾多次送书给这位朋友,而且还亲自登门看望他。

两人深厚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一个是闻名中外的大学者,一个是在角落里靠卖饼维持生计的小贩。

胡适平和、亲切,他也因此有了广泛的交际。

2.幽默风趣:胡适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

"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

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

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

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顾全大局;敢于反驳:蒋介石曾经邀请胡适竞选“总统”,他的确曾经动心过,因为在当时的宪法体制之下,“总统”其实只是一个虚位元首。

胡适研究报告

胡适研究报告

胡适研究报告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文化活动家和政治人物,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研究报告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 胡适的学术成就:介绍胡适在哲学、文学、翻译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

2. 胡适的教育理念:分析胡适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观点,探讨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3. 胡适的文化观点:阐述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探讨他的文化观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4. 胡适的政治理念:探讨胡适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建议,分析他的政治理念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影响。

5. 胡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胡适在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合作中的重要角色,分析他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6. 胡适思想的现实意义:总结胡适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变革的现实意义,探讨他的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应对方向。

以上仅为胡适研究报告的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需求和研究角度进行展开。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胡适(1891年1月23日-1962年12月24日),原名胡愈之,字嗣初,后来改名适。

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文学、文化思想领袖,是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在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是20世纪中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

胡适出生于湘潭一个传统士族家庭,少时即显聪慧。

后来,他曾在黄兴创办的黄绍童学堂学习,后来考入天津北洋政府派遣的留美预备生并赴美留学。

在美国,他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学习期间,胡适开始参与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批判传统文化、主张科学民主的文章,与陈独秀、鲁迅等人一起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进行思想辩论。

胡适回国后,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国立艺术学院校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长等职。

他通过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社会活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知识界的一面旗帜。

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倡中国的进步与自由,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和典范。

胡适不仅在文学领域有卓越成就,还在哲学、教育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在文学方面,他致力于文学革新,提倡文学的现实主义和个人体验,发表了大量重要论文和翻译作品,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哲学领域,胡适主张实用主义和唯物主义,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中国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教育方面,胡适提倡新式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人格,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适的思想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思想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理念。

他主张“求真务实,重视客观现实和个人体验”,强调“自由民主,推崇科学精神和人权”,并提出了“自由个性主义,尊重个体差异和个人权利”的观点。

他还主张“思考辩证,注重实践和创新”,为中国的现代文明开拓了新的思路。

胡适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文化思想领袖,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胡适学术成就探因摘要:胡适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颇多,这在学术界已逐渐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本文通过对胡适生平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出了他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四因子”:雄厚的国学基础,这为他后来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新知识、新思想,为其治学提供了参考比较的材料;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是他治学的一把利刃;现实社会的需求,是他治学前进的动力。

有这四个因素,才使他能够在学术研究中驰骋,也正是在这四个因素的作用下,才使得他在学术的研究中取得了卓然的成就。

关键词:胡适学术成就原因Abstract: The accomplishment that Hu Shi gets on leaning is quite much. This zais to have gained acception of a major scholar already academic circles. By direct on Hu Shi all one’s life ,collection, the collate of a data, sum up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ing put up “four factors” that he is getting accomplishment on learning: The tremendons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basics, is that he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having laid down solid basics; Rich new knowledge, new thought, provide referential umparative material to do scholarly research; Need of real society, the driving force that is to go ahead that his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Exactly be that have had this four factors, the effect has gone down, he has got just now will do among research of the learning brilliant accomplishment just now if he is able to gallop, also to exactly be among academic research among this four factors.胡适在近代史上是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但其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肯定,正如胡明先生在《胡适文化学术思想概论》中指出:“胡适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是学科领域涉猎最广、研究面最宽的一位,有所谓‘十项全能’之美称。

第三讲 胡适

第三讲 胡适

• 阅读书目 • 胡适:《四十自述》 •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
• 1904年他到上海求学,先后进梅溪学堂、
澄衷学堂学习。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 1910年考取留美官费生,就读于康乃尔大 学农学院。1912年转入文学院。1915年9 月,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从杜威 学习哲学。 •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英文学、 英文修辞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参与编辑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 胡适是通才型的大家。他常说:哲学是他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 的“娱乐”。他一生治学勤奋,学问渊博, 论学涉及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宗教 等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建树。长于哲学史研 究、古典小说考证和史学考证。是现代中国 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 •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 《胡适论学近著》等。大陆已有《胡适文集》 (北京大学1998年版),《胡适全集》(安 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四、政治:自由主义
• 胡适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认为是国民
党的诤友。曾办刊物《新月》、《独立评 论》。写有《人权与约法》、《我们什么 时候才可有宪法?》、《新文化运动与国 民党》、《知难,行亦不易》等文章,阐 述他的政治观。强调自由、民主与法治。 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与专制,“他们(国民 党)天天摧残思想自由,压迫言论自由, 妄想做到思想的统一。”
五、胡适语录
•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总括起来,只是两点。
(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假设 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证据不充足,不能使 人信仰。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 我对于一切青年人的劝告,是有几分证据,才 说几分的话。有一分证据,只可以说一分话; 有三分证据,只可以说三分的话。 ——《胡适来往书信选》

