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0号—研究与开发》解读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源,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推动力。钱学森同志曾经说过,科技创新就是自主研发拥有曾经“买不到、买不起、买回来已落后”的核心技术;即使买到产品,也买不到产权;买到产权,买不到知识;买到知识,买不到人才。由此说明,创新、产权、知识、人才是核心资源,自主创新是第一要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重视和加强研究与开发,并将相关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夺得先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旨在有效控制研发风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企业应当着力梳理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针对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提升研发活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效能。图1列示了一般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业务流程图。

二、研究与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如图1所示,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主要涉及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保护等。

(一)立项

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研发计划与国家(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不匹配,研发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不具有相应资质,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人,审查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的资质条件和评估、审批流程等。第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研究项目开发计划。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

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第四,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第五,制定开题计划和报告,开题计划应经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开题报告应对市场需求与效益、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开发目标与进度、已有条件与基础、经费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以保证项目符合企业需求。

(二)研发过程管理

研发过程是研发的核心环节。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1.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其主要风险包括:第一,研究人员配备不合理,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第二,研发过程管理不善,费用失控或科技收入形成账外资产,影响研发效率,提高研发成本甚至造成资产流失。第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相互争夺资源,出现资源的短期局部缺乏,可能造成研发效率下降。第四,研究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导致修正成本提高。第五,科研合同管理不善,导致权属不清,知识产权存在争议。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研发项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第二,合理设计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结构,跟踪项目进展,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第三,精确预计工作量和所需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第四,建立科技开发费用报销制度,明确费用支付标准及审批权限,遵循不相容岗位牵制原则,完善科技经费入账管理程序,按项目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准确开展会计核算,建立科技收入管理制度。第五,开展项目中期评审,及时纠偏调整;优化研发项目管理的任务分配方式。

2.委托(合作)研发。委托研发是指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外部承办单位进行研究和开发。合作研发是指合作双方基于研发协议,就共同的科研项目以某种合作形式进行研究或开发。委托(合作)研发的主要风险是:委托(合作)单位选择不当,知识产权界定不清。合作研发还包括与合作单位沟通障碍、合作方案设计不合理、权责利不能合理分配、资源整合不当等风险。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加强委托(合作)研发单位资信、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管理。第二,委托研发应采用招标、议标等方式确定受托单位,制定规范详尽的委托研发合同,明确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第三,合作研发应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权归属等。第四,加强项目的管理监督,严格控制项目费用,防止挪用、侵占等。第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国内外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和

市场需求变化,对项目的目标、内容、进度、资金进行适当调整。

(三)结题验收

结题验收是对研究过程形成的交付物进行质量验收。结题验收分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专题会议三种方式。其主要风险包括:由于验收人员的技术、能力、独立性等造成验收成果与事实不符;测试与鉴定投入不足导致测试与鉴定的不充分,不能有效降低技术失败的风险。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健全技术验收制度,严格执行测试程序。第二,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重新进行验收申请或补充进行研发,直至研发项目达到研发标准为止。第三,落实技术主管部门验收责任,由独立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测试人员进行鉴定试验,并按计划进行正式的、系统的、严格的评审。第四,加大企业在测试和鉴定阶段的投入,对重要的研究项目可以组织外部专家参加鉴定。

(四)研究成果开发

研究成果开发是指企业将研究成果经过开发过程转换为企业的产品。其主要风险包括: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导致资源闲置;新产品未经充分测试导致大批量生产不成熟或成本过高;营销策略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营销失败。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健全研究成果开发制度,促进成果及时有效转化。第二,科学鉴定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成熟度,力求降低产品成本。第三,坚持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开发消费者测试。第四,建立研发项目档案,推进有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五)研究成果保护

研究成果保护是企业研发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研究成果保护,可保护研发企业的合法权益。其主要风险是:未能有效识别和保护知识产权,权属未能得到明确规范,开发出的新技术或产品被限制使用;核心研究人员缺乏管理激励制度,导致形成新的竞争对手或技术秘密外泄。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进行知识产权评审,及时取得权属。第二,研发完成后确定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等不同保护方式。第三,利用专利文献选择较好的工艺路线。第四,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第五,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并与之签署保密协议。第六,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第七,实施合理有效的研发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核心研发人员激励体系,注重长效激励。

后评估是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