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方剂学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麻黄汤
风寒
恶寒发热 头痛
舌苔薄白 喘息 身疼 无汗
脉象浮紧
麻黄 君 桂枝 臣 杏仁 佐 甘草 使
10
方剂的组成变化
v 1、 药味加减变化 v 2、 药量加减变化 v 3、 剂型变化(略)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11
药味加减变化
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甘石汤鉴别表
方名
组成
主治
麻黄汤
麻杏甘桂 风寒表实
方剂学
1
教学要求及重点
v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熟悉:方剂的应用
方剂的组成变化对功效的影响 重点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 v 第二节 常用方剂 熟悉:15个方剂的出处、用法 重点掌握:15个方剂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2
方剂的基本知识
v 1 概述 v 2 治法与方剂 v *3 方剂的组成理论 v 4 方剂的剂型 v 5 方剂的分类
v 方歌: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24
清热剂
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气血两清 清脏腑热 清虚热
热在气分 邪热传营 热入血分 火毒热盛
气血两燔
脏腑火热 余热未清 虚热症
辩清热证的虚实、 真假、在脏在腑、
不宜久服
表里 证热 已虽 解盛 ,, 里尚 热未 正结 盛实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G/L。 腹平片:肠管扩张,可见数个气液平。
大肠热结
通腑泻热
29
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v 功效: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v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发狂等。
v
痞、满、燥、实
v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30
和解剂
三拗汤
麻杏甘
风寒束肺
麻黄加术汤 麻杏甘桂术 外感风寒湿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 肺热咳喘
备注 发汗解表 宣肺解表 解表散寒祛湿 清泄肺热
12
药量加减变化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鉴别表
方名
组成
君 臣 佐/使
小承气汤 大黄4两 枳实3枚 厚朴2两 厚朴三物汤 厚朴8两 枳实5枚 大黄4两
主治
阳明腑实证 气滞便秘
v 臣药: v 佐药: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助;佐制; 反佐。
v 使药:
引经药;调和药。
8
病例1:
v 《伤寒论.太阳病篇》 v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 v 病机:风寒在外,毛窍闭而不通,表实无
汗,肺气不得宣发,卫气不得外达。 v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泻下剂
寒下
温下
里
润下
实
逐水
证
攻补兼施
得效即止 孕妇慎用
表证未解? 里证未实?
28
病例2
男,56岁,腹胀腹痛2天,阵发性加重,恶心欲吐, 发热无寒战,4天未便,排气减少。
查体:T38.5ºC,P108次/分,BP130/85mmHg. 腹软,无肌卫,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 亢进。舌红苔黄腻,脉来自百度文库数有力。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邪犯少阳 肝脾不和 寒热错杂
31
逍遥散 白术
柴胡
茯苓
白芍
当归
v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v 主治:肝郁,血虚,脾虚
v 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疏肝健脾和营血,肝郁脾虚效验好。
薄荷
桔梗
牛蒡子
20
甘草
银翘散 《温病条辩》
v 特点:芳香辟秽,清热解毒 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温而不 燥,即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v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趣记:“河牛吃草连根梗茎叶花一起吃”
21
桑菊饮
桔梗
16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剂
风热表证
扶正解表剂
虚人外感
不宜久煎 遍身微汗为佳
表证 麻疹 疮疡 水肿 疟疾 痢疾 等 初起时
17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
桂枝
杏仁
v 功用 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v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甘草
v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18
3
v 1. 方剂 v 2.方剂学
概述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辩识 临床病证基础上,依据相应 治法和组方原则,确定适当 的药物、剂量和用法,以防 治疾病的一种用药形式。
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 理论及运用的一门学科。
4
方剂学的发展
v 1 《五十二病方》
v 2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v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桂枝汤
风寒 外束
腠理 不固
桂枝
白芍
v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v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v 特点:配伍严谨,散中有补
大枣
v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甘草
19
银翘散 《温病条辩》
金银花
荆芥 豆豉
连翘
v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v 主治:风温外束
芦根
竹叶
13
方剂的剂型
v 汤剂 v 散剂 v 丸剂(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v 膏剂 v 酒剂 v 丹剂
14
方剂的分类
v 以病证分类:《五十二病方》 v 《内经》“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v 北宋.徐之才“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
湿 v 现代分类
15
常用方剂
v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 v 龙胆泻肝汤、大承气汤、 v 四君子汤、归脾汤、四物汤、 v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v 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v 茵陈蒿汤、二陈汤
25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
车前草
甘草
柴胡
当归
26
生地
龙胆泻肝汤
v 功效:泻肝胆实火, 清下焦湿热
v 主治:肝胆实火,湿热下注
v 特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多用酒炒,清中疏散
v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来;
木通甘草当归和,肝经湿热力能排。
v 应用:
皮肤
五官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27
薄荷
芦根
桑叶
杏仁
连翘
v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v 主治:风温袭肺 (但咳,身热不甚。)
v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甘草
22
祛湿剂
燥湿和胃 清热祛湿 利水渗湿 温化水湿 祛风除湿
多配伍 理气药
23
茵陈蒿汤
茵陈
栀子
大黄
v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v 主治:湿热黄疸
v 4 《普济方》
v 5 《中医方剂大词典》
v 6 《汤头歌诀》清.汪昂
5
治法与方剂(略)
v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v 关系: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6
方剂的组成理论
v 一、方剂的组方原则 v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7
方剂的组方原则
