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演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课稿

在推翻军阀、发对侵略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了民族利益和国家统一与独立,求同存异,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独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历史环境促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列强不断地瓜分和掠夺中国,封建统治带来的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国家此时此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四分五裂的中国将何时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力量很薄弱,而孙中山进行的革命屡遭失败,在民族危机和民族利益面前,国共两党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目的,唯有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寻找新的出路。(第二张)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第三张图2)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第三张图1)上面两段可只简单介绍与图片相关的背景,不念

二.新三民主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思想基础

(第五张)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四张图1)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第四张图2),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孙中山走的是模仿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以旧三民主义为旗帜,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孙中山收到沉痛的打击。此时,他将目光转向俄国革命,在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加强了联系。最终,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段不念)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第二次国共合作前期,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强对华侵略。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随即便开始入侵我国华北地区,企图将华北地区独立出去,制造傀儡政权。此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此后相继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国家危难,国共两党必须认清历史形势,走联合抗日的道路。(第六张念这段)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在国家危亡之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中共即使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此时,国民党仍采取“不抵抗”政策,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尤其是西安事变,逼迫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联合抗日,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七张念这段)

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相同点

通过两次国共合作,我们可以看出,两次国共合作主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存在相同点。

(一)共同的民族利益是国共两党达成合作的内在因素。

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始终是两党的目标,无论国共两党之间有多少恩怨,它们都以民族利益为重,相互让步。其中,以中国共产党作出的牺牲做大,第一次合作接受党内合作的方式,第二次提出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共产党以巨大的牺牲精神,促进国共合作,捍卫民族利益。

(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两次国共合作先后打倒北洋军阀,实现国家领土的基本统一,促进了反帝反封建的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以及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使中国革命蓬勃发展。

(三)合作与矛盾并存。

虽然两党之间进行合作,但仍存在着很多矛盾。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蒋介石不断同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发动反共政变,大量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致使大革命的失败,这也与陈独秀此时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一定的关系。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蒋政府欲借合作清除共产党,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反共方针,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等;实行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垄断掠夺,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中共对国民党则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努力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党性质上的区别,长期来看,矛盾是

难以消除的。(第八张,自己挑着念,不用全念)

区别

两次国共合作也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区别。

(一)合作背景、政治基础、目的、方式的区别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国共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采取“党内合作”形式,致力于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双方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采取“党外合作”,开展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 中共在对军队的领导问题

第一次合作后期,中央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第二次合作时期,共产党发展壮大了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等地方武装组织,掌握军队的领导,开展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在政权、军队、行动纲领和方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独立性。

由此看出,在中国革命问题上,中共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受制约走向独立。结合国情,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中国革命理论体系。

(三)结果的差异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此次合作虽然推翻了军阀统治,但中国仍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摆脱了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九张)

回顾两次国共合作,只有团结、进步,相互忍让,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基础上的合作,才能使得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进步。未来国共双方应加强合作,求同存异,早日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不仅是人民的希望,也是历史的趋势。

(第十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