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作者:胡燕
来源:《商情》2020年第14期
【摘要】如今,在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态势下,“中国制造”的产品也逐渐走向世界,而其中进出口贸易企业就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以批发零售业和水电燃气供应业为主体,针对其中存在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解释。最后,结合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现状,谈谈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出口贸易; “出口-生产率”悖论
引言:在本文中,我将主要在异质性企业理论的基础之上,以批发零售业和水电燃气供应业这两个行业为代表,针对其中存在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对其做出解释,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企业的特性,分析其现状,提出相关見解与启示。
一、“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原因
(一)要素密集度不同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就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想要在本国进行生产经营与销售就需要拥有更高的生产率水平,而选择出口所面临的竞争就会相对降低不少,导致出口企业反而不需要高生产率就能被动进入国外市场。
(二)市场进人成本和贸易成本不同
由于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因此其市场准入机制和相关贸易规定也不同。在我国,市场进入有一定的门槛,因此要想进入该市场需要较高的成本,除此之外,企业想要进行贸易活动也会产生较高的成本支出,最终导致生产率低的企业“自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而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例如,我国国内的高昂物流成本(逯建、范轩,2012),数据显示,我国95%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费的,这使得企业在运输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导致一些低生产率的企业只能被迫选择出口。
(三)出口密度的差异
出口企业可按照自身的出口密度,即其出口额占总产出水平的比重进行分类划,出口密度不同的企业在出口和生产率关系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发现,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出口密度,而相反,那些出口密度较低的企业则不存在“出口-生产
率”悖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出口密度高的企业一般都是加工贸易企业,或者在国外有一条完整的生产销售路径的外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出口成本相比国内市场明显较低,因此都会选择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导致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选择在国内销售,最终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要低于非出口企业。
(四)中国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
相关文献指出,我国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各个地方实行了不同的地方保护政策。国内市场分割且地方保护主义明显,导致在国内进行销售活动的企业的进人成本和贸易成本甚至高于出口成本,因此大多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都会首先考虑进入国际市场,于是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反而低于非出口企业,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出现“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
二、现状分析及对策
截至到2019年10月,我国在今年实现进出口总值高达25.63万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2.4%,其中出口占据了进出口总值的54.58%。在如今全球贸易普遍低落的背景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依旧保持着平稳发展的良好状态。
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出口呈现了典型的二元结构。即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企业一方面按照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决策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某些企业中却存在了与原理论截然相反的结果——“出口-生产率”悖论。这一结构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甚至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及现实意义。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我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1)对于企业而言,生产率水平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了企业的成本、收益、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作为宏观把控者的政府都应该充分重视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2)中国企业的出口规模与生产率水平负相关,说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要低于国内市场,因此企业都选择出口。这一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为了使国内外市场同时稳步发展,我国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我国国内市场门槛的进入成本,从而鼓励一些具有技术和创新优势的企业选择在国内市场进行活动,促进我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3)生产率水平的高低与劳动力生产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应重视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通过改善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企业就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生产率水平。
(4)优化我国企业出口存在的二元结构。一方面,对于生产率低的加工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减少该类型的企业,或提高该种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有意向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支持企业继续经营。同时,鼓励企业创新,加强企业相关保护机制,如知识产权、专利权等,从而提高生产率水平。
三、总结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得出,我国企业确实存在着“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综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密集度不同、市场进人成本和贸易成本不同、出口密度的差异、中国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等。当然其中还有许多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并没有去一一解读。除此之外,本文的数据只覆盖了批发零售业和水电燃气供应业这几个行业,样本选择还不够广泛,因此,对于我国“出口-生产率”的关系研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包括其行业覆盖面、时间序列性和生产率水平的测定等等。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养有国际发展理念的人才,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发展路径,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逯建,范轩.浅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现象[J].企业导报,2012(11):10-10.
[2]李春顶.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2010(7):64-81.
[3]孙利平.对中国“出口-生产率悖论”的解释综述和政策启示[J].临沂大学学报,2018,
v.40;No.201(02):132-143.
[4]鲍超波.经济发展水平与外贸外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 浙江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