v 君药: 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麻黄汤
风寒
恶寒发热 头痛
舌苔薄白 喘息 身疼 无汗
脉象浮紧
麻黄 君 桂枝 臣 杏仁 佐 甘草 使
10
方剂的组成变化
v 1、 药味加减变化 v 2、 药量加减变化 v 3、 剂型变化(略)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11
药味加减变化
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甘石汤鉴别表
方名
组成
主治
麻黄汤
麻杏甘桂 风寒表实
方剂学
1
教学要求及重点
v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熟悉:方剂的应用
方剂的组成变化对功效的影响 重点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 v 第二节 常用方剂 熟悉:15个方剂的出处、用法 重点掌握:15个方剂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2
方剂的基本知识
v 1 概述 v 2 治法与方剂 v *3 方剂的组成理论 v 4 方剂的剂型 v 5 方剂的分类
v 方歌: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24
清热剂
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气血两清 清脏腑热 清虚热
热在气分 邪热传营 热入血分 火毒热盛
气血两燔
脏腑火热 余热未清 虚热症
辩清热证的虚实、 真假、在脏在腑、
不宜久服
表里 证热 已虽 解盛 ,, 里尚 热未 正结 盛实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G/L。 腹平片:肠管扩张,可见数个气液平。
大肠热结
通腑泻热
29
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v 功效: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v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发狂等。
v
痞、满、燥、实
v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30
和解剂
三拗汤
麻杏甘
风寒束肺
麻黄加术汤 麻杏甘桂术 外感风寒湿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 肺热咳喘
备注 发汗解表 宣肺解表 解表散寒祛湿 清泄肺热
12
药量加减变化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鉴别表
方名
组成
君 臣 佐/使
小承气汤 大黄4两 枳实3枚 厚朴2两 厚朴三物汤 厚朴8两 枳实5枚 大黄4两
主治
阳明腑实证 气滞便秘
v 臣药: v 佐药: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助;佐制; 反佐。
v 使药:
引经药;调和药。
8
病例1:
v 《伤寒论.太阳病篇》 v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 v 病机:风寒在外,毛窍闭而不通,表实无
汗,肺气不得宣发,卫气不得外达。 v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泻下剂
寒下
温下
里
润下
实
逐水
证
攻补兼施
得效即止 孕妇慎用
表证未解? 里证未实?
28
病例2
男,56岁,腹胀腹痛2天,阵发性加重,恶心欲吐, 发热无寒战,4天未便,排气减少。
查体:T38.5ºC,P108次/分,BP130/85mmHg. 腹软,无肌卫,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 亢进。舌红苔黄腻,脉来自百度文库数有力。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邪犯少阳 肝脾不和 寒热错杂
31
逍遥散 白术
柴胡
茯苓
白芍
当归
v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v 主治:肝郁,血虚,脾虚
v 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疏肝健脾和营血,肝郁脾虚效验好。
薄荷
桔梗
牛蒡子
20
甘草
银翘散 《温病条辩》
v 特点:芳香辟秽,清热解毒 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温而不 燥,即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v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趣记:“河牛吃草连根梗茎叶花一起吃”
21
桑菊饮
桔梗
16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剂
风热表证
扶正解表剂
虚人外感
不宜久煎 遍身微汗为佳
表证 麻疹 疮疡 水肿 疟疾 痢疾 等 初起时
17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
桂枝
杏仁
v 功用 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v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甘草
v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18
3
v 1. 方剂 v 2.方剂学
概述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辩识 临床病证基础上,依据相应 治法和组方原则,确定适当 的药物、剂量和用法,以防 治疾病的一种用药形式。
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 理论及运用的一门学科。
4
方剂学的发展
v 1 《五十二病方》
v 2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v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桂枝汤
风寒 外束
腠理 不固
桂枝
白芍
v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v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v 特点:配伍严谨,散中有补
大枣
v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甘草
19
银翘散 《温病条辩》
金银花
荆芥 豆豉
连翘
v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v 主治:风温外束
芦根
竹叶
13
方剂的剂型
v 汤剂 v 散剂 v 丸剂(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v 膏剂 v 酒剂 v 丹剂
14
方剂的分类
v 以病证分类:《五十二病方》 v 《内经》“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v 北宋.徐之才“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
湿 v 现代分类
15
常用方剂
v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 v 龙胆泻肝汤、大承气汤、 v 四君子汤、归脾汤、四物汤、 v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v 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v 茵陈蒿汤、二陈汤
25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
车前草
甘草
柴胡
当归
26
生地
龙胆泻肝汤
v 功效:泻肝胆实火, 清下焦湿热
v 主治:肝胆实火,湿热下注
v 特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多用酒炒,清中疏散
v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来;
木通甘草当归和,肝经湿热力能排。
v 应用:
皮肤
五官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27
薄荷
芦根
桑叶
杏仁
连翘
v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v 主治:风温袭肺 (但咳,身热不甚。)
v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甘草
22
祛湿剂
燥湿和胃 清热祛湿 利水渗湿 温化水湿 祛风除湿
多配伍 理气药
23
茵陈蒿汤
茵陈
栀子
大黄
v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v 主治:湿热黄疸
v 4 《普济方》
v 5 《中医方剂大词典》
v 6 《汤头歌诀》清.汪昂
5
治法与方剂(略)
v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v 关系: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6
方剂的组成理论
v 一、方剂的组方原则 v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7
方剂的组方原则
v 君药: 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