近代史名人胡适个人介绍通用模板

近代史名人胡适个人介绍通用模板

主要成就
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
胡适与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关系,在于他如何对待知识、权利与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胡适不仅仅在于人要争取自己的人身 自由,言论自由,法律上的平等,他还更看重容忍对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
言论自由
胡适的言论理念体系由两个层面组成:其一,为什么要言论自由,即言论自由的具体价值;其二,如何才能言论自由,即言 论自由的实现途径。在前一层面,胡适主要从个性发展、人权保障、民主宪政三个角度立论。
追求民主
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他坚信只有民主制度才真能造成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 一旦使用专制,即使是“开明专制”,最后一定会导致强大的政府不受监督和制裁的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景星学社社员。
谢谢
主要成就
文化思想
主要成就
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受到了其导师胡适约 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具体而言,胡 适认为实验主义方法,就是把杜威的“五步说” 浓缩成“两步说”。
实验 主义
胡适不提倡东方的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 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 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 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 人生的乐观。
✓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蒋梦麟就任北京大 学校长,聘胡适为文学院长;10月,到上海参 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并担任会议主席
求索救国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12日,林森以国民政府名义颁发聘书,聘胡适为全国 财政委员会委员;1月23日,复聘胡参加国难会议;5月22日,邀蒋廷黻、丁文江、 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杂志,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6月2日, 德国普鲁士国家学院致函,聘胡适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委员;7月3日,在《独立 评论》第七号上发表杂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提倡“巴斯德精神”;

读懂胡适观后感

读懂胡适观后感

读懂胡适观后感【实用版】目录一、胡适简介二、胡适与韦廉斯的初恋三、胡适与陈衡哲的暗恋四、胡适的学术成就五、观后感正文一、胡适简介胡适,原名胡洪骍、嗣穈,字希疆,留美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他是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胡适提倡五四”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胡适一生著有许多著作,如《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二、胡适与韦廉斯的初恋1914 年在美国小城绮色佳,胡适和韦莲司相识。

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胡适还把自己最喜爱的一张照片送给了韦廉斯。

他想到家中母亲已经为他包办的妻子江冬秀,便写信向母亲提出能否解除婚约。

然而,他母亲的回信依然斩钉截铁让他跟江冬秀结婚。

一对鸳鸯无法终成眷属,他们更多的是在离别和相思中度过。

三、胡适与陈衡哲的暗恋胡适和韦廉斯婚姻受到阻力后,他的感情世界里又闯进了另一位去美国留学生陈衡哲。

在短暂六个月时间里,他们通了四十多封信,传递着彼此热烈的恋情。

然而,陈衡哲满心愉悦地回国后,却发现胡适已经与江冬秀结婚,他们的恋情只能告一段落。

四、胡适的学术成就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学术成就极为卓越。

他提倡五四”文学革命,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此外,他还在历史、哲学等领域有所建树,为中国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观后感读懂胡适,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的学者。

他的学术成就、感情生活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适的一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翻译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胡适在哲学领域的成就是显著的。

他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开启了中国现代思想的新纪元。

他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思考,使他对中国儒学和传统文化提出了批评和反思。

他通过对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借鉴,提出了“文化自觉”、“维新精神”等理念,为中国自强不息、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思想支持。

其次,胡适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独特而有力的批评,力图改变中国文学的现状,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他提出了“演说家与审美家”的观点,认为一个作家既要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要追求艺术的美感,追求艺术与社会的结合。

此外,胡适在教育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观念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胡适在翻译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向中国读者介绍了西方文化和思想。

他的翻译工作既注重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涵,又力求语言的自然流畅,使西方文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理解。

胡适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得益于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和深入思考。

他具备非凡的批判精神和勇于挑战传统的勇气,敢于对权威进行质疑,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态度。

另外,他具备广博的学识,熟悉中西方的文化和哲学,这使他能够深入领会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从而能够产生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总而言之,胡适的学术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对哲学、文学批评、教育和翻译等领域的研究和思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

他勇于挑战传统,追求真理,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动荡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甚至教育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曾遭到批判,而今日在学术自由的空气里,胡适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

然而不论是毁是誉,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开拓性工作。

北京大学的欧阳哲生教授曾说:“胡适留下的文字多达2000多万字,他可能是上个世纪写作量最大的大师级人物了。

”[i]胡适自己也常说: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

他在其所涉足的领域的成就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在文学领域,他开创了一条“用白话文作新文学”的路子。

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为中国的新文学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他的《尝试集》首次以白话文写诗。

《终身大事》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部问世的独幕话剧。

译著《短篇小说》(第一集)包括了都德、莫泊桑、契诃夫等举世公认的一流作家的作品,打破了以往用文言文翻译外文的惯例,采用白话文译介外国作品。

胡适对古典文学的贡献一是他先后写了《〈水浒传〉考证》、《〈西游记〉考证》、《〈三国演义〉考证》、《〈醒世姻缘〉考》、《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等多种研究考证中国古典小说的著作。

特别是他的《〈红楼梦〉考证》首次提出《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体小说,标志着新红学的崛起,对后来周汝昌、俞平伯等红学家影响深远。

二是他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较早系统地探索中国通俗文学。

“他钩沉出近千年的白话,尤其唐、宋以来的白话小说……胡适写出《白话文学史》(卷上),就是告诉人们:白话文学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而不是这三四年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多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ii]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胡适也是值得一提的,“他提倡传记文学是为了保存真实的历史材料,并着眼于它的感化功能。

”[iii]胡适一生所写的传记性论著多达40余篇,包括《丁文江的传记》、《章实斋年谱》、《齐白石年谱》、《四十自述》等。

他还为20多种传记和年谱写了序言并且劝说林长民、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等人写他们的自传。

在史学领域,他以考据学为工具,用“疑古”的思想指导史学研究,推动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的产生。

胡适的这种怀疑的精神深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

他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

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

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思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iv]他对禅学有浓厚的兴趣,撰写了《白居易时代的
禅宗世系》、《论禅宗史的纲领》、《禅学古史考》、《中国禅学的发展》等文章,并整理出版了《神会和尚遗集》。

他对禅宗源流的考证突破了传统的观点,充分肯定了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地位。

他还是利用敦煌史料研究禅宗史的第一人。

胡适花了近二十余年的时间特别是晚年潜心系统地考证研究《水经注》为戴震(东原)窃赵一清(东潜)《水经注》校本一事翻案。

虽然他自己宣称这是宣扬一种“科学的精神”,他也成了“迄今搜罗《水经注》版本最丰富的学者。

”[v]但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他花这么多时间在考证《水经注》上是很不值得的,他应该做更重要的、更值得做的事情。

在哲学领域,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首次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开辟了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先例。

《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内容到形式都为中国哲学史提供了新的规范,现代学者公认其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得以成立的标志。

此后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将其视为必读之作。

胡适在哲学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大力宣扬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倡导“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研究方法。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曾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教授。

在他及蔡元培、陶行知的邀请下,杜威于1919年4月——1921年7月来华讲学,实用主义因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胡适27岁登上北京大学讲台,到晚年担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除了抗日战争期间四年(1938-1942)任驻美大使外,一直从事文教活动。

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如著名历史学家吴晗、顾颉刚、罗尔纲、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等,为推动中国新文化事业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他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院长、校长;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光华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董事兼编译委员会主任委员;德国普鲁士学会会员;美国国会图书馆名誉顾问、美国葛斯德图书馆馆长、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书记;联合国文教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经他亲手主编的著名刊物有:《竞业旬报》、《留美学生季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读书》、《国学季刊》、《现代评论》、《新月》、《独立评论》等。

胡适有一个广泛的朋友圈子。

陈独秀、李大钊、高一涵、钱玄同、周作人、杨杏佛、陶行知、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创者丁文江以及徐志摩等人都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毛泽东、恽代英、赵世炎等共产党领导人,吴晗、顾颉刚、罗尔纲、林语堂、梁实秋、沈从文等人受他的直接影响和亲手扶植。

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受他的救济。

[vi]胡适的座右铭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他的个人品质无可指责,多为时人称赞。

胡适是近代中国人权、宪政的积极倡导者,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

他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

1912年他在康乃尔大学时就组织政治研究会并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选为宪法部干事。

他于1945年任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1946年任国民大会“宪草决议案”整理小组成员,1948年出席“行宪国大”,1954年在台湾参加“国大”二次会议并任大会主席,1959年公开反对蒋介石连任总统,1960年出席“国大”三次会议。

[vii]虽然胡适未写过专门的政治法律方面的著作,但他参加了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发表了诸多时论,对当时的政治法律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胡适一生都以自由主义者自居并深受实用主义的影响。

他的政治法律思想也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

他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呼吁“好人政府”,他发起人权论战、主张“独立评论”,晚年为“自由中国”奔走等等,归根到底是想改变混乱的政治状况,培养民主、法治的精神,为人们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1]欧阳哲生.胡适在现代中国[A].见: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3卷.A辑[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1—162.
[2]姜义华.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C].北京:中华书局,2001:4.
[3]姜义华.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C].北京:中华书局,2001:13.
[4]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A].见:洪治纲.胡适经典文存[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98.
[5]姜义华.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C].北京:中华书局,2001:20.
[6]参见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7]参见洪治纲.胡适经典文存